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外冷內熱英國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之前提過公司有很多國際留學生,但也是不少本土英國人,主管多是義大利、波蘭籍。從英國同事那學到的打招呼方式"Hey ya",招呼客人會Heyya,客人跟我打招呼會Heyya,完全沒有在任何書上看過。來英國前看過讀者太太的〈大不列顛小怪癖〉,就有提過英國人是外冷內熱的,目前遇到兩個實例。


愛心咖啡

Frida給我的愛心咖啡

Frida給我的愛心咖啡


除了廚房區有看似韓裔的大叔,我是為數甚少的亞洲人,大部分的同事工作時臉上都沒有表情,也不太會笑,語調也是平平的,包括主管都一樣感覺不太好親近。但其實意外的人都滿好的,我在工作時總是很緊張,滿常被從身邊走過的同事關懷,他們就會一臉酷酷的問你還好嗎。大部分都在中央區工作的Frida金色及腰的長馬尾是她的招牌,一開始是她主動跟我打招呼,可能想幫助我放鬆,還詢問了需不需要咖啡,當下就覺得她真是天使。

有天早上10點開櫃跟她一起站蛋糕區,loading機一到就是壞的,要手動用杯蓋舀把咖啡粉放到手柄,點單數不多還好,單數一多起來根本地獄。還好主管很快換了新的loading機給我們,但移豆時Frieda的手指被攪豆的刀割傷早退。隔天一起上班,我問了Frida的手指,她秀給我看被削掉一層皮的樣子,看到的瞬間都忍不住皺起眉頭,一定很痛。

當天的她也在中央區工作,撲克臉問候完一樣問我需不需要咖啡,還額外跟我確認名字的拼法,做完咖啡後拿起筆似乎在寫些什麼,最後才交給我,拿到真的超級驚喜,她特別拿了標籤寫我的名字還在後方加了愛心,其實寫名字不是標準程序,通常咖啡做完就會我們直接端出去,沒有像星巴克一樣把名字紀錄在杯上,這是她充滿同事愛的小貼心❤

郵局

郵局人員幫我把郵件拆開,讓我記錄下追蹤碼

郵局人員幫我把郵件拆開,讓我記錄下追蹤碼


我是一個滿迷糊的人,申請英國簽證完後才發現,護照會在我在英國時過期,但簽證已經送出,臨時換護照怕資料不符過海關有問題,只能打定主意在英國換。換護照需要的照片跟文件我在台灣時都已經備好,只需要等快到期的時候寄出申請。

因為疫情申請護照只有寄件沒有臨櫃服務,寄去駐英國台北代表處跟寄回都需要購買英國郵局的Special Delivery,類似掛號信有追蹤碼,可以追蹤目前郵件的動向。

因為我購買了2個Special Delivery的便利袋,在交件時郵局人員一直奇怪的問著你的另一個袋子在哪?還有袋子裡面裝什麼?我一時緊張撒了謊,說另一個我收起來了沒有放在裡面。我可以感覺到對方語氣的不耐煩跟常見的英國人沒有表情的撲克臉,她得知我的郵件裡面是護照時就反問我,「你的護照不是要再寄回來,請問你沒有追蹤碼你怎麼知道你的郵件被寄去哪裡?」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她是想要幫我,改口確實把另一只袋子放入郵件內。在確認答案後,她幫我把已經封好的郵件拆開,讓我拍完上面那張照片後,再用膠帶幫我仔細封回去。我是真心感謝她幫我做的這些額外的事,雖然同時我也感覺到她的白眼已經翻到後腦勺,但這就是英國人,從表面上你看不出他們的古道熱腸,但他們會用隱晦的方式表達他們的貼心。

新版護照有超大的TAIWAN

新版護照有超大的TAIWAN


後記:我在5/6收到駐英代表處寄回來的護照,新版護照有超大TAIWAN字樣,超級開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Fleur的沙龍
1會員
4內容數
Fleur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5/18
位在Mayfair的The Music Room,是個專門提供品牌舉辦Sample Sale的場地,目前逛過Smythson, Reiss, James Lakeland & Velvet, The Fold的場次,Sample Sale買到的商品可遇不可求,完全取決於運氣
Thumbnail
2022/05/18
位在Mayfair的The Music Room,是個專門提供品牌舉辦Sample Sale的場地,目前逛過Smythson, Reiss, James Lakeland & Velvet, The Fold的場次,Sample Sale買到的商品可遇不可求,完全取決於運氣
Thumbnail
2022/03/14
目前在 V&A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裡面的cafe上班,V&A是以英國女王Victoria和她丈夫Albert親王命名的博物館,位於South Kensington。
Thumbnail
2022/03/14
目前在 V&A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裡面的cafe上班,V&A是以英國女王Victoria和她丈夫Albert親王命名的博物館,位於South Kensington。
Thumbnail
2022/03/10
從去年7月開始上六角的直播課,最終的心願當然是轉職為前端工程師,Vue直播班的最終作業是實作出電商網站,但沒有提供樣板,所以每個人做出來的作品都會是獨一無二的。
Thumbnail
2022/03/10
從去年7月開始上六角的直播課,最終的心願當然是轉職為前端工程師,Vue直播班的最終作業是實作出電商網站,但沒有提供樣板,所以每個人做出來的作品都會是獨一無二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是個慢熟的人,帶著距離的疏遠是不願意添加麻煩的禮貌,害怕讓人厭煩、害怕被人評價。 簡單的旅行,在某些錯落的時刻,也貼近自己的,明白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有什麼樣的脾氣。
Thumbnail
我是個慢熟的人,帶著距離的疏遠是不願意添加麻煩的禮貌,害怕讓人厭煩、害怕被人評價。 簡單的旅行,在某些錯落的時刻,也貼近自己的,明白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有什麼樣的脾氣。
Thumbnail
上個世紀末,申請到英國進修,出於魯莽草率,誤以為只要把申請書寄到學生宿舍,即可入住。 一抵達倫敦郊外機場,首次出國,草包入城,慌慌張張,一下飛機,便宜行事,搭了一部計程車,花了2600塊台幣,終於抵達宿舍,結果空忙一場,舍監拒絕讓我入住,腦筋急轉彎,立刻拖著行李,往市區移動。 晃來晃去,循著落日餘暉
Thumbnail
上個世紀末,申請到英國進修,出於魯莽草率,誤以為只要把申請書寄到學生宿舍,即可入住。 一抵達倫敦郊外機場,首次出國,草包入城,慌慌張張,一下飛機,便宜行事,搭了一部計程車,花了2600塊台幣,終於抵達宿舍,結果空忙一場,舍監拒絕讓我入住,腦筋急轉彎,立刻拖著行李,往市區移動。 晃來晃去,循著落日餘暉
Thumbnail
在英國工作後,我變得更有企圖心,更有自信。但同時也能好好享受目前所擁有的。本來來英國,是希望為以後的工作做打算,但待了一年後,才發現是為自己的人生鋪路。工作終將只是人生的一部分,擁有屬於自己親身體會過的,才能知道並有能力選擇自己想要的人生。不該讓面試官來選你,而是要靠自己的能力來成為面試官。
Thumbnail
在英國工作後,我變得更有企圖心,更有自信。但同時也能好好享受目前所擁有的。本來來英國,是希望為以後的工作做打算,但待了一年後,才發現是為自己的人生鋪路。工作終將只是人生的一部分,擁有屬於自己親身體會過的,才能知道並有能力選擇自己想要的人生。不該讓面試官來選你,而是要靠自己的能力來成為面試官。
Thumbnail
曾聽過幾代以前人們上街頭抗爭的故事,小時候上歷史也有讀過,這是他們城市擁有自由與民主的血淚史。但到了文生這代,已沒有人能體會何謂自由民主了。
Thumbnail
曾聽過幾代以前人們上街頭抗爭的故事,小時候上歷史也有讀過,這是他們城市擁有自由與民主的血淚史。但到了文生這代,已沒有人能體會何謂自由民主了。
Thumbnail
異國婚姻或異國工作是很多人嚮往的吧? 聽起來就像偶像劇的情節,超浪漫的! 但真如童話故事般一樣的幸福美滿嗎? 聽聽在英國工作和結婚的讀者太太怎麼說唷。 ■ 英國和台灣有哪些差異呢? 文化不同的差異 1. 需適應英國口味的食物。 2. 英國消費高、稅金高、公共交通費高,且經常罷工,不準時。 .
Thumbnail
異國婚姻或異國工作是很多人嚮往的吧? 聽起來就像偶像劇的情節,超浪漫的! 但真如童話故事般一樣的幸福美滿嗎? 聽聽在英國工作和結婚的讀者太太怎麼說唷。 ■ 英國和台灣有哪些差異呢? 文化不同的差異 1. 需適應英國口味的食物。 2. 英國消費高、稅金高、公共交通費高,且經常罷工,不準時。 .
Thumbnail
  然後發現⋯⋯發現沒什麼好發現的,路是自己選的。
Thumbnail
  然後發現⋯⋯發現沒什麼好發現的,路是自己選的。
Thumbnail
之前提過公司有很多國際留學生,但也是不少本土英國人,主管多是義大利、波蘭籍。從英國同事那學到的打招呼方式"Hey ya",招呼客人會Heyya,客人跟我打招呼會Heyya,完全沒有在任何書上看過。來英國前看過讀者太太的〈大不列顛小怪癖〉,就有提過英國人是外冷內熱的,目前遇到兩個實例。
Thumbnail
之前提過公司有很多國際留學生,但也是不少本土英國人,主管多是義大利、波蘭籍。從英國同事那學到的打招呼方式"Hey ya",招呼客人會Heyya,客人跟我打招呼會Heyya,完全沒有在任何書上看過。來英國前看過讀者太太的〈大不列顛小怪癖〉,就有提過英國人是外冷內熱的,目前遇到兩個實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