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誰是關鍵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初到片場側拍時,我對於拍攝現場完全不了解,
當時我想著不如先找到切入點、一個關鍵人物!
但觀察了一下,導演忙得要死,一下子與攝影師溝通,
燈光師、美術又與助理們不停比手畫腳,
一群人在監看螢幕後忙碌的來去,我根本找不到任何空隙...。
後來我漸漸瞭解,對於劇組許多人員來說,「畫面」與專業器材是他們服務的對象,而我這不速之客,不在他們的管轄範圍,也無暇接應我。
所以到底誰才是關鍵人?對了!
不如我先當個麻煩人物,到時負責處理我的人就會出現了吧!?
於是我開始在現場探頭探腦,我刻意將行為控制在即將跨過底線,
但卻不至於踩雷的狀態,好幾次喊了Rolling ! Actoin!的當下,
我偷偷舉起相機,看看誰會阻止我。
「開拍囉,先不動作喔。」突然有人在我身後提醒。就是你了!yes!
「我是今天拍攝的製片。」
這位就是協助我側拍的關鍵角色,但當時我竟忘了問他名字!
- - -
為了要深入描寫拍片人的故事,我需要在片場觀察各式各樣的工作人員、找到受訪者,起初,在誰也不認識的繁忙現場,我只覺得頭昏眼花、侷促不安,更別說要找到拍攝目標了。
這時掌握所有狀況的製片組根本是天使,來為外行人的我穿針引線、打通關。

除了讓我瀏覽 *通告表;說明現場的各種狀況;介紹今天哪位前輩有出班;
何時能衝到前面去側拍;甚至誰有特別的故事、誰有意願訪談,
製片組的夥伴們都可以代為詢問、安排空檔。 製片組好相處,
我側拍通常會非常順利,但如果當天狀況百出, 讓製片組疲於奔命,
我側拍的畫面就會非常破碎, 會有一種「我到底來這裡做什麼」的感覺。
「對!『到底來這做什麼的感覺』解決這個問題,就是我做製片組的成就感!」 「蛤!?」
「製片組要處理的是拍攝案從頭到尾,所有關於人的狀況,所以雖然製片組入門門檻低,但我覺得這比熟悉器材困難得多了,器材可以三五年上手,但要揣度每個人的好惡、每種情況的解法,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的任務,但在充滿各種特殊狀況的劇組裡,這是製片組的日常、腦袋裡要隨時準備好幾十種解法的排列組合」

「人如果沒被照顧好,大家就會有一種’’我到底來這做什麼的感覺’’, 人如果被照顧好了,拍攝通常很順利、心情好。」

「但『被照顧好』很容易理所當然、不容易感受到它,但『照顧不周』就很容易有感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補充著。

「我還被丟過便當呢!」因為便當涼了嘛,當時拍攝又delay,一時之間在荒郊野外,真的也沒什麼像樣的食物。
「飲料不夠冰,還有拍攝點不好停車、不方便抽菸!這也是罪該萬死!」
大家笑成一團,講述著各種被嫌棄的職業生涯。

我不禁開始想像,這群在片場被使來喚去的組員,照應著每個人的需求,還有強大的心臟要面對各式各樣的情緒垃圾、維持工作氣氛,簡直就是全能的吉祥物。

「忙著講窩機,大呼小叫、匆匆忙忙的製片,那不是裝認真,是出包了!」 「現場製片組越閒,表示這組拍得越順。」*九巴司機也加入了聊天。

原來,當製片組閒坐著不是在偷懶,而是前製作業早就妥當,
他們才能好整以暇地,等待下一刻的突如其來。
經過製片組夥伴們撕心掏肺的一番苦水,我初步認識了製片組在拍攝中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好奇眼前這群掛著黑眼圈的人,工作內容到底都是些什麼...。

*註:九巴司機 - 劇組的因為需要上山下海奔波,所以能載貨、又能載人的廂型車(九巴)就成為最實用的交通工具,而隨著劇組一起工作整個拍攝期的九巴司機,更是最了解幕後大小事的得力夥伴。

圖/文 - 謝振允
編輯 - 歐順
#外行人看臭拍片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會員
47內容數
所謂的「幕後花絮」的主角,永遠都是「幕前」的演藝人員。在這裡,則是真正的幕後故事。 為什麼拍片人總愛稱自己是「臭拍片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是誰在焦慮?是誰在渴望求助? 今天又是三人團督扮演個案的日子了, 其實我一早起來就翻來覆去,今天我有主題,我想討論。 過往滿容易卡在:我覺得我掌控我自己做的挺好的,所以滿不確定要討論甚麼,總覺得尋求專業討論只是為了幫助深度的覺察,而不是為了求助,即便現在想要討論,我也不認為我在依賴任何人幫助我
Thumbnail
演員是一個創作團隊的小螺絲,不僅是執行者、也是創作者一員⋯而最大的報酬,是作品呈現之後最直接的回饋收割者。於是,演員該不該拿出比團隊更多的心力,我該不該把作品的期盼當成任務,當然,該!如同吳導說的,大幕一開,所有的重擔,就交托在演員們及Run show的團隊手中了。 排練場是演員之間打磨的過程,在
Thumbnail
夢見我在一個大會上,我是男主持人,我訪問一位外國人。我好像問他為什麼會選擇來台灣。我忘了他講什麼,反正他講完以後,全場就是熱烈拍手。 然後場景變成我在訪問海事會的 Cindy 和一位男老導演,這導演頭上還綁著布條。 這位老導演在台上講述他拍電影的熱情,好像想要表現出台灣文化什麼的。 此時我的腦
Thumbnail
夢見我在片場工作,跟導演製片在選角色。 其中一位試鏡者看起來不是很聰明,甚至有點笨笨的模樣。我心想「誰要選這種人來演戲?」 想到不到導演竟然說「這個人看起來就像是我們要找的 "石頭精靈" 的化身!」我頓時恍然大悟「對喔!選角色, 不是選最帥的那位,而是要看角色設定,選擇最合適的那位啊!」
Thumbnail
如果董事局會議的那件專案報告是一場“秀”的話,那麼執行長就是一位能力強大和資源豐富的導演,而我;就只是那幕戲的受命編劇。 一場戲如何演,要達到什麼樣的戲劇效果,導演絕對是靈魂人物。可是,若一個劇本內容是導演沒法接受的話,他是不會讓這齣戲開始排練的。想要上演,那更是不可能。簡單說,找我去總部作報告之
今年學了短影音,嘗試著在拍片。 剛開始的時候不知道要拍什麼,但還是勉強擠出一些跟「催眠」比較有關聯的文案去拍。拍一拍,覺得好破碎、不連貫,好像為了拍而拍。索性我就不拍了(好任性!)。不是,應該是說,先不急著帶著目的去拍,先拍自己喜歡的。 於是我發了一些探店的紀錄,因為那是我生活上很自然就會做
Thumbnail
本來只是想看看拍片設備,店員花了快一個小時跟我討論、用最少的價錢組裝出適合我使用的道具組,讓我節省了很多時間。他就像是一位偶爾會聯絡的表哥一樣親切的幫助我。 我問媽,要做塔羅牌影片嗎?媽說,就算只做一支影片試試看,也沒關係,不要累壞了就好。還在猶豫的時候,店員幫我做了決定。 如今,我有機
Thumbnail
還記得在當製片助理時,有一次在參與影片內製會議時,當時導演問到我有關場景的意見時。當所有目光全部望向我之際,由於過度緊張,加上缺乏良好的表達能力,導致無法適時說服導演適時選出拍攝地點,結果就是得花更大心力再次尋找其他的拍攝場地。 而我所缺乏的,就是「秒回表達力」這本書中所提到的「言詞化的能力
朋友相約我去看電影 配合我的時間限制 所以最終商量結果 選了這部〈天一亮,就想見到你〉 片名及海報 讓人以為只是一部青春愛情文藝片 我想這樣的框架總是難免 女主角是一位無法脫下口罩好好說話的資優生 甚至是所謂的工具人 無法拒絕他人的請託 總是把別人賦予的工作當作是自己的任務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是誰在焦慮?是誰在渴望求助? 今天又是三人團督扮演個案的日子了, 其實我一早起來就翻來覆去,今天我有主題,我想討論。 過往滿容易卡在:我覺得我掌控我自己做的挺好的,所以滿不確定要討論甚麼,總覺得尋求專業討論只是為了幫助深度的覺察,而不是為了求助,即便現在想要討論,我也不認為我在依賴任何人幫助我
Thumbnail
演員是一個創作團隊的小螺絲,不僅是執行者、也是創作者一員⋯而最大的報酬,是作品呈現之後最直接的回饋收割者。於是,演員該不該拿出比團隊更多的心力,我該不該把作品的期盼當成任務,當然,該!如同吳導說的,大幕一開,所有的重擔,就交托在演員們及Run show的團隊手中了。 排練場是演員之間打磨的過程,在
Thumbnail
夢見我在一個大會上,我是男主持人,我訪問一位外國人。我好像問他為什麼會選擇來台灣。我忘了他講什麼,反正他講完以後,全場就是熱烈拍手。 然後場景變成我在訪問海事會的 Cindy 和一位男老導演,這導演頭上還綁著布條。 這位老導演在台上講述他拍電影的熱情,好像想要表現出台灣文化什麼的。 此時我的腦
Thumbnail
夢見我在片場工作,跟導演製片在選角色。 其中一位試鏡者看起來不是很聰明,甚至有點笨笨的模樣。我心想「誰要選這種人來演戲?」 想到不到導演竟然說「這個人看起來就像是我們要找的 "石頭精靈" 的化身!」我頓時恍然大悟「對喔!選角色, 不是選最帥的那位,而是要看角色設定,選擇最合適的那位啊!」
Thumbnail
如果董事局會議的那件專案報告是一場“秀”的話,那麼執行長就是一位能力強大和資源豐富的導演,而我;就只是那幕戲的受命編劇。 一場戲如何演,要達到什麼樣的戲劇效果,導演絕對是靈魂人物。可是,若一個劇本內容是導演沒法接受的話,他是不會讓這齣戲開始排練的。想要上演,那更是不可能。簡單說,找我去總部作報告之
今年學了短影音,嘗試著在拍片。 剛開始的時候不知道要拍什麼,但還是勉強擠出一些跟「催眠」比較有關聯的文案去拍。拍一拍,覺得好破碎、不連貫,好像為了拍而拍。索性我就不拍了(好任性!)。不是,應該是說,先不急著帶著目的去拍,先拍自己喜歡的。 於是我發了一些探店的紀錄,因為那是我生活上很自然就會做
Thumbnail
本來只是想看看拍片設備,店員花了快一個小時跟我討論、用最少的價錢組裝出適合我使用的道具組,讓我節省了很多時間。他就像是一位偶爾會聯絡的表哥一樣親切的幫助我。 我問媽,要做塔羅牌影片嗎?媽說,就算只做一支影片試試看,也沒關係,不要累壞了就好。還在猶豫的時候,店員幫我做了決定。 如今,我有機
Thumbnail
還記得在當製片助理時,有一次在參與影片內製會議時,當時導演問到我有關場景的意見時。當所有目光全部望向我之際,由於過度緊張,加上缺乏良好的表達能力,導致無法適時說服導演適時選出拍攝地點,結果就是得花更大心力再次尋找其他的拍攝場地。 而我所缺乏的,就是「秒回表達力」這本書中所提到的「言詞化的能力
朋友相約我去看電影 配合我的時間限制 所以最終商量結果 選了這部〈天一亮,就想見到你〉 片名及海報 讓人以為只是一部青春愛情文藝片 我想這樣的框架總是難免 女主角是一位無法脫下口罩好好說話的資優生 甚至是所謂的工具人 無法拒絕他人的請託 總是把別人賦予的工作當作是自己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