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年的預言:姜太公、周公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人物簡介

姜太公:又稱為呂牙、呂望、姜尚,為周朝開國大功臣,是少數幾個異姓受封的諸侯之一,並被周武王尊稱為「師尚父」。這個稱號意味著周武王將他當成父親與師父來看待的意思,是非常尊敬的稱號。姜太公早年的生活非常坎苛,在被周文王(周武王的父親)延攬為謀士之前,曾經做過魚販、殺豬的屠夫,還曾入贅到老嫗家,五十歲的時候還在棘津賣吃的,七十歲的時候還在朝歌屠牛維生,直到九十歲的時候才在渭水旁「巧遇」周文王。姜太公與周文王,雙方一拍即合,姜太公因此被拜為周太子姬發(周武王)的老師。姜太公從此加入周朝的陣營,並擔任周朝派到殷朝(商朝)臥底、顛覆殷紂王政權的間諜。周朝消滅殷朝之後,姜太公因功被封於齊國,成為齊國的開國君主。後代流傳的兵書《六韜》即發端於姜太公的軍事思想。姜太公是一個非凡的、充滿傳奇性的歷史人物。

周公旦:即姬旦,周武王姬發的弟弟。周朝的開國功臣之一,被封於魯國。周武王去世後,曾經代為攝政,並平定蔡叔、管叔之亂。是周朝早期政權得以穩固的關鍵人物。

預言事例

姜太公預言魯國從周公旦開始就要逐漸削弱了。

周公旦預言齊國最後一定會被異姓奪取政權。

公元前1040年左右,周武王在姜太公呂望、弟弟周公旦等人的幫助下,擊敗殷紂王,建立了周朝。周朝建立後,周武王論功行賞,將姜太公封於齊國,將周公旦封於魯國。

姜太公與周公兩人的交情很好,一次聊天時,談到了「如何治國」的問題!

姜太公因為年紀大、功勞大,便先說了他的方法:「尊重賢人、崇尚功績。(尊賢上功)」

周公接著陳述了他自己的方法:「使人民親近親人、崇尚恩德。(親親上恩)」

姜太公聽後說:「魯國從此開始削弱了啊!」

周公回答:「魯國雖然會削弱,但日後擁有齊國的人也一定不是呂氏啊!」

周武王統一天下後,周公成為得力助手,擔任宰相的職位。周武王死後,周公成為攝政王,輔佐年幼的周成王,於是周公的兒子伯禽取代了周公,成為魯國的君王。

姜太公努力了三年後,來向攝政王周公回報功績。

周公驚訝於姜太公治理齊國的效率,於是問他說:「為何齊國治理得這麼快啊!」

姜太公回答:「尊敬賢人,先講究疏遠的人才,後講究親近的人才,先考量正義,再考量仁慈啊!」

周公評論道:「太公的恩澤可以到達五個世代。」

五年後,伯禽也來回報功績。

周公問道:「為何這麼難治理呢?」

伯禽回答:「親近親人這件事,先講究內,再講究外,先考量仁慈,再考量正義啊!」

周公評論道:「魯國的恩澤可以到達十個世代啊!」

當年姜太公被封於齊國時,曾經發生過一件事,也讓周公感到訝異。

當時齊國東海上有兩位隱士叫做狂矞、華士,這兩兄弟互相商議說:「我們不向天子稱臣,不跟諸侯為友,自己耕作來填飽肚子,自己挖掘井水來飲用止渴。我們不求於人啊!沒有高尚的名聲,沒有君王的俸祿,不靠做官過活而靠力氣過活。」

姜太公知道了這件事,在他到達齊國首都營丘(臨淄)的時候,就馬上派遣官吏把他們抓來殺了。

周公在魯國聽到這件事之後,緊急派遣使者前來詢問姜太公說:「這兩位是賢人啊!今日您接收了齊國,卻殺了賢人,這是為了什麼?」

姜太公回答說:「狂矞這兩兄弟,彼此商議不向天子稱臣,不跟諸侯為友。他們不向天子稱臣,那麼我將無法任用他們當臣下;他們不跟諸侯為友,那麼我將無法任用他們當使者啊!自己耕作來填飽肚子,自己挖掘井水來飲用止渴,不求於人,那麼我將無法用賞罰來勸勉與禁止他們啊!況且不崇尚名聲,雖然有智慧,不能為我所用;不仰食君主的俸祿,雖然賢能,不能幫我建立功勞。不做官就無法控制,不接受任用就不可能忠心。況且先王之所以指使他的臣下、人民們,不是用爵位、俸祿,就是用刑、罰啊!今天這四種方法都無法駕馭他們,那麼我還要當誰的君主呢?不穿戴甲衣卻顯耀了名聲,不親自耕作卻獲得了名氣,這將使其他國民效法啊!今天有一匹馬在這裡,牠長得很像一隻千里馬,然而驅趕牠,牠不前進;牽拉牠,牠不向前,雖然是卑賤的奴隸也不會用這樣的馬來幫他拖拉車子的啊!他們自稱為世上的賢士,卻不為君主所任用,行為賢能卻不被君主任用,這不是明主所能駕馭的臣下啊!就好像那不聽指揮的千里馬一樣啊!我恐怕他擾亂我的法律、變更我的教導!所以我才把他們兩個抓來做為我第一個開刀的對象!」

由此可見,「尊賢尚功」,姜太公做得是如何徹底了!

到了東周戰國時代,魯國的魯穆公與臣下辛櫟對於周公、太公誰比較賢能的問題,展開了以下的對話。

辛櫟對魯穆公說:「周公不如太公賢能啊!」

魯穆公問說:「先生怎麼這樣說呢?」

辛櫟回答說:「周公在選擇受封地點時,選則封在曲阜;太公在選擇受封地點時,卻選擇封在營丘。兩人的爵位相等,但周公的曲阜不如營丘的美好,人民不如營丘的眾多。不只是如此啊!營丘尚且擁有天然的屏障(天固)呢!」

魯穆公聽說後,心裡感到慚愧,不能回應。

辛櫟出去後,換南宮邊子進來。於是魯穆公就把辛櫟的話都告訴了南宮邊子。

南宮邊子說道:「以前周成王在為選擇周朝首都而占卜時,對著龜甲說:『我一個人擁有了天下,統治百姓,哪裡敢不居住在中間的土地呢?假使我有罪,那麼四方的諸侯來討伐我,就很容易了啊!』周公為選擇曲阜而占卜時,對著龜甲說:『把城池建立在山的南邊,如果統治者賢能,他的國家就會繁茂昌盛;如果統治者不賢能,他的國家就會迅速滅亡。』當年季孫行父(魯莊公的弟弟)勸戒他的兒子也說:『我想要把宮室(大夫的領地的城池)建立在兩個國家之間啊!這樣子一來,假使我的後代有不能忠心侍奉君主的,可以使他更迅速的被取代掉啊!』如此看來,可以這麼說:『統治者賢能就會使國家繁茂昌盛,統治者不賢能就會使國家迅速滅亡。』可見周公選擇受封地點的重點不在於地點的好壞或是否有天然的屏障啊!辛櫟的話是小人的話啊!大王不要再說了啊!」

所謂的天然的屏障是指齊國背靠大海這樣的形勢,商鞅說過:「負(背)海之國,貴攻戰。(背靠大海的國家貴在採取攻勢戰略)」就是因為沒有後顧之憂。往後戰國時代最終的兩大強國,也正是沒有後顧之憂的齊國與地形靠山的秦國。

分析

姜太公之後,齊國日益壯大,到了齊桓公時,齊國首先稱霸,齊桓公成為春秋時代的第一位霸主。同時也正是在這個時候,齊桓公接納了逃到齊國的陳國公子陳完,並且因為他的德性與能力,而將他任命為「工正(掌管百工及手工業的官員)」。此後,陳氏開始壯大,最終齊國在姜太公的二十四代時,由田成子(田恒。古代陳、田音近互通)篡奪了齊國,齊國的主人從此由呂氏易姓為田氏。而魯國自周公旦以後,也開始日益削弱。在漫長的魯國歷史裡,多數的時候也僅僅是維持在能夠生存的狀態罷了,最終魯國在周公旦的三十四代時滅亡了。

齊國「尊賢尚功」的傳統,在強主齊桓公時達於鼎盛,而出現諸如管仲(宰相)、鮑叔牙、王子城父(大司馬)、隰朋(大行人,主外交)、東郭牙(大諫臣)、弦章(大理,主法律官司)的超強陣容,使齊桓公稱霸一時。即便齊國王位傳到了齊景公此等堪稱昏庸之主時,也出現了晏嬰(宰相)、田穰苴(司馬)等強大的左右輔弼。到了田氏篡奪齊國之後,這個傳統(姜太公留下的傳統不少,這裡為免失了焦點,只談這點。)仍然被遵循著,於是齊威王時又藉由孫臏(孫蒙)、田忌、田朌、田嬰(靖郭君)、鄒忌、匡章等人的努力而擊敗當時最強大的魏國,以及遠從秦國率大軍來犯的秦惠王與張儀(秦國宰相),成為新一代的霸主。接著的齊宣王繼續任用舊臣,又加入了田文(孟嘗君)、孟子(無正式官職)等新血,繼續稱霸一時。直到齊湣王時,齊國國力達於鼎盛。也正因為太盛了,齊國在攻滅宋國之後,成為眾矢之的,這才被眾多國家合力打趴,並且再也站不起來了!

齊威王能強大,主因在於任用了孫臏,並且奉行著孫臏的「富國」政策,以治理國家。因為孫臏認為「富國(使國家富裕)」才是「強兵(使軍隊強大)」的根本。孫臏並非齊國人,卻受到了重用,第一次帶兵出戰,就被封為軍師。所有齊國將軍都得聽從軍師的指揮。因此齊威王先後在桂陵與馬陵之戰,大敗魏國,這才讓齊國擠身第一等強國之列。而魯穆公當時,曾經在危難時任用曾子的徒弟吳起,吳起第一次打仗,就把來犯的齊國軍隊打得大敗。但因為「親親」這樣的傳統,本來就排斥外人,吳起最終受到讒言的危害,只好逃到魏國。吳起從魯國出逃後,齊國馬上又來攻擊魯國,並奪得了一座城池。魏國的前身是晉國,春秋時期就有「楚材晉用」的傳統,因此並不排斥外國人,而魏國也正是因為用了吳起,才能抵抗秦國的入侵,而成為戰國初期最強大的國家。

從齊國與魯國的歷史看來,其實兩種用人文化,各有利弊。齊國雖然在齊桓公前後就發生過內亂,齊桓公甚至因此不得善終,但內亂很快就被平定了,姜姓也還沒有丟失政權。到了齊景公死後,田氏(陳氏)實力更強大了,又連續數代掌控齊國國君生命、命脈,齊國內亂一直到田氏最終取代了呂氏的齊國之後,才宣告結束。然而魯國也並非從來沒有發生過內亂,且由於「親親」的傳統,因此魯國發生的內亂也起源於自己的宗室。魯國發生內亂的時間,也相當於田成子在齊國引發內亂的時間,史稱三桓之亂。三桓之亂由魯國季孫、叔孫、孟孫(魯桓公後代)三大家族所引發,魯昭公因此被驅趕到國外而死,下場不會比其他遭逢內亂的齊國君主還好。同時三桓之亂後,魯國國政一度由三桓的家臣楊虎(與孔子同時,並且長相相似。)所把持,楊虎還是孟孫氏的族人。從這一點也可見,「親親」政策的「排外」功效確實做得很徹底。

純粹就兩國的歷史而論,齊國的內亂更頻繁,但齊國的國祚卻也更久(即便換了主人)。魯國在前256年就被楚國所滅,而齊國則撐到前221年,才被秦國消滅了。如果以國力而論,魯國由於持續的衰弱,儘管能夾雜在戰國七雄之下苟延殘喘,卻自然不可能有尊嚴。譬如魯恭公時,只因為送給楚國的酒被嫌太薄了,魯恭公又說了幾句不得體的話,就被楚國攻打,連帶引起了一場國際大混戰,也即「魯酒薄而邯鄲(趙國首都)圍」事件。也正是在這個事件發生後,魏國趁著魯國被楚國攻打的時機,進攻趙國首都邯鄲,趙國不得不向齊國求救,齊國於是派出軍師孫臏帶領齊國軍隊救援,最終演出「圍魏救趙」的故事,並在桂陵一地,擒殺龐涓。為世人留下了孫龐鬥智的經典故事。

如果放眼於整個東周時代,則不僅秦穆公任用外族人由余而稱霸西戎,晉國屢次任用楚國人才而大敗楚國軍隊,甚至吳王闔閭能完成稱霸大業、成為春秋五霸之一,也是因為大量使用了楚國人才(伍子胥、白嚭、白公勝)、宋國人才(華登)以及齊國人才(孫武)等外國人才的緣故。至於消滅吳國的越王勾踐,他手下的兩大功臣范蠡、文種,更都是楚國人而非越國人。而秦國之所以能大強於戰國中末期,並最終統一了天下,也正是因為大量使用了外國人才如公孫鞅(衛國人)、張儀(魏國人)、范睢(魏國人)、李斯(楚國人)的緣故。

由此可見「尊賢尚功」的政策,在戰國時代,最終取得了勝利。

純就預測的本質而論,姜太公對於魯國國力的預測可以說準確到了魯國滅亡(前256年),時間相當於八百年左右;周公預測齊國呂氏政權終將被異姓所取代,則成真於前386年,時間相當於六百年左右。

至於當代應該要選擇哪一種治理思想呢?在全球化的情勢下,這答案再明顯不過了。何況人的壽命不過一百年左右,誰能活到八百、六百歲呢?國家迅速獲得治理,才是人民之福啊!(前提當然是沒有副作用,系統性的治理,而非急就章的治理。)

姜太公與周公的預言聚焦於「文化」對於「組織」的影響,姜太公認為魯國的用人文化使魯國從一開始就要走下坡,最終導致國家被滅!而周公則認為齊國的用人文化使齊國在被滅之前會先被臣下奪權篡位。「文化」對於「組織」的影響通常都是緩慢的,屬於一種長期預測!在這長期預測途中當然可以發生很多事情!但以這個例子而論,那種齊國、魯國在幾代內就突然被外國所滅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因為周朝大肆分封諸侯,每一個諸侯的國力都不大,彼此牽制之下,任何其中一個國家要坐大都需要經過上百年的兼併戰爭,加上每一場戰爭之後都需要多年的休息,如此計算下來,像齊國、魯國這樣國力的國家突然被滅的可能性是可以完全排除的。

齊國推崇賢人而不以血緣為重,導致齊國最終被外性所篡奪。但魯國推崇血緣而不以賢人為重,也並非只是日漸衰弱而已。事實上就在齊國田氏坐大之時,魯國也同時面臨了三桓之亂,這三桓就是魯桓公的後代子孫: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與當時的魯昭公有血緣關係。但三桓的實力太強大,魯昭公(前541年至前510年在位)與之對抗的結果是逃離魯國去乞求齊國的政治庇護,後來更因此客死異鄉!魯昭公之後是魯定公(前509年至前495年在位),魯定公也想要藉由宋國人後代孔子之力削弱甚至拔除三桓勢力,結果導致孔子離開魯國,從此開始了漂泊的一生。魯定公之後是魯哀公(前494年至前468年在位),孔子回到魯國後沒多久就去世了!而魯哀公又嘗試要削弱三桓,結果最終也是逃離魯國的局面,並前去投靠當時的新霸主越國以接受政治庇護!魯國的血緣雖然沒斷,但權力其實都已經不在正統公室身上了!從魯定公開始想藉由「賢人」孔子來挽回局面,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文化的影響雖然緩慢,但想要驟然改變,其阻力也大!至於齊國在齊景公(前548年至前490年在位)死後,田氏就正式掌握權力,而最終實際上主導了整個齊國國政。

從齊國、魯國同時建國,又幾乎在同時遭遇困境的事實看來!不管是哪一種文化,真要從掌權時間上來分勝負,怕也不是一件容易判斷的事情!

補充註釋

依照當前學界的考證,齊國從姜太公到齊康公大概三十一代,扣除短暫繼承的齊君無知(2個月)、齊君無詭(3個月)、齊君舍(3個月)、齊晏孺子(10個月),以及扣除田成子開始弒殺的齊王算起(齊悼公,由田成子唆使齊國大族鮑氏下的手。齊悼公至齊康公為五代。),約莫二十四代。(齊國早期歷史有爭議)

由於周公旦早期跟隨周武王,後期又平定三監之亂而成為攝政王,最後才在周成王成年後將政權歸還,因此周公旦主要活動地域為周朝。周成王時封了周公旦的兒子伯禽於魯國為公爵,此時周公仍為周朝宰相並掌握大權。因此魯國的君主一般從實際掌管的人伯禽開始算起。從伯禽以至於滅亡的魯頃公為三十六代,扣除短暫繼承的如魯君子斑(2個月)、魯君野(3個月),則為三十四代。

以上這篇姜太公的預言當發生在姜太公始封於齊國而尚未赴任之前,或者周公征討三監之亂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朔雪寒的沙龍
38會員
166內容數
本專題有兩類文章:一是考證古籍文字的正誤,一是考證先秦諸子的成書年代與真偽。懂得文字的正確或其他可能的解法,才有機會正確的理解古籍。目前考證的文字已經有數千篇,考證書籍真偽的專書已經有數本。並已徹底解決了孫子、老子、文子等等公案。但有些考證尚未成書,考量生活環境,很多成果恐怕難以成書,因此開了這個專題加以發表。
朔雪寒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08
這是一場懸念迭起的權力爭奪戰!秦末動盪,黥布憑戰功崛起,從九江王到淮南王,他曾是劉邦的盟友,卻因恐懼被清算而走上叛亂之路。預言家薛公洞察一切,精準推測黥布將選擇最糟糕的戰略,註定敗亡。劉邦親征,戰局瞬息萬變。最終,黥布命喪無名之手,一代梟雄落幕。生死對決的棋局,勝者為王,敗者成灰,誰能笑到最後?
2025/02/08
這是一場懸念迭起的權力爭奪戰!秦末動盪,黥布憑戰功崛起,從九江王到淮南王,他曾是劉邦的盟友,卻因恐懼被清算而走上叛亂之路。預言家薛公洞察一切,精準推測黥布將選擇最糟糕的戰略,註定敗亡。劉邦親征,戰局瞬息萬變。最終,黥布命喪無名之手,一代梟雄落幕。生死對決的棋局,勝者為王,敗者成灰,誰能笑到最後?
2022/05/18
季札所到之處都受到正派智者的歡迎與尊敬,對比於當時孔子四處遭人防備、陷害的局面,其實不免讓人心生感慨!為什麼季札會比孔子還受到當時所有國家的正派菁英的歡迎與尊敬呢?(即便連孔子都尊敬季札)
Thumbnail
2022/05/18
季札所到之處都受到正派智者的歡迎與尊敬,對比於當時孔子四處遭人防備、陷害的局面,其實不免讓人心生感慨!為什麼季札會比孔子還受到當時所有國家的正派菁英的歡迎與尊敬呢?(即便連孔子都尊敬季札)
Thumbnail
2022/05/03
國君拋棄他的人民,這些人民歸順於田氏。齊國舊的四種量器:豆、區、釜、鐘。四升為一豆,四豆為一區,四區為一釜,十釜為一鐘。田氏使用三種量器,都在齊國量器的基礎上加一進位。如此一來,鐘的數量就顯得很巨大了啊!
Thumbnail
2022/05/03
國君拋棄他的人民,這些人民歸順於田氏。齊國舊的四種量器:豆、區、釜、鐘。四升為一豆,四豆為一區,四區為一釜,十釜為一鐘。田氏使用三種量器,都在齊國量器的基礎上加一進位。如此一來,鐘的數量就顯得很巨大了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會同三公開會後,呂後開始了自己鞏固權勢的腳步。 先是在前187年追封了她兩個死去的哥哥,大哥呂澤為悼武王,二哥呂釋之為趙昭王,以此作為封立諸呂的開端。 隨後在封活著的呂家前,呂後做了很多試探。 第一步,她先恢復了張家的王位。 她的外孫子張偃被封為了魯王(封地割楚國劉交處而來)。 第二步,封了一批劉姓
Thumbnail
會同三公開會後,呂後開始了自己鞏固權勢的腳步。 先是在前187年追封了她兩個死去的哥哥,大哥呂澤為悼武王,二哥呂釋之為趙昭王,以此作為封立諸呂的開端。 隨後在封活著的呂家前,呂後做了很多試探。 第一步,她先恢復了張家的王位。 她的外孫子張偃被封為了魯王(封地割楚國劉交處而來)。 第二步,封了一批劉姓
Thumbnail
由「白馬之盟」衍生出來的東西,有很多。 首先,就是劉邦得天下的法統問題。 太史公的最終評價,是「得天統矣」。 把劉家的江山說成是天命所歸,這個理念其實是董仲舒先生把老天爺加入皇權解釋後的思潮。 在劉邦那個時代,還未成為旋律。 所謂皇帝,是個新生事物,前面只有秦始皇一個藍本。 但嬴政先生的法統合理性是
Thumbnail
由「白馬之盟」衍生出來的東西,有很多。 首先,就是劉邦得天下的法統問題。 太史公的最終評價,是「得天統矣」。 把劉家的江山說成是天命所歸,這個理念其實是董仲舒先生把老天爺加入皇權解釋後的思潮。 在劉邦那個時代,還未成為旋律。 所謂皇帝,是個新生事物,前面只有秦始皇一個藍本。 但嬴政先生的法統合理性是
Thumbnail
公元前195年,劉邦駕崩,劉盈繼位,大漢帝國的第二任皇帝漢惠帝登臺了。 人們從這個時候開始,將呂雉徹底打成了一個老巫婆般的大反派。 原因在於,她很不大氣的殺了一些人。 個中原因,有多年的怨恨,當然更有鞏固他兒子帝位的利益驅動。 她將當年搶她呂家集團命根子的戚夫人虐待成了「人彘」,具體是啥這裏就不說了
Thumbnail
公元前195年,劉邦駕崩,劉盈繼位,大漢帝國的第二任皇帝漢惠帝登臺了。 人們從這個時候開始,將呂雉徹底打成了一個老巫婆般的大反派。 原因在於,她很不大氣的殺了一些人。 個中原因,有多年的怨恨,當然更有鞏固他兒子帝位的利益驅動。 她將當年搶她呂家集團命根子的戚夫人虐待成了「人彘」,具體是啥這裏就不說了
Thumbnail
姜太公對於魯國國力的預測可以說準確到了魯國滅亡(前256年),時間相當於八百年左右;周公預測齊國呂氏政權終將被異姓所取代,則成真於前386年,時間相當於六百年左右。
Thumbnail
姜太公對於魯國國力的預測可以說準確到了魯國滅亡(前256年),時間相當於八百年左右;周公預測齊國呂氏政權終將被異姓所取代,則成真於前386年,時間相當於六百年左右。
Thumbnail
戰國時代最精采的部分當然在謀略的使用之上。有分析國際形勢的,有用自身思想改造國家的,也有用口才謀取自身利益的。許多著名的思想家(商鞅、申不害、惠施、莊子)、軍事理論家(孫臏、尉繚子)都活躍在這個時代,許多經典的橋段也發生在桂陵之戰與馬陵之戰兩場大戰之中。
Thumbnail
戰國時代最精采的部分當然在謀略的使用之上。有分析國際形勢的,有用自身思想改造國家的,也有用口才謀取自身利益的。許多著名的思想家(商鞅、申不害、惠施、莊子)、軍事理論家(孫臏、尉繚子)都活躍在這個時代,許多經典的橋段也發生在桂陵之戰與馬陵之戰兩場大戰之中。
Thumbnail
秦朝滅亡的原因,主要是秦始皇大幅的改動制度,且二世與趙高沒有壓緩腳步,反而變本加厲。 引發各國的不滿。 西漢建立後,在蕭何跟呂后的努力下,把整個國家的步調放慢了許多。 這個國家為何滅亡? 直接性的原因當然是「權臣篡位」。 權臣如何產生?
Thumbnail
秦朝滅亡的原因,主要是秦始皇大幅的改動制度,且二世與趙高沒有壓緩腳步,反而變本加厲。 引發各國的不滿。 西漢建立後,在蕭何跟呂后的努力下,把整個國家的步調放慢了許多。 這個國家為何滅亡? 直接性的原因當然是「權臣篡位」。 權臣如何產生?
Thumbnail
呂后,又稱呂雉。 在楚漢戰爭中,劉邦為形勢所迫,封呂雉為后,藉以爭取呂家的支持,以及保住父親劉太公與兒子劉肥的性命。 皇后並不是皇帝的妻子。 史上第一個皇帝根本沒有立皇后。 古字「后」同「司」(反轉字),后本身的意思就是「管理」。 事實上,就是僅次於天子的第二元首。
Thumbnail
呂后,又稱呂雉。 在楚漢戰爭中,劉邦為形勢所迫,封呂雉為后,藉以爭取呂家的支持,以及保住父親劉太公與兒子劉肥的性命。 皇后並不是皇帝的妻子。 史上第一個皇帝根本沒有立皇后。 古字「后」同「司」(反轉字),后本身的意思就是「管理」。 事實上,就是僅次於天子的第二元首。
Thumbnail
綜觀中國歷朝歷代,其實你會發現,一個朝代能夠延續下去,是非常不容易的。 皇帝僅僅是一個虛名。能否打造出長續經營的勢力圈,很是關鍵。 周初有管蔡之亂。 晉初有八王之亂。 唐初有玄武門之變,宋太祖也要杯酒釋兵權。 好啦寫完,明初有靖難之變,清初也有鰲拜跟三藩。 撐得過的,就會活下去。
Thumbnail
綜觀中國歷朝歷代,其實你會發現,一個朝代能夠延續下去,是非常不容易的。 皇帝僅僅是一個虛名。能否打造出長續經營的勢力圈,很是關鍵。 周初有管蔡之亂。 晉初有八王之亂。 唐初有玄武門之變,宋太祖也要杯酒釋兵權。 好啦寫完,明初有靖難之變,清初也有鰲拜跟三藩。 撐得過的,就會活下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