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伊麗莎白、達西是殭屍獵人

當伊麗莎白、達西是殭屍獵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若對英國古典文學略知一二者,看見伊麗莎白、達西,即知是談論名著《傲慢與偏見》。

《傲慢與偏見與殭屍》屬於二次創作,保留《傲慢與偏見》大部分內容,部份句子加了幾個字,以及細節略做修改,全書只做微調,故事卻大幅改變,惟結局大致相同,誰跟誰結婚終究天註定。將原本金錢階級與愛情婚姻交纏的古典世情,一轉為血腥恐怖的殭屍故事,讓人嘖嘖稱奇又十分有趣,個人認為值得一讀。

其實,無須事先閱讀《傲慢與偏見》,只要懷抱放鬆的情緒,便能享受《傲慢與偏見與殭屍》。假使熟悉原著,兩相對照,或許會讀出屬於自己的意在言外。而某些年輕讀者,若是先閱讀《傲慢與偏見與殭屍》,才接觸《傲慢與偏見》,說不定又是另一種獨特的閱讀經驗。然而,閱讀愉快才是重點,倒無須強求「正確的」閱讀順序。

讓一眾青年男女興奮的舞會,屢屢遭遇殭屍入侵。班奈特五姊妹往往立即拔出腳踝的匕首,組織陣勢殺退殭屍。反而部份男士如賓利先生,由於未能習得精湛武術,只能壁上觀。達西先生則在另一場舞會,獨自斬除入侵廚房的殭屍,展示其不凡身手。而伊麗莎白拒絕達西先生首度求婚之際,兩人邊說話邊動手打了一架,還好達西先生技高一籌,否則必定被憤怒的伊麗莎白斬首,那麼本書便失去男主角了。不過,書末達西先生與伊麗莎白情投意合,兩人便聯手殺退殭屍。

《傲慢與偏見與殭屍》略有一些東方色彩,比如班奈特五姊妹都是少林弟子,而達西先生的姨媽凱薩琳夫人,則屬於日本武士道派。以致凱薩琳夫人對伊麗莎白的蔑視,除了階級、家世、財富,又多了一層門戶之見。只是年老力衰的凱薩琳夫人,與伊麗莎白較量武藝屢屢下風,暗示伊麗莎白終究是兩人之間的勝利者。

凱薩琳夫人身邊的忍者,穿著和服卻纏小腳,如此混搭讀來有點好笑。但改編者未必不明白忍者與小腳的差異,反正此書本來就是胡鬧,混搭遠東風情亂搞一通,誇張一點做足惡趣味。

當然,想必仍有部份熱愛《傲慢與偏見》的讀者,眼見名著被如此惡搞,心痛不已。然而伊麗莎白、達西先生變成殭屍獵人,時時護國衛民,不再只是在舞會、家戶拜訪之際言語交鋒,讀來有另一番風味。

如今,面對其他影音娛樂的強大競爭,閱讀明顯落居下風。《傲慢與偏見與殭屍》即使略嫌譁眾取寵,卻不失為另一種嘗試。《傲慢與偏見》十九世紀的生活點滴,明顯與現今截然不同,或許不太容易引發廣大讀者的熱情。假使我是珍.奧斯汀,不會反對《傲慢與偏見與殭屍》問世。《傲慢與偏見與殭屍》若能連帶召喚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因好奇而回頭閱讀《傲慢與偏見》,那麼惡搞一下名著反而是吸引新世代讀者的嶄新手法。


avatar-img
YI Ping Chen的沙龍
21會員
357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YI Ping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求學時,老師要求全班習作五言絕句,輔園漫步—尤韻。我交了「初冬暑氣留,綠樹不知愁。側帽青衫薄,風流勝似秋。」老師大爲讚賞,說是相當瀟灑。如今重讀少作,以習作而言不差,但談不上多好。說穿了,不過是炫耀我會使用側帽這個詞語,自以爲不俗罷了。
睡前隨便翻點書,忽然在《紅玫瑰與白玫瑰》,看見「人笨凡事難」一語,好親切,睡意頓時消失大半。中學有段時間,班上很愛以這句話彼此調侃。不知那位同學慧眼獨具,熱愛張愛玲的小說,還挑了這句作為口頭禪。如今人海茫茫無從求證,只留下一點青春的回憶。
先生喜歡古琴,偶爾也彈一曲自娛。惟因多年前左手曾受傷,無法使力,對彈琴多少有影響。他自認琴藝不及昔日向邵元復老師學琴之際。琴藝多年不進反退,總是遺憾。
書友提及年節來臨,適齡未婚的她,難免面對親友寒暄似的催婚,讓她有點困擾。我忍不住留言,催婚喔,我可能會說,沒打算娶我的,就不必問了。
八常用於日本傳統祭典、戲劇的配樂,與三味線、太鼓並列,為日本的民族樂器。在日本的封建時代,因許多知名僧侶擅長演奏尺八,甚至將尺八融入修禪,尺八因而沾染了濃厚的宗教色彩。現代由於吸收西洋音樂元素,尺八音樂家大量創作現代曲目,如今傳統、創新皆而有之,尺八成為古老又時新的樂器。古典樂器能在新時代展現不同的
幼時在台灣某報副刊讀過一篇長文,前清大校長沈君山,記敘和旅日圍棋國手吳清源某次會面的點滴。吳清源表示喜歡白居易詩「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生」,沈君山卻說,那就不好下棋了。不如改為「石火光中已寄此生,蝸牛角上且爭一著」。吳清源聽了只是笑笑,你還年輕。
求學時,老師要求全班習作五言絕句,輔園漫步—尤韻。我交了「初冬暑氣留,綠樹不知愁。側帽青衫薄,風流勝似秋。」老師大爲讚賞,說是相當瀟灑。如今重讀少作,以習作而言不差,但談不上多好。說穿了,不過是炫耀我會使用側帽這個詞語,自以爲不俗罷了。
睡前隨便翻點書,忽然在《紅玫瑰與白玫瑰》,看見「人笨凡事難」一語,好親切,睡意頓時消失大半。中學有段時間,班上很愛以這句話彼此調侃。不知那位同學慧眼獨具,熱愛張愛玲的小說,還挑了這句作為口頭禪。如今人海茫茫無從求證,只留下一點青春的回憶。
先生喜歡古琴,偶爾也彈一曲自娛。惟因多年前左手曾受傷,無法使力,對彈琴多少有影響。他自認琴藝不及昔日向邵元復老師學琴之際。琴藝多年不進反退,總是遺憾。
書友提及年節來臨,適齡未婚的她,難免面對親友寒暄似的催婚,讓她有點困擾。我忍不住留言,催婚喔,我可能會說,沒打算娶我的,就不必問了。
八常用於日本傳統祭典、戲劇的配樂,與三味線、太鼓並列,為日本的民族樂器。在日本的封建時代,因許多知名僧侶擅長演奏尺八,甚至將尺八融入修禪,尺八因而沾染了濃厚的宗教色彩。現代由於吸收西洋音樂元素,尺八音樂家大量創作現代曲目,如今傳統、創新皆而有之,尺八成為古老又時新的樂器。古典樂器能在新時代展現不同的
幼時在台灣某報副刊讀過一篇長文,前清大校長沈君山,記敘和旅日圍棋國手吳清源某次會面的點滴。吳清源表示喜歡白居易詩「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生」,沈君山卻說,那就不好下棋了。不如改為「石火光中已寄此生,蝸牛角上且爭一著」。吳清源聽了只是笑笑,你還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