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也不知道這個規則到底算是哪個業界,總之剛剛聽到一個「翻譯是權力的展現」讓我耳目一新。
一直以來我接觸的翻譯,比較大量是動畫、漫畫跟遊戲相關的,工作上頂多就是學術單位跟民間,那些其實到最後很多沒人翻譯過的名詞,最後就是“意思對”跟"我覺得OK"就好。反正同案子裡通常都只有我會日文。
而在FB專頁上我要介紹政策之類的,有些不確定的就會附上原文跟出處。
以為世界和平,只為正確跟表現原意的時代
以目前我習慣跟認知來說,名詞部分翻譯分三個部分:音譯、意譯、中文慣用法,音譯跟意譯我想應該不用多做解釋,最高竿的就是兩個都兼顧,慣用的部分比如最近幾年正名的的多啦A夢跟寶可夢,對我們這代的人來說就是小叮噹跟神奇寶貝。
對名詞翻譯的部分,遊戲界也有很多分歧,拿Metal Gear Solid來說,日:メタルギアソリッド,英:Metal Gear Solid,中國也翻「合金裝備」,後來中國官方譯名潛龍諜影,台港舊譯「燃燒坦克」或「燃燒戰車」,台灣於Playstation時期曾改譯「特攻神諜」。
其他比較廣為人知的翻譯還有“太空戰士”(最終幻想)等等。
我最早在面對遊戲名稱翻譯分歧是電玩雜誌疾風之狼分成飛訊那時候吧?最早勝利小子時代應該是個資訊壟斷的時代。疾風之狼跟疾風飛訊我記得有些遊戲名稱翻譯就會不一樣,當時大家討論就有點麻煩。不過並沒有對翻譯問題有那麼多詮釋。
了解原來世界沒和平的現在
跳脫娛樂圈,到了政策圈似乎翻譯又成了另一回事。
※因為這話題有點敏感我就不說是哪個翻譯了。
話題起因是因為最近台灣某中央單位近年推的大型政策下面的某個全國規模的案子對日本某政策的翻譯。該政策原本就是直接照抄日本,是改了內容,但是對某些專案也是一陣猛抄(官方是說參考啦)。問題在於他引用的源頭雖然有寫,但是名詞翻譯又淘氣了,用了我們大家都沒聽過的翻譯。
後來問了相關人士後,一陣喇賽,他說了兩件事:
1.翻譯是權力的展現
2.台灣人不會在意些細膩的部分
他舉的例子我當然不能講太多,那我舉個虛構的例子好了。
魔法學校要來台灣辦學,“Hogwarts School of Witchcraft and Wizardry”初期翻成“魔法學院霍格華滋”,大家努力推廣了一陣子後,某個政府機關突然介入,就主張為了符合國人用字習慣,官方就翻作“霍格華滋巫術大學”。
這樣一來既符合國人用字習慣,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圈跟巫術圈的人都可以理所當然被圖利...啊~我是大家就可以承接在台灣代理還有主導所有相關論述跟商業行為。大概是這種感覺,但是那個某機關是哪個機關?我就不好說了,但因為是虛構的所以也沒什麼好說啦。
總之世界真的很大....一大堆潛規則,活越久越覺得自己是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