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筆記【24小時全為己用】第二章 成為時間設計師

📚 閱讀筆記【24小時全為己用】第二章 成為時間設計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作者第一章讓讀者察覺到自己安排時間的慣性,以及有多少因隨機報酬而引發的被動時間。接著,作者於書中分享 7 個規劃要點,期待讀者可以妥善的安排自己的時間,以增加人生的幸福感。

1. 創造完整的時間區塊

提及人們習慣接受工作被打斷,能夠全心投入工作的時間不到5分鐘,這讓人們無法靜下心思考。

作者建議捨棄「工作時間零碎很正常」這件事,要有意識的下定決心,自己的時間,必須由自己決定。

2. 一天要有5小時私人時間

本書的時間管理主旨是要擁有足夠的私人時間,才能擁有幸福感,因此保有私人時間是重要的,安排工作前,先規劃私人時間。

作者在書中把時間分為5段,而在下午五點後,他就不工作,到晚間十點,剛好有5小時。

3. 找到真正想做的事

作者引用《創作,是心靈療癒的旅程》中的藝術之約的概念,提出每天保留30分鐘給自己獨處,無需顧慮任何人,好好追求自己的快樂。

根據《親自動手做,治好憂鬱!》一書指出,當人用身體全力以赴,達成目的,會感受到莫大喜悅感。因此,作者推薦「親自動手做」的娛樂,務農、木工、煮咖啡、做菜等。

4. 利用「行動目標」,打造充實的一天

用下週要做OO開頭,值得注意的是,要訂的目標是「行動目標」,而非「結果目標」。

舉例來說,如果是業務,要訂的是「拜訪5家客戶」,而非是「簽下3筆合約」,因為,我們無法控制結果,若以結果當目標,會影響心情。

若以行動當目標,只要去做,就一定會達成,只要能達成,下週就會湧現想繼續執行的慾望。

5. 把早上的時間當作神聖領域

由於人的意志力有限,會隨著「時間越久」與「做出的選擇越多」而下降,因此,最消耗精力的工作,在中午前進行。

最開始的暖身工作,可做「馬上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因為,完成會產生多巴胺,激發大腦繼續完成任務的動力。

6. 週末計畫「週三之前」想好

可將計畫分為進行保養維修的充電計畫(按摩、健身、旅行等)與提升未來動力的充實計畫(聽演講、參加讀書會等)兩種。

最重要的是,如果出門回家後要記得自我回顧:「自己現在的心情」,如果心情很好,可以繼續安排此類活動,透過這樣的方式度過假日,也能更瞭解自己。

7. 利用週末早上「重開機」

進行一週的反省:(1) 這週完成了什麼? (2) 沒有完成什麼? (3)一直向做、卻沒有完成的是什麼? (4) 訂定下週的行動目標。

記得回顧時要以週為單位,才會看到問題,也可以注意看看:自己做到與沒做到的原因,挖角行動模式去調整改善。

如果遇到當週諸事不順,作者提倡用外力影響,像慢跑或上健身房讓自己流汗、按摩或看積極正向的影片改善心情。

8. 擬定「未來準備計畫」

行程的一切累積,都是為了未來的自己,因此可以準備兩套行程表,一種是「日常行程」,一種是從未來往回推而規劃的「未來規劃行程」。

「未來規劃行程」可利用六項檢討要素 (1) 健康 (2) 感情 (3) 人際關係 (4) 時間管理 (5) 工作、職涯、天賦 (6)財務、金錢來規劃目標,假設滿分是100分,去思考自己的100分是什麼樣子,去設定計畫達成目標。

或者也可以找某個人當模範,拿來跟自己想比,看哪裡需要調整去設定計畫。

#圖卡筆記
#24小時全為己用
#時間可視化
#池田貴將

avatar-img
大吉嶺|閱讀行動派的沙龍
104會員
203內容數
圖解讀書會後的文字稿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 本篇文章為如何使用Midjourney與PS製作Line表情包。 之前上架了一組 Line 表情包,將操作方式記錄。 可愛的白髮卡通少女貼圖 – LINE貼圖 | LINE STORE 正文開始 一、適用人群:無須基礎,操作難度低 二、注意事項: 1. 記得使用付費版 Midjou
你是否曾在職場上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能提供什麼價值? 作為一個沒有擁有特定專業的特助,我時常困惑於這個問題。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我終於對自己的價值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的經歷和心得。
踏出舒適圈學習新事物,犯錯(低效執行)是必經的過程,犯錯後,重要的是要及時意識到錯誤,並將認知和行為修正(有效執行),繼續走向目的地,那麼,我該如何知道自己已經偏離軌道了呢? 若要發現錯誤,要保持開放的態度和成長心態,以便在遇到挑戰和新資訊時,能夠及時察覺調整策略。
➡️ 本篇文章為如何使用Midjourney與PS製作Line表情包。 之前上架了一組 Line 表情包,將操作方式記錄。 可愛的白髮卡通少女貼圖 – LINE貼圖 | LINE STORE 正文開始 一、適用人群:無須基礎,操作難度低 二、注意事項: 1. 記得使用付費版 Midjou
你是否曾在職場上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能提供什麼價值? 作為一個沒有擁有特定專業的特助,我時常困惑於這個問題。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我終於對自己的價值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的經歷和心得。
踏出舒適圈學習新事物,犯錯(低效執行)是必經的過程,犯錯後,重要的是要及時意識到錯誤,並將認知和行為修正(有效執行),繼續走向目的地,那麼,我該如何知道自己已經偏離軌道了呢? 若要發現錯誤,要保持開放的態度和成長心態,以便在遇到挑戰和新資訊時,能夠及時察覺調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