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分享:人體圖BodyGraph中的恐懼匣門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如果你的定義(接通)通道兩邊(任何一邊)有如上圖所示的定義(有顏色圈起來)匣門;或者通道半接通或沒定義(不接通),但,該匣門有定義(有顏色圈起來),那就表示你一生都擁有以下這些恐懼。這也表示,你一生都得面對這些恐懼的挑戰。勢必遵循你的策略與內在自主權而活出你的設計,若能遵循PHS更好。
Ajna眉心(邏輯)中心的恐懼匣門:
  • 47號匣門:無用
  • 24號匣門:無知
  • 04號匣門:混亂
  • 17號匣門:挑戰
  • 43號匣門:拒絕
  • 11號匣門:黑暗
Splenic脾中心的恐懼匣門:
  • 48號匣門:缺乏
  • 57號匣門:未來的
  • 44號匣門:過去的
  • 18號匣門:權力
  • 28號匣門:死亡
  • 32號匣門:失敗
  • 50號匣門:責任
Solar Plexus太陽神經叢/情緒中心的恐懼匣門:
  • 37號匣門:傳統
  • 22號匣門:寂靜
  • 36號匣門:缺乏情緒
  • 06號匣門:親密關係
  • 49號匣門:天性
  • 55號匣門:空虛
  • 30號匣門:命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4會員
528內容數
自學自修實踐及分享 Human Design 人類設計/人設圖/人類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也來分享一個沒用的小知識(致敬馬卡人妻血淚廚房歷險記) 每個禮拜一,都帶著開盲盒的心情等待馬卡人妻血淚廚房歷險記公布沒用的小知識。下面是這禮拜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連結一下。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bobXGKjesmgVBbz5/   今天突然想到一個沒用的小知識,想來分享一下。我小的時候,記憶力特好
Thumbnail
avatar
可轉債老爹
2024-06-12
知識型網紅的『知識分享定位』小解析知識型網紅的崛起猶如一場無聲的革命,改變了我們獲取和理解知識的方式。這些網紅將受眾定位於中階(下半層)與基礎層的學習需求,以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之間找到最佳平衡,既能吸引大量觀眾,又能保持內容的吸引力。相比高深的專業知識,中階和基礎層次的內容更易於理解和接受,能夠吸引廣泛的受眾並增強其黏性。
Thumbnail
avatar
世安哥的人資『跨界思考』
2024-06-07
【知識分享】從輝達暴漲看熱門個股規律 - 選擇權伽瑪擠壓(Gamma squeeze)輝達財報公佈後股價大漲10%,但這是否持續?本文介紹選擇權的特性以及伽瑪擠壓現象,並提出炒股策略建議。
Thumbnail
avatar
ACY證券
2024-02-29
【知識分享】什麼是雪球結構產品?雪球產品暴雷原因分析1月22日,市場流傳出一張知名女星江疏影的照片,配文是她的雪球資產爆了。一時間,網路上謠言四起,恰逢中國股市大跌,就有分析師表示,這波股市的下跌就是因為“雪球集體敲入”。那麼究竟什麼是雪球產品,又為什麼會暴雷呢?
Thumbnail
avatar
ACY證券
2024-01-30
投資實務分享 - 明智之人採納基本面分析的終解初入股市的投資人,喜歡追求強勢技術線型(即短期均線和長期均線呈黃金交叉),為何往往只是『一場夢』,這就是今天筆者要剖析的要害了。
avatar
志工.史導客
2023-07-28
【人生經驗分享--關係建立】主動交朋友好難?分享6個主動認識人的心態建立在這個社會變遷快速的世代,我們都知道,人脈可是越來越重要。在許多事情中,好的機會有時是需要靠著他人的介紹與協助,才能進展得更加順利,所以人際關係的重要性,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 因此,如何善用身邊的人際關係,變成了一個重要的學習議題。不過我們今天不談論這個話題,而是要來說說,假如自己是一個偏內向的人…
Thumbnail
avatar
溫曉風
2021-09-24
分享:建立 個人知識體系 的工具分享 #RoamEdit 這是我建立 #個人知識體系 的工具之一。​ 如大家所知,我是個扎實的「筆記俠」。即使盡量使用活頁本,便於筆記的補充與調整階層,但手寫筆記在查找上並不便利... 科技時代還是要用科技方法輔助。  先前偶然發現了黑科技線上工具,它可以以 #大綱式的記錄,又可以層層遞進的記錄資訊
Thumbnail
avatar
\SOHO/ 小六小姐
2021-04-15
醫療進步竟然使得人體的體溫連年下降?紅外線測溫儀測到的溫度為什麼會偏低?關於體溫的小知識人體平均正常體溫為攝氏37ºC,這個數據的起源是1851年由德國內科醫生卡爾‧溫德利希(Carl Wunderlich)收集2萬5千名病人的腋下體溫後得到的結論。但根據2020年高達67萬筆統計的數據顯示,現代人的平均體溫已降至攝氏36.6ºC。
Thumbnail
avatar
SwiTube|SwiTube編輯團隊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