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全球化的最大輸家: 中國!

2022/04/2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文章內容: 奧媒 Der Standard 標準報

中國經濟即將受到三個領域的重大影響,而這個過程將會對西方國家產生什麼影響呢?
意識形態】和【安全利益】讓對立國家之間的依賴,有了極大的衝突。 雖然即將到來的【去全球化】進程將傷害地球村中的每一個成員,但中國將損失最大
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毫理由的戰爭加速了將世界分裂為兩個集團:【民主國家】和【專制國家】。這也另一方面突顯了意識形態和安全利益對立的國家之間經濟相互依存的危險,在經濟利益上依賴專制國家,就像把自己置於最危險的一端,面對著所有不可控的因子,包括領導人的喜怒哀樂。更切勿妄想以經濟發展來換取民主的進程。此刻,理性的分析未來局勢,即將到來的去全球化進程將傷害了每個人,但以中國將損失最大
最大出口國
在烏俄戰爭之前,中國就已經試著與美國脫鉤了。它還試圖減少對美國市場和技術的依賴,從而確保這一過程按照自己的方式進行。為此,國家提出了2020年“雙路線策略”,旨在促進內需和技術自主。
但中國近來仍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國:去年,中國向全球運送了價值 3.3 萬億美元的商品,其中大部分商品輸往美國。與歐盟的貿易額增至 8,280 億美元,儘管一項有爭議的中歐投資協議,因人權分歧而落空。
更強烈的"脫離"進行中
該協議談判的前提: 是歐洲在中美冷戰中保持戰略中立,以便能夠利用與中國交往的經濟優勢。但如果「人權問題」讓歐盟議會無法達成協議,那麼烏俄戰爭中,中國一直默默支持俄羅斯 = 拉近了美國和歐盟的距離——可能會促使歐盟在經濟上變得更加與中國脫鉤。
我們不能責怪西方民主國家和集權政體將「安全」置於「經濟繁榮」之上(簡譯: 意識型態勝於一切)。但這樣的決定也必須接受後果,像中國這樣中等收入的專制國家來說,接下來的代價將比歐美民主國家要昂貴得多。
外銷市場大為縮減
首先,中國將因進入西方主要市場的機會大減而受苦。2021年,中國產品對美國、歐盟和日本的出口額接近1.3萬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38%。如果中國進入這三個經濟體的機會在未來十年內減半——這種情況很可能發生——該國將需要其他市場。
中國似乎在這裡沒有好的機會。他的雙路線策略(促進內需 + 技術自主)表明,即使是該國的最高管理層也不希望能夠通過其他外部市場來抵消這些損失。但中國顯然認為【內需】可以填補這一缺口,但這似乎還是一條遙遠的路程。
“中國基礎設施的很大一部分將得不到充分利用,甚至變得多餘。”
高水平的債務快速的人口老齡化內爆的房地產行業將繼續阻礙 GDP 增長,而嚴重的收入不平等、飛漲的住房成本和缺乏社會保護會阻礙消費需求。出口貨物工廠正在關閉並因此失去工作崗位,這一事實將加劇這個問題。中國基礎設施的很大一部分——尤其是能源和交通網絡——將得不到充分利用,甚至變得多餘。
無法獲得新的尖端技術
除了出口市場萎縮的問題外,中國還將失去建立知識經濟(Wissensökonomie)所需的技術。美國的製裁已經使電信巨頭華為陷入癱瘓,並阻止半導體製造商中芯國際獲得尖端技術。如果美國能夠說服歐盟和日本恢復出口控制委員會 CoCom 以阻止技術流向中國——烏克蘭戰爭可能使這種情況更有可能發生——中國將幾乎沒有機會在與美國的技術競賽中獲勝。
更少的創新
對中國而言,去全球化的第三個關鍵劣勢更難以衡量,也可能最嚴重的:動態競爭帶來的效率收益下降。今天在中國製造和銷售的商品質量比二十年前要高得多——尤其是在中國公司不得不與西方競爭對手競爭的情況下。如果消除這種壓力,他們就不再需要以更低的價格提供更高的質量,這將阻礙創新並傷害消費者。(壓力造就良性競爭,失去壓力,原步踏步)
如果【經濟脫鉤】確實能讓中國更安全,所有這些不利因素可能都是可以容忍的。從表面上看,情況甚至可能如此,因為它使中國不那麼容易受到西方用來對付俄羅斯的那種經濟金融武器的影響。然而,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衰落,其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以及共產黨的國內政治地位也會隨之減弱
可怕的前例: 毛澤東時期
七十年前,毛澤東依靠【經濟自給自足】和【外交政策上的好戰】使中國變成了一個貧窮和非法的國家。這是對習近平主席的一個嚴厲警告:如果他允許中國的“無國界”戰略夥伴俄羅斯通過對烏克蘭的戰爭來分裂世界,他自己的國家將付出最終的代價。
文章節錄自 奧媒標準報 去全球化的最大輸家,中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歐洲咖啡館走讀
歐洲咖啡館走讀
行走天涯,也或暫時落腳阿爾卑斯山邊的小國, 也或,時不時回家小憩。 看盡世界大千,吃遍大江南北,我在一次次不同的旅程中找到回家的路。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