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的平靜:實境秀《野味獵人》(MeatEater)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這是一部很平靜直白的秀,獵人在野地裡追蹤獵物,殺死之後支解分裝,帶回家做成一頓好料,一切過程都清晰攤在鏡頭前。配樂很淡,大部分時間都是獵人們的對話。

我能想像愛護動物人士讀完這兩行,嫌惡感已經上升了。我們這些看《小鹿斑比》長大的城市仔大概都覺得拿槍打死動物=屠殺、獵人是壞人、狩獵是個陋習。不過在超市買的肉類就沒有關係,晚餐還是可以吃雞腿。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世界潮流打著環保愛地球的口號吹起一股素食風,但我認識的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都還是有繼續吃肉。在愛吃肉和愛護動物之間,我們找到某種平衡,有些動物可以吃,有些不可以;只要殺戮不在我們眼前,遠庖廚的我們還是可以放心吃燒肉吃到飽。

和食物面對面

Netflix上的《野味獵人》只收錄了第七季之後的內容。根據主持人史蒂芬・里內拉(Steven Rinella)的在每集片頭的自述「我為狩獵而活,也靠狩獵而活。」每一集的內容就是里內拉帶著他的好朋友在美洲各地方狩獵。從追蹤獵物、吸引獵物,到最後一槍斃了獵物(有幾集使用了弓箭,也有幾集是以釣魚為主。)。狩獵是個運動,每個環節都是漫長的過程:步行數十公里的上坡、花費數天追蹤獵物、背著幾十公斤的肉行走都是常有的事,里內拉和他的朋友總有說不完的話,不過這並沒有因此變成一個談話性節目。它很節制地把這些長達數天的過程濃縮在三十分鐘內,讓我們一窺人類肉食的源頭。

raw-image

整個節目傳達出的是節制。在狩獵過程中偶爾會穿插一些與當地州長、保育官員的談話。美國各地區各有不同的狩獵規則,包括限制獵人名額、規定載重量、禁止使用無線電互相聯繫、只在某特定季節可以狩獵、只能獵殺長到一定大小的公鹿等等。萬一打錯了動物,就可能面臨牢獄之災。(可見小鹿斑比中的獵殺確實是錯誤的,在那個季節狩獵帶著小鹿的母鹿絕對是違法的。)里內拉自己也表示:一個獵人應當對他所狩獵地區負起責任,也應當是他所狩獵物種的保護者。道理顯而易見:當你是一個狩獵為生的人,你絕對不會不由分說地打死一堆動物濫殺濫捕,任由你的土地枯竭生態失衡。而是對你的獵物懷著尊崇的心,節約取用且盡量不浪費。

還有一點就是狩獵真的好難!並不是朝著樹林隨便扣板機,獵物就會從天降肉。獵物不是靶,不會乖乖釘在一個位置讓獵槍打。狩獵的區域也都很遼闊,好處是風景超漂亮,隨便拍一張都像明信片;壞處就是走死人,想要登高查看獵物的方位?走!想要走到合適的距離擊殺獵物?走!打到獵物了要帶回營地?那就得扛著幾十斤的肉在滿是灌木、野草、上下坡的地形裡來回走。看了一季多一點之後,我敢肯定狩獵是一種很環保的活動,因為如果人類還過著依靠狩獵取得食物的生活,人口根本不可能爆炸,自然也不會有什麼破壞自然全球暖化的可能。要靠這種方式取得食物,真的是太太太艱難了!里內拉和他的朋友擁有獵槍和各種現代化裝備尚且如此不易,遠古時代的人類是如何用石器捕到獵物,真是令人難以想像。

raw-image

殺生還是護生?

第七季某一集,里內拉與朋友一起在阿拉斯加狩獵遷徙的馴鹿。那真是一種莊嚴的動物,巨大美麗的叉角宛如魔法公主裡的山獸神。朋友沒有射擊第一隻經過的雄鹿,射殺了第二頭。在沈悶的槍響後,他們走向雄鹿的屍體。在那死去卻依然美麗的屍體旁陷入沈默,別誤會了,那可不是什麼後悔或難過的情緒。「太美了!」他們一再稱讚,好像沒有其他詞彙可以用一樣。那是一種真誠的崇拜之情,是震懾於生命之美、感激於大自然之慷慨的無言感動。時光倒退兩百五十萬年,第一個人類製作出石器、第一次在荒野裡獵殺了動物時,想必也是這樣感動吧。想像他和一起狩獵的朋友圍著獵物跪下來,感謝上天的賜予。也許他們開始唱歌跳舞,又或許共享了節目中那樣的沈默,誕生出最早的泛靈信仰⋯⋯

也是從這裡開始,一直把這部片當科普小節目的我第一次思考了所謂「殺生」。我是《雙面人魔》的粉絲,節目中經常出現的鹿角總是讓我聯想到此劇。漢尼拔吃掉受害者分毫不浪費的習慣,也和片中所推崇的觀念不謀而合。狩獵與謀殺,兩者界線為何?在現代社會裡談肉食,常會有素食者或宗教人士勸你少殺生,但「殺生」的「生」是什麼生?就像我走進植物園裡常常開玩笑,說植物應該都很喜歡我吧,因為我專吃那些會吃掉它們的動物。殺死一個人、殺死一隻狗、槍擊一隻動物、把一顆蘿蔔連根拔起,這四件事在大多數人眼中是有等差的。但現在起,我想著也許在大地之母眼裡,每個生命都是平等的,自有他的位置,自有他的平衡方式。

這並不是說我覺得開槍殺人沒什麼。而是說《野味獵人》對待獵物的方式讓我對「狩獵」這個行動有了另一面的認知。看到里內拉一邊狩獵一邊講述自己對大自然的熱愛,看似矛盾卻合理共存的景象,常常讓我的刻板印象在腦中瘋狂打架。大家都是會吃肉的人,但我們遠離自然很久了,有時候都忘了肉不是從超市貨架長出來的?在多工的現代社會裡,我們吃肉的這個行為缺失了好幾個環節,這讓我們浪費、奢靡⋯⋯形成奇怪的對比:殺生的人敬重自然與生命,遠離殺戮現場的人卻不把得來不易的食物當一回事。(當然,這是節目,有畫面的取捨或是著重呈現的部分也是可能的。)

這節目每一集都二十多分鐘解決,差不多就是一餐飯的時間。覺得自己不太有生命力的時候,我常一邊吃飯一邊看這節目。節目裡還是有些讓人不舒服的片段,殺生與生命的關係,我也還沒思考出結論。但是欣賞各種壯闊山景、直面動物喪命槍下的血腥現場、目擊獵人捕捉獵物的不易,很詭異地會讓我食慾大開,更不用提肉在烤架上滋滋作響的畫面了⋯⋯在素食被鼓吹了這麼多年以後,我喜歡這個節目帶給我的許多問號,更喜歡有人直直白白地說:我就是個MeatEater!也許很不政治正確,但令我開心的部分確實比較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ili醬的沙龍
3會員
6內容數
Lili醬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9/12
《民雄鬼屋》感覺就像極度力求表現,硬把《鬼入侵》十集的劇情塞進一個小時內,導致什麼都沒講好。整齣戲像是何德心的受難記,可受難完了我也看不出意義何在⋯⋯
Thumbnail
2022/09/12
《民雄鬼屋》感覺就像極度力求表現,硬把《鬼入侵》十集的劇情塞進一個小時內,導致什麼都沒講好。整齣戲像是何德心的受難記,可受難完了我也看不出意義何在⋯⋯
Thumbnail
2022/08/22
電影用插敘法展開敘事,我們在慢慢明瞭李太是什麼人的同時,也認識到她先生是怎樣的人;了解李太為何要吃媚姨的餃子以後,也很快意識到餃子裡包的是什麼樣的餡。與其說這是一個恐怖故事,不如說是一個女性的悲劇故事。
Thumbnail
2022/08/22
電影用插敘法展開敘事,我們在慢慢明瞭李太是什麼人的同時,也認識到她先生是怎樣的人;了解李太為何要吃媚姨的餃子以後,也很快意識到餃子裡包的是什麼樣的餡。與其說這是一個恐怖故事,不如說是一個女性的悲劇故事。
Thumbnail
2022/05/30
不僅衣著與傢俱用心,作者在汽車的繪製上也用了不少心思。《間諜家家酒》雖為架空背景,但明顯是以冷戰時期的東西德為基礎創作,在這個動蕩不安的年代,歐式懷舊氣息中透露著些許現代感。這些風格都反應在車子的設計上。
Thumbnail
2022/05/30
不僅衣著與傢俱用心,作者在汽車的繪製上也用了不少心思。《間諜家家酒》雖為架空背景,但明顯是以冷戰時期的東西德為基礎創作,在這個動蕩不安的年代,歐式懷舊氣息中透露著些許現代感。這些風格都反應在車子的設計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一位咖啡愛好者分享他在雙11前的購物規劃。他不僅推薦了自己喜愛的咖啡豆品牌(如李董、音樂家系列)與手沖器材,還分享了實用的挑豆技巧。同時,他記錄了一項個人實驗:剛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想測試透過分享真心喜愛的商品,是否能為自己的咖啡開銷「回血」。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一位咖啡愛好者分享他在雙11前的購物規劃。他不僅推薦了自己喜愛的咖啡豆品牌(如李董、音樂家系列)與手沖器材,還分享了實用的挑豆技巧。同時,他記錄了一項個人實驗:剛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想測試透過分享真心喜愛的商品,是否能為自己的咖啡開銷「回血」。
Thumbnail
出國旅行時,準備充分的行李能讓旅程更加輕鬆愉快!本文整理了大人旅行的全方位行李清單,從護照、信用卡到各種旅行好物一應俱全。特別是防盜小物、瞬熱熱水壺和過濾蓮蓬頭等必備單品,讓你的旅行更舒適、安全。此外,還介紹了蝦皮分潤計劃,讓你在購物的同時還能輕鬆賺取分潤,無論是準備行李還是購物分享,都是不錯的選擇
Thumbnail
出國旅行時,準備充分的行李能讓旅程更加輕鬆愉快!本文整理了大人旅行的全方位行李清單,從護照、信用卡到各種旅行好物一應俱全。特別是防盜小物、瞬熱熱水壺和過濾蓮蓬頭等必備單品,讓你的旅行更舒適、安全。此外,還介紹了蝦皮分潤計劃,讓你在購物的同時還能輕鬆賺取分潤,無論是準備行李還是購物分享,都是不錯的選擇
Thumbnail
想當然爾,一切起源於一場命案,死者是一名獵人兼標本師,他以駭人的死狀於自家慘遭殺害。兇手是誰?動機是什麼?他是如何犯案的?一切未明;但可以確定的是:能佈置出如此殘酷的犯罪現場,這名犯人肯定是個冷血無情的獵人。
Thumbnail
想當然爾,一切起源於一場命案,死者是一名獵人兼標本師,他以駭人的死狀於自家慘遭殺害。兇手是誰?動機是什麼?他是如何犯案的?一切未明;但可以確定的是:能佈置出如此殘酷的犯罪現場,這名犯人肯定是個冷血無情的獵人。
Thumbnail
從前,在一個茂密的森林裡,住著一隻母鹿和她的兩隻小鹿。母鹿是森林裡的守護者,她每天都帶著小鹿在森林裡遊玩,教導牠們如何生存。 一天,獵人來到了森林裡打獵。他看到母鹿和小鹿,便舉起弓箭,準備射殺牠們。母鹿看到了,急忙躲到樹後,用身體保護著小鹿。 獵人射出了一箭,正中了母鹿的腿。母鹿疼得哀嚎起來,小
Thumbnail
從前,在一個茂密的森林裡,住著一隻母鹿和她的兩隻小鹿。母鹿是森林裡的守護者,她每天都帶著小鹿在森林裡遊玩,教導牠們如何生存。 一天,獵人來到了森林裡打獵。他看到母鹿和小鹿,便舉起弓箭,準備射殺牠們。母鹿看到了,急忙躲到樹後,用身體保護著小鹿。 獵人射出了一箭,正中了母鹿的腿。母鹿疼得哀嚎起來,小
Thumbnail
這是一部很平靜直白的秀,獵人在野地裡追蹤獵物,殺死之後支解分裝,帶回家做成一頓好料,一切過程都清晰攤在鏡頭前。配樂很淡,大部分時間都是獵人們的對話。 我能想像愛護動物的人士讀完這兩行,嫌惡感已經上升了。我們這些看《小鹿斑比》長大的城市仔大概都覺得拿槍打死動物=屠殺,獵人是壞人,狩獵是個陋習⋯⋯
Thumbnail
這是一部很平靜直白的秀,獵人在野地裡追蹤獵物,殺死之後支解分裝,帶回家做成一頓好料,一切過程都清晰攤在鏡頭前。配樂很淡,大部分時間都是獵人們的對話。 我能想像愛護動物的人士讀完這兩行,嫌惡感已經上升了。我們這些看《小鹿斑比》長大的城市仔大概都覺得拿槍打死動物=屠殺,獵人是壞人,狩獵是個陋習⋯⋯
Thumbnail
身分認同常常面臨被貼標籤的問題,社會早已建立成千上萬的標籤來定義人;反之,若一個人身上被貼滿各式相異甚至衝突的標籤,反而可能使標籤鬆脫、模糊化,而不再能以單一化的視角來理解。《動物狂想曲》即為我們標示出物種(種族)、體型、性別、肉/草食等等差異化標籤。
Thumbnail
身分認同常常面臨被貼標籤的問題,社會早已建立成千上萬的標籤來定義人;反之,若一個人身上被貼滿各式相異甚至衝突的標籤,反而可能使標籤鬆脫、模糊化,而不再能以單一化的視角來理解。《動物狂想曲》即為我們標示出物種(種族)、體型、性別、肉/草食等等差異化標籤。
Thumbnail
宮澤賢治《銀河鐵道之夜》 如果你的職業是獵熊人,卻也是唯一聽得懂熊話,且能與熊溝通的人類,你該如何執行你的工作? 宮澤賢治〈滑床山的熊〉就是這麼悲傷的故事。獵熊人淵澤小十郎每年到了夏天就得離開簡陋且無糧存的家,到森林捕獵熊。
Thumbnail
宮澤賢治《銀河鐵道之夜》 如果你的職業是獵熊人,卻也是唯一聽得懂熊話,且能與熊溝通的人類,你該如何執行你的工作? 宮澤賢治〈滑床山的熊〉就是這麼悲傷的故事。獵熊人淵澤小十郎每年到了夏天就得離開簡陋且無糧存的家,到森林捕獵熊。
Thumbnail
原住民的傳統在國家法律下被一筆勾銷了,如今獵人是否遵守一套山林律則,很大程度上真的變成一個情操問題。多數獵人可能依舊遵循獵人的教養,持續將自己作為山林的一部分而融入其中,但也會有少數「別有居心」的獵人(例如覬覦漢藥店開出的高額獎賞者)敢於打破禁忌,因為他清清楚楚的看見維繫著山林倫理的權力已經不再了。
Thumbnail
原住民的傳統在國家法律下被一筆勾銷了,如今獵人是否遵守一套山林律則,很大程度上真的變成一個情操問題。多數獵人可能依舊遵循獵人的教養,持續將自己作為山林的一部分而融入其中,但也會有少數「別有居心」的獵人(例如覬覦漢藥店開出的高額獎賞者)敢於打破禁忌,因為他清清楚楚的看見維繫著山林倫理的權力已經不再了。
Thumbnail
原住民獵人之所以不會在山林裡大開殺戒,是因為獵人本身是一套規範/信仰的組成部分。這套規範將獵人牢固的定位在現代社會所謂的生態鏈裡,且禁止貪婪、快感、戲謔、娛樂的存在。
Thumbnail
原住民獵人之所以不會在山林裡大開殺戒,是因為獵人本身是一套規範/信仰的組成部分。這套規範將獵人牢固的定位在現代社會所謂的生態鏈裡,且禁止貪婪、快感、戲謔、娛樂的存在。
Thumbnail
原始叢林裡,一道身影迅捷閃過,俐落的動作絲毫沒在滿是細碎樹枝的林間發出聲響。 再仔細看看,那道身影轉眼間消失得無影無蹤,彷彿方才所見的黑影僅是道幻覺。   尼亞已經記不起自己是第幾次進入這叢林了。 經歷各種無法想像痛苦換來的是,角色的對換。 從獵物轉換成獵人的過程比想像中更為殘酷,每一次,尼亞在生死
Thumbnail
原始叢林裡,一道身影迅捷閃過,俐落的動作絲毫沒在滿是細碎樹枝的林間發出聲響。 再仔細看看,那道身影轉眼間消失得無影無蹤,彷彿方才所見的黑影僅是道幻覺。   尼亞已經記不起自己是第幾次進入這叢林了。 經歷各種無法想像痛苦換來的是,角色的對換。 從獵物轉換成獵人的過程比想像中更為殘酷,每一次,尼亞在生死
Thumbnail
【第十一章】松林荒原年記 P.182:白人搭建遮蔽所,然後成為它的囚犯,將具有淨化力量的自然元素阻擋在外。人們用屋棚阻擋陽光、風和雨,將自己與大地分離,並且拒絕移動,所以人們總是生著病。 夏天的雨將我洗淨。我從不躲雨,大部分的人會因為淋雨而受寒,我不會。我在雨中放鬆,讓雨水流過我,淨化我。我發現自己
Thumbnail
【第十一章】松林荒原年記 P.182:白人搭建遮蔽所,然後成為它的囚犯,將具有淨化力量的自然元素阻擋在外。人們用屋棚阻擋陽光、風和雨,將自己與大地分離,並且拒絕移動,所以人們總是生著病。 夏天的雨將我洗淨。我從不躲雨,大部分的人會因為淋雨而受寒,我不會。我在雨中放鬆,讓雨水流過我,淨化我。我發現自己
Thumbnail
為了志願踏入野生動物保育行業的你準備的一本書:別讓世界只剩下動物園。
Thumbnail
為了志願踏入野生動物保育行業的你準備的一本書:別讓世界只剩下動物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