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賜的聲音《玫瑰少年》有感

2022/04/1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先前《玫瑰少年》的改編爭議,看了很難過。校園霸凌與對弱勢族群的欺壓,充斥在世界每個角落。這首歌的編曲和立意類似於《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那首當初也被罵,說把憂鬱改編成勵志,是不尊重受憂鬱症所苦的原作者和歌手。對憂鬱症患者而言,那首歌是有特殊意義的。同理,LGBT團體把這首歌視為他們的代表歌曲,遂群起攻之。
原版的《玫瑰少年》是寫給懷疑自己的人,和呼籲大眾該溫柔體諒。而周深與Gai的改編,是給正在反抗的人,鼓勵他們不屈不撓。兩位歌手本身都算邊緣人。從他們過去的訪談中能看出,功成名就並未癒合曾經的傷痛,他們至今仍在輿論中掙扎,沒有事過境遷,甭提往事如煙。兩人都是暗地裡較勁的性格。周深外表雖符合“玫瑰少年”的形象,但從不賣慘,也不曾認為誰“該”對他“好點”,什麼都力求用實力證明。Gai更是那種拿玫瑰刺到處刺人的憤怒rapper。這次改編刪掉疑似不符合他們本身(性取向和性別認同)的歌詞,將重點放在盛開與堅韌上,算是角度不同,談不上魔改。審查嘛,可以理解。
只是,把人家 專為 性別認同和怯弱者創作的作品,拿來為自己發聲,不被罵翻才奇怪。弱勢族群在網上的戰力相當強悍。長期遭遇社會的不公對待,讓他們的個性往往偏向極端: 畏縮,自我懷疑,攻擊性強,渴望溫暖與認同,說出來的話卻令人難過又難受。那樣的謾罵,自然不妥,還造成粉絲跟他們槓上。明明雙方都是內心柔軟嚮往光明的人,都是受害者,相煎何太急?
其實整個事件裡,最讓我反感的是節目組,還讓倆人給自己寫信,特意煽情。我看一個邊寫邊哭,一個邊唱邊哭,完全不感動,只覺得節目組不做人,刻意去摳人家血淋淋的痛處。
說完這些,我想提一下,我覺得最終這舞台,其實是失敗的。並非唱得不好,也非立意不好,而是態度。
它讓我想起了《念念青春》。
那是2021年夏天,一檔由張艾嘉主導的實驗性訪談節目。因得帶腦看,不能拿來下飯,我花了很長時間才看完。節目很用心,節奏很慢,主題發人深省,但觀眾可能得有點年紀或願意細品,才看得下去。據說立意是建立橋樑,幫助中老年人理解年輕人的思維。
想法很好,節目很感動,適合我這樹懶般的神經。但就一直覺得、怪。說不出來的怪,想不出是為什麼。
看完之後,我腦補好幾天可能的幕後過程,寫了篇(因太爛成為廢稿的)周深視角的同人文。
然後我get到自己的困惑了。
第一集的鏡頭中,面對忐忑不安的周深,張艾嘉微笑著,渾身散發淡淡的、優雅的、“我是過來人,我能傾聽,也能理解你的想法”,的氣質。她很友善也很溫柔。但也不自覺的,流露出一摸摸“端著”的氣息。
就如這次的《玫瑰少年》。
張艾嘉太過從容,但青春不從容,甚至很狼狽。周深與Gai太過硬氣,但這首歌很溫柔,是對深陷絕望的人說:“即使我改變不了世界,仍能陪你等到世界改變,或是你綻放的那一天”。
整首歌中最美的part並非“最好的報復是美麗”,而是“喧嘩如果不停,讓我陪你安靜。”
我可能永遠不會懂你。但我不會忘了你。我可能不覺得你美,但我仍會說,你很美。這不是虛偽,是承認主流和人類的侷限性。Get不到,不代表不好,或是不該存在。
你不需要抱歉。
我們可能沒辦法改變什麼,但我們能陪伴,能期待這有罪的社會進步到,再不必對你們,說抱歉。
鼓勵被霸凌的人自己爬起來,沒有錯。歌者(包括原唱蔡依林),都是這樣走過來的。只是原曲聽感比較接近包容與陪伴。
“你可以站起來綻放”,很容易被解釋成,“你該自己站起來綻放”。進而未喧之于口的,“為什麼不振作?”這對弱勢團體來說是個大地雷,超級大的地雷。讓人痛苦,自憐自艾,憤而反擊。身上的刺,卻扎了同類,和可能原本抱持善意的人,不但傷人傷己,還因不冷靜和太過份,拖延了這世界改變的速度。
我們都是人,都想保護親友或偶像,都反應過度,最終都造成傷害。
生而為人無罪。
但人的心,有罪。
“你離開後世界可改變?”
活下來的玫瑰少年,告訴了我答案。
沒有。
若不自己振作起來,打入主流。
依舊得靜默無聲的在某個角落。
死去。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Lenore YYDS
Lenore YYDS
生於台灣長於美國,喜歡明亮的男中音,少女時期重度沉迷網路小說和二次元,社恐自閉。以為註孤生,卻早婚早育。如今在AO3上寫同人文 (毛雪汪連載中),全然不自量力。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