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全球化的最大輸家: 中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文章內容: 奧媒 Der Standard 標準報

中國經濟即將受到三個領域的重大影響,而這個過程將會對西方國家產生什麼影響呢?
意識形態】和【安全利益】讓對立國家之間的依賴,有了極大的衝突。 雖然即將到來的【去全球化】進程將傷害地球村中的每一個成員,但中國將損失最大
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毫理由的戰爭加速了將世界分裂為兩個集團:【民主國家】和【專制國家】。這也另一方面突顯了意識形態和安全利益對立的國家之間經濟相互依存的危險,在經濟利益上依賴專制國家,就像把自己置於最危險的一端,面對著所有不可控的因子,包括領導人的喜怒哀樂。更切勿妄想以經濟發展來換取民主的進程。此刻,理性的分析未來局勢,即將到來的去全球化進程將傷害了每個人,但以中國將損失最大
最大出口國
在烏俄戰爭之前,中國就已經試著與美國脫鉤了。它還試圖減少對美國市場和技術的依賴,從而確保這一過程按照自己的方式進行。為此,國家提出了2020年“雙路線策略”,旨在促進內需和技術自主。
但中國近來仍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國:去年,中國向全球運送了價值 3.3 萬億美元的商品,其中大部分商品輸往美國。與歐盟的貿易額增至 8,280 億美元,儘管一項有爭議的中歐投資協議,因人權分歧而落空。
更強烈的"脫離"進行中
該協議談判的前提: 是歐洲在中美冷戰中保持戰略中立,以便能夠利用與中國交往的經濟優勢。但如果「人權問題」讓歐盟議會無法達成協議,那麼烏俄戰爭中,中國一直默默支持俄羅斯 = 拉近了美國和歐盟的距離——可能會促使歐盟在經濟上變得更加與中國脫鉤。
我們不能責怪西方民主國家和集權政體將「安全」置於「經濟繁榮」之上(簡譯: 意識型態勝於一切)。但這樣的決定也必須接受後果,像中國這樣中等收入的專制國家來說,接下來的代價將比歐美民主國家要昂貴得多。
外銷市場大為縮減
首先,中國將因進入西方主要市場的機會大減而受苦。2021年,中國產品對美國、歐盟和日本的出口額接近1.3萬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38%。如果中國進入這三個經濟體的機會在未來十年內減半——這種情況很可能發生——該國將需要其他市場。
中國似乎在這裡沒有好的機會。他的雙路線策略(促進內需 + 技術自主)表明,即使是該國的最高管理層也不希望能夠通過其他外部市場來抵消這些損失。但中國顯然認為【內需】可以填補這一缺口,但這似乎還是一條遙遠的路程。
“中國基礎設施的很大一部分將得不到充分利用,甚至變得多餘。”
高水平的債務快速的人口老齡化內爆的房地產行業將繼續阻礙 GDP 增長,而嚴重的收入不平等、飛漲的住房成本和缺乏社會保護會阻礙消費需求。出口貨物工廠正在關閉並因此失去工作崗位,這一事實將加劇這個問題。中國基礎設施的很大一部分——尤其是能源和交通網絡——將得不到充分利用,甚至變得多餘。
無法獲得新的尖端技術
除了出口市場萎縮的問題外,中國還將失去建立知識經濟(Wissensökonomie)所需的技術。美國的製裁已經使電信巨頭華為陷入癱瘓,並阻止半導體製造商中芯國際獲得尖端技術。如果美國能夠說服歐盟和日本恢復出口控制委員會 CoCom 以阻止技術流向中國——烏克蘭戰爭可能使這種情況更有可能發生——中國將幾乎沒有機會在與美國的技術競賽中獲勝。
更少的創新
對中國而言,去全球化的第三個關鍵劣勢更難以衡量,也可能最嚴重的:動態競爭帶來的效率收益下降。今天在中國製造和銷售的商品質量比二十年前要高得多——尤其是在中國公司不得不與西方競爭對手競爭的情況下。如果消除這種壓力,他們就不再需要以更低的價格提供更高的質量,這將阻礙創新並傷害消費者。(壓力造就良性競爭,失去壓力,原步踏步)
如果【經濟脫鉤】確實能讓中國更安全,所有這些不利因素可能都是可以容忍的。從表面上看,情況甚至可能如此,因為它使中國不那麼容易受到西方用來對付俄羅斯的那種經濟金融武器的影響。然而,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衰落,其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以及共產黨的國內政治地位也會隨之減弱
可怕的前例: 毛澤東時期
七十年前,毛澤東依靠【經濟自給自足】和【外交政策上的好戰】使中國變成了一個貧窮和非法的國家。這是對習近平主席的一個嚴厲警告:如果他允許中國的“無國界”戰略夥伴俄羅斯通過對烏克蘭的戰爭來分裂世界,他自己的國家將付出最終的代價。
文章節錄自 奧媒標準報 去全球化的最大輸家,中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走出門,就會到目的地。 舉手發問,答案一定會出現。 透過這樣的精神,歐洲的建築、音樂、文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又是一場資源詛咒! 『無論俄國遵循的是共產主義還是資本主義,他們的命運同樣受到西伯利亞蘊藏的大量天然氣與石油所控制。』 為何華爾街與倫敦金融市場都參與這一場詛咒?
現在大家最關心的「烏俄戰爭」戰爭與「古騰堡印刷術」究竟有什麼關連?!兩個事件時隔五百多年,但卻因為『假新聞』讓兩個事件連在一起。 Fake News und Hassrede - dieser Buchdruck ist ein Fluch! 假新聞與仇恨言論,印刷術就是一個詛咒!
又是一場資源詛咒! 『無論俄國遵循的是共產主義還是資本主義,他們的命運同樣受到西伯利亞蘊藏的大量天然氣與石油所控制。』 為何華爾街與倫敦金融市場都參與這一場詛咒?
現在大家最關心的「烏俄戰爭」戰爭與「古騰堡印刷術」究竟有什麼關連?!兩個事件時隔五百多年,但卻因為『假新聞』讓兩個事件連在一起。 Fake News und Hassrede - dieser Buchdruck ist ein Fluch! 假新聞與仇恨言論,印刷術就是一個詛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因為中國已經有了製造業的低階技術,全球化崩潰後也不會不見,低階技術要養成不難,花時間就有。但歐美的高階技術,非常仰賴社會文化基礎,若低俗文化解構成功,那歐美的高端技術崩潰,跟中國的差異就不大了。而這種模式在成功後,中國必然要消滅歐美的左翼,因為中國要的是新帝國,不是社會主義,主要敵人被消滅,次要敵人
Thumbnail
中國經濟一倒,全球必定被拖累?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不少看壞台灣經濟的專家,皆認兩岸關係不好,台灣經濟一定不會好或只要中國經濟下滑,全球都會被拖累。但事實是,這些年中國市場下調,美國、日本、印度等國經濟卻欣欣向榮,台灣貿易也重新找到出口。 北戴河會議的異常,也預示中國政治經濟可能面臨重大變化。
Thumbnail
人都是趨利的,只要有利可圖,風險高也有人想試試看。我們要找到的是驅動力,從這邊切入就能明白,以中國有很多人口,故可以填補一切的思維,為何打一開始就弄錯方向。
Thumbnail
全球化的困境最後還是會回到原物料產區,這並非是指製造業邏輯,而是距離。 今天會有全球化的出現,是因為有國際安全,所以海盜國家無法存在,追溯這個全球安定力量,就是美軍。
Thumbnail
中國經濟現狀,消費內需疲弱,只想依靠產能過剩「新三樣」外需支撐! 中國產能過剩傾銷,歐美祭出關稅壁壘!WTO總幹事警告全球面臨崩潰! 中國產能過剩傾銷全球造成「中國衝擊2.0」,貿易關稅戰終將不可避免! 馬克‧吐溫(Mark Twain):歷史不會重演,但像文章的押韻一樣,類似的事件還是會再度發生!
Thumbnail
所以,這一切都要怪中國,又一個逢中必反?看看,咒語用到最後自己都中咒了。 不是怪中國,是中國本身即是問題,就算中國完全不違背市場經濟原則,一切遵從信用慣例,一樣會出事。量體過大,就注定今天的局會出現,除非當年是有限度改革開放,或是已開發工業國家,非常緩慢且有限的放出技術。
Thumbnail
李強達沃斯論壇致詞時,按中醫理論,不能下猛藥的,應慢慢調理,使其基礎逐步得到恢復。謝田教授表示,李強變相承認中國經濟已病入膏肓,陷於絕望。因對中國經濟前景失去信心,外商台企已陸續紛紛撤出中國! 相對的,黃仁勳旋風強化台灣成為AI核心地位,台灣繁榮與全球科技中心角色才正要開始,千萬要把握住此空前機會!
Thumbnail
韓中自由貿易協定2015年生效後,因在半導體關鍵原物料方面高度依賴中國等因素,2022年起韓國對中貿易盈餘猛降,去年更出現175億美元貿易赤字,是1992年與中國建交以來首見,且這個趨勢恐將持續下去。 韓中簽署FTA,從糖衣變成毒藥。誠令人不勝唏噓!台灣簽署「貿易協議」前,一定要審慎評估、謹慎考量!
Thumbnail
中國產能過剩,威脅到全球經濟,為應對中國的產業過剩,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呼籲,美、歐須以戰略性方式應對。中國產能過剩,恐影響市場失衡、貿易衝突、金融風險等全球風險! 美國經濟也面臨衰退,世界頂尖經濟學家呼籲,多儲備點現金。就貨幣政策言,還沒糟到因失業率上升或通膨降低而進行降息前,仍稱穩定,無庸過度擔憂。
Thumbnail
美國總統拜登宣佈 針對電動車、鋰電池、太陽能板、鋼鐵等8項中國製造產品提高關稅。國際貿易基金(IMF) 警告世界貿易正分裂成對立的陣營,可能導致全球經濟放緩,最壞情況下全球經濟可能損失7%的GDP。 美中貿易戰風雲再起,值此之際,回顧世界貿易戰史,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誠值得注意。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因為中國已經有了製造業的低階技術,全球化崩潰後也不會不見,低階技術要養成不難,花時間就有。但歐美的高階技術,非常仰賴社會文化基礎,若低俗文化解構成功,那歐美的高端技術崩潰,跟中國的差異就不大了。而這種模式在成功後,中國必然要消滅歐美的左翼,因為中國要的是新帝國,不是社會主義,主要敵人被消滅,次要敵人
Thumbnail
中國經濟一倒,全球必定被拖累?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不少看壞台灣經濟的專家,皆認兩岸關係不好,台灣經濟一定不會好或只要中國經濟下滑,全球都會被拖累。但事實是,這些年中國市場下調,美國、日本、印度等國經濟卻欣欣向榮,台灣貿易也重新找到出口。 北戴河會議的異常,也預示中國政治經濟可能面臨重大變化。
Thumbnail
人都是趨利的,只要有利可圖,風險高也有人想試試看。我們要找到的是驅動力,從這邊切入就能明白,以中國有很多人口,故可以填補一切的思維,為何打一開始就弄錯方向。
Thumbnail
全球化的困境最後還是會回到原物料產區,這並非是指製造業邏輯,而是距離。 今天會有全球化的出現,是因為有國際安全,所以海盜國家無法存在,追溯這個全球安定力量,就是美軍。
Thumbnail
中國經濟現狀,消費內需疲弱,只想依靠產能過剩「新三樣」外需支撐! 中國產能過剩傾銷,歐美祭出關稅壁壘!WTO總幹事警告全球面臨崩潰! 中國產能過剩傾銷全球造成「中國衝擊2.0」,貿易關稅戰終將不可避免! 馬克‧吐溫(Mark Twain):歷史不會重演,但像文章的押韻一樣,類似的事件還是會再度發生!
Thumbnail
所以,這一切都要怪中國,又一個逢中必反?看看,咒語用到最後自己都中咒了。 不是怪中國,是中國本身即是問題,就算中國完全不違背市場經濟原則,一切遵從信用慣例,一樣會出事。量體過大,就注定今天的局會出現,除非當年是有限度改革開放,或是已開發工業國家,非常緩慢且有限的放出技術。
Thumbnail
李強達沃斯論壇致詞時,按中醫理論,不能下猛藥的,應慢慢調理,使其基礎逐步得到恢復。謝田教授表示,李強變相承認中國經濟已病入膏肓,陷於絕望。因對中國經濟前景失去信心,外商台企已陸續紛紛撤出中國! 相對的,黃仁勳旋風強化台灣成為AI核心地位,台灣繁榮與全球科技中心角色才正要開始,千萬要把握住此空前機會!
Thumbnail
韓中自由貿易協定2015年生效後,因在半導體關鍵原物料方面高度依賴中國等因素,2022年起韓國對中貿易盈餘猛降,去年更出現175億美元貿易赤字,是1992年與中國建交以來首見,且這個趨勢恐將持續下去。 韓中簽署FTA,從糖衣變成毒藥。誠令人不勝唏噓!台灣簽署「貿易協議」前,一定要審慎評估、謹慎考量!
Thumbnail
中國產能過剩,威脅到全球經濟,為應對中國的產業過剩,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呼籲,美、歐須以戰略性方式應對。中國產能過剩,恐影響市場失衡、貿易衝突、金融風險等全球風險! 美國經濟也面臨衰退,世界頂尖經濟學家呼籲,多儲備點現金。就貨幣政策言,還沒糟到因失業率上升或通膨降低而進行降息前,仍稱穩定,無庸過度擔憂。
Thumbnail
美國總統拜登宣佈 針對電動車、鋰電池、太陽能板、鋼鐵等8項中國製造產品提高關稅。國際貿易基金(IMF) 警告世界貿易正分裂成對立的陣營,可能導致全球經濟放緩,最壞情況下全球經濟可能損失7%的GDP。 美中貿易戰風雲再起,值此之際,回顧世界貿易戰史,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誠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