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幕後-製片組故事紀錄 |我Burn out 了

2022/03/28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一開始我要先跟持續關注文章更新的朋友們致歉,很抱歉原定的每週更新一篇文章我因這兩週工作太忙實在無法好好坐下寫文但又不想隨便敷衍交差,最後決定跳過。
前兩週我的每日行程幾乎只剩下工作與睡覺時間,我目前正在改編漫畫的影集支援尋找場景,每天晚上到家後需要花一個多小時整理當天勘景照片然後上傳雲端,上傳後與同事進行線上會議討論當天進度,整個結束時間大約接近晚上十到十二點之間,結束後整理家裡、整理貓、整理自己、洗澡準備休息睡覺。
這週的話題比較嚴肅,我想談談關於「拍片」這個行業的工作環境與方式。
「拍片」包括:電視廣告、電視節目、MV、電視戲劇、電影,現在還有 You Tuber 的節目跟串流平台影集,這裡的每一個項目都可以用「拍片」兩個字簡單稱呼,但是製作方式與思考邏輯除了電影跟串流平台的影集比較接近外,其他全都不一樣,工作人員的圈子跟環境狀態也都不同,各有各的工作模式,唯一相同的地方是都會分三個階段:籌備期(前製)、拍攝期(錄影)跟後期製作(剪接、特效、其它⋯⋯)。
兩週前 3月11日 這天有一個電影劇組在苗栗南庄的「神仙谷」進行拍攝,到下午三點多時攝影師與一名收音組員兩人滑倒掉進溪水中被急流沖下高低落差約二十公尺(約七層樓高)的瀑布河水中,雖然很快的被救起來,但是在墜落的過程撞擊太嚴重,最後兩人都沒能撐下來。新聞連結
攝影師我不算認識,但在2017年因為一部電影有過短暫的幾次交會,收音組員我也不認識,輾轉從其他業界朋友得知的現場情況大概是其中一個人滑倒另外一個人要去幫他,最後兩個人一起跌進溪裡。雖然自己沒有突然間失去朋友的那種痛徹心扉的感受,但我一樣覺得非常惋惜跟遺憾,看著臉書上「熟識的」與「只是臉友的」許多業界人員一篇又一篇沈痛的貼文,情緒的、指責的、工安檢討的等等。身邊比較親近的工作夥伴也說幾個月前的電影拍攝場景也去過同一個地點,當時他也曾經邀請我加入那部電影,只是我因為個人的心理及情緒因素不好,拒絕了當時所有的工作邀約,否則今天的我也會是僥倖活下來的其中一個人。
「拍片」,的確有些畫面必須得冒著風險才能取得,通常越壯觀越美麗越刺激但也可能代表越危險,像是「齊柏林」導演飛在天上拍攝,劇組進入山林管制區的野外環境,或是飆車的高速跟拍。拍片的人在一次次明知危險的情況裡完成拍攝,我們多少都帶著自命不凡與驕傲的態度活著,想要挑戰自己的極限想要透過冒險得到刺激的滿足同時成就自己,這樣才是拍片啊。
業外人士看拍片這件事情通常都是影片本身非常好看、3D動畫做得很棒還有那些出嘴優化的影評讓大眾覺得這是一份很有成就感的事,有時候一些人聽到我的工作會很直覺的說:「哇!你的工作好酷喔,很好玩很有成就感吧!」,但坦白說我參與過的大部份影片是我的「名片」比有「成就感」三個字的感受大很多,這與工作過程中產生的情緒有最主要的關係,原因往往來自某些只符合少數人利益的要求或是過度膨脹的堅持所造成的痛苦產生的。我個人認為最有趣最酷的地方都是過程,像是去了哪裡拍(什麼樣的環境拍)跟過程有多難(多刺激),最大的成就感則是來自於拍攝過程跟大家一起順利平安完成工作這種不起眼的小事情。
我在二十四歲那一年進入影像製作公司擔任「製片助理」,這家公司的案型以廣告為主,2004年肯德基廣告的「這不是肯德基」是當時的作品之一,那時候每個廣告的前製期大約有四週有時候會更久。
製片助理要做的事:跟導演一起畫腳本(在一旁陪畫)、整理分鏡腳本、找場景、找道具、做商品測試(註:過去廣告常會出現漢堡、雞肉、蔬菜的畫面表現,例如蔬菜、雞肉在空中飛舞、灑粉散落、醬汁擠壓、湯汁顏色等等,都必須在拍攝前做好測試錄下來在會議上給客戶確認)、做提案資料,基本上是哪裡需要人就去哪裡幫忙。
但是公司並不是一次一個案子,經常是同時有三、四個廣告一起在前製期,所以常常白天到下午做好了比較趕時間的A案,接著處理B案的事到晚上,如果時間更趕的話就要繼續接著C把案的東西弄完。曾經有一次找道具來不及肚子又非常餓,只好買了便當一邊騎車一邊趁紅燈停下來吃幾口再繼續前進。另外還有一次非常深刻的印象是一支廣告在片場拍了三十個小時收工,正在收拾器材的時候公司老闆突然帶著另外一組人馬來到現場要助理留下來繼續幫忙拍另外一支廣告,兩支廣告總共拍了約五十五個小時,拍完後片場內的公司物品都必須收拾帶回公司,整個結束回到家躺上床大概已經是第六十個小時後了(這次我都不知道自己怎麼安全回到家的)。
由於自己是這樣成長的,所以在不知不覺中我也變成了那樣的人了,當我開始帶助理之後看到無法撐著不睡覺的人就覺得他不適合拍片,無法把所有時間都用在前製期間的人不適合拍片,無法把個人安排放在拍片之後的人不適合拍片。
2010年一月我與一位好朋友已經買好票要去《縱貫線 Super Band 世界巡迴演唱會》(這是李宗盛、張震嶽、羅大佑、周華健的巡迴演唱會的最後一場,在台北小巨蛋舉辦),那時我已經離開公司開始自由接案工作,所以基本上只要有工作來我都不能隨便放過。就在這時候有一個廣告案子找我去工作,我也先說了演唱會的事,對方的回覆是:「沒問題,只要那天不是開會或重要的事。」,幾天後會議日期做了調整然後就剛好跟演唱會的日子撞期(我心裡非常不願意),但是當時對拍片的信仰是:「無法把個人安排放在拍片之後的人不適合拍片。」,於是我硬著頭皮跟朋友取消那次的約會,請他用我的票找其他人一起去,那晚在會議中還收到朋友傳來現場錄的一小段「張震嶽」的現場演唱。
幾年以後我開始接觸電影的案子
電影的籌備期通常有一個半月到兩個月左右,籌備期間最重要的進度除了演員,最重要的就是場景,如果場景沒有決定就無法確定器材細節、美術場景設計、道具的準備、群眾演員人數等等,而且很多場地需要花時間協調拍攝內容與執行細節,要申請要溝通甚至現場周圍里鄰店家都要先去打好關係,所以籌備期間每週都有一天會議來進行場景提報,確認每週進度。
曾經有一段時間跟工作夥伴討論出一個共識是把會議放在每週一的上午,我們認為這樣子效率最高,因為接下來到週五的時間都不會被中斷,可以好好的應付那些只能在週間連絡的「學校」、「公家機關」、「公司行號」,餐廳或其他私人營業場所大多還有晚餐時間可以去拜訪,若是外景,例如:公車站、公園、街道這類不需要聯絡人就可以直接看到現場的場地就放在週末,然後週日在家整理週一會議資料也同時休息。
這樣子進行一段時間之後有一天我突然發現我根本沒有在休息,或者是有時候我沒有出門但是在家裡卻是心虛的偷偷摸摸的待著。每天早上就開始聯絡事情或著查詢資料,到家常常是九點多十點,有時候事情不一定很順利,就會花更多時間去處理,光是在籌備期間我們就可能幾乎沒有休假而且天天工作十二到十四小時,這時候我才發現自己好累,不只是身體很累,連心都很累,我已經「Burn out」了。
超時工作跟沒有休假是拍片最嚴重的問題,不只是拍攝期間嚴重,而是從籌備期可能就開始了,只是籌備期的工作強度沒有那麼高比較難以被看見。進入拍攝期間後即便大隊每天準時收工,但是跑在大隊前面的美術陳設人員跟場景組仍然可能每天工作超過十六個小時,有時候就是預算的問題,真的不夠錢可以有那麼多的陳設時間,有時候因為拍攝行程更改所以造成陳設人力不足,但有的時候就只是我們很倒霉拍攝進度就是慢了,但是這個地方今天一定要拍完,明天就算再多付一倍的價錢都無法再來拍一次,這天就是必須超過原定收工時間,所以場地的復原時間也跟著往後延造成後面的人力安排都要順延,包括個人休息時間,但是下一個場景下一個通告卻無法跟著一起順延。
在這個行業裡我看過很多求好心切的年輕人想把事情做好,這些年輕人都會讓我隨時緊惕自己不能鬆懈,否則未來也許就沒有人再找我一起工作,但是久了,常常一些能力很好的人可能會決定出國唸書休息一下或轉換跑道,因為年輕人也開始「Burn out」了,而長期在這個行業的人就不斷在這些新舊交替裡不停輪轉也不得鬆懈。
冒險不是為了滿足作品需求而把生命安全放在作品之下
有些時候拍片的確需要冒險才能取得完美的畫面,所以需要計畫與控管風險,而不是出了問題就一昧反對,否則台灣電影類型就很難改變,很難突破校園、青春、浪漫、愛情小品類型劇。台灣的電影類型正在轉型多元化題材,拍片的人也必需學習新的思考邏輯面對不同題材的操作模式,甚至台灣的民眾也必須適應某些時候需要與劇組通力合作,也許有天你會在街上遇到大型交通管制包圍了幾個街口,你剛走上前想瞭解狀況,下一秒大樓頂上有人直接重摔落地,接著警匪巷戰槍聲大作,被爆頭的警察屍體直接躺在你面前的血泊中,在還沒意識到發生什麼事情的時候就聽到一聲「Cut!再來一次!」,喔!原來是在拍電啊~。
因為這次的意外引發了很多對於超時工作及休假不滿的情緒,我也在此把我的個人經歷與所見綜合濃縮成文章分享給想多瞭解拍片行業的人。我期許業界能夠開始往更好的工作環境發展,也期待在這個環境工作的大家能夠在工作之餘有時間有餘力有能力去陪伴家人朋友或者學習其他個人技能甚至是好好的休息跟運動,讓這個環境產生正向的循環,並且跟國際接軌,而不是把人「Burn out」。
謝謝您看到這裡,我從事影像幕後工作十八年,四十三歲這年第一天開始一週一篇的紀錄分享這些年的幕後故事,原則上每週一晚上發表一篇新文章(偶而工作無法負擔時會不定時延後),如果您喜歡我的故事,請您按個讚或者小額贊助我都行,對我來說是很大的鼓勵,謝謝您。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05會員
96內容數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台北人,在這座城市生活了43年,同時也是一名18年資歷的電影幕後工作者,經歷過網路崛起,也見識過電音狂潮,這裡同時記錄我的電影幕後以及我的台北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