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 那些旅行社不愛排的地方系列||MIHO美術館(4)-鎮館之寶

2022/05/21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想用聽的之~podcast說書版
MIHO美術館藏品多為小山美秀子女士40多年來的收藏,主要以茶道用具、宗教美術品、書畫、陶瓷器與漆藝品等東洋文物為主。當年她跟貝聿銘先生提到想要興建MIHO美術館時,貝聿銘便建議她可以多多蒐集其他文化圈的收藏品,如古埃及、羅馬、波斯文化等,如此才能將MIHO美術館提升為一個具有國際性的美術館。此後,小山美秀子女士與她的女兒小山弘子接納了這個建議,也開始積極地認識了很多國外美術品的仲介商,這才慢慢地增加國外文物的收藏。目前,MIHO美術館中的館藏品約有3000件,其中選出了250~500件在常設展中常態開放參觀(南館1F與B1F,展出規模較大,多為一定要讓你看看的鎮館之寶),其餘收藏品則以策畫主題展的方式,以不定期換展的方式展出(北館2F,展出規模較小,每次都不相同)。
來到MIHO美術館,雖然你也可以選擇自行參觀,但如果可以的話,NANA濕婦還是會建議租借導覽機,或是請導覽員親自導覽,才不會錯過許多精彩的鎮館之寶;尤其,在常設展中,還能看見貝聿銘先生為每一個作品量身訂製的展示空間。這裡的每位導覽員都非常認真、風趣與溫柔,是會讓人一直想聽下去的那種。同時,導覽員中有台灣人,也有香港人,所以不用擔心語言不通的問題。以下,NANA濕婦就分享一些我從導覽員那邊偷學來,關於常設展中印象比較深刻的鎮館之寶小故事,如果想要更深入地了解的話,非常推薦可以把MIHO美術館納入你下次的旅遊行程之中,並現場聆聽導覽員的精彩解說喔。

1.酒神的愛情故事:戴歐尼修斯馬賽克(傳希臘出土 三-四世紀)

沿著大廳1F的迴廊往南館方向走,此時請你暫停腳步往下俯視,便可遇見MIHO美術館的第一件、也是唯一一件可以拍攝的館藏-戴歐尼修斯馬賽克。這幅馬賽克作品就這樣大方地躺在地上,四周沒有任何的玻璃窗或阻隔物,旁邊拉幾條線(最早去的時候,連線都沒有拉呢)就算是最大的保護措施了。如此大膽的展示方式,是貝聿銘先生與館方最後商量出來的結果,之所以會把馬賽克展示在「地上」,主要就是因為從前在古希臘時期,這樣的馬賽克拼貼作品多被用於禮拜堂、公共建築或富貴人家宅邸裡的「地面」上,作為奢華的裝飾品。因此,館方與貝聿銘先生都希望來訪者可以用這樣最正確的視角來欣賞這件館藏作品,因此為了它特別量身訂做這樣的展示空間與欣賞視角。
某次,導覽人員在1F帶著我們欣賞這幅作品時,講著講著因為肢體動作太大,而導致身上的名牌就這樣從1F掉到了B1F,隨著名牌掉在作品上發出清脆的聲響與回音,我們每個人都睜大眼睛倒吸了一口氣o___o。導覽員後來笑笑地說,看吧,我正在為大家示範這個館藏作品的展示方式有多危險,之前還曾經有坐輪椅的訪客為了仔細欣賞,不小心就這樣連人帶椅的跌在作品上,因此導致一些馬賽克的剝落。但即使是如此,他們仍堅持以這樣由高處往低低處的視角展示,以便來訪者可以看清楚作品的原汁原味,這真的是不簡單啊。
戴歐尼修斯馬賽克/照片來源:MIHO美術館官網
這面1700多年前的馬賽克拼貼是由敘利亞的希臘人做的,為了將這麼大的作品運到MIHO美術館,當時將整面馬賽克分割成五塊才得以運送進來,所以在作品中間可以隱隱約約看到有點水泥顏色的黏著線條,便是當時的分割處。
這幅作品上描述的是一個希臘的神話故事,主角是右下方斜躺的公主(Ariadne/阿里阿德涅)、中間的酒神(Dionysus/戴歐尼修斯,葡萄酒之神)、酒神旁邊的精靈(掌管農作物的精靈,也有一說是他的家庭老師)、以及酒神與公主之間的愛神邱比特。作品四周的海浪圖騰表示他們位於一座叫做納克索斯島(Naxos)的小島上,四面環海;而一旁的人們則是居住在島上的人們;圍在四面彎來繞去的線條,則是代表公主心愛的勇者剛剛才英勇殺敵並破解逃出的迷宮。
故事是這樣的,據說公主愛上一個英勇的勇者,並協助他過關斬將,在彎來繞去的迷宮中成功逃出,疲憊不堪的他們,在回程的路上落腳在這座納克索斯島(Naxos)上。勇者在熟睡時夢見了神明跟他說:「依照天意,這位公主命中注定被安排許配給某位神明,你乃一介凡人,別肖想能夠娶公主,趕快離開吧!」,於是,勇者醒來之後,便趁著公主還沒睡醒,很聽話地就包袱款款離開了(世界上所有神話的共通之處就是主角都很信託夢這一招XD)。結果好了,公主一醒來發現勇者不見了,正在難過地咒罵這個負心漢時,四處流浪的酒神戴奧尼索斯剛好來到島上。他發現一位正在海邊哭泣的美少女,在愛神邱比特的引導之下,酒神對少女一見鍾情,並送上一頂皇冠跟她求婚。女生就是這樣,在剛分手的時候突然來了另一個男人對自己又溫柔又體貼時,很容易就暈船了,於是公主便這樣與酒神結婚了。然而,好景不常,不久後公主居然病死了,而酒神則因為失去心愛的妻子,在悲痛之下將這頂定情皇冠拋向空中,於是皇冠就這樣愈升愈高、愈升愈高...,最後...就變成了我們現在在天空中所看到的北冕座(由七顆星排列成皇冠形狀的星座)。

2.紙片人佛像:甘達拉佛立像(西元二世紀後半)

這尊由片岩所製成、高達2.5公尺的甘達拉佛像,是從巴基斯坦東北部所挖掘出來的,目前全世界的立佛只有兩尊這麼高,一尊在巴基斯坦的白夏瓦美術館、而另一尊就站在你的眼前。還記得第一次看見這尊釋迦佛像時,只覺得他無論從臉的輪廓到衣服穿著等,跟以往我們習慣在台灣、日本所見到的風格差非常多,該怎麼說呢?不只是頭髮變成波浪捲、臉部的線條多了一種帥氣的感覺,就連衣服的樣式與穿法,都像在電影羅馬浴場裡所看見的阿部寬一樣飄逸。原來,在佛教剛開始的幾百年間,是還沒有「佛像」出現的,當時主要是以釋迦摩尼佛最終涅槃的平台、走過的足跡(佛足)、菩提樹(開悟的象徵)、蓮花、佛塔等等作為膜拜的代表。直到西元一世紀左右才開始慢慢出現具體的「佛像」供信徒膜拜,而現在我們眼前所看到的甘達拉佛立像,便是這個時期的產物,屬於融合了希臘式雕像和浮雕風格的典型犍陀羅風格,所以才會讓人有種「歐風」的感覺啊。
甘達拉佛像/照片來源:MIHO美術館官網
接著,我們可以來仔細看看這尊立像的細節,他的身體微微前傾,象徵著傾聽世人煩惱的姿態,所以導覽員建議我們可以蹲在他的前面往上看,從這個角度你會覺得佛好像也在看你,真的會有一種被傾聽與無條件被包容的感覺。其次是他左手好像拿著甚麼東西?(放心,絕對不是遙控器或手機),此時如果搭配左腳膝蓋微微地抬起,好像準備跨出的樣子,大概就能猜出,他的左手其實是拉著衣服,這樣左腳才能跨出,代表準備起身去拯救世人。而損毀的右手其實原本是朝前比著「施無畏印」的手印(我原本還以為是「不」的意思XD),以 向世人表示不用擔心,我來了!最後,建議大家可以繞到立佛的側邊看看,原來從正面看起來如此高大的佛像,他的後半部居然是平的,而且整尊佛像居然是個薄博的紙片人?原來,館方推測這尊立像原本可能是嵌在某個牆面上,而且背後應該有一面背光光圈,但隨著時代演進早已消逝無蹤。所幸,貝聿銘先生特別依照佛像的身高設計了一個超級挑高的空間,搭配著柔和的燈光灑在佛像身上,整尊佛像完全沒有因為消逝的背光光圈而減損其莊嚴的感覺。
導覽員說,美術館的會長-小山弘子(也就是創辦人小山美秀子的女兒),在念高中時就曾在教科書上看到一張小小的甘達拉立佛的照片,便愛上了這尊佛像,然而,當時市面上很少有介紹佛像的書籍,所以,一直到她上大學時,為了想深究甘達拉佛,便把他選為畢業論文的題目,也因此研讀了許多印度佛教的書籍,並苦苦尋覓印度相關的美術品,這也才發現日本國內的美術品中,很少有印度相關的作品收藏。到了90年代,在貝聿明先生的建議之下,小山美秀子母女也開始蒐集國外的作品,也因此慢慢地認識了很多國外的美術品仲介商。當時有一位仲介商頻繁地找上她們,但她們不隨便見沒見過的仲介,所以仲介商就留下了一些美術品照片便離開了。後來,她們在那些照片中看見了甘達拉佛立像,此時,小山弘子二話不說,馬上開心地飛到國外去找那個仲介商,急著想親眼見見這尊佛像。看到佛像的那一瞬間,她感動地淚流滿面,彷彿遇到命中注定的白馬王子一般,當下便決定把他帶日本。
整座MIHO美術館裡,甘達拉佛像的展示空間,應該是我最愛停留的地方了,除了喜歡那種寧靜、莊嚴與安心的感覺之外,我也很喜歡聽團員們與導覽員的有趣互動。因為,聽完導覽員講述佛像來到美術館的緣由與故事,即使我們都站在同一尊甘達拉佛立像的前面,但每位團員們的感受與心裡想的事情總是五花八門。例如有人曾舉手發問過:「那所以這尊佛像,到底是花了多少錢才把他買回來的呢?(大家都很好奇)」導覽員則是避重就輕的說:「詳細的金額我們不知道,只知道花了...很多錢(搭配上一個禮貌的微笑)。」也曾有團員跟NANA分享:「你不覺得,這佛像越看越像吳奇隆嗎?真的很帥耶!XD」當然,也有團員在導覽結束後特別回到這裡,蹲著仰看佛像好久好久...。

3.神小志氣高:荷魯斯神坐像/鷹頭神像(西元前1295~1213年)

看完了250公分高的佛像,接下來要帶大家來看看古埃及文明的神像,由於這尊荷魯斯神坐像有個專屬的展示間(私人包廂啊~)空間有限,所以通常導覽員會先讓我們在外面看神像的照片之後,再分批進入欣賞本尊。因此,大家可以先看看下面這張照片,猜猜看這尊神像有多高呢?
荷魯斯神坐像/照片來源:MIHO美術館官網
原來,這尊看起來威風凜凜的神像只有42公分高,即便是加上原本在頭上應該有的皇冠,也才53公分高。接續在甘達發佛立像之後,是不是覺得他超迷你的呢?但可別看他很小尊,根據文字記載,這尊神像以前可是安放在古埃及神殿中最深處的聖所裡,除了法老與高級神官之外的一般人,是無法親易看到喔。據說,神像的骨(內部)是全銀製的,而皮膚(外層)則是純金打造,頭髮則是以青金石所做成。然而,當這座神像在一次大戰前被發現的時候,黃金所打造的外皮早已被盜墓者給挖走,只剩下比較不好挖的部分還殘留一些(例如眼睛後方稍微可見金色的眼影處);此外,神像的背上也因此多了好幾道被盜墓者砍傷的痕跡,腳底也被撞歪,整尊神像可說是殘破不堪。現在我們所看到的神像,已經是經由MIHO美術館整修之後的樣子,所以我們可以仔細看看神像的坐姿,好像真有點不自在,腳底板也還有些翹翹的呢。

4.被當成標靶的亞述浮雕:精靈與侍者浮雕

這片1.1*1.8公尺的石灰岩浮雕上,所述說的是西元前八世紀的亞述國王(亞述帝國是西元前2500年~前612年,橫跨兩河流域的超級大帝國,大約是位在現今的伊拉克一帶)的豐功偉業。據說當時的國王(阿淑爾納西爾帕二世)在首都營造的大規模的宮殿與神殿之後,在開幕儀式上邀請了七萬人一起來PARTY,連續十天九夜夜夜笙歌,接著就把國王遠征勝利、整個宮殿營造的過程以及PARTY的盛大場面等,全都記載在浮雕上,並放在自己的董事長辦公室裡好好炫耀一番。浮雕上有出現的人物包括了國王、大臣、侍者與精靈(守護者)...等等,下緣一整排橫向像碎花一般的圖案,其實是楔形文字,上頭有許多內容目前學者都還在考究當中,只有推論可能是在記載國王的豐功偉業。
精靈與侍者浮雕/照片來源:MIHO美術館官網
有趣的是,MIHO美術館裡的這面浮雕,其實只佔了完整浮雕中的六分之一,原來,後來亞述王國沒落後,這塊浮雕輾轉落入了一個有錢人家手中,但隨著後代的家道中落,便興起了將浮雕變賣換現金的想法,因此就將其大切六塊,逐步變現。因此,目前這六塊浮雕分別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有兩塊在大英博物館),而目前大家眼前看到的這一塊是最後才被找到的,雖然不是國王出現的那一塊,但還好有侍者與精靈(背後有羽毛翅膀且手上握有松果的那位)的上半身,否則拿到下半身那一塊就…。
此外,這面浮雕被發現的過程也非常有趣。據說,它是在一間小學的福利社裡頭找到的,當時所有人都不知道這是一塊珍寶,還以為只是普通的藝術裝飾品或是複製品,因此常常被小朋友惡作劇,拿來當成射飛鏢的標靶。一直到1992年,才被專門研究亞述浮雕的美國美術史學家幫它驗證是本尊而非複製品,這才開始被好好地保存下來。館方人員說,過去曾經有一位阿斗仔的老伯伯來到MIHO美術館後,在這塊浮雕前站了好久,導覽人員便上前問他是否有需要協助或解說的地方呢?這時伯伯才笑說:「我是專程為了這塊浮雕來這裡的(手指著浮雕上的小洞洞),因為我就是當年頑皮射飛鏢的那個猴死因仔(笑)」。

後記:農業的藝術-秀明自然農法

之前曾經有一次比較深度的導覽行程,導覽員帶著我們直接到位於美術館附近施作自然農法的農場參觀,他們租下附近已經被棄耕的農地、將250年歷史的古民家移建過來作為事務所,並開始整地,以不造成環境汙染的自然農法,栽種無農藥、無添加物的米、蔬果、茶葉等作物。聽著他們說著自然農法的辛苦與驕傲,當下團員已經開始不受控地採購可以帶回家的伴手禮了XD。雖然之後不再有機會能造訪農場,但NANA還是非常推薦大家在逛完了美術館,精神受到了美的薰陶之後,可以多留一點時間,在美術館裡的咖啡廳,或是在接待棟裡的餐廳,好好享受一下以秀明自然農法的農產品所製成的蔬食餐點,以他們稱之為「農業的藝術」來做個完美的ENDING吧。
感謝您的閱讀, 如果想聽NANA用白話文,說說與濃縮日本的小故事,非常歡迎您投零錢到我的小貓撲滿裡,給予NANA更多的鼓勵喔。
172會員
168內容數
我是NANA濕婦 熱愛日本、建築、偏鄉、心理學與貓的日本線導遊、通譯案內士 擅長在巴士上分享一堆有的沒的催眠大家 喜歡在正經的場合不正經 常常看似瘋癲卻很感性、也很哲學 在這裡 我希望能以自己的步調 從領路人的角度出發 用說故事的方式 帶著每一個對日本有興趣的你/妳 瞭解藏在景點與現象背後的趣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