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創作|4個關鍵點,帶你玩轉「劇情反轉」!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故事,動筆寫看似是一件簡單的事,但真要寫好,謀篇佈局、劇情的起承轉合……樣樣都是學問。在所有品類的小說中,「懸疑」與「科幻」無疑是兩大對劇情要求非常嚴格的品類。
經常會遇到有作者朋友問:「寫劇情類小說的時候,總是寫不好反轉怎麼辦?」
今天,我就整理了一些這方面的認知,並結合身為編輯的思考,將此問題給出一些解決思路,供大家交流。
珠玉在前,什麽是懸念和反轉,在此就不做過多論述了。我們重點聊的,是對寫作過程中如何合理運用懸疑和反轉進行探索,以此增加筆下故事更精彩的可能性。
所謂懸疑,字面意思,可以理解為從「設懸」到「解疑」的整個過程。二者在故事的開端直至結束,在功能和結構上是需要形成嚴格閉環的。這對大多數初涉懸疑故事的寫作者來說,做到並不難。
但在此基礎上如何保證故事的精彩程度,讓讀者有興趣跟隨你的文字將故事讀完,甚至直呼好看,則需要一定的思考和設計,這裏,反轉則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所謂「反轉」,同樣可看為是由「反」和「轉」兩部分構成。反,即我們通常說的「二元對立」,轉變之前和之後的彼此對立,是結果;轉,則是從轉變開始到轉變完成的整個過程,按常規的說法,既是預期被打破的過程。
反轉在故事的結構層面,要求創作者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設計;在心理層面,要求創作者會揣摩讀者的閱讀心理,讓「其按照我們預設的心理節奏在每一個懸念點上得到預期的心理感受」。為了達到效果,這就需要反復梳理故事情節在這兩點上是否有體現,有效性如何?
遺憾的是,我們往往有一氣呵成的寫作熱情,卻缺乏梳理和調整的耐心以及打破重來的勇氣。
下面我們將以「起承轉合」的基本結構模型來幫助大家重塑勇氣——原來,做到並不難啊。
註:和本文編輯一樣記性不好的朋友,可以先按照上圖記下 A\-A\-B\B 都代表什麽,避免後文看迷糊
假設,我們寫作的目的是從 A(設懸)— B(解疑),不妨建立一個如圖所示的極簡(單線敘事)模型來做探討。該模型需要至少設計出 3 個有反轉效果的橋段(反轉過程 2 處,反轉終局 1 處)。
通過此模型,我們嘗試一般創作規律下有關反轉的四點思考:
由預期 1 引發的思考,如何通過設懸寫好開篇,充分引起讀者的註意力?關鍵點:別嫌事大
由預期 2 引發的思考,如何設計懸念讓故事走入「死胡同」?關鍵點:殺死那個邏輯
由預期 3 引發的思考,如何另辟蹊徑,增加故事曲折性?關鍵點:巧用伏筆回手掏
由預期 4 引發的思考,如何增加終局解疑部分的魅力?關鍵點:細節見真章

一、起:別嫌事大

別嫌事大,可以有多種理解:比如腦洞中的 X 因素(24 層的住戶某天醒來開窗通氣,發現窗外懸浮著屍體);開篇即是高潮的獵奇感(插敘倒敘下的兇殺案呈現);社會熱點事件及話題的參與感(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等,當然也可以是這些的排列組合及再細化再加工。
別嫌事大的開篇一般來說包含著以下幾層寫作上的思考:
*人物:主要人物迅速出場,可嘗試非偵探(非專業人士)探案的反常規操作,降低人物光環屬性,拉近與讀者(生活)的距離,增加張力和看點。
*懸念:充分調動讀者的共情及獵奇心理,適當拋出懸疑點(製造預期,嘗試給懸念鏈條上的多個人物以事件、以可疑性,拉爆煙幕彈,混淆和調動讀者閱讀感知)。
*情節:做鋪墊時註意節奏感,提出懸念的同時通過情節設計,建立符合讀者閱讀思維(邏輯)的假象,為 -A 做好鋪墊。
以下為舉例(註意其拋出的懸疑簇及可能引發的連鎖閱讀反應),可結合其反問自己:我在開篇部分能給到讀者幾個問號,從而對讀者產生閱讀上的碳吸附效應。
我不敢關燈睡覺,因為正對著床的那面墻裏,藏著一個人。
……
「又忘吃藥了吧。」麥彬嘆了口氣,起身倒了一杯溫水,從床頭櫃裏取出兩粒白色的藥片,「你這病一到雨季就嚴重,藥千萬不能停。」
「不是幻覺,不是幻覺,麥彬你相信我,相信我!」雖然每個毛孔都冒著寒意,但我清楚地知道,此時不能表現出過度的恐懼,不然他會認為我是在發病。
沒錯,我是一個精神疾病患者。
結婚前麥彬就知道,他之所以心甘情願地娶一個病人,是因為,我家很有錢。
……
「爸,美琪昨晚又發病了。」
我坐在客廳裏看電視,聽見麥彬正在打電話。
呵……嘴角微勾,我進了廁所,把藏在睡衣口袋裏的兩片藥沖進了馬桶。
麥彬根本就不相信我說的話,他執意認為一下雨我就會產生幻覺,然後就是無休止地吃藥看醫生治療。要是這些手段都不奏效,他就會把我送到精神病院去。
……
我不要吃藥,我要證明墻裏面確實有人,我一定要把這個人揪出來!
——(節選自邊塞《墻裏有人》,有刪減)

二、承:殺死那個邏輯

我們都知道所謂「黃金三章」的說法,這放在中短篇的一般創作中當然同樣適用。「起」的敘事目的之一可以看作是「黃金三章」嘛!但對於懸疑短篇的創作來說,還需要在「黃金」之外,引爆第一個「敘事炸彈」
這個炸彈就是 -A,是「起」的最終結果及「承」的開端。
我們可以把 -A 看作第一個敘事高潮,此高潮達成的過程應該是從邏輯到反邏輯的,對於讀者來說,就是從預期到打破預期——從「起」到「承」的過程中,作者給出諸多信息,一直牽著讀者的鼻子往符合「邏輯——結果」的道路上走,但 -A 的目的,是要偏離、打亂,最好是反著來。當 -A 完全成為 A 的對立面時,二元對立的變化隨即達成,讀者也會在此感受到反轉的魅力。
由此,我們可以窺見懸疑中短篇故事(非懸疑故事亦可參考)在「起——承」這個階段的敘事目的至少有兩個小目標:
1、符合「黃金三章」的一般創作需求。
2、第一個敘事炸彈,反轉的到來。
為了達成兩個小目標,就要求創作者特別註意敘事的設計。這裏面節奏感尤其重要,失去了節奏感,很大概率會給人強行反轉的感覺。兩個小目標的達成會有什麽好處呢?
其一,疊加讓讀者繼續讀下去且完全入坑的 Buff;開篇的拉滿及 -A 的及時到來,雙重保險下,是可以鎖定大部分目標讀者的,若你的作品是付費閱讀,把付費點卡在 -A 處,相信會撩起大家的付費欲。
其二,反邏輯的到來,正是打破創作思維定式的一大利器;你會發現,此時的山窮水盡指的是平淡無奇的敘事邏輯被徹底拋棄,而柳暗花明的可能是人物關系的深層梳理,可能是矛盾沖突的再次啟航。

三、轉:巧用伏筆回手掏

-A 達成後,我們的敘事將進入新的階段,這個新階段的開端,往往又預示著普通邏輯的再次到來。從 -A 到 -B 的過程,也將重復從 A 到 -A 的整個過程。但通過「起」「承」兩部分的鋪墊,敘事完全鋪開,諸多人物及沖突悉數登場,對於設置懸念和反轉的有效信息第一次達到了一個極其豐富的階段。
為了不落入「普通敘事順其自然的邏輯陷阱」,讓故事更具看點,此時,是需要創作者對已完成部分進行再次梳理的,以提煉出符合「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反轉元素。
什麽是「普通敘事順其自然的邏輯陷阱」呢?
-A 的到來,往往會出現兩個可能:
一是,打開了敘事的新格局,往往會給予創作者極大的創作自由——手裏的牌多了,怎麽出都可以。此時有點「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意思,大好局面之下,我們的創作激情洶湧澎湃,恨不得「一日看盡長安花」,一鼓作氣寫完全篇。
二則恰恰相反,-A 的到來雖然看似讓創作者有了更多的選擇,但對有些人來說,反而在此偏離甚至殺死了一開始的創作靈感及目的,自絕於反轉之下,屢屢卡文。
第一種可能,在激情的加持下,頭腦發脹,敘事陷入自然邏輯的平庸,甚至直至結束,讓整個故事顯得尾大不掉。此時特別需要創作者有著條件反射般的警醒,越是大好局面,越要三思而行。
第二種可能,需要創作者一定要回過頭去看「起」「承」這兩個部分,最少需要思考三個問題:
其一,我是否為從創作靈感的迸發到創作目的的達成做好了創作的準備?比如一個極簡的人物關系圖譜的設定;比如一個可以隨時指導、復盤的極簡大綱的完成;比如我是否對創作靈感有更多維度的思考等。
其二,我是否在「起」「承」這兩部分給出了足夠多的人物關系及沖突的信息?這些信息足以推動情節的新發展嗎?
其三,我的 -A 是真反轉還是偽反轉?真,預示著對最初創作目的的加持;偽,則是減持。
我們再回到本小節的關鍵點,為何是巧用伏筆和回手掏?
剛才我們已經提到了,此時的故事信息極大豐富,已經到了一個創作的新階段。這對反轉的達成是極其有利的,人物的爆點、情節的爆點都有了,此時不反轉,何時反轉?。
為什麽要有跡可循呢?有跡就意味著不是強行反轉;意味著以上過程中成功地給讀者設置了閱讀思考上的盲區,意味著整個故事的創作是圍繞著敘事目的來的,並未脫軌;同時也意味著伏筆的有效性及引領、鞏固讀者對故事形成新的認識。

四、合:細節見真章

這個關鍵點,其實是和創作者在收尾階段常犯的錯誤有關。我們來梳理一下問題所在:
短篇作品的收尾處往往是(雙方)人物情感大迸發的階段,我們常會在此犯下強行煽情的毛病。
B 的結果在我們決定創作故事時已經註定,結局既是最大反轉之處,此時更需要對整篇的各種沖突進行復盤(尤其是本格推理),對於邏輯的嚴謹性有最大的需求。
在不少短篇故事中,B 的到來也預示著故事內核的(最終)呈現,除了繼續給到讀者閱讀的爽感外,同時也承擔著部分讓其「掩卷沈思」的功用。沈思之時,必是讀者內心敏感之處被打開的時刻,共鳴源於一絲一弦的細微震顫,然後才可能引發黃鐘大呂的無比震撼。
在這個極簡模型中,四個預期點,當然都可以安排一些細節,但為何只在 B 處強調這點,則是因為在筆者看來,前三個預期點,其功用相對來說更多是讓讀者直呼過癮和爽——過癮和爽更容易被設計,也容易被遺忘。而短篇故事創作者的敘事「真章和野心」在結尾處出現的概率相對會更大一些。
以上,是對反轉做了一些梳理和探索,具體到寫作過程中如何絲滑實現,對於新手來說,筆者想重復的是,要對自己的一稿作品有梳理和調整的耐心以及打破重來的勇氣。
這是個雖笨但真實有效的方法,有時候甚至是唯一途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走在創作的道路上,我們一直在探尋什麼是「好故事」?故事好在哪裡?應該怎麼寫好故事? 在這樣的思考下,「這樣寫出好故事」專題應運而生,我們將在這個專題中,與你探討故事創作的方方面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當我們不是那種只靠靈感、激情就能寫出好故事的天賦型寫作者時,掌握一定的方法論,並在寫作上形成屬於自己的「條件反射」,顯得尤其重要。
在進行大綱構思時,「背景設定」非常重要,在本篇裡,我將結合個人編輯經驗談談如何設定扎實的故事背景。 裏爾克曾形容巴黎,「這城市大得如同苦海」。 狄更斯在《雙城記》寫下了「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的金句。
在進行大綱構思時,「人物設定」非常重要,在本篇裡,我將結合個人編輯經驗談談如何寫好一個小說人物。
前言 故事宛如一個鮮活的軀體,我們閱讀到的是表面的皮肉,而支撐軀體的則是扎實、有序的筋骨。在提筆寫作前,你學會怎麼製作大綱了嗎?我們將會從「內核標示」「人物設定」「人物關系搭建」「劇情拓展」4個方面和大家簡單交流一下心得。本篇為「內核標示」篇。 標識出故事的內核,最起碼有兩大實用性好處: —完—
當我們不是那種只靠靈感、激情就能寫出好故事的天賦型寫作者時,掌握一定的方法論,並在寫作上形成屬於自己的「條件反射」,顯得尤其重要。
在進行大綱構思時,「背景設定」非常重要,在本篇裡,我將結合個人編輯經驗談談如何設定扎實的故事背景。 裏爾克曾形容巴黎,「這城市大得如同苦海」。 狄更斯在《雙城記》寫下了「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的金句。
在進行大綱構思時,「人物設定」非常重要,在本篇裡,我將結合個人編輯經驗談談如何寫好一個小說人物。
前言 故事宛如一個鮮活的軀體,我們閱讀到的是表面的皮肉,而支撐軀體的則是扎實、有序的筋骨。在提筆寫作前,你學會怎麼製作大綱了嗎?我們將會從「內核標示」「人物設定」「人物關系搭建」「劇情拓展」4個方面和大家簡單交流一下心得。本篇為「內核標示」篇。 標識出故事的內核,最起碼有兩大實用性好處: —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以主角的「求不得」為起點來構建完整的故事,提供一套思考公式,幫助作者整理思路。文章強調,除了主角的獨立能力,必須加入外在的阻礙和背景設定,以增強故事的衝突與吸引力。作者還建議透過人物小傳來構建主角的動機與背景,使讀者能夠更深入理解角色的轉變與挑戰,最終有效地展現想要達成的目標。
Thumbnail
別急著下筆!寫劇本前,必須花時間找到自己的故事核心,並僅用一句話表述清楚。 本文提供「發展故事核心的 5 個步驟」以及諸多電影的故事核心作為範例
  很多創作者書寫故事時,會有意識地追求「起、轉、合」或「三幕劇」形式,尋找一種「公式」來安排劇情。   上一篇文我提到「所有屬性和套路都是化約過的成果」。所謂「理論」其實是「經驗」的總和,但不能反過來以「理論」來替代「經驗」。
  合:   總得來說就是將故事前面所有的伏筆也好、情節也好,進行融合整理,最終蹦出愛的火花,我是說結局。   ❋對於小說而言,【合】並不算結局本身,只是一個讓故事「收尾」的作用,而尾巴收得好不好,全憑前面的安排好不好,有一種給自己作品做覺悟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赤裸裸的受死吧!   假設前面
貴安,這次來談談【作文】跟【小說】有什麼區別和相同處呢? ❋此篇僅講述【起、承、轉】三面,【合】將與第二篇的總結一起❋   共同處:   其實【寫作】不外乎就是【起、承、轉、合】,這四個字確實是不變的真理,作文和小說都一樣,因為有這四點的文章,先不管文筆和劇情等等的,這部作品都不會被冠上難看的
  上一篇廢話一堆(好吧我一直如此)。   靈感→開坑→設定→填坑→撰稿→校稿→完稿   這是我們要細說的步驟,上一篇已經寫了「靈感」。這次進入開坑! ❈   試問,「你想寫什麼類型的故事?」,只要類型就好,這就是第一步。   下面的假設示範,我將使用「最困難最複雜但其實最常見也最容易有漏
Thumbnail
小說作品的有趣之處就是永遠都可以在老梗裡面創新,這也是我很佩服作家的地方。每翻譯一本小說,都會有新的體悟,不管是對人生還是對語言都一樣。 我會特別記起來的單字,不見得是什麼難字,而是我想到不同的處理方式,或者是單純我沒遇過的單字或表達方式。總之就是記錄下來,讓大家參考參考囉。
Thumbnail
故事的發想和建立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很多問題,如何在正確的路徑上思考是很重要的。本文將重點著重在建立正確觀念,對於時間時態、主角的追求和意外的處理進行探討和分析。
最近跟讀友討論小說佈局,初步有以下想法⋯⋯
寫作是一個無盡發想的過程,在各個主題下有著多樣的分享類型,然而,若欲在特定領域建立專業,持之以恆地針對特定主題進行分享是不可或缺,依此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有邏輯的建構文章主題變得至關重要。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以主角的「求不得」為起點來構建完整的故事,提供一套思考公式,幫助作者整理思路。文章強調,除了主角的獨立能力,必須加入外在的阻礙和背景設定,以增強故事的衝突與吸引力。作者還建議透過人物小傳來構建主角的動機與背景,使讀者能夠更深入理解角色的轉變與挑戰,最終有效地展現想要達成的目標。
Thumbnail
別急著下筆!寫劇本前,必須花時間找到自己的故事核心,並僅用一句話表述清楚。 本文提供「發展故事核心的 5 個步驟」以及諸多電影的故事核心作為範例
  很多創作者書寫故事時,會有意識地追求「起、轉、合」或「三幕劇」形式,尋找一種「公式」來安排劇情。   上一篇文我提到「所有屬性和套路都是化約過的成果」。所謂「理論」其實是「經驗」的總和,但不能反過來以「理論」來替代「經驗」。
  合:   總得來說就是將故事前面所有的伏筆也好、情節也好,進行融合整理,最終蹦出愛的火花,我是說結局。   ❋對於小說而言,【合】並不算結局本身,只是一個讓故事「收尾」的作用,而尾巴收得好不好,全憑前面的安排好不好,有一種給自己作品做覺悟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赤裸裸的受死吧!   假設前面
貴安,這次來談談【作文】跟【小說】有什麼區別和相同處呢? ❋此篇僅講述【起、承、轉】三面,【合】將與第二篇的總結一起❋   共同處:   其實【寫作】不外乎就是【起、承、轉、合】,這四個字確實是不變的真理,作文和小說都一樣,因為有這四點的文章,先不管文筆和劇情等等的,這部作品都不會被冠上難看的
  上一篇廢話一堆(好吧我一直如此)。   靈感→開坑→設定→填坑→撰稿→校稿→完稿   這是我們要細說的步驟,上一篇已經寫了「靈感」。這次進入開坑! ❈   試問,「你想寫什麼類型的故事?」,只要類型就好,這就是第一步。   下面的假設示範,我將使用「最困難最複雜但其實最常見也最容易有漏
Thumbnail
小說作品的有趣之處就是永遠都可以在老梗裡面創新,這也是我很佩服作家的地方。每翻譯一本小說,都會有新的體悟,不管是對人生還是對語言都一樣。 我會特別記起來的單字,不見得是什麼難字,而是我想到不同的處理方式,或者是單純我沒遇過的單字或表達方式。總之就是記錄下來,讓大家參考參考囉。
Thumbnail
故事的發想和建立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很多問題,如何在正確的路徑上思考是很重要的。本文將重點著重在建立正確觀念,對於時間時態、主角的追求和意外的處理進行探討和分析。
最近跟讀友討論小說佈局,初步有以下想法⋯⋯
寫作是一個無盡發想的過程,在各個主題下有著多樣的分享類型,然而,若欲在特定領域建立專業,持之以恆地針對特定主題進行分享是不可或缺,依此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有邏輯的建構文章主題變得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