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列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簡單整理一小部分。太敏感的那幾篇就不放了,免得被仲仲主委查水表。
是說,今天輪到值班的到底是小英編、小雁編,還是小廖編咧?

二戰「澎湖大空襲」紀實(下):人們是忘記了,還是從未理明白

往事並不如煙,端看是否留意。空襲記憶也許終會遠去,但今人可以好好梳理脈絡。唯有實事求是探究歷史,才能避免在時光洪流裡遺忘前人足跡、失落文化記憶。澎湖人對於美軍空襲史,是忘記了,還是從未理明白呢?


二戰下的「4月4日」:空襲澎湖馬公,75年來的各種迷思

回首前路,迷塵滾滾。所有的迷思謬誤,皆非「修史很辛苦,多鼓勵少批評」的溫情話術可彌補,或是「認真輸一半、不爽不要看」的自嘲可解決。畢竟,等耆老一一謝世之後,它們可能就是掌握歷史話語權的「知識來源」了。
昔日空襲距今(2020)已逾75年,澎湖當地人如果再不急起直追,彌補治史的荒疏,則人生又有幾個75年可等待、能虛擲呢?


那些年,學者專家也突棰:二戰美軍空襲澎湖史的八個烏龍

提出質疑的人未必喜愛爭論;指正的目的,也不在否定前人的辛勞。但先民走過的傷痛歷史,不該再被各種烏龍、訛誤、迷糊帳耽誤了。唯有積極整合田野調查、文獻資料、口述歷史,透過有系統的整理與交叉比對,才能盡量還原歷史真相。這也才是二戰結束七十五年後,今人治史不變的初衷。


火雨中的幸與不幸:1944年10月,臺灣沖航空戰裡的澎湖

從此役開始。從1944年10月12日到1945年8月15日二戰終戰之間,只要空襲警報一響,民眾就得盡快躲進防空壕,在黑暗死寂裡聽著美機投彈的爆炸和重擊,不知何處又要化為火海、多少人要送命,甚至擔心置身的防空洞會不會被命中坍崩。這種屏息的「恐懼」,也許才是「臺灣沖航空戰」烙印在耆老記憶裡的真正原因。
如今「臺灣沖航空戰」倏忽屆滿七十六年,與其沉浸在各說各話的身分、國家認同之爭裡,或是編織「如果美軍當初占領臺澎,今天臺灣會怎麼樣」的幻想,倒不如交叉對照各方史料與觀點,讓歷史如實呈現,並珍惜得來不易的和平吧。


飢荒時爽吃紅蟳?二戰末到國府接收初期,被誤解的澎湖飲食

歷史科普的真諦,應是盡量在有出處、可考察、可驗證的基礎上,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傳遞正確知識。若一味以「鄉民梗」衝高話題能見度,卻以充斥錯誤的內容包裝印象,或許不是當地居民以及工作者所樂見的。


想拚觀光,能幫歷史「加料」嗎?澎湖南進指揮所奇談的啟示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2014年著名企業的「冰淇淋豆腐鍋婆婆」事件、2017年網友義憤填膺的「灣生回家造假」風波、2019年「石虎列車設計師抄襲花豹」疑雲,在在說明任何「故事行銷」,都無法逾越「尊重事實」的底線。
澎湖的這起歷史公案提醒我們:縱使是「促進觀光」之類的高尚動機,也不能成為穿鑿附會的理由。畢竟虛假資訊的影響可能長達數十年,更可能在被揭穿後,糟蹋了原本具有潛力的觀光資源。能不慎乎?


屏東萬丹二戰空襲傳說的解謎

正如動畫電影《戰火下的小花》(The Breadwinner)劇中語錄:「故事會永遠留存心中,縱使其他事物都已煙消雲散。」回顧「萬惠宮媽祖接炸彈」神蹟,既有的民俗傳說、采風故事,當然有訛誤、誇大與疏漏,卻承載了當地人世代相傳的真情。今人藉由新的史料輔助,重建事件的來龍去脈時,或許可用開闊的心胸看待這些「美麗的誤會」,了解前人如何解釋戰火裡的巧合、乃至療傷止痛,重建家園。
這正是歷史研究的願景:在兼容並蓄、交互參照之中,映現過去時空豐富的樣貌。


從東引雷達站回顧美台協防期間,空軍戰管雷達演變史

回顧空軍戰管雷達演進史,可以發現:冷戰美國協防台灣(1954~1979)期間,美國協助中華民國逐步完善防空雷達體系。這些雷達站台固然是由國軍操作,但在選址、規畫、安裝、測試、訓練、維修、後勤、售後服務等方面,都可見到美軍顧問團與軍火企業(如GD、Martin Marietta)奔走籌畫的身影,也讓美國透過國軍雷達情資,掌控中國大陸沿海航空兵力動態。
即使1970年代後期美國親共,仍然容許國內廠商(如休斯)對台技術輸出,讓空軍因緣際會趕在中(中華民國)美斷交、軍事顧問團解散之前建構了「天網」系統,為日後的強網、寰網、寰展架構奠定基礎,影響直至今日。


1895清日澎湖之役重開機(下):大砲轟斃倭兵不少?長槍拚火槍?

前期的中文資料「既簡略,又不確」,卻融合了國仇家恨的成見,藉由民間口述傳統與文人筆墨流傳到後代,致使各種「政治正確」的荒謬傳說或錯假資料歷久不衰。過去百餘年來的研究者或因不能、或因不願,對於各種史料精粗不分,既沒有屏棄粗陋的材料,也對於較精密的日方史料持保留態度,又未援引其他外文文獻佐證,甚至很少思考何種史料適合解答什麼問題,就更讓錯誤得以「續命」了!當然,從日軍檔案也有少部分錯漏來看,「在不疑處有疑」仍是治史時必須時時謹記的原則。
歷史研究不是「抄好抄滿」的剪貼活,而是一門嚴謹的科學,以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取代成見、傳說、欠思考。堪稱「台灣割讓前傳」的1895清日澎湖之役,不正是個明顯的例子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廖英雁,天下先
18會員
26內容數
有一工你會大漢,你會讀冊濟濟,你會瞭解,佇這個社會,需要有人敢說真心話。
廖英雁,天下先的其他內容
2025/02/11
錢要花在刀口上。綠委提案凍結「海巡艦艇低致命性裝備試辦計畫」預算,要求海巡署評估開發精確版鎮海火箭彈。然而海巡武力以執法緝私為主,且中科院火箭彈改良成果有限、國際現貨市場套件昂貴。凡事有輕重緩急,預算可能互相排擠,建議立委優先監督海巡署改善核心任務的裝備,而非強化與本務不符的反水面戰力。
Thumbnail
2025/02/11
錢要花在刀口上。綠委提案凍結「海巡艦艇低致命性裝備試辦計畫」預算,要求海巡署評估開發精確版鎮海火箭彈。然而海巡武力以執法緝私為主,且中科院火箭彈改良成果有限、國際現貨市場套件昂貴。凡事有輕重緩急,預算可能互相排擠,建議立委優先監督海巡署改善核心任務的裝備,而非強化與本務不符的反水面戰力。
Thumbnail
2025/02/04
2022年取消的震海4530噸巡防艦原型案,供電功率不高於挪威南森級、艦艏垂發與艦舯上層反艦飛彈重量又更大,妄圖包山包海通通滿足,使船型成為一個難以再容納任何排水量放大的高風險、低餘裕設計。台灣海軍對風險管理的輕忽外行、中科院對於技術實力的好高騖遠,都在這個專案管理的負面教材顯露無遺。
Thumbnail
2025/02/04
2022年取消的震海4530噸巡防艦原型案,供電功率不高於挪威南森級、艦艏垂發與艦舯上層反艦飛彈重量又更大,妄圖包山包海通通滿足,使船型成為一個難以再容納任何排水量放大的高風險、低餘裕設計。台灣海軍對風險管理的輕忽外行、中科院對於技術實力的好高騖遠,都在這個專案管理的負面教材顯露無遺。
Thumbnail
2023/09/04
從2024年院編版國防預算書可知,國防部除了繼續執行遙控無人機防禦系統案(新台幣43.51億元),採購中科院裝備來補足基(陣)地的基礎防護,也編列了9.89億元採購新型無人機反制系統。不過從相關報導看,四家獲選廠商彼此整合稍有遲滯,系統主導廠商的產品也有搜索距離偏低、濾除海面雜波性能欠佳的問題。
Thumbnail
2023/09/04
從2024年院編版國防預算書可知,國防部除了繼續執行遙控無人機防禦系統案(新台幣43.51億元),採購中科院裝備來補足基(陣)地的基礎防護,也編列了9.89億元採購新型無人機反制系統。不過從相關報導看,四家獲選廠商彼此整合稍有遲滯,系統主導廠商的產品也有搜索距離偏低、濾除海面雜波性能欠佳的問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二鯤鯓砲臺是臺南安平的古蹟之一,見證了臺灣從清帝國邊陲的小島轉變為衝突前線的歷史砲臺,以及日本統治後的變遷。本篇文章探討了牡丹社事件與二鯤鯓砲臺的興建背景、砲臺的建築特色、以及日本統治後的空間開放。
Thumbnail
二鯤鯓砲臺是臺南安平的古蹟之一,見證了臺灣從清帝國邊陲的小島轉變為衝突前線的歷史砲臺,以及日本統治後的變遷。本篇文章探討了牡丹社事件與二鯤鯓砲臺的興建背景、砲臺的建築特色、以及日本統治後的空間開放。
Thumbnail
時代的土堆 甬道的串連 訪日據時期高射炮座陣地 三重空軍一村一道海,這頭思念, 思鄉的情卻積累在那頭, 一座墳,外頭急切, 因為母親的愛還在裡頭。 穿上軍服、抖擻精神,軍人的天職,會給你意想不到的力量。 點點夫人觀後感~
Thumbnail
時代的土堆 甬道的串連 訪日據時期高射炮座陣地 三重空軍一村一道海,這頭思念, 思鄉的情卻積累在那頭, 一座墳,外頭急切, 因為母親的愛還在裡頭。 穿上軍服、抖擻精神,軍人的天職,會給你意想不到的力量。 點點夫人觀後感~
Thumbnail
簡單整理一小部分。太敏感的那幾篇就不放了。
Thumbnail
簡單整理一小部分。太敏感的那幾篇就不放了。
Thumbnail
作者在日本的期間,發現大分縣對於二戰時期的文獻資料保留完整,除了因為有海軍航空基地、神風特攻隊訓練設施外,戰時很多軍階極高的位置也是來自這裡。從這裡我們可以嗅出,大分縣在這場戰事扮演者要角。
Thumbnail
作者在日本的期間,發現大分縣對於二戰時期的文獻資料保留完整,除了因為有海軍航空基地、神風特攻隊訓練設施外,戰時很多軍階極高的位置也是來自這裡。從這裡我們可以嗅出,大分縣在這場戰事扮演者要角。
Thumbnail
全新集數EP.13已上線      每週一更新:時事議題、軍事常識、台海關係⋯⋯都在最新一集《王立第二戰研所》! 中國從澎湖攻台,真的有這麼容易? 點此收聽:《方格子電台-王立第二戰研所》  |Apple podcast、Castbox、Spotify、Sound on、KKBOX、Spotify
Thumbnail
全新集數EP.13已上線      每週一更新:時事議題、軍事常識、台海關係⋯⋯都在最新一集《王立第二戰研所》! 中國從澎湖攻台,真的有這麼容易? 點此收聽:《方格子電台-王立第二戰研所》  |Apple podcast、Castbox、Spotify、Sound on、KKBOX、Spotify
Thumbnail
《零下六十八度-二戰後臺灣人的西伯利亞戰俘經驗》是研究員陳力航寫作祖父陳以文的非虛構寫作紀錄,故事以陳以文在日治時期太平洋戰爭時加入軍隊,前往滿州受訓卻在戰爭結束後被俄羅斯軍隊俘虜,被帶往西伯利亞戰俘營,透過文字與照片書信,作為當時期台籍日本兵在西伯利亞的軍史資料證明。
Thumbnail
《零下六十八度-二戰後臺灣人的西伯利亞戰俘經驗》是研究員陳力航寫作祖父陳以文的非虛構寫作紀錄,故事以陳以文在日治時期太平洋戰爭時加入軍隊,前往滿州受訓卻在戰爭結束後被俄羅斯軍隊俘虜,被帶往西伯利亞戰俘營,透過文字與照片書信,作為當時期台籍日本兵在西伯利亞的軍史資料證明。
Thumbnail
「神明接炸彈/砲彈」傳說,是很典型的口傳文學。口傳文學、口述歷史、檔案史料,是兩個領域裡,三樣出發點不同的產物。正因為他們關注的焦點不同,研究者在使用時才能交互參考,看見大時代裡的悲歡離合與愛恨情仇。
Thumbnail
「神明接炸彈/砲彈」傳說,是很典型的口傳文學。口傳文學、口述歷史、檔案史料,是兩個領域裡,三樣出發點不同的產物。正因為他們關注的焦點不同,研究者在使用時才能交互參考,看見大時代裡的悲歡離合與愛恨情仇。
Thumbnail
《護國丸》是藉由一九四四年日本的『護國丸沈船事件』來看當時台灣少年從軍,志願或被迫當上日本海軍的一段慘痛歷史。裡頭有著相當多當時日治時期關於志願役的詳細資料,更有當年上船與僥倖逃過朋友卻命喪太平洋的老兵們出來還原當年那艘搭載上百官士兵的特設巡洋艦。當時出航前的錯誤判斷、敵襲構成的海上悲劇。
Thumbnail
《護國丸》是藉由一九四四年日本的『護國丸沈船事件』來看當時台灣少年從軍,志願或被迫當上日本海軍的一段慘痛歷史。裡頭有著相當多當時日治時期關於志願役的詳細資料,更有當年上船與僥倖逃過朋友卻命喪太平洋的老兵們出來還原當年那艘搭載上百官士兵的特設巡洋艦。當時出航前的錯誤判斷、敵襲構成的海上悲劇。
Thumbnail
屬於世界的臺灣 因為這個紀念活動,臺灣的國旗與盟軍各國的國際並列一起,彷彿臺灣重回國際社會。事實上,臺灣從始至終都是屬於國際社會的。其實這些有「臺灣經驗」的外國人,是國際社會了解、同情臺灣的一個著力點。
Thumbnail
屬於世界的臺灣 因為這個紀念活動,臺灣的國旗與盟軍各國的國際並列一起,彷彿臺灣重回國際社會。事實上,臺灣從始至終都是屬於國際社會的。其實這些有「臺灣經驗」的外國人,是國際社會了解、同情臺灣的一個著力點。
Thumbnail
在今日來看,我們已經可以很確定在1944年的10月12日至16日,台灣上空暨附近海域的空戰,美軍獲得壓倒性的勝利,但是當年日軍回報給大本營參謀部的戰果卻是完全兩回事。日軍在戰事暫告一段落以後,統計起來的戰果竟然是擊沉了11艘的美軍航空母艦、2艘戰艦、3艘巡洋艦、1艘驅逐艦,重創8艘航空母艦.....
Thumbnail
在今日來看,我們已經可以很確定在1944年的10月12日至16日,台灣上空暨附近海域的空戰,美軍獲得壓倒性的勝利,但是當年日軍回報給大本營參謀部的戰果卻是完全兩回事。日軍在戰事暫告一段落以後,統計起來的戰果竟然是擊沉了11艘的美軍航空母艦、2艘戰艦、3艘巡洋艦、1艘驅逐艦,重創8艘航空母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