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師是什麼?」「整理師跟打掃阿姨有什麼不一樣?」「整理師包含打掃清潔嗎?」「那以後可以請你來幫我家整理囉!」
大部分人聽到整理師,以為如同請居家清潔人員到府清潔一樣,只是來幫忙把東西整理好,但其實整理師不單單是你想的那樣,用一個簡單的對比:
清潔人員解決的是「髒」的問題;整理師面對的是「亂」的根源
以前我經常在部落格發表居家收納的文章,不只是讀者點閱率較其他文章高,甚至榮幸獲得收納雜誌的青睞,兩度來家裡採訪,並曾與IKEA合作發表文章,但那些文章單純只是興趣,隨手的記錄與分享,稱不上專業。
在知道台灣也有整理師這個職業後,除了興起想成為整理師的念頭,也期許自己未來發表這類文章時能更專業、對人們的生活更有幫助,所以今年二月,我完成JALO日本生活規劃整理師協會二級認證課程,四月拿到熱騰騰、從日本寄過來的證書。
何謂生活規劃術
上了課才知道,收納不單只是文字表象的「收拾物品」,而是一門從整理「思想」開始,進而到整理空間及物品的專業技能。對象不單只是物品,也用於優化生活、人生思想及方法。
生活規劃術是將視野從原本的聚焦於物品上,擴大到俯瞰整個空間、生活、人生,使之結構化及優化的技術,也就是說,和清潔打掃不同,整頓的不只是物品及空間,還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以往我常在居家整理這件事上和山姆有分歧,我總認為,我把家裡整理好,為什麼對方不能隨手將物品歸位,上完課我明白了,整理沒有SOP,因為每個人的慣用腦不同,整理這件事本來就不該存在「正確的方法」及「唯一的方法」。
我們任何行為都是由大腦控制,整理時當然也不例外。當我學習到用腦類型影響著人的思考方式和行動模式的「慣用腦理論」後,我比較能理解山姆每一個行動的意義,從他的慣用腦來認識他之後,不再為了他在生活上與我不同調而有怒氣,進而為他客製一套他能遵循的收納方式。
而這個念頭的改變,不單只是將空間及物品整理好,也改善我們夫妻間的關係,無須再為了「牙膏從前面還後面擠」這種芝麻蒜皮小事,影響家庭和諧。
畢竟不管家人之間感情多融洽,個體還是存在著差異,每個人認為重要的物品和事情不同,在了解相互的差異後,在生活上共同努力、並肩而行才是最重要的。
生活規劃術的重點
- 從思想的整理開始。
- 整理的對象不只物品或空間,最重要的是主角「人」。
- 並未一昧地從丟東西開始,而是全面審視生活方式。
- 目標與其說是視覺上的美,不如說是壓力上的消除。
- 重視動手整理前,設定物品要或不要的選別基準。
- 納入思考、行動特性。
- 技術上為可再現性、可持續維持、適合自己的收拾整理。
綜合以上七重點,我覺得生活規劃整理師是一項類似心理師的助人工作,從另一個角度、另一個面向,陪委託人釐清思想與生活狀態,從而獲得更有效率、更明朗的生活。這和我大學讀的本科系心理學相關,只是生活規劃術用更生活化的方式來協助人們改善生活。
兜兜轉轉,回到與本科系相符的工作,好像也沒那麼浪費大學四年,只是該如何開始好呢?除了之後有機會繼續往一級進修外,目前經驗值0的我,打算多寫文章分享,並且從免費接案來累積經驗開始,如果你有意願成為我的免費實習對象(但要讓我拍照攝影發表),可以留下訊息給我,等疫情過後開放報名的時候,可以寄送表單給你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