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的唱片是威士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是什麼時候你決定把手邊的唱片都拿去轉檔,成為用手機選歌的串流一族呢?
一個朋友抱怨自己初老了。收藏超過5000片,當他發現自己越來越常在David Bowie的殼子裡,發現張冠李戴,風馬牛不相干的另一張,他就覺得自己應該用更有效率的方式,整理自己的人生。
另一個朋友則是收藏更多,整面的CD牆,有最好的空調幫忙除濕,卻不敵某次地震,掉落了一大半。雖然不過是外殼有了損傷,他卻非常自責。他告訴我,那些被震下的CD都放在最高的櫃子上,因為平日不好拿取,也就幾乎沒有聽過。算一算,其實他愛聽的也只有那幾張而已。
雖然這兩位朋友各自選擇數位串流的理由不同,但歸途卻是一致。他們花很大的心血去轉檔,卻在辛苦耕耘的結果之後,選擇一切重新來過。
他們又重回聽CD的老路上。
有了實體就有了重量,有了重量就有情分和意義
串流很方便,可是也就是因為太方便了,讓一切變得沒有價值。轉檔後的唱片已不是唱片,反而是一個個破碎的檔案,記憶和品味也開始變得零碎,缺乏核心。
許多瓦粉也和瓦力一樣吧,不管你聆聽的載體是什麼,CD也好,黑膠也罷,或者是卡帶都是一樣的迷人。因為有了實體就有了重量,有了重量就有情分和意義。你是否還收藏著好幾捲什麼人送你的mixtape呢?也許你早就沒有卡帶機了,但你總是捨不得丟吧。因為一張卡帶就是一段人生,就算會掉粉會捲帶了,有些東西總是拒絕輕易地消失,好比回憶,好比愛情,好比青春。
聽串流當然不會不好。馬奎斯說,「這世界太新,許多事物來不及有名字,得用手去指」。瓦力自己也聽很多的串流,目的只有一個,幫助自己開耳朵,讓自己收聽的觸角與天線更為寬廣,畢竟新的音樂一直出來,串流可以幫助我們很快地過濾篩選,真正可以留在自己心底的好東西。就這層意義來說,串流對瓦力而言,比較像一種方便性的工具。
順帶一提的是,這兩位朋友都曾好意要把好幾T的檔案和我分享。我試了,但奇怪的是,空有那麼多的檔案,每次在平板上費心思地選歌,我仍然感到空虛,好像聽越多不是自己真正付出心血得來的歌,就越感到寂寞。我想,我會不會也是初老了呢?
avatar-img
17.3K會員
265內容數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歌,歌聲裡有多少故事,就有多少祕密。在這裡,有些熟悉的歌,有些熟悉的生命故事,如果你覺得感動了,那是因為,這首歌正是獻給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的磁片﹑卡帶﹑MP3 我是個詞曲創作人,時代的眼淚,大概對我而言,就是磁片﹑卡帶這些. 以前的電腦,很需要磁片,沒有像現在用隨身碟或是虛擬空間,就可以把資料帶著走,所以都是靠這個磁片在存檔。(而我因為使用電子琴,存檔時需要用這個存下midi檔,保存自己的創作,也被我留到現在有三十個年頭了。
小時候看者阿公在聽歌仔戲,或爸媽在聽一些老歌,覺得真的不懂,聽那些好無聊,怎不接受一些新時代的東西,我愛我的西洋樂曲,張學友。   現在的年輕人聽到張學友,都說:那是老人在聽的,我爸媽那一代聽的,怎不聽抖音神曲,這就是時代的眼淚,也是時代的黃金歲月。   所有人美好的那一段青春歲月,總是
Thumbnail
這篇文章回顧了作者童年時與父親共度的音樂時光,尤其是黑膠唱片帶來的回憶。儘管小時候對父親的大聲音樂感到困擾,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理解音樂的魅力。此外,作者也描繪了父親在年齡增長中依然堅持收藏音樂,並計劃將這些珍貴的黑膠唱片傳承給下一代的心情。
最近突然想把往年幾乎都只放在手帳裡的每日一曲整理成線上串流歌單,比起是為了能想聽就聽,或許是更想看看自己都聽了些什麼,也因為一次整理了連續幾年的記錄,發現有些歌裡真的藏著那些時空切片。
Thumbnail
今天整理了一些舊東西—CD、書法字練習。 CD收藏品已經是好久以前收藏的了,當時喜好跟現在已經不一樣,現在想想該收拾好,清空空間的時候了,所以就拍照留念,記錄在方格子上,把物品處理掉。 首先是無印良品解散時發行的紀念專輯,記得這好像是我哥買的,後來送給我,當時一聽就很喜歡他
Thumbnail
生長在沒有串流音樂的年代,從收藏錄音帶到CD,一直到串流音樂軟體的播放清單。以前的年代,因為資源匱乏以及資訊落差,要刻意蒐集喜歡的事情往往需要等待。
Thumbnail
而這麼多的第一次,相信都會有不同的音樂在背後陪伴著我們享受愛情的美好和破碎,也支撐著青澀的叛逆與瘋狂。而這些,都將在我們邁入中年、人生經歷厚實後,所再也無法體會到的單純及深刻。
Thumbnail
  我們有多久沒有買實體專輯?多久沒有從頭到尾聽完一張專輯?在串流音樂當道的今天,音樂類型與選擇越來越多元,甚至人人都可以當歌手、都能自行上傳影音。但音樂之於生活似乎永遠是次要的,邊開車邊聽、邊上班邊聽、邊打掃邊聽、邊做模型邊聽、邊畫圖邊聽或邊運動邊聽,在生活中什麼時候音樂會成為主要的呢?就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她以前在香港是如何接觸到流行音樂。那時還未有互聯網,廣東歌剛開始發展,電台還是播放不少英文歌曲,作者就介紹了兩位啟蒙她聽英文流行曲和爵士音樂的電台DJ,及後幫助她認識廣東歌的方法,也分享了現在音樂串流平台已經取代了電台,成為她聽音樂的主要渠道。這篇文章就像描畫了聽音樂在昔日香港至今的轉變。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的磁片﹑卡帶﹑MP3 我是個詞曲創作人,時代的眼淚,大概對我而言,就是磁片﹑卡帶這些. 以前的電腦,很需要磁片,沒有像現在用隨身碟或是虛擬空間,就可以把資料帶著走,所以都是靠這個磁片在存檔。(而我因為使用電子琴,存檔時需要用這個存下midi檔,保存自己的創作,也被我留到現在有三十個年頭了。
小時候看者阿公在聽歌仔戲,或爸媽在聽一些老歌,覺得真的不懂,聽那些好無聊,怎不接受一些新時代的東西,我愛我的西洋樂曲,張學友。   現在的年輕人聽到張學友,都說:那是老人在聽的,我爸媽那一代聽的,怎不聽抖音神曲,這就是時代的眼淚,也是時代的黃金歲月。   所有人美好的那一段青春歲月,總是
Thumbnail
這篇文章回顧了作者童年時與父親共度的音樂時光,尤其是黑膠唱片帶來的回憶。儘管小時候對父親的大聲音樂感到困擾,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理解音樂的魅力。此外,作者也描繪了父親在年齡增長中依然堅持收藏音樂,並計劃將這些珍貴的黑膠唱片傳承給下一代的心情。
最近突然想把往年幾乎都只放在手帳裡的每日一曲整理成線上串流歌單,比起是為了能想聽就聽,或許是更想看看自己都聽了些什麼,也因為一次整理了連續幾年的記錄,發現有些歌裡真的藏著那些時空切片。
Thumbnail
今天整理了一些舊東西—CD、書法字練習。 CD收藏品已經是好久以前收藏的了,當時喜好跟現在已經不一樣,現在想想該收拾好,清空空間的時候了,所以就拍照留念,記錄在方格子上,把物品處理掉。 首先是無印良品解散時發行的紀念專輯,記得這好像是我哥買的,後來送給我,當時一聽就很喜歡他
Thumbnail
生長在沒有串流音樂的年代,從收藏錄音帶到CD,一直到串流音樂軟體的播放清單。以前的年代,因為資源匱乏以及資訊落差,要刻意蒐集喜歡的事情往往需要等待。
Thumbnail
而這麼多的第一次,相信都會有不同的音樂在背後陪伴著我們享受愛情的美好和破碎,也支撐著青澀的叛逆與瘋狂。而這些,都將在我們邁入中年、人生經歷厚實後,所再也無法體會到的單純及深刻。
Thumbnail
  我們有多久沒有買實體專輯?多久沒有從頭到尾聽完一張專輯?在串流音樂當道的今天,音樂類型與選擇越來越多元,甚至人人都可以當歌手、都能自行上傳影音。但音樂之於生活似乎永遠是次要的,邊開車邊聽、邊上班邊聽、邊打掃邊聽、邊做模型邊聽、邊畫圖邊聽或邊運動邊聽,在生活中什麼時候音樂會成為主要的呢?就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她以前在香港是如何接觸到流行音樂。那時還未有互聯網,廣東歌剛開始發展,電台還是播放不少英文歌曲,作者就介紹了兩位啟蒙她聽英文流行曲和爵士音樂的電台DJ,及後幫助她認識廣東歌的方法,也分享了現在音樂串流平台已經取代了電台,成為她聽音樂的主要渠道。這篇文章就像描畫了聽音樂在昔日香港至今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