JU是愛藝術|點點藝術女神-草間彌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好久沒有跟大家分享藝術的話題了,在還沒有經營JUMI觀察室之前,一直很想要分享我很喜歡的藝術文化。當時有做了一個很常見的主題-每月藝術家壽星的介紹,自從開始了JUMI觀察室之後,就想說不如重啟這個主題吧!所以,今天就是要來分享三月份的壽星,3月22日出生的藝術家,草間彌生(Yayoi Kusama, 1929)。

草間彌生是在日本的長野縣出生,小時候及學生生涯都是在日本完成的。1957年時,草間彌生選擇移居到了美國,後來從西雅圖搬到紐約生活。直到了1973年,因為身體的關係而回到了日本,原本要在傷病治癒後回到美國,但因為找不出病因,而決定在日本留下。

raw-image

雖然點點的圖案是她的代表圖騰,但相信大家在看到他充滿各式點點的南瓜,或花朵時,就能夠感覺到,其實這些點點並不代表是開心的事物,反而是充滿壓抑的存在。其實草間彌生很早就被認定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尤其是對於性相關的接觸有很大的恐懼。大家如果有興趣,也可以看看他關於這方面的創作,是充滿焦慮和恐慌的。

在研究所期間,我們有選讀了一些和草間彌生有關的學術論文。在文章中有提到,草間彌生受到來自母親的嚴加管教,並嚴格控制她與異性的接觸,也在這方面施加大量負面觀點在草間彌生的身上。很多研究者認為,這應該就是導致她對於異性身體充滿恐懼的來源之一。在她許多的作品中,其實都有直接的以物件形狀和排列呈現這方面的主題。

印象中,當時研究所的老師還有提到一個觀點,草間彌生青少女時期的日本,剛好是日本社會一個黑暗的時代。軍國主義中,將男性進行思想教育,教導他們成為強大意志和體魄,灌輸他們要成為勝利者的思想。但因為日本成為二戰的戰敗國,社會上的男性不是因戰爭而死亡,就是因為戰敗而喪失鬥志。這些喪失目標的男性們,開始醉生夢死。草間彌生家,就變成她的母親代替父職教育小孩,所以才會造成後來草間彌生過度壓抑的情緒。雖然壓抑所產生的幻覺成為她的創作源頭,但卻也是痛苦的來源。

最後,有個小分享,我對草間彌生印象最深刻的除了他的作品外,還有她愛好和平的心。不知道幾年前,看到了一個她唸一段文字的影片。(已經忘記那部影片叫什麼名字了...><)雖然記不太清楚,但是是在表達他對於地球、愛、和平的觀點。最近國際的情勢讓人難過,就更讓人感受到和平的重要了。

「我希望通過自己的藝術創作,讓這個世界能更更充滿希望與和平。」- 草間彌生

喜歡這個主題的朋友歡迎追蹤專欄,封面插畫都是我繪製的唷!歡迎追蹤我的IG:)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插畫畫得好漂亮 又有意思!! ;D
我喜歡草間彌生在直島的紅南瓜與黃南瓜,也有拍照喔!https://vocus.cc/article/6230a962fd897800011bc09a
Mario-avatar-img
2022/03/23
把草間彌生小小的身形,放在巨大花朵下面,誇張的構圖手法很好,色彩有草間彌生的風格,畫中也顯示出草間彌生內向的性格,草稿是用了一番心思的。 第一次看到草間彌生的名字,謝謝你的分享。 加油
Hana-avatar-img
2022/03/23
之前到北美館看過草間彌生的特展,感觸良多。我自己也算是有慢性疾病,但有的時候人生中這樣的不完美正是造就了我們的特別之處哪!(糟糕,講了一堆自己的事)
二宮hikaru-avatar-img
2022/03/23
我會想到點描耶..新印象主義..(秀拉)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2%B9%E5%BD%A9%E7%94%BB%E6%B4%BE
avatar-img
MIA的宇宙
1.8K會員
143內容數
由於本身經營品牌及接案,原訂希望每個月能發文的期望,改成在討論區玩耍。 隨時拋出一些idea跟近期好玩的事情分享,大家輕鬆互動吧!!
MIA的宇宙的其他內容
2022/11/08
等了好久,奧塞美術館的第二篇終於來了,這一次就要帶著大家進入這間美術館了! 大家都知道巴黎有很多的美術館和博物館,如果想要看完全部的藝術作品,可能就算從今天起開始住在巴黎,一間一間的看,到大家成為老爺爺、老奶奶之前,應該都看不完。
Thumbnail
2022/11/08
等了好久,奧塞美術館的第二篇終於來了,這一次就要帶著大家進入這間美術館了! 大家都知道巴黎有很多的美術館和博物館,如果想要看完全部的藝術作品,可能就算從今天起開始住在巴黎,一間一間的看,到大家成為老爺爺、老奶奶之前,應該都看不完。
Thumbnail
2022/07/25
看藝術的博物館介紹時間又來啦!這一次,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位在法國巴黎的奧賽美術館,這一間也是我排名前五的美術館。在巴黎,我心目中最喜歡的兩間美術館,一間是展出大量當代藝術的東京宮(Palais de Tokyo)。另一間,就是奧賽美術館了!
Thumbnail
2022/07/25
看藝術的博物館介紹時間又來啦!這一次,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位在法國巴黎的奧賽美術館,這一間也是我排名前五的美術館。在巴黎,我心目中最喜歡的兩間美術館,一間是展出大量當代藝術的東京宮(Palais de Tokyo)。另一間,就是奧賽美術館了!
Thumbnail
2022/06/22
在倫敦這個連呼吸都要錢的城市,能夠讓人喘息,不用花錢就能夠一邊學習一邊休息的地方,應該就是各個美術館和博物館啦!今天想要來介紹我心目中前五的美術館之一,倫敦的泰特現代藝術館(Tate Modern)!
Thumbnail
2022/06/22
在倫敦這個連呼吸都要錢的城市,能夠讓人喘息,不用花錢就能夠一邊學習一邊休息的地方,應該就是各個美術館和博物館啦!今天想要來介紹我心目中前五的美術館之一,倫敦的泰特現代藝術館(Tate Modern)!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草間彌生自小就罹患神經性視聽障礙,長期飽受幻覺與自殺性傾向的困擾,須透過大量作畫來緩解幻象,克服恐懼,進行自我療癒。她的創作語彙怪奇、多元、無限,被歸類到很多不同的藝術派別,但草間對自己的描述,僅是一位「精神病藝術家」。
Thumbnail
草間彌生自小就罹患神經性視聽障礙,長期飽受幻覺與自殺性傾向的困擾,須透過大量作畫來緩解幻象,克服恐懼,進行自我療癒。她的創作語彙怪奇、多元、無限,被歸類到很多不同的藝術派別,但草間對自己的描述,僅是一位「精神病藝術家」。
Thumbnail
「我日日都在和痛苦、焦慮和恐懼奮鬥,我發現唯一能緩解病痛的方法就是不斷創作。」──草間彌生。 藝術創作是藝術家自我療癒的解方,你可以看見藝術如何改變他們的人生,而這些作品也會在某個時刻改變你!
Thumbnail
「我日日都在和痛苦、焦慮和恐懼奮鬥,我發現唯一能緩解病痛的方法就是不斷創作。」──草間彌生。 藝術創作是藝術家自我療癒的解方,你可以看見藝術如何改變他們的人生,而這些作品也會在某個時刻改變你!
Thumbnail
不斷執著於恐懼,反映在創作風格上,「無限」以不同的形式與意義出現,諸如佈滿在巨大的畫作上的幾何形狀、用鏡面創造出的無限空間等,草間彌生以近乎強迫的方式,將觀者拉入她的世界。
Thumbnail
不斷執著於恐懼,反映在創作風格上,「無限」以不同的形式與意義出現,諸如佈滿在巨大的畫作上的幾何形狀、用鏡面創造出的無限空間等,草間彌生以近乎強迫的方式,將觀者拉入她的世界。
Thumbnail
自認不是草間彌生的狂粉,只是單純因為奶奶她太紅了,有展不看太反社會情節,所以有記憶中,大概是看了三次草間彌生的展,最近迎來了這第三次,還是最衝擊的一次,於是久違的掃掃方格子上的灰塵,作為2022的第一篇文章。
Thumbnail
自認不是草間彌生的狂粉,只是單純因為奶奶她太紅了,有展不看太反社會情節,所以有記憶中,大概是看了三次草間彌生的展,最近迎來了這第三次,還是最衝擊的一次,於是久違的掃掃方格子上的灰塵,作為2022的第一篇文章。
Thumbnail
草間彌生是在日本的長野縣出生,小時候及學生生涯都是在日本完成的。1957年時,草間彌生選擇移居到了美國,後來從西雅圖搬到紐約生活。直到了1973年,因為身體的關係而回到了日本,原本要在傷病治癒後回到美國,但因為找不出病因,而決定在日本留下。
Thumbnail
草間彌生是在日本的長野縣出生,小時候及學生生涯都是在日本完成的。1957年時,草間彌生選擇移居到了美國,後來從西雅圖搬到紐約生活。直到了1973年,因為身體的關係而回到了日本,原本要在傷病治癒後回到美國,但因為找不出病因,而決定在日本留下。
Thumbnail
整個宇宙就是星球的聚積 南瓜也是草間彌生自畫像的一種(圖片來源:大人物) 摘要 草間彌生的作品總是出現大量的圓、無限的網,蔓延出去的延伸都是緣起於聚積、消融的概念,她將童年的創傷化作豐碩的創造力,她想用藝術的力量讓世界更和平,她渴望生命燦爛的陽光,在邁入九十歲高齡後,仍期許自己無限的活到人生盡頭。
Thumbnail
整個宇宙就是星球的聚積 南瓜也是草間彌生自畫像的一種(圖片來源:大人物) 摘要 草間彌生的作品總是出現大量的圓、無限的網,蔓延出去的延伸都是緣起於聚積、消融的概念,她將童年的創傷化作豐碩的創造力,她想用藝術的力量讓世界更和平,她渴望生命燦爛的陽光,在邁入九十歲高齡後,仍期許自己無限的活到人生盡頭。
Thumbnail
她一直被以為是一條奇特的魚,錯生的軀體,駭人的面容。然後在30年後,世人回想才驚覺她是一條獨特的魚,游曳出絕美的姿態。超越時代50年的代價,是一直都不被理解和認同,然而她一直走自己的路。 點止草間彌生 草間彌生-超越時代50年的圓點瘋子 奇怪與奇特只差一線,奇特是受認可的奇怪。 草間
Thumbnail
她一直被以為是一條奇特的魚,錯生的軀體,駭人的面容。然後在30年後,世人回想才驚覺她是一條獨特的魚,游曳出絕美的姿態。超越時代50年的代價,是一直都不被理解和認同,然而她一直走自己的路。 點止草間彌生 草間彌生-超越時代50年的圓點瘋子 奇怪與奇特只差一線,奇特是受認可的奇怪。 草間
Thumbnail
誰對生命沒有童話幻想?結果飛來的不是白天鵝,而是黑壓壓的烏鴉,怎麼辦?誰也打敗不了漫天烏鴉,不如利用黑暗的力量,把生命改寫成光明的故事! 1955 年 12 月 4 日,一封信從日本寄往美國,收信人是紅透半邊天的藝術家歐姬芙,寄信人是未成名的畫家,叫草間彌生,如太陽的歐姬芙,會理一點星光嗎?
Thumbnail
誰對生命沒有童話幻想?結果飛來的不是白天鵝,而是黑壓壓的烏鴉,怎麼辦?誰也打敗不了漫天烏鴉,不如利用黑暗的力量,把生命改寫成光明的故事! 1955 年 12 月 4 日,一封信從日本寄往美國,收信人是紅透半邊天的藝術家歐姬芙,寄信人是未成名的畫家,叫草間彌生,如太陽的歐姬芙,會理一點星光嗎?
Thumbnail
前些日子赴北美館觀賞《她的抽象》展覽,該展以台日韓的女性藝術家為主,反思受西方現代抽象藝術影響下的東亞,經在地亞洲女性藝術家轉譯後抽象畫的發展軌跡。 一進展間入口,映入眼簾的即是「圓點女王」草間彌生(Yayoi Kusama)的畫作,大大小小的圓令人看得目不轉睛,很難想像圓點靈感的緣起竟那麼令人心
Thumbnail
前些日子赴北美館觀賞《她的抽象》展覽,該展以台日韓的女性藝術家為主,反思受西方現代抽象藝術影響下的東亞,經在地亞洲女性藝術家轉譯後抽象畫的發展軌跡。 一進展間入口,映入眼簾的即是「圓點女王」草間彌生(Yayoi Kusama)的畫作,大大小小的圓令人看得目不轉睛,很難想像圓點靈感的緣起竟那麼令人心
Thumbnail
2017年10月1日開幕的草間彌生美術館展示草間彌生作品及相關的貴重資料,希望透過展覽,將草間彌生一直以來提倡、訴求的世界和平與人類大愛,繼續宣傳給世人。 人在什麼情況下才會看到的世界都是圓點?   對我而言,最近的體驗應該是做完操人拉筋運動後的腦黑眼花,讓我睜著眼都是圓呼呼的亮點。   看到
Thumbnail
2017年10月1日開幕的草間彌生美術館展示草間彌生作品及相關的貴重資料,希望透過展覽,將草間彌生一直以來提倡、訴求的世界和平與人類大愛,繼續宣傳給世人。 人在什麼情況下才會看到的世界都是圓點?   對我而言,最近的體驗應該是做完操人拉筋運動後的腦黑眼花,讓我睜著眼都是圓呼呼的亮點。   看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