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延燒至今,各國已出台第一階段防疫措施,從隔離、宵禁到封城,人類以重創日常商業活動的代價,阻卻病毒的跨界擴散。然而面對日積月累的經濟壓力,空間封禁並非長久之道,在醫學騰飛的今日,人類已能憑藉科學基石形構個體與病毒的屏障,其中既有駐防前線的醫用口罩,更有固守後方的多種疫苗。
而正如階級差異決定個人抗疫資源多寡,國際體系中,各國的醫學發展程度不一,所能投入的研發生產資本亦是高低互見,在疫苗分配等國際建置出台前,病毒攻勢不會停下,各國若欲兼顧人命與經濟需求,只能反求諸己抑或仰賴已有資源的相關國家。故而會有疫初的口罩外交、疫中的呼吸器之爭,以及今日的疫苗版圖戰。
眼下正有57款疫苗位處人體測試階段,並有15種成功進入第3期試驗。根據現有數據,美國輝瑞(Pfizer)和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的疫苗有效率超過90%,美國公司莫德納(Moderna)疫苗也有近95%的有效率,俄羅斯的「衛星-V」(Sputnik-V)疫苗亦有92%的不俗成績。然而相較於前二者的測試待用,俄羅斯已在8月緊急批准「衛星-V」的使用權,公民皆可面費接種,開響了施用新冠疫苗的全球首槍。
這般舉措雖為俄羅斯招致不少批評,卻無阻其推進態勢。伴隨「衛星-V」在白俄羅斯、印度、阿聯酋與委內瑞拉的第3期試驗進展,俄羅斯又於11月27日正式宣布,將由印度接下每年超過1億劑的「衛星-V」生產訂單,生產線將自2021年起正式運轉,朝着年產5億劑的夢想更進一步。從8月的橫空出世,到11月的在印量產宣言,俄羅斯的疫苗戰既有經濟考慮,更具地緣野望。
國際份額的重要性
起初,「衛星-V」的光速問世看似僅為挽救失血的疫下經濟。
自3月車臣封閉邊境起,俄羅斯各區漸次出台宵禁、封鎖措施,並輔以高密度的檢測活動,盼能阻卻疫情擴散,截至11月30日,全國已有226.9萬例確診、3.9萬例死亡,其中絕大多數集中在莫斯科(59.9萬例確診)、聖彼得堡(12.2萬例確診)等大城。上述區域被迫強化封鎖力道,國家經濟自然格外慘淡。
在第二季度經濟數據中,唯農業部門有所增長,零售、服務部門皆受重挫,以致第二季度經濟規模整體萎縮8.5%。與此連動的,更有普京(Vladimir Putin)的支持率,其自3月起便一路下跌,直至8月才有所回升。然而秋冬將至的疫情回潮已在湧動,即便 「衛星-V」尚未完成第3期人體實驗,政府仍緊急批准其上市,同時鼓勵教師等公務員在9月開學季前完成接種,顯然已是難承二次封鎖之痛。
而伴隨此後陸續公布的跨國量產計劃,俄羅斯又展現了另一層次的經濟考慮,不僅涵蓋範圍更廣,時間線也更長:進軍新冠疫苗的國際市場。有鑑於疫苗的開發與生產複雜性,此一市場長年失靈,即高需求區域鮮有能力自行製造所需產品,必須仰賴跨國配給。而儘管疫苗研發可由小公司自行完成,批量生產卻勢必為大型製造商所壟斷,價格歧視也由此而生。
截至今日,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賽諾菲巴斯德(Sanofi Pasteur)、輝瑞、默克(Merck)與諾華(Novartis)5大跨國公司掌握了80%的全球疫苗市場版圖,前三者皆有參與此次新冠疫苗的研發進程,並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在驚人利潤與市場寡佔的背景下,對尚留前蘇聯科技餘温的俄羅斯而言,若放任時光流逝、放棄開發本國產品,不僅將疫情防控的權柄受予他人,亦將市場份額拱手讓予跨國公司身後的英、美、法、德集團。
故自封鎖施行起,俄羅斯也開始了疫苗研發工程,雖說上市過程操之過急,卻非徒勞。在內部防控上,政府如今已讓醫護、教師等高危人群率先接種,年底前將可生產200萬劑,預計明年全國施用;在國際份額上,一劑「衛星-V」的要價不到10美元,比輝瑞、莫德納更具價格優勢,眼下已有幾十國向俄羅斯提出購買與生產意願,故而會有在印量產的高調宣言。
上述發展,除有經濟意義,更具地緣戰略意涵。
疫苗的地緣意義
自擇定第3期臨床試驗對象起,俄羅斯便有意將疫苗打造為地緣黏合劑。從白俄羅斯、印度、阿聯酋到巴西,與俄羅斯合作進行第3期試驗的國家,多有參與後續的生產與訂購流程。例如巴西便已獲俄承諾,將可訂購5,000萬劑疫苗,即便其總統出於民粹表演需求,曾強烈宣示自己拒打疫苗,卻也未真正棄守疫苗防線。
而印度接下的1億劑訂單更是意義重大。其雖為製藥大國,卻在研發疫苗的賽局中落居下風,面對國內高達942.7萬的確診案例,經濟吶喊同樣沉重,印度血清研究所(SII)尚在研發的「Covishield」顯然緩不濟急,莫迪(Narendra Modi)賴以動員、執政的民粹基礎更有反噬風險。在此脈絡下,戰略伙伴俄羅斯遞來的疫苗訂單與預購額度,堪為慌亂之中的救命稻草,印度自然樂意接下。
此外,中國、韓國、沙特、阿根廷、委內瑞拉、墨西哥、埃及、尼泊爾、烏茲別克、哈薩克等,皆分別與俄羅斯達成生產或購買的相關協議。在新冷戰的國際脈絡下,美俄夥伴關係已然希望渺茫,北京的地緣崛起同令莫斯科忌憚,俄羅斯自會有意在非西方世界的中型國家裏,尋求不於中美間積極選邊者,以耕耘地緣關係、維繫全球影響力,且這般親善並不具陣營排他性。
綜觀上述國家,印度、韓國、沙特皆不可能放棄與美交好,更不會停止與歐美合作開發新疫苗。在此背景下,俄羅斯亦深知疫苗僅能做為拉攏的見面禮,無法充作歃血投名狀,故也未提出排他要求。對其而言,能如此迅速開發疫苗並上市,有賴蘇聯遺產支撐;而在今非昔比的國際格局中,疫苗促成的地緣偶合,則隱晦折射後蘇聯時代,俄羅斯隨時而變的大國轉型路。
本文發表於:
2020年12月1日《香港01》:
2020年12月1日《多維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