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菜編,最近我們將迎來最新一集的《究竟想怎樣》,跟
第一集的做法相同,今天要來進行
前導分享!在專業化的訓練過程中,我們懂的會越來越多,但所知範圍也逐漸縮小,當需要研究複合型問題的時候,難免需要接觸自己不甚熟悉的領域,這時除了自己努力研究外,或許找該領域專家合作會是一個不錯的方案,對產出更好的研究成果絕對有幫助。
雲端交流,評論也能發表論文?
這篇2021年發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的論文很特別,它是一篇「評論」文章,指出2019年一篇由中國中科院團隊以環境中重金屬對昆蟲影響發表的論文有誤。在學術圈除了能刊登原汁原味的研究論文外,還有各式各樣的發表形式,根據需求而有所不同,例如有統合資料的回顧文章、報告特殊觀察的短篇報告等,而若是對已發表論文有什麼評論或建議,也能藉發表論文的方式進行雲端交流。))
原論文圖片摘要 (Zhou et al. 2019)
論文也會有問題?錯誤就在細節裡!
撰文作者是兩位中興大學昆蟲系的學生胡芳碩跟何彬宏,因為一些機會,我曾聽芳碩描述這篇文章的發表過程,他說當初只是因為修了森林系的「大氣沉降與森林生態系養分循環」,老師要求修課學生在期末選定一篇課程相關論文進行報告,就在尋找材料的過程中,發現那篇2019年的文章,研讀後對該文的實驗設計和使用資料產生懷疑,因而著手收集資料,用於指出錯誤與佐證自己的想法。
首先,看到前一張圖的右下角,圖片摘要中的物種跟內文提到的物種不一樣!由於不同物種的食物偏好跟習性存在差異,這會影響到實驗設計跟資料判讀,在呈現的時候使用錯誤的物種,難免會讓人懷疑辨識上存有瑕疵跟研究成果的可信度。例如底下這兩隻天牛,一隻黑底白點,而另一隻則通體褐色,左邊的是文章材料與方法中提到的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而右邊則是圖片裡附上的桑天牛(Apriona rugicollis),外觀的差異相當明顯。
接著下一個錯誤,是文中糞金龜的體重比實際值大約100倍!2019的論文上雄性跟雌性糞金龜重量,分別是212克跟114克,但芳碩跟彬宏量了手上標本後發現,平均來說,這種糞金龜雄性的體重大概只有0.24克,雌性大概0.22克,這樣嚴重的偏差導致研究成果的錯誤討論,因為作者提到生物量越大,因為伴隨有稀釋效果,使得生物體內的平均重金屬濃度理論上會越低,然而由於糞金龜特殊的食性跟棲地環境,會接觸含較多重金屬的動物排泄物,所以他們就算有較大的生物量,體內的重金屬濃度跟其他昆蟲比起來沒多大差別,但實際上,他們的重量其實沒有大得那麼誇張,所以論文內容存有漏洞。
Much higher biomass of dung beetle would dilute the Pb concentrations and resulted the BAF < 1.
( Zhou et al. 2019)
除了這兩個巨大錯誤外,芳碩他們也提到在計畫中,植物是研究內容關鍵的一環,但該文並未提供精確的植物種類,而且論文主軸環繞於昆蟲所處的環境、與其他物種的互動關係和生活習性等,不該只選當地常見的物種,而該考慮食物鏈上的關係,做更有系統性的調查。
除此之外,在原論文中也有提到,食物偏好會影響體內的重金屬濃度,因此是影響研究結果的重要因素,然而作者似乎並未仔細考慮這個問題,因為原文參照的文獻,雖然提供糞便裡有重金屬的證據,但主要檢測的是食蟲鳥的鳥糞重金屬濃度,而這個研究關注的糞金龜並不吃鳥糞。
評論後的回應,用論文再來說明想法
在芳碩跟彬宏公開發表這篇評論後,原文的第一作者周軍也以論文形式做出「回應」,開頭他先提出芳碩他們的撰文錯誤,指出原研究是在重慶進行,而非四川,不過我不太懂的是,重慶市不是就在四川省裡面嗎?
針對被質疑的論點,周軍表示圖片中的昆蟲圖像和糞金龜重量確實是他們的疏失,然而對另外幾點批評他們倒是有不同的見解,回應中提到的食性部分,原文描述並沒問題,他們沿用最初的想法,認為糞便中有重金屬的推論可行,而關於鳥糞的文獻僅為一個參考例子。另外,前面沒提到芳碩他們也有說,原文作者解釋糞金龜體內會有高濃度的重金屬,可能是由於長期生活於土壤中,因而常暴露在有重金屬的環境裡,而蟬的幼蟲期在土中的時間雖然也很長,但因為有特殊的解毒機制,所以牠們體內不會有很高的重金屬含量,但他們提供的參考文獻研究對象並不是蟬,針對這點,周軍回應他們主要研究的是成蟲,而成年的蟬並不會在土裡待太久。
盡信書,不如無書。就算是看論文也要保持懷疑!
我是覺得回應都沒有很切實的面對問題本身,反而更加凸顯了芳碩他們的論文標題「From taxonomy to ecology: Entomologists are essential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從分類學到生態學,確實昆蟲學家也能在環境科學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隨著學門越來越專業化,需要廣泛跨領域的合作,未來才能避免更多錯誤產生,以前的貼文提醒過大家,要小心網路上的錯誤科普資訊,而今天各位也應了解到,就算是學術論文也會有錯誤的地方,因此在接收任何資訊時,務必抱持一顆懷疑的心,謹慎小心求證,或許哪天你的期末報告也有機會成為論文發表喔!
註:感謝sky讀者提醒,重慶市在行政區劃上屬直轄市不在四川省內
資料來源:
- Fang-Shuo Hu, Bin-Hong Ho, From taxonomy to ecology: Entomologists are essential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Comment on Zhou et al. (2019),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Volume 790, 2021, 147995, ISSN 0048-9697, 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1.147995.
- Jun Zhou, Response to comments by Hu and Ho (2021) to “From taxonomy to ecology: Entomologists are essential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Comment on Zhou et al. (2019)”,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Volume 790, 2021, 148201, ISSN 0048-9697, 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1.148201.
- Jun Zhou, Buyun Du, Zhangwei Wang, Wantong Zhang, Lei Xu, Xingjun Fan, Xiaoli Liu, Jing Zhou, Distributions and pools of lead (Pb) in a terrestrial forest ecosystem with highly elevated atmospheric Pb deposition and ecological risks to insect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Volume 647, 2019, Pages 932-941, ISSN 0048-9697, 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18.08.091.
喜歡我的文章按讚追蹤加分享!或是斗內起來!
也能在留言處提出你的看法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