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小孩容易低體溫,術前要知道!醫師圖解說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醫師,患者的體溫降到攝氏32度。」 麻醉護理師盯著心電圖說,「而且心跳持續下降!」
「那是一個兩周大的早產兒,因為壞死性腸炎,而進手術房,」台大醫院麻醉部黃信豪醫師回想起一個印象深刻的案例,「手術過程中患者的生命跡象很不穩動,體溫下降、心跳變慢,相當危急。幸好手術成功了,但在術後患者的四肢發涼、血壓偏低、酸中毒,還有許多併發症,爾後在加護病房住了很久。」
小朋友是發生手術低體溫的高危險群,台大醫院麻醉部劉治民醫師表示,如果手術時間較長、術野暴露範圍較大,體溫便會快速流失。在主動式保溫工具較有限的年代,想要幫病患維持較穩定的體溫實在不容易。如今,隨著熱空氣式保溫毯的普及,帶給醫師、患者相當大的幫助。
小孩、老人動手術,容易發生低體溫
小朋友的體重較輕,產熱能力較弱,在接受麻醉動手術的時候,很容易出現手術低體溫。黃信豪醫師指出,尤其是手術時間較長的手術,例如腹腔腫瘤、胸腔腫瘤、骨頭矯正等。
從消毒開始,消毒水蒸發便會讓體溫開始下降,劉治民醫師說,「小兒外科醫師都會加快動作,消毒時常喊說『趕快!趕快!趕快鋪單!』,希望盡快把患者包起來,不要讓小朋友掉體溫。」
嬰幼兒手術低體溫的因素包括熱量散失較快,且身體維持恆溫的機制受到抑制。黃信豪醫師解釋,麻醉後人體的周邊血管會擴張,加快體溫散失,另一方面則是肌肉放鬆,且3歲以下嬰幼兒無法經由顫抖產熱,加上嬰幼兒皮膚較薄,保暖效率較差、以及嬰幼兒的體表面積-身體質量比例較大,更易造成體溫散失。如果沒有積極保溫,即使是三十分鐘的手術,也會發現患者出現低體溫的狀況。
除了兒童以外,老年人亦屬於手術低體溫的高風險群,由於本身皮下組織較薄、體力較弱,且常受到本身的疾病影響,如糖尿病所衍生的血管、自律神經方面的問題,老年人自身對體溫的調控較差,自我保護機制較為不足。劉治民醫師說明,如果接受泌尿科方面膀胱、攝護腺手術或是骨科關節鏡手術,術中可能需要用水灌洗,使體溫快速流失。如果使用腹腔鏡手術,過程中需灌入二氧化碳,這些氣體直接接觸內臟表面,也會帶走熱量。
手術低體溫,併發症很多
人體的各項生理機能都需要在適當的體溫下,才能正常運作,黃信豪醫師說,手術中體溫過低會帶來多種不良影響,例如影響凝血功能,增加術中出血量、影響藥物代謝,術後較難甦醒、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導致意識障礙、影響免疫功能,增加傷口感染的機率,即使手術順利完成了,手術低體溫也會影響術後的恢復。
心律不整是需要非常注意的問題,劉治民醫師說,術中低體溫可能影響心臟功能,而出現心房顫動、心搏過慢等,讓患者狀況變得較不穩定。
手術結束後,很多患者會在恢復室一直發抖,劉治民醫師強調,肌肉發抖導致氧氣消耗量大增,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相當不利,可能造成心絞痛、甚至心肌梗塞。
完善體溫管理,持續監測、主動保溫
老年人與兒童較容易出現手術低體溫,也容易造成不良影響,為了防止發生手術低體溫,必須善用各種主動式保溫工具。劉治民醫師說,「過往在預防手術低體溫的設備,有烤燈、電熱毯、水溫毯、輸液加溫器等。但是烤燈的效果相當有限;水溫毯接觸面積不夠,且水的比熱較高,若調高水溫,有時會發生燙傷的意外;輸液加溫器,可將點滴、血品加溫,但是術中給予的輸液量有限,不易彌補流失的熱量。
「熱空氣式保溫毯改善了許多傳統保溫工具的不足。」 黃信豪醫師說,熱空氣式保溫毯包覆性較好,經由小孔持續吹送暖風,效率較佳,能夠預防體溫流失,也可以穩定加溫。讓患者更舒適、更安全,也能減輕術後醫護人員的負擔。
「術中正確體溫監測亦非常重要,」劉治民醫師強調,「除了避免體溫過低,也需要留意體溫過高,持續監測體溫,並適時調整主動式保溫設備,才能達到完善的體溫管理,讓手術過程更安全。」
目前臺大醫院對於兒童術中體溫的控管相當嚴謹,發生手術低體溫的機率僅有0.6%,是相當優異的成績,黃信豪醫師表示,除了讓醫療團隊認知到術中保溫的重要性,也會不斷讓民眾了解,持續提升病人安全。
貼心小提醒
在少子化的台灣,每個孩子都是寶,在必須接受手術時,幫助孩子平安度過是大家共同的目標,黃信豪醫師說,利用各種經過實證的方式,我們可以把許多細節盡量處理好,以提升麻醉安全性,減少併發症發生的機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會員
68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照護線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炎性腸道疾病是一個大家較陌生的疾病,很多患者誤以為只要用了藥,把症狀控制下來就可以停藥,結果卻導致病情反反覆覆。鄭屹喬醫師指出,其實發炎性腸道疾病有點像是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持續治療的目的是將病情控制穩定,避免進展到更嚴重、甚至難以挽回的併發症,因此不可以在藥物產生反應後,就擅自把藥物停掉。
發炎性腸道疾病是自體免疫疾病,無法完全治癒,但目前已經有成效良好的藥物可以穩定控制發炎,改善預後。郭震亞醫師叮嚀,治療目標除了要改善腹痛、腹瀉、血便等症狀,更重要的是達到腸黏膜癒合,以降低出現嚴重併發症的機會,避免動刀切腸子!
乳癌是台灣女性最常被診斷的癌症之一,每年新診斷的乳癌個案超過14,000人。黃俊升教授指出,雖然乳癌個案數有逐年上升的趨勢,但因乳癌治療持續不斷進步,在個人化醫療發達的現今,轉移性乳癌的治療成績不僅已經可以達成較長的整體存活期,且生活品質也可維持良好。
出現癌症骨轉移時,患者通常會感到痠痛不適,然而很多人會誤以為只是退化或工作勞累,便不以為意,容易錯過治療的時機。馮博皓醫師說,及早接受治療,可以控制癌症骨轉移,減少骨骼併發症的風險,有助維持生活品質。
50多歲的王先生因為大便不太好解,食慾胃口減低、肚子有點不舒服而就醫,原本以為只是便秘,但在大腸鏡及切片檢查之後卻意外發現是大腸癌。為了擬定治療計畫,醫師替他安排了影像檢查。
「您好,我是麻醉科醫師,明天的剖腹產會由我負責麻醉。」醫師來到產科病房進行術前訪視,這是李小姐的第二胎。 「醫師,」李小姐顯得有點緊張,「我上一次剖腹產還算順利,但是實在好冷喔。」
發炎性腸道疾病是一個大家較陌生的疾病,很多患者誤以為只要用了藥,把症狀控制下來就可以停藥,結果卻導致病情反反覆覆。鄭屹喬醫師指出,其實發炎性腸道疾病有點像是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持續治療的目的是將病情控制穩定,避免進展到更嚴重、甚至難以挽回的併發症,因此不可以在藥物產生反應後,就擅自把藥物停掉。
發炎性腸道疾病是自體免疫疾病,無法完全治癒,但目前已經有成效良好的藥物可以穩定控制發炎,改善預後。郭震亞醫師叮嚀,治療目標除了要改善腹痛、腹瀉、血便等症狀,更重要的是達到腸黏膜癒合,以降低出現嚴重併發症的機會,避免動刀切腸子!
乳癌是台灣女性最常被診斷的癌症之一,每年新診斷的乳癌個案超過14,000人。黃俊升教授指出,雖然乳癌個案數有逐年上升的趨勢,但因乳癌治療持續不斷進步,在個人化醫療發達的現今,轉移性乳癌的治療成績不僅已經可以達成較長的整體存活期,且生活品質也可維持良好。
出現癌症骨轉移時,患者通常會感到痠痛不適,然而很多人會誤以為只是退化或工作勞累,便不以為意,容易錯過治療的時機。馮博皓醫師說,及早接受治療,可以控制癌症骨轉移,減少骨骼併發症的風險,有助維持生活品質。
50多歲的王先生因為大便不太好解,食慾胃口減低、肚子有點不舒服而就醫,原本以為只是便秘,但在大腸鏡及切片檢查之後卻意外發現是大腸癌。為了擬定治療計畫,醫師替他安排了影像檢查。
「您好,我是麻醉科醫師,明天的剖腹產會由我負責麻醉。」醫師來到產科病房進行術前訪視,這是李小姐的第二胎。 「醫師,」李小姐顯得有點緊張,「我上一次剖腹產還算順利,但是實在好冷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傷寒發熱下利,厥逆,躁不得臥者」,傷寒邪入厥陰,發熱是好事,但卻下利,手腳冰冷到手肘膝蓋,眼睛瞪得大大的無法躺下來睡覺。一般來說,陽回頭的發熱,是腸胃慢慢溫暖起來了,下利應該會止住,手腳會慢慢溫暖;而這條辨的發熱顯然不是如此,這是肝臟已經寒到極致,沒有功能了,無法把癌細胞排出體外的時候,肝臟的元陽
20240409 今天凌晨父親忽然高燒,雖說體溫及時得到了控制,但也因父親陷入了昏睡導致原先的進食計畫因擔心噎到而暫時往後推延了。 至於發燒的原因整個醫療團隊還沒有任何頭緒,只能再次進行血液與尿液的培養與持續施打抗生素作為因應方案。 同步因擔心而也安排了胃鏡的檢查。
Thumbnail
20240322 凌晨,父親忽然高燒至39度,整個醫療團隊又再次進入一級戰備狀態。幸好退燒藥及時發揮作用,體溫在幾小時後得到了控制。但拔管的施行計畫也因此再度暫緩。 與主治醫生確認,不確定是否是因為發燒影響,呼吸並不順暢,因此呼吸器的功率再次回到全開。
Thumbnail
天氣忽冷忽熱對人體健康構成了不小的挑戰,不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增加,其他多種身體疾病也需要格外留意。 在這種天氣條件下,人體需要不斷調整以適應溫度變化,這可能會對身體的正常功能造成影響。 以下是除了心血管疾病之外,其他需要留意的疾病: 1. **呼吸系統疾病**:天氣變化可能引起或加重氣喘和
原來手術的病患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睡一覺而已… 一幕幕的醫院天花板燈具格局,配合護理師們推床的急促腳步聲,病人視角是這樣的啊! 進到金屬質感變多的手術病房,移到自動發熱的床上,護理師們幫我戴上檢測儀器與呼吸設備,她們各種對業務上的氣憤或焦急的對話,每每把我從未知的擔憂中拉回現實,聽到:「我現在相
「少陰病,下利,惡寒而蜷臥」,少陰病患者下利後,身體怕冷,只能躺在床上蜷縮著身體,這是裡虛惡寒的現象,「若利自止,手足溫者,可治」,如果下利停止後,手腳變溫暖不再冰冷了,這是裡寒去胃陽回頭的跡象,此時身和脈微,時見微汗(脾陽回頭,血熱漸溫,水氣得以蒸化為汗),為陰陽自和之象,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
Thumbnail
Day_1 2020/1/29(三)初五 今天約好到兩家幼稚園參訪,其中一家要進行面試。 女兒半夜終於退燒,但是起床沒多久又燒起來。雖然沒帶溫度計(有人出國旅行會帶溫度計嗎?),但摸起來應該超過攝氏39度。不過嬰幼兒發燒觀察的重點是「活動力」而非「度數」,所以我們倒是沒有太擔心。
「少陰病,脈微,不可發汗」,脈微就是脈的跳動很弱,心陽不足,陽已經虛掉了,「不可發汗,亡陽故也」,發汗是藉由心陽的力量,來推動腸胃津液(免疫力)到體表去與病邪對抗,現在陽已虛,再強迫發汗時,就會讓僅存的陽跑掉了,會很危險,「陽已虛,尺脈弱濇者,復不可下之」,尺脈就是指下焦的脈,看身體津液的多寡狀況,
Thumbnail
手腳冰冷🥶對身體的影響 在周圍溫度骤降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會迅速啟動自身的生存機制,將核心區域保持溫暖,同時收縮外周區域的血管,導致血液流動和氧氣供應減少。 A. 寒冷引發血壓升高 即使是輕微的手部冰冷,也可能引發顫抖,增加「高血壓」的風險。一項2001年的研究指出,這種情況顯示了寒冷四肢
Thumbnail
對孩子總是特別不忍的陳宗鷹,某次接到一位車禍案例,送到急診的一位十歲左右的小朋友,頭部重傷,面目全非,以至於臉部完全找不到可以建置呼吸道的地方,只能做氣切。  外科醫師施行緊急手術做了一個氣切孔,但是氣管內管放入後,卻測不到有吐氣末端二氧化碳濃度的反應,這表示並沒有真的成功插入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傷寒發熱下利,厥逆,躁不得臥者」,傷寒邪入厥陰,發熱是好事,但卻下利,手腳冰冷到手肘膝蓋,眼睛瞪得大大的無法躺下來睡覺。一般來說,陽回頭的發熱,是腸胃慢慢溫暖起來了,下利應該會止住,手腳會慢慢溫暖;而這條辨的發熱顯然不是如此,這是肝臟已經寒到極致,沒有功能了,無法把癌細胞排出體外的時候,肝臟的元陽
20240409 今天凌晨父親忽然高燒,雖說體溫及時得到了控制,但也因父親陷入了昏睡導致原先的進食計畫因擔心噎到而暫時往後推延了。 至於發燒的原因整個醫療團隊還沒有任何頭緒,只能再次進行血液與尿液的培養與持續施打抗生素作為因應方案。 同步因擔心而也安排了胃鏡的檢查。
Thumbnail
20240322 凌晨,父親忽然高燒至39度,整個醫療團隊又再次進入一級戰備狀態。幸好退燒藥及時發揮作用,體溫在幾小時後得到了控制。但拔管的施行計畫也因此再度暫緩。 與主治醫生確認,不確定是否是因為發燒影響,呼吸並不順暢,因此呼吸器的功率再次回到全開。
Thumbnail
天氣忽冷忽熱對人體健康構成了不小的挑戰,不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增加,其他多種身體疾病也需要格外留意。 在這種天氣條件下,人體需要不斷調整以適應溫度變化,這可能會對身體的正常功能造成影響。 以下是除了心血管疾病之外,其他需要留意的疾病: 1. **呼吸系統疾病**:天氣變化可能引起或加重氣喘和
原來手術的病患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睡一覺而已… 一幕幕的醫院天花板燈具格局,配合護理師們推床的急促腳步聲,病人視角是這樣的啊! 進到金屬質感變多的手術病房,移到自動發熱的床上,護理師們幫我戴上檢測儀器與呼吸設備,她們各種對業務上的氣憤或焦急的對話,每每把我從未知的擔憂中拉回現實,聽到:「我現在相
「少陰病,下利,惡寒而蜷臥」,少陰病患者下利後,身體怕冷,只能躺在床上蜷縮著身體,這是裡虛惡寒的現象,「若利自止,手足溫者,可治」,如果下利停止後,手腳變溫暖不再冰冷了,這是裡寒去胃陽回頭的跡象,此時身和脈微,時見微汗(脾陽回頭,血熱漸溫,水氣得以蒸化為汗),為陰陽自和之象,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
Thumbnail
Day_1 2020/1/29(三)初五 今天約好到兩家幼稚園參訪,其中一家要進行面試。 女兒半夜終於退燒,但是起床沒多久又燒起來。雖然沒帶溫度計(有人出國旅行會帶溫度計嗎?),但摸起來應該超過攝氏39度。不過嬰幼兒發燒觀察的重點是「活動力」而非「度數」,所以我們倒是沒有太擔心。
「少陰病,脈微,不可發汗」,脈微就是脈的跳動很弱,心陽不足,陽已經虛掉了,「不可發汗,亡陽故也」,發汗是藉由心陽的力量,來推動腸胃津液(免疫力)到體表去與病邪對抗,現在陽已虛,再強迫發汗時,就會讓僅存的陽跑掉了,會很危險,「陽已虛,尺脈弱濇者,復不可下之」,尺脈就是指下焦的脈,看身體津液的多寡狀況,
Thumbnail
手腳冰冷🥶對身體的影響 在周圍溫度骤降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會迅速啟動自身的生存機制,將核心區域保持溫暖,同時收縮外周區域的血管,導致血液流動和氧氣供應減少。 A. 寒冷引發血壓升高 即使是輕微的手部冰冷,也可能引發顫抖,增加「高血壓」的風險。一項2001年的研究指出,這種情況顯示了寒冷四肢
Thumbnail
對孩子總是特別不忍的陳宗鷹,某次接到一位車禍案例,送到急診的一位十歲左右的小朋友,頭部重傷,面目全非,以至於臉部完全找不到可以建置呼吸道的地方,只能做氣切。  外科醫師施行緊急手術做了一個氣切孔,但是氣管內管放入後,卻測不到有吐氣末端二氧化碳濃度的反應,這表示並沒有真的成功插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