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蓮想藕思

60公開內容

從古至今,由小見大,偶然瞥見,突發奇想,或有感而發......,是什麼,就寫什麼,與有緣人分享,交流,也樂於多方對話。對話。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avatar-avatar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發佈於蓮想藕思
母子連心相感應(象山慶25.3.2) https://blog.udn.com/6ccc7d15/181908865 或問:ooo老菩薩,20年前中風開腦,不醒人事,小兒子給了美國的親戚;有一次,小兒子回台灣,沒來醫院看生母;幾天後老菩薩清醒,問說「小兒子為何沒來看她?」家人都說「沒聽說他有回
avatar-avatar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發佈於蓮想藕思
念佛-居家與群聚(象山慶25.2.8)    「念佛往生」,乃彌陀大願,釋尊廣宣,諸佛作證,超越一切世間之判教,其詮釋權、弘揚權不屬一宗一派所獨佔,誰都不能宣稱「只此一家,別無分號」,乃至被少數人的偏見與盲點所蒙蔽,而代佛決定誰能往生,誰生邊地?或誰順次生、誰順後生?或誰該調熟、誰該攝受?……每個
avatar-avatar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發佈於蓮想藕思
歷盡劫波恩義在,相逢一笑阿彌陀(象山慶24.12.4) 我們(戰後嬰兒潮)這一代或許較命苦,上孝父母,下養兒女,似乎理所當然,也不想給別人壓力,凡事往肚裡吞,臉上若無其事。小孩長大了,父母要站到一旁,讓他走自己的路,做得好,公開為他鼓掌;做不好,私下替他收拾。他對父母若有一絲感恩,是他的福德;或視
avatar-avatar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發佈於蓮想藕思
淨土門的新世代(象山慶24.11.15)        有人說:淨土門在判教上與「聖道門」區隔,並因而不勤修戒定慧,或不讀經、不懺悔,乃至於不廣學多聞,不涉俗入世,只憑一句佛號的(私下或集體)反覆稱念,在行持上的確乃一門深入專復專,以信受彌陀救度,乘佛願力得往生,就個人的利益是完整的;但相對的擱拋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發佈於蓮想藕思
31.某法師說「學無緇素,達者為師」,這種器量令人佩服。我雖不達,曾跟隨幾位居士學佛三十餘年,對其人之才德學甚仰戴。今雖重返出家為主的教團, 對出家師亦能如法禮敬,更盼能自在的切磋法義,為方外之交.此想在今日是否僭越?     出家人以道場為家,辦道乃家務     在家人以家為道場,作務而念佛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發佈於蓮想藕思
快樂.聰明.有品~念佛人(象山慶24.10.31)     風聲雨聲念佛聲,入耳分輕重     家事國事淨土事,關心有厭欣        2003年現代禪導師李元松,透過慧淨法師著作與電話請益,讚為「中興淨土宗善導流」,率全體現代禪同修皈依,捨禪歸淨,專修念佛」。上人接受現代禪教團轉移的資源、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發佈於蓮想藕思
21.病之前無藥,機之外無教--所謂:因病施藥、觀機逗教(四攝/四無量/四悉檀[1]),約時被機而出教,則法不徒說、機無空過。若眾生無病,則諸佛寂靜。 22.《選擇要決》:「一明一暗,天之常也;乍現乍隱,聖之權也。」念佛人身在世間,心繫淨土,要有這樣的平懷淨願:「讚謗皆結來緣,自他同往安養」。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發佈於蓮想藕思
 31--就這樣,無樣為樣--學佛四十餘年,多在聖道門跟隨善知識熏習,教理與實修上,偶有受用,到後來,不如稱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親切,安心。名號既出,無佛也無魔~~這是禪行者的氣勢;佛名才稱,多善根多福德~~這是念佛人的信心。若自問,我是哪種人?年少輕狂,學禪參話頭,雖然辛苦,却以為高人一等。年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發佈於蓮想藕思
二尊遣喚,互為郢匠(慶24.1.9)      《觀經》華座(第七)觀云: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除苦惱法。汝等憶持,廣為大眾分別解說。」說是語時,無量壽佛住立空中,觀世音、大勢至,是二大士侍立左右,光明熾盛,不可具見,百千閻浮檀金色,不得為比。時韋提希見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發佈於蓮想藕思
各適其性,各取所需(象山慶24.10.24) 有人說:人的能量有階層—–    1.微弱級--抱怨、糾結、忌妒     2.常人級--利已、羨妒、仇恨   3.強人級--勇敢、挑戰、改變     4.英雄級--主動、創造、成就    5.主管級--賞識、包容、格局     6.領袖級--奉獻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發佈於蓮想藕思
阿彌陀佛 不棄惡人(象山慶24.10.20)        娑婆眾生皆是重刑(刑期十年以上者)犯,一輩子身口意三業,無惡不造(五逆十惡),傷己又傷人,只是有些並未觸犯世間刑法,或未被發現提告。而作惡成習,似無察覺,或刻意忽略,乃至設法遮掩(覆藏)。但看到警察而緊張,黑夜獨自而恐懼,這是心虛(怵惕)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發佈於蓮想藕思
1.世間好語佛說盡,總結一句教眾生: 南無阿彌陀佛[1]     2.信釋尊所說,念彌陀名號,歡喜領受現當二益。扁擔橫挑不顧人,直入千山萬峰去。並非過獎目前,更是看好將來     3.阿彌陀佛 我歸命   您建設了淨土 邀眾生 齊往生  十二光 照無礙 攝眾生 都成佛  念佛恩 盡此身 稱佛名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發佈於蓮想藕思
流行歌曲的淨土意(象山慶24.10.17)     歸去來,何處是故鄉? 這是人心中最深沉、恆久的渴望—-世間乃一世又一世輪迴的寄居,是暫時、無常、痛苦的。因此,必然有另一個建立常然、無衰無變、極樂清靜的地方,是我們真實、永恆的歸宿。大眾耳熟能唱的流行歌中常有類似的呼叫,可以將它導向阿彌陀佛的西方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發佈於蓮想藕思
象山慶[蓮想].21~30 21--善導流淨土思想在中國似乎很不盛行,除了一武一宗的「王難滅佛」而文獻毀失之外,或與民族性有關,也就是儒家「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性格,講求自力的修身成聖:「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求則得之,捨則失之,…….求在我者也。」在生活中盡心知性、存心養性,凡事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發佈於蓮想藕思
以法為鏡,自照其機(象山慶24.10.10)       《莊子.秋水》:以道觀之,物無貴賤。以物觀之,自貴而相賤。以俗觀之,貴賤不在己。以差觀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則萬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則萬物莫不小;……以功觀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則萬物莫不有;因其所無而無之,則萬物莫不無;……以趣觀之,因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發佈於蓮想藕思
我不能想像 (象山慶24.10.9)  佛經、祖論 總是說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絕待圓融、超情離見」 「二乘非所測,唯佛獨明了」「不可思、不可議」……  尤其淨土宗 號稱 難解難信 而易行易生  且 自力難成 全靠佛力~~似乎違反 人文思潮   「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發佈於蓮想藕思
鶴腳長,鴨腳短,就那樣救度(象山慶24.10.9)  就這樣[1]~南無阿彌陀佛  有人說:鴨腳短,鶴腳長,就這樣~念佛 就這樣~救度  可其實~鴨不知短,鶴不覺長, 就這樣~剛好 就這樣~無知  沒短沒長 就這樣 不須吹皺一池春水[2]   話說:詩有別趣,非關理也  短也 長也 由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發佈於蓮想藕思
邁向生命的圓滿(象山慶24.6.1) 生命的由來—造物主、進化論,或其他?    生命的起源,是現代科學、哲學、神學尚未解決的重大問題,是人們關注的焦點。歷史上對這問題也有多種假說,如神靈創造說、自然發生說、化學起源說、天外飛來說;但都是以地球生物為對象,且偏於物質的來源,忽略了生命的內在主體: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發佈於蓮想藕思
快樂,聰明,有品的念佛人(象山慶24.5.27)     現代禪雖然在2003年底隨著李老師的往生而解散了,但諸多弟子在李老師勸請下,直接轉入念佛法門,託付於慧淨法師的照顧與帶領,於2004年成立了善導流「淨土宗」。這個由(捨)禪轉(歸)淨的過程與結果,似乎是阿彌陀佛悲願的預記[1],也是中國佛教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發佈於蓮想藕思
(象山慶24.5.13)      佛(因地)有48(超世/別)願,成佛而酬願成報,每一願成一身,就有48種身相之示現;48願乃總括無量願,無量願有無量身,無量身有無量光,無量光簡約(由博返約)為十二光,無量願收設為48願,亦如三嚴二十九種,入一法句(一法句者,清淨句),十二光入無礙光,48願入第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