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的概念

「人們普遍認為,旨在恢復人類活動產品功能的任何干預都是修復」–錯誤的

「修理」≠「修復」

在布蘭迪的《修復理論》第一篇就破題民眾所認知的「修復」應該可以再仔細的去探究「工業製品」以恢復產品功能的「修復」對照「藝術品」同時包含實用性、審美(理解藝術品的內涵)及認知(承認其為藝術品的意識活動)的「修復」有所不同。
「先承認『藝術品』,『藝術品的修復』才能存在」
所以當我們討論「藝術品」的修復時,就說明當下我們承認「我們能理解藝術品的內涵」及「我們能說明承認該物為藝術品的原因」。有理解才能承認,能說明承認的原因,就能清楚的意識與說明藝術品對於人類社會的價值(歷史、美學)。–詹長法譯本 P27
「對藝術品實施的任何行為,包括修復的干預,取決於是否承認藝術品為藝術品」

藝術品/文物就像USB,沒有資料內容,USB就只是USB

簡單來說,當我們承認「陳玉峰門神彩繪」是具實用性(廟門)的獨特藝術品(可引起個人或群體審美感知體驗)時,屬於「陳玉峰門神彩繪」「修復」才可能實現。不然,我們就只是在修理廟門的功能與木門上油漆裝飾的功能。所以「藝術品」或「文物」就像是USB隨身碟一樣,透過藝術家在物質的硬體上載入具文化價值的資料內容,且可以在日後被讀取。如果有資料內容的隨身碟尚未被讀取,那麼我們只能說它是「潛在藝術品/文物」。換句話說,如果我們不承認USB內的內容,那就可以呼應上段描述,我們無法稱它為「藝術品/文物」。那所謂的「藝術品修復」便不存在。這就像台灣很多廟宇很重視潘麗水的門神,確時常在整修時,找畫師重描圖案後,磨去潘麗水真跡,重繪似是而非的仿「潘麗水門神」–詹長法譯本 P28
藝術品/文物的物質就像是隨身碟,去除資料內容後,它也就只是隨身碟
「藝術品制約修復,而不是修復制約藝術品」

材料穩固、審美、歷史的要求

因為我們承認「藝術品/文物」的獨特性與價值,所以在修復的過程,就必須時時確定載體上的內容資料沒有造成損傷。而「藝術品」作為人類精神活動的的產品,在它存在的物質材料中,我們就必須考察該「藝術品」這個物質作為「人類精神活動」下可提供閱讀的「兩極性(審美、歷史)」要求。「審美要求」作品之所以為藝術品的藝術性事實;「歷史要求」藝術品作為某人精神活動產物,一定是在時空中某特定時間及地點實現的。且歷史性具備多重性與多層次性,就像是古蹟也可能經歷多次整修或改變,它也可能反映出當時特定的社會意義或審美感知。
界定「修復」的定義:鑒於藝術品要向未來傳遞的目的,在其物質材料穩固和審美、歷史的兩重要求中,「修復」就是為達成目的,並同時符合要求下的「方法論」。所以藝術品的物質材料穩固,是必然需要優先確認的,因為物質材料作為藝術形象表現的載體,它保障藝術形象向未來的傳遞,也保障人類(個人/群體)對藝術品的藝術形象接收解讀。–詹長法譯本 P29
審美與歷史真實性的要求,制約了修復處理的首要步驟「使材料穩固」
「第一原則:只修復藝術品的物質材料」

只修復藝術品的物質材料

物質材料作為藝術品的載體,其藝術形象的傳遞必須依靠針對物質的修復手段。該藝術品的物質材料與藝術形象是共存關係,並無法將二者分離。如有藝術品的狀況要求必須犧牲部份材料的堅固性時,無論如何都應按照審美要求做出犧牲或進行干預。意思是當「審美要求」、「歷史要求」的雙重性與材料穩固產生衝突時,應以雙重性為優先,而雙重性本身衝突時,則又以「審美要求」為優先。藝術品的獨特性並不取決於材料的堅固性,也不取決於其雙重的歷史性,而是取決藝術性,一旦喪失藝術性,那就只剩殘骸了。例如博物館中的石雕文物,如果剝奪犧牲掉石雕的藝術表現內涵與表徵,那麼它就只不過是一顆上百年的石頭,與深山老林內的石頭無異。–詹長法譯本 P30

藝術品的多重歷史性(多重時空)

第一重時空:藝術品在特定藝術家於某特定時間、地點,透過物質材料表現出的精神行為過程。
第二重時空:藝術品在一種「當下」「現在」被意識被認知為藝術品的事實,因此涉及那一瞬間(當下)藝術品存在那當下時空的歷史性。
藝術品被創造的時間和後續不斷位移的時空點,都將不斷加疊成有別於現在的過去時空,而藝術品可以保留中間時空流轉的痕跡(古色)。然而藝術品在被創造的地方(藝術家工作室),或藝術品被送達的地方(收藏家),亦或藝術品在意識中被重新接收的時刻所處的地方(其他可能是其為藝術品並收存的地方:美術館、博物館、學校、個人、庫房)都有可能在物質材料上留下痕跡。–詹長法譯本 P30
第二原則:修復應當旨在恢復藝術品的潛在統一性(一體性)

潛在統一性(一體性)

修復應當旨在恢復藝術品的「潛在的統一性」,只要這種恢復可能實現,又不犯偽造藝術或偽造歷史上的錯誤,並且不剃除藝術品在時空流轉中所產生的任何痕跡。
能在物質材料穩固、不偽造藝術性或偽造歷史性的前提下,同時兼容藝術品在時空流轉中所產生的任何痕跡(包含缺失或缺陷)。使原始時空與多重時空參差交疊的當下,讓當下的個人/群體可以透過藝術品的物質閱讀出原始時空與多重時空價值內容時,即達到「潛在的統一性」–詹長法譯本 P31
名襄文化‧彩繪修護MingShiang conservation
名襄文化‧彩繪修護MingShiang conservation
名襄文化彩繪修護,由李志上修護師與與妻子王書璇共同創辦。希望在方格子書寫記錄與分享古蹟彩繪修護案例與知識,讓更多人認識古蹟與文物的保存。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