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人,行好事,不求往生極樂?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做好人,行好事,不求往生極樂?

[慶案]: 針對某些自認為(或被誤導)「學佛,只須做好人、做好事,就可以了;不必往生西方極樂」的學人,或可如是勸說:好人、好事,是「五戒十善」,若做得及格,來世或能再生人間或上升天界;這是人天善法,學佛的基礎,雖不出六道輪迴,也值得隨喜成全!但其標準很高、行持很難,煩惱深重的我們是否耐得住、做得到?若因往世的福薄、智淺,至今又多造身口意惡業,命終之後,既不能為人或升天,又不願往生極樂,那就只有下墮三惡道,受無量苦了;仔細想來,豈不可怕? 還是趁早認清:我是三業愚惡的凡夫,自修不成、自救不得,除了「信受彌陀救度﹐稱念佛名、乘佛願力,往生彌陀淨土」之外,已無路可走,無處可樂了。南無阿彌陀佛

印順法師<論「西方不是菩薩所應去的」>云:

佛法是有無邊方便,適應不同的時地情況,不同的根性好樂,而又是圓備眾德以歸趣一極的。

從菩薩的根性不同說,有人行而向菩薩行的、有天行而向菩薩行的、有聲聞行而向菩薩行的;有信願增上的、有慈悲增上的、有智慧增上的。

龍樹菩薩說:「有菩薩以信(願)精進入佛法,樂集佛功德,生淨土中」。所以修普賢行,發心迴向西方淨土,即是信願增上的菩薩,也即是所說的易行道。求生淨土而能發菩提心,怎能說他不是菩薩行?……

古代重智證的禪者,以為西方在十萬八千里外,勸人不必外求。也如一分重信願的淨土行者,以為「南無阿彌陀佛」,一味阿伽陀藥,學佛儘此就足夠了!當然,從全體佛法來說,這是有所見而有所蔽,算不得圓正。……

人人求生淨土,而對於現前的穢土眾生的苦難,特別是當前的人類苦難,卻充耳不聞,熟視無睹。慈悲,似乎非要等到再來娑婆不可。為慈悲為本的佛法住世,為佛法的利益人間著想,此時此地的菩薩,也應該為苦難的此土,苦難的人類,發發心,想想辦法了!

以慈悲為本,而針對偏重信願的說法,是不了義的,卻有著對治作用!……淨土行者如能做到求生淨土,而不放棄當前的責任,盡量慈悲利濟,積集淨土資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的沙龍
13會員
334內容數
21世紀的淨土宗--回歸"善導"系
2025/04/24
行苦—捨受(象山慶25.4.23) 佛法之「行」,乃無常遷流的「有為」法;依其範圍之廣狹為:「諸行無常」之行→「五蘊」之行蘊→「十二緣起」之行(業)→「五遍行」之思(心所) 1.「諸行無常」的「行」,總括一切法(現象、五蘊) 2.「五蘊」之行蘊:於《百法明門》中,乃(受、想之外)49個心所法+
2025/04/24
行苦—捨受(象山慶25.4.23) 佛法之「行」,乃無常遷流的「有為」法;依其範圍之廣狹為:「諸行無常」之行→「五蘊」之行蘊→「十二緣起」之行(業)→「五遍行」之思(心所) 1.「諸行無常」的「行」,總括一切法(現象、五蘊) 2.「五蘊」之行蘊:於《百法明門》中,乃(受、想之外)49個心所法+
2025/04/16
捨自歸他→非自非他(象山慶25.4.6)       他力之信,乃阿彌陀佛與諸佛之所加持,力大無窮;不能以聖道門之(弱小)自力的「信-解-行-證」相比擬;淨土門但憑「念佛」唯一正行,從始至終,皆由信之他力為根本與支撐,一行到底,一信徹入,無次第,無轉折。        信(聞/教)-->願(思/
2025/04/16
捨自歸他→非自非他(象山慶25.4.6)       他力之信,乃阿彌陀佛與諸佛之所加持,力大無窮;不能以聖道門之(弱小)自力的「信-解-行-證」相比擬;淨土門但憑「念佛」唯一正行,從始至終,皆由信之他力為根本與支撐,一行到底,一信徹入,無次第,無轉折。        信(聞/教)-->願(思/
2025/03/30
可加則加-天助自助?(象山慶25.3.29)    《十地論.義疏》卷一: 蒙佛加故己智增,智增由加所成,此他力義;自力者,今對佛宣辨,雖自力勘能,要須待加故,自力亦云加也。不闇加者,加必加於可加,加則己辨釋他力。 釋印順《淨土與禪》: 佛法中,如聲聞乘特重自力,但也不能不依靠他力。如歸依三
2025/03/30
可加則加-天助自助?(象山慶25.3.29)    《十地論.義疏》卷一: 蒙佛加故己智增,智增由加所成,此他力義;自力者,今對佛宣辨,雖自力勘能,要須待加故,自力亦云加也。不闇加者,加必加於可加,加則己辨釋他力。 釋印順《淨土與禪》: 佛法中,如聲聞乘特重自力,但也不能不依靠他力。如歸依三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