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電影】草間∞彌生(紀錄片)

2023/03/2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記

說到草間彌生(Kusama Yayoi),在看紀錄片之前,蠻多人都知道她的創作與幼年時期的經歷密不可分,在影片裡,草間彌生本人也說「對性的恐懼」是創作的根源。不斷執著於恐懼,反映在創作風格上,「無限」以不同的形式與意義出現,諸如佈滿在巨大的畫作上的幾何形狀、用鏡面創造出的無限空間等,草間彌生以近乎強迫的方式,將觀者拉入她的世界,後來販售兩美元的自戀金屬球更是如此。人的光明面與黑暗面的共存,是在這個紀錄片中,得以明白看見一個有血有淚的人。

眼中美麗目眩的世界並著殘酷現實

圖片來源:La Vie
看見《鏡屋》與作品海報重複拼貼時,我們無一例外,都會震撼於迷幻的彩色圓燈與重複無限空間的創造,以及草間彌生試圖找出自己風格特色的努力。少數人看見了她的才華,然而贏得名聲的不是她,是竊取其創作的男性藝術家,其中包含富有名譽的安迪.沃荷。影片中,採訪許多名草間彌生認識的人們,他們為草間彌生出聲,道出草間彌生在美國時期的經歷與身心狀況,也指出「罪魁禍首」是誰,有趣的是,導演沒有邀請或使用當時藝術界主流對女性藝術家或他國藝術家的想法。這樣有聲對無聲壓力的抗議,營造出藝術界根深柢固的偏見與歧視。
1960、70年代,年輕世代引領的新思潮湧起,同性戀、同志婚姻、女性權益等議題與在藝術界因身為女性、有色人種、或許還因為出身於二戰戰犯國家的弱勢身分,使草間彌生也將創作帶入社會運動中與大眾互動,像是在裸體的男性女性身上畫滿色彩的裸身創作。草間彌生前衛的思想與行動即使現今看來令人敬佩,但在當時終究無果。失去街頭的空間,草間彌生走在小路間、步入湖水中,最終,視線中,自己為自己綴滿圓點。

黯然離開夢想之都

滿懷夢想與熱情卻久久無法受到重視,甚至被侮辱,草間彌生身心靈飽受折磨,她曾在窗邊向行人來去的街道一躍而下、也曾在精神上的不穩定時需要友人的照顧。後來走上街頭的期間,草間彌生確實獲得了關注與眾人的喜愛,但十多餘年的時光,忙碌、多變的美國城市,還有人們汰換事物的善變個性,還是會使理想抱負也被現實消磨殆盡吧。草間彌生甚麼都沒留下、甚麼都沒帶走,隻身一人消失在世人眼中。

補記:無限

歷經磨難與痛苦,綻放出的人生更加耀眼奪目、令人憐愛。透過受訪者的說詞批評男性主掌的藝術界、城市人們口味善變不留情的緊迫環境,導演讓我們看見的是一個人的故事,不是去消費,而是認真地去看、去思考。
草間彌生似是急匆匆地想畫完畫、站在巨幅畫布前衣著色塊斑駁的模樣、獨自一人在精神病院創作的身影。她留給我們不是一個孤傲天才、只得仰望的印象,而是像個凡人努力不懈、專注於自己所喜但也會感到孤單寂寞的一代名家。即便在二十一世紀獲得名譽與敬重,草間彌生仍舊是她自己,孤身一人埋頭振筆、讓腦海中靈感躍於紙面上,持續感動無限人們。
謝謝你閱讀這篇文章。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訂閱追蹤按愛心!
2023/3/9修稿@書房
2023/3/13定稿@教室
6會員
20內容數
主要是整理之前寫的電影影劇心得,也當作練習修改文章。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