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小孩容易低體溫,術前要知道!醫師圖解說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醫師,患者的體溫降到攝氏32度。」 麻醉護理師盯著心電圖說,「而且心跳持續下降!」

「那是一個兩周大的早產兒,因為壞死性腸炎,而進手術房,」台大醫院麻醉部黃信豪醫師回想起一個印象深刻的案例,「手術過程中患者的生命跡象很不穩動,體溫下降、心跳變慢,相當危急。幸好手術成功了,但在術後患者的四肢發涼、血壓偏低、酸中毒,還有許多併發症,爾後在加護病房住了很久。」

小朋友是發生手術低體溫的高危險群,台大醫院麻醉部劉治民醫師表示,如果手術時間較長、術野暴露範圍較大,體溫便會快速流失。在主動式保溫工具較有限的年代,想要幫病患維持較穩定的體溫實在不容易。如今,隨著熱空氣式保溫毯的普及,帶給醫師、患者相當大的幫助。

小孩、老人動手術,容易發生低體溫

小朋友的體重較輕,產熱能力較弱,在接受麻醉動手術的時候,很容易出現手術低體溫。黃信豪醫師指出,尤其是手術時間較長的手術,例如腹腔腫瘤、胸腔腫瘤、骨頭矯正等。

從消毒開始,消毒水蒸發便會讓體溫開始下降,劉治民醫師說,「小兒外科醫師都會加快動作,消毒時常喊說『趕快!趕快!趕快鋪單!』,希望盡快把患者包起來,不要讓小朋友掉體溫。」

raw-image

嬰幼兒手術低體溫的因素包括熱量散失較快,且身體維持恆溫的機制受到抑制。黃信豪醫師解釋,麻醉後人體的周邊血管會擴張,加快體溫散失,另一方面則是肌肉放鬆,且3歲以下嬰幼兒無法經由顫抖產熱,加上嬰幼兒皮膚較薄,保暖效率較差、以及嬰幼兒的體表面積-身體質量比例較大,更易造成體溫散失。如果沒有積極保溫,即使是三十分鐘的手術,也會發現患者出現低體溫的狀況。

除了兒童以外,老年人亦屬於手術低體溫的高風險群,由於本身皮下組織較薄、體力較弱,且常受到本身的疾病影響,如糖尿病所衍生的血管、自律神經方面的問題,老年人自身對體溫的調控較差,自我保護機制較為不足。劉治民醫師說明,如果接受泌尿科方面膀胱、攝護腺手術或是骨科關節鏡手術,術中可能需要用水灌洗,使體溫快速流失。如果使用腹腔鏡手術,過程中需灌入二氧化碳,這些氣體直接接觸內臟表面,也會帶走熱量。

手術低體溫,併發症很多

人體的各項生理機能都需要在適當的體溫下,才能正常運作,黃信豪醫師說,手術中體溫過低會帶來多種不良影響,例如影響凝血功能,增加術中出血量、影響藥物代謝,術後較難甦醒、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導致意識障礙、影響免疫功能,增加傷口感染的機率,即使手術順利完成了,手術低體溫也會影響術後的恢復。

raw-image

心律不整是需要非常注意的問題,劉治民醫師說,術中低體溫可能影響心臟功能,而出現心房顫動、心搏過慢等,讓患者狀況變得較不穩定。

手術結束後,很多患者會在恢復室一直發抖,劉治民醫師強調,肌肉發抖導致氧氣消耗量大增,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相當不利,可能造成心絞痛、甚至心肌梗塞。

完善體溫管理,持續監測、主動保溫

老年人與兒童較容易出現手術低體溫,也容易造成不良影響,為了防止發生手術低體溫,必須善用各種主動式保溫工具。劉治民醫師說,「過往在預防手術低體溫的設備,有烤燈、電熱毯、水溫毯、輸液加溫器等。但是烤燈的效果相當有限;水溫毯接觸面積不夠,且水的比熱較高,若調高水溫,有時會發生燙傷的意外;輸液加溫器,可將點滴、血品加溫,但是術中給予的輸液量有限,不易彌補流失的熱量。

raw-image

「熱空氣式保溫毯改善了許多傳統保溫工具的不足。」 黃信豪醫師說,熱空氣式保溫毯包覆性較好,經由小孔持續吹送暖風,效率較佳,能夠預防體溫流失,也可以穩定加溫。讓患者更舒適、更安全,也能減輕術後醫護人員的負擔。

「術中正確體溫監測亦非常重要,」劉治民醫師強調,「除了避免體溫過低,也需要留意體溫過高,持續監測體溫,並適時調整主動式保溫設備,才能達到完善的體溫管理,讓手術過程更安全。」

目前臺大醫院對於兒童術中體溫的控管相當嚴謹,發生手術低體溫的機率僅有0.6%,是相當優異的成績,黃信豪醫師表示,除了讓醫療團隊認知到術中保溫的重要性,也會不斷讓民眾了解,持續提升病人安全。

貼心小提醒

在少子化的台灣,每個孩子都是寶,在必須接受手術時,幫助孩子平安度過是大家共同的目標,黃信豪醫師說,利用各種經過實證的方式,我們可以把許多細節盡量處理好,以提升麻醉安全性,減少併發症發生的機率。



本圖文由「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老年、小孩容易低體溫,術前要知道!醫師圖解說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照護線上的沙龍
37會員
716內容數
照護線上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你曾有過持續背痛,休息越久反而越不舒服,甚至因此駝背的狀況嗎?小心,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童綜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邱瑩明醫師解釋,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最常見症狀為持續的背部疼痛,但因容易被誤認為一般肌肉疼痛而忽略。
Thumbnail
2025/04/29
你曾有過持續背痛,休息越久反而越不舒服,甚至因此駝背的狀況嗎?小心,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童綜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邱瑩明醫師解釋,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最常見症狀為持續的背部疼痛,但因容易被誤認為一般肌肉疼痛而忽略。
Thumbnail
2025/04/29
一名運動員退役後,因無比賽大量運動練習,體重持續上升,加上年紀增長,有感新陳代謝變慢,體重也逐漸飆升破百,並伴隨膽固醇超標,血壓些微偏高以及脂肪肝。因體健報告紅字逐漸增加,讓其意識到嚴重性,經醫師評估後施作ESG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成形術);
Thumbnail
2025/04/29
一名運動員退役後,因無比賽大量運動練習,體重持續上升,加上年紀增長,有感新陳代謝變慢,體重也逐漸飆升破百,並伴隨膽固醇超標,血壓些微偏高以及脂肪肝。因體健報告紅字逐漸增加,讓其意識到嚴重性,經醫師評估後施作ESG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成形術);
Thumbnail
2025/04/29
「僵直性脊椎炎的痛苦指數:到底有多痛?」,聽醫師分享更多僵直性脊椎炎的資訊。
2025/04/29
「僵直性脊椎炎的痛苦指數:到底有多痛?」,聽醫師分享更多僵直性脊椎炎的資訊。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網路上說發燒的時候,可以增進身體免疫力,不要輕易退燒,但為什麼去看醫生的時候,有的醫生卻還是會開規則退燒藥給病患吃呢?這樣發燒的時候到底要不要吃退燒藥?
Thumbnail
網路上說發燒的時候,可以增進身體免疫力,不要輕易退燒,但為什麼去看醫生的時候,有的醫生卻還是會開規則退燒藥給病患吃呢?這樣發燒的時候到底要不要吃退燒藥?
Thumbnail
#嚕嚕冷到半夜發抖說夢話🤣 #患者的貓很愛來找我但昨晚來診間竟待在籠子裡發抖不出來⛄️ 這個年假實在冷爆🤧 衣櫃裡所有的冬衣保暖配件應該都全出場了吧? 我想起以前在醫院的日子,每到低溫來襲,醫院總會湧進大量心血管、中風的急重症病患,急診室像菜市場一樣的吵雜忙亂。😭 每次我都跟患者說
Thumbnail
#嚕嚕冷到半夜發抖說夢話🤣 #患者的貓很愛來找我但昨晚來診間竟待在籠子裡發抖不出來⛄️ 這個年假實在冷爆🤧 衣櫃裡所有的冬衣保暖配件應該都全出場了吧? 我想起以前在醫院的日子,每到低溫來襲,醫院總會湧進大量心血管、中風的急重症病患,急診室像菜市場一樣的吵雜忙亂。😭 每次我都跟患者說
Thumbnail
Q 為什麼給了退燒藥還是會燒燒退退? 只要身體還沒完全清除感染病原體,還是會再燒起來,待空襲警報完全解除才會降回正常體溫。不過,如果每次燒退的間隔時間逐漸拉長,溫度高點也會慢慢下降 (整體發燒曲線向下),代表身體感染逐漸獲得控制。 Q 為什麼孩子會畏寒以及手腳冰冷? 前面有提過,發燒就像是空襲警報以
Thumbnail
Q 為什麼給了退燒藥還是會燒燒退退? 只要身體還沒完全清除感染病原體,還是會再燒起來,待空襲警報完全解除才會降回正常體溫。不過,如果每次燒退的間隔時間逐漸拉長,溫度高點也會慢慢下降 (整體發燒曲線向下),代表身體感染逐漸獲得控制。 Q 為什麼孩子會畏寒以及手腳冰冷? 前面有提過,發燒就像是空襲警報以
Thumbnail
溫度變化劇烈常有因心臟病猝死的壯年朋友。的確,心血管疾病與氣溫及氣壓這些天候因變化是息息相關的,因為人為了維持體內的生理代謝作用,必須維持固定的體溫,假如外在環境變化劇烈,人體會透過各種機制,想盡辦法保持固定的體溫。 比如說,天氣太熱時會流汗,用汗水的氣化讓身體降溫;天氣太冷時,會收縮末梢血管,不讓
Thumbnail
溫度變化劇烈常有因心臟病猝死的壯年朋友。的確,心血管疾病與氣溫及氣壓這些天候因變化是息息相關的,因為人為了維持體內的生理代謝作用,必須維持固定的體溫,假如外在環境變化劇烈,人體會透過各種機制,想盡辦法保持固定的體溫。 比如說,天氣太熱時會流汗,用汗水的氣化讓身體降溫;天氣太冷時,會收縮末梢血管,不讓
Thumbnail
大量出血是非常危急的狀況,相當具有挑戰性。鄒美勇醫師回憶,曾經遇過一位大動脈破裂的患者,內出血非常嚴重,送到急診室後便立刻安排緊急手術,手術傷口很大從胸部延伸到腹部。 手術過程中,要不斷輸血維持生命跡象,患者的心跳、血壓很不穩定,體溫也降得很低,甚至低到攝氏32度,非常棘手。 貼心小提醒
Thumbnail
大量出血是非常危急的狀況,相當具有挑戰性。鄒美勇醫師回憶,曾經遇過一位大動脈破裂的患者,內出血非常嚴重,送到急診室後便立刻安排緊急手術,手術傷口很大從胸部延伸到腹部。 手術過程中,要不斷輸血維持生命跡象,患者的心跳、血壓很不穩定,體溫也降得很低,甚至低到攝氏32度,非常棘手。 貼心小提醒
Thumbnail
「記得很多年前遇過一個90幾歲的老伯伯,本身患有冠狀動脈心臟病,來我們這邊做攝護腺刮除手術,因為攝護腺較大、手術時間較長,手術中出現了低體溫的情況。」臺大醫院泌尿部黃國皓醫師回憶,「術後伯伯意識混亂,還引發心肌梗塞,在加護病房住很久。」
Thumbnail
「記得很多年前遇過一個90幾歲的老伯伯,本身患有冠狀動脈心臟病,來我們這邊做攝護腺刮除手術,因為攝護腺較大、手術時間較長,手術中出現了低體溫的情況。」臺大醫院泌尿部黃國皓醫師回憶,「術後伯伯意識混亂,還引發心肌梗塞,在加護病房住很久。」
Thumbnail
人體保持在正常體溫,各種生理機能才能正常運作。當核心溫度小於攝氏36度時,稱為低體溫。 非預期性低體溫可能導致嚴重副作用,包括:增加手術部位感染、心肌缺血及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機率、增加出血量、藥物作用延長及改變、死亡率增加及麻醉恢復的延遲等。
Thumbnail
人體保持在正常體溫,各種生理機能才能正常運作。當核心溫度小於攝氏36度時,稱為低體溫。 非預期性低體溫可能導致嚴重副作用,包括:增加手術部位感染、心肌缺血及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機率、增加出血量、藥物作用延長及改變、死亡率增加及麻醉恢復的延遲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