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第一階段:從入不敷出到損益兩平

2022/04/1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每週來信裡我寫了理財三階段的看法,我想在這裡再多展開一些。
基本上,我覺得”存錢”這件事對現代人而言愈來愈難,特別是各商家在徹底了解人性之後所做出的促銷、廣告跟各種行銷手法,再加上整個社會對消費主義的推波助瀾,能把稅後收入存十分之一以上的人似乎是鳳毛麟角。例如,我能理解手機的實用性,它已經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再加上需要4G 或 5G 連網,上網費也變成基本需求;回到家裡,沒有辦個 Netflix 好像都不知道怎麼跟朋友聊最新的話題,如果你要聽音樂,可能還得辦個 Spotify/KKbox/YouTube Premium... 只是,我們有必要追求最新的 iphone, 每年換手機嗎?至於上網費,真的有必要申辦上網吃到飽?各種串流影音平台的月費,每個看起來都還可以接受,但是有必要全部都申辦嗎?我無意評價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只是想說明,現代人想要存錢,真的是愈來愈困難了。
只是,困難是一回事,有沒有目標、決心跟方法又是另一回事。如果你是個月光族,每個月的收入跟支出剛剛好打平,那麼,當你今年加薪 10%時,你會維持既有的生活水平,把多賺的錢存下來?還是會犒賞自己,讓自己的生活水平也提昇 10% 呢?財務自由不會憑空掉下來,你勢必要付出一點努力才能達成自己的目標。如果你仍然處在第一個階段(支出大於收入),建議你可以開始記帳,把自己花的每一分錢都紀錄下來,一開始不需要刻意去改變你的花錢習慣,甚至連節省的觀念都不需要有,只需要誠實地紀錄錢的去向,堅持幾個月,你一定可以看到改變。
以我為例,我曾經鉅細靡遺地每日記帳,持續了十年,細到連一塊錢不見了都會努力去回想我今天去了哪裡,見了什麼人,花了什麼錢,買了什麼東西,甚至翻找每一個口袋,就為了找出那消失的一塊錢。我知道有點走火入魔,但是我養成了良好的花錢習慣,走出了投資理財正確的第一步。現在我還是記帳,但已經不是紀錄每天的流水帳,而是每個月檢視自己的資產負債表,了解資產變化的狀況。
存錢的重要性說一萬次都不為過,而且,我覺得這是個文化跟社會問題。一般而言,華人社會強調儲蓄的重要性,可能跟我們的社會安全網相對薄弱有關;西方社會比較消費主義跟個人主義導向,錢是自己賺的,要怎麼花沒有人可以干涉,再加上西方社會的失業救濟比較完善,就算失業幾個月也不會餓死,所以相對之下,華人的儲蓄率要高出很多(各國儲蓄可以參考這裡)。那麼,一個華人跑到西方社會裡去生活呢?他或她的儲蓄習慣會不會因此改變?我沒有相關的數據,但是根據我身邊朋友的實際經驗,入境隨俗的情況非常普遍,有個朋友生活在台灣好好的,但是到了國外就開始欠下卡債...
下面這個表說明了儲蓄率跟你何時退休的關係:
我用實際數字來舉例,假設你稅後的年收入是一百萬(所得稅影響很大,所以一定要記得用稅後數字計算),如果你可以存下 10% 的稅後收入,代表你每年的花費是 90 萬,每年存下 10 萬。那麼,如果你想要退休,至少需要 51.4 年。以上的假設是你淨資產是零,從零開始累積退休金,而且把存下來的錢放到年化報酬 5% 的投資工具中,你可以用這個連結感受一下各種參數的影響。
請注意,這裡看的是你的*儲蓄率*,而不是你能存下*多少金額*,所以年收入一百萬跟一千萬的人立足點是平等的(這是因為賺的多的人通常花得也多)。因此,如果你可以存下稅後收入的 30%,就有機會在工作 28 年之後退休,比只存 10% 的人提早了 23年;大部分的 FIRE 族會追求 50%以上的儲蓄,讓自己可以在四十歲之前就可以退休。這裡呼應了文章一開始提到的存錢,只要你開始限制自己的花費,不但儲蓄率上升,支出也會減少,兩者合併的效應就可以達到提早退休的目的。
這讓我想到富爸爸窮爸爸的老鼠賽跑迴圈遊戲,遊戲裡可以提早跳脫老鼠迴圈的角色,通常不是高收入的醫生或是會計師,而是相對低薪平凡的工程師甚至是清潔工人。這是因為他們的花費相對少,儲蓄率相對較高的緣故。當然,我不是鼓勵你追求低薪,而是希望你在不斷加薪的過程中,努力節制自己的物欲,把賺到的錢儘量存起來,而不是花掉。
如果你的收入持續大於支出,資產也開始累積,恭禧你,你已經贏過大多數的人,你已經走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接下來就是進入投資理財的第二階段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FIRE (財務自由,提早退休) 的實踐者 歡迎來到我的部落格 http://ask-jj.com 逛逛 或是加入我的電子報 http://jjchou.substack.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