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被動投資或指數投資通常著重在股票型ETF又稱原型ETF,原型ETF的意思就是真正買進現貨,真的有買進一籃子股票。所以在投資之前一定要了解該ETF的選股邏輯、成分股(比例)、內扣費用(經理費、保管費、手續費、證交稅)、交易量等資訊,再買進該ETF。個人建議經理費和保管費合計不要大於0.5%(這兩項費用可在各投信官網下載簡式公開說明書查看),手續費及證交稅則是固定要付給政府的費用無法避免,但太頻繁換股也會導致至兩項費用升高。
\n了解並選定要買進的ETF標的後,於買進時要查閱淨值,淨值約介於-1%~1%為正常,大於或小於這個區間則先暫緩操作,待其股價回歸平穩。
\n\n
而原型ETF大多數都有追蹤某個指數,但不一定是我們想要追蹤的指數,執行被動投資通常是要尋找追蹤大盤指數的ETF來投資。以臺灣而言,因為追蹤加權指數的ETF只有006204永豐台灣加權,但這支ETF的追蹤誤差過大且交易量太小,所以不適合。大多數的人都會投資追蹤臺灣50指數(其成分股涵蓋臺灣證券市場中市值前五十大之上市公司,代表藍籌股之績效表現)的ETF來代替追蹤臺灣加權指數,而追蹤臺灣50指數的ETF有0050元大台灣卓越50、006208富邦台灣采吉50,其他Smart beta型也很貼近大盤的ETF有00692富邦公司治理、00850元大臺灣ESG永續、00888永豐臺灣ESG等,每個人可以在了解過這些ETF後擇定投資。
\n簡單做個結論,現在想要投資臺灣大盤較接近的選擇就是0050或006208。因為兩者追蹤相同指數,績效幾乎是一模一樣,僅會因為內扣費用及追蹤誤差造成些微差異。
\n兩者優缺:
\n0050:交易量大、上市時間較長故歷史回測資料較豐富
\n006208:內扣費用較低、股價較低(非價值較低)
\n\n
想要投資國外的大盤有三個方法,開立國外證券戶、利用國內證券戶複委託及買入國內投信發行追蹤國外成分股的ETF。
\n一、開立國外證券戶(外幣交易)
\n優:手續費低廉、可以真正意義上的成為股東;缺:若有相關問題要聯繫客服比較不直觀、該國外證券公司發生狀況時因我們人不在國外比較難以處理、錢要匯到國外的戶頭(這好像也不算缺點)
\n二、複委託(外幣交易)
\n優:聯繫客服容易、錢放在國內銀行比較有安全感(感受因人而異);缺:手續費高,不適合短進短出
\n三、國外成分股ETF(台幣交易)
\n優:交易容易(跟平常買賣股票一樣的流程);缺:追蹤誤差較大、內扣費用高
\n投資國外的股票或ETF流程稍微繁複一點,可以依照個人習慣選擇投資方式。我個人是選擇開立國外證券戶,如此一來就會收到股東信,比較有真的成為股東的感覺。
\n\n\n","keywords":["被動投資","指數投資","指數化投資","ETF","大盤","投資","理財"],"author":{"@type":"Person","name":"AKai","url":"https://vocus.cc/user/@AKai"},"image":{"@type":"ImageObject","url":"https://images.vocus.cc/c42dad2f-7c63-4b50-96d8-7e91154c58ef.jpg"},"creator":{"@type":"Person","name":"AKai"},"publisher":{"@type":"Organization","name":"方格子|放送你的知識與想像","logo":{"@type":"ImageObject","url":"https://images.vocus.cc/static/og_img/vocus_kv.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