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J的時候,她的個人頁面是完全空白,毫無任何日常痕跡,就像是自動開了無痕模式。記得那時候問她,這樣不會顯得自己很無趣(邊緣)嗎?她回答,自己活過的歷史用不著給別人看吧。聽完我僅覺得失落,可能是當時太想了解她了,結果竟然被變相拒絕。
我曾經堅持了很長的時間去用心記錄生活,要求版面對稱均勻、色調平衡並且字字斟酌,好像無法容忍任何瑕疵出現在「雲端名片」上,明明只需要幾分鐘就搞定的文案,卻硬是花上半小時以上的時間,發布後更會反覆查看,像是病態。後來過了一些日子、看了一些朋友的經營,突然厭惡起這樣的網路生態,似乎社群上的所有都成為了一場騙局,我們太擅長呈現美好積極的自己,以為這樣就可以告訴大家:我的生活過得很好,或是,自己正在成為更好的人。那些心思悄悄地從螢幕中流瀉下來,我不得不去想,那個人是不是就是希望大家這樣留言稱讚他?是不是想要告訴誰誰誰,沒有你我也可以很好?諸如此類的情境和問題充斥著我,並非是惡意的設想,只是存在很多人性的假設。
當然我也沒忘記,自己也曾是個騙徒。不得不承認曾經也會為了哪個她而更新不屬於自己的文字,期待著她的反應與思考,為了一個人而經營著,看見或沒被看見顯然是一個沒有解答的事情,可我還是那樣虛偽地過了那段日子,也或許寫下這些文字本身也是一種虛偽的表現。
另一個象限的我們,好難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