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想帮忙”:混乱之中,上海居民团结互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上海疫情 #新冠肺炎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4月26日发表题为《“我只是想帮忙”:混乱之中,上海居民团结互助》的报道,关注在上海战“疫”期间,民众如何互相帮助,暖心守“沪”。全文编译如下:
上海的丁婷婷(音)所在的社区因新冠疫情封控4天后,她开始担心楼下的独居老人。她敲开了老人的家门,发现他的食物储备正在减少,却不知该如何上网购买更多食物。
丁婷婷帮这位老人买了食物,还想到了附近其他的独居老人。于是,她和朋友们创建了一些微信群,将需要帮助的人与附近可提供食物和药品的志愿者拉进来。当一名女士的公公突然晕倒时,志愿者找到一位能帮忙的邻居,他带着血压计迅速赶到了现场。
在消灭病毒的不懈努力中,中国主要依靠居委会等组织的大量基层党员来安排大规模检测,以及协调前往医院和隔离设施的交通等。
而随着最近上海的感染者激增让社区工作者应接不暇,部分居民难以获得食物和药物,或者无法照顾宠物。有些人选择主动出手,自愿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在有三分之一以上户籍人口超过60岁的上海,人们尤其担心老年人被遗忘。许多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也无法使用微信和网购APP。出不了门令他们的日常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上海出现了大量新志愿者。在这个人口众多的中国大都市里,一种社区意识发展起来。而许多人说,其实在疫情暴发之前,他们更熟悉自己的同事,而非邻居。
志愿者还在网上分发表格,让需要帮忙照顾宠物的居民进行登记。这样,当宠物主人病毒检测呈阳性时,相关团体就能帮忙把宠物转移到临时住所或寄养处。
还有些人选择以自己的方式来缓解上海居民在封控下的日常生活压力。他们在网上整理有用的信息和指南,或为疲惫的邻居制作点心、编辑视频来鼓舞士气。
#上海疫情 #新冠肺炎
avatar-img
0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大锤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4月26日发表题为《“我只是想帮忙”:混乱之中,上海居民团结互助》的报道,关注在上海战“疫”期间,民众如何互相帮助,暖心守“沪”。全文编译如下: 在消灭病毒的不懈努力中,中国主要依靠居委会等组织的大量基层党员来安排大规模检测,以及协调前往医院和隔离设施的交通等。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4月26日发表题为《“我只是想帮忙”:混乱之中,上海居民团结互助》的报道,关注在上海战“疫”期间,民众如何互相帮助,暖心守“沪”。全文编译如下: 在消灭病毒的不懈努力中,中国主要依靠居委会等组织的大量基层党员来安排大规模检测,以及协调前往医院和隔离设施的交通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其實在台灣許多角落,有一群英雄們正努力地尋找與超高齡社會共存的解方,他們透過各種創新思維,串連各種社會資源,為的是打造能夠互助共生的社區。
Thumbnail
在上篇文章:“如何讓社區弱勢族群可以連結上社會資源+恢復心裡健康(4/4)_孤單苦案例社區的作為3:心理艱難一家的關心+結果”的結語:“人在第一個家庭受傷,可以在第二個家庭得醫治。“ 所以,需要讓社區管委會+志工隊 +委辦物業的主任保安們,一起分工合作,成為社區“孤單+孤獨”弱勢族群的一張重重愛網!
Thumbnail
上篇:“如何讓社區弱勢族群可以連結上社會資源+恢復心裡健康(2/2)_孤獨死案例社區的作為1:管委會的角色提升。”的結語:“人人都會老化+必有一死=今日輪到別人,不久就輪到自己;需要社會資源,突破障礙的往社區輸送。“,沒料到與管委會分享後,帶來許多美好互動+創意=開啟社區自覺+迎接+準備面對的契機。
Thumbnail
許多人需要幫助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上,我們每天都能看到許多人需要幫助。無論是天災人禍、疾病痛苦,還是經濟困難,這些困境使得許多人的生活變得艱難。在這些困難面前,我們不應該只是冷眼旁觀,而是應該伸出援手,因為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背後,都有一個鮮活的生命和一個充滿希望的心靈。 天災無情,人間
⋯⋯全世界肯定有很多十分有需要的人,儘管這世上也有很多比我們有更大愛心及耐性的人去關顧那些有需要的人,只是我相信要幫助的人肯定遠遠也未能全部幫上,而人亦的確十分有限,我們有時間的限制,有地域的限制,有金錢上的限制,有體力上的限制,同樣我們自己亦有自身情緒上的限制⋯⋯
居住深圳的姐姐告訴我,81歲的姐夫昨天在大街上不小心摔倒,居然有兩位好心人上前攙扶,為此深感詫異。 看來這個世界好人還是有的,只是不多而已。畢竟「攙扶跌倒老人」具極大的風險。據說在中國見到老人摔倒,有惻隱之心欲上前相助者,必先做兩件事:一是找來另一人見證;二是求人一旁拍攝過程。而這兩件事的難度也極
他和她,是半夜被疾控中心的人帶上車的。 為了這一天,他們等了8天了。   他還記得,那天他接到電話的時候人是懵的,他從來沒想過這樣的事情會落到自己身上,自從這個城市有了疫情以來,他一直在她的的叮囑下努力的做著各種防護,在他看來他們的防疫是做的比較好的,但是先是她然後作為密接者的他都確定為陽
Thumbnail
台灣年齡層老化,獨居的老人越來越多,就算與家人同住,也克服不了身體機能逐漸退化的辛苦。上了年紀的老人或多或少都有腿疾,有的是關節退化、有的是肌無力、有的是骨質疏鬆等等,所以居家安全對老人來說相對重要。 有一群志工,每天挨家挨戶為老人的生活空間安裝簡易扶手,比如浴室出入口、馬桶旁、走廊,或是廚房
Thumbnail
北區公所積極舉辦「歲末寒冬好有愛齊助獨居長者暖過年」活動,透過連結台南市回社慈善會、北區里長聯誼會、警察局第五分局等多個愛心單位,共同投入獨居長者及弱勢民眾的關懷行列。區長李皇興表示,這項公益活動將連辦十場,旨在為寒士送去溫暖,共同過一個溫馨的年。
Thumbnail
長青村以「只問需求不問資格」接納有需求老人居住的特色,並且透過互助,節約資源,打造一個共融經濟和互助大家庭。本篇文章介紹了長青村的獨特經營模式,如共食、共融經濟、老有所用的理念。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其實在台灣許多角落,有一群英雄們正努力地尋找與超高齡社會共存的解方,他們透過各種創新思維,串連各種社會資源,為的是打造能夠互助共生的社區。
Thumbnail
在上篇文章:“如何讓社區弱勢族群可以連結上社會資源+恢復心裡健康(4/4)_孤單苦案例社區的作為3:心理艱難一家的關心+結果”的結語:“人在第一個家庭受傷,可以在第二個家庭得醫治。“ 所以,需要讓社區管委會+志工隊 +委辦物業的主任保安們,一起分工合作,成為社區“孤單+孤獨”弱勢族群的一張重重愛網!
Thumbnail
上篇:“如何讓社區弱勢族群可以連結上社會資源+恢復心裡健康(2/2)_孤獨死案例社區的作為1:管委會的角色提升。”的結語:“人人都會老化+必有一死=今日輪到別人,不久就輪到自己;需要社會資源,突破障礙的往社區輸送。“,沒料到與管委會分享後,帶來許多美好互動+創意=開啟社區自覺+迎接+準備面對的契機。
Thumbnail
許多人需要幫助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上,我們每天都能看到許多人需要幫助。無論是天災人禍、疾病痛苦,還是經濟困難,這些困境使得許多人的生活變得艱難。在這些困難面前,我們不應該只是冷眼旁觀,而是應該伸出援手,因為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背後,都有一個鮮活的生命和一個充滿希望的心靈。 天災無情,人間
⋯⋯全世界肯定有很多十分有需要的人,儘管這世上也有很多比我們有更大愛心及耐性的人去關顧那些有需要的人,只是我相信要幫助的人肯定遠遠也未能全部幫上,而人亦的確十分有限,我們有時間的限制,有地域的限制,有金錢上的限制,有體力上的限制,同樣我們自己亦有自身情緒上的限制⋯⋯
居住深圳的姐姐告訴我,81歲的姐夫昨天在大街上不小心摔倒,居然有兩位好心人上前攙扶,為此深感詫異。 看來這個世界好人還是有的,只是不多而已。畢竟「攙扶跌倒老人」具極大的風險。據說在中國見到老人摔倒,有惻隱之心欲上前相助者,必先做兩件事:一是找來另一人見證;二是求人一旁拍攝過程。而這兩件事的難度也極
他和她,是半夜被疾控中心的人帶上車的。 為了這一天,他們等了8天了。   他還記得,那天他接到電話的時候人是懵的,他從來沒想過這樣的事情會落到自己身上,自從這個城市有了疫情以來,他一直在她的的叮囑下努力的做著各種防護,在他看來他們的防疫是做的比較好的,但是先是她然後作為密接者的他都確定為陽
Thumbnail
台灣年齡層老化,獨居的老人越來越多,就算與家人同住,也克服不了身體機能逐漸退化的辛苦。上了年紀的老人或多或少都有腿疾,有的是關節退化、有的是肌無力、有的是骨質疏鬆等等,所以居家安全對老人來說相對重要。 有一群志工,每天挨家挨戶為老人的生活空間安裝簡易扶手,比如浴室出入口、馬桶旁、走廊,或是廚房
Thumbnail
北區公所積極舉辦「歲末寒冬好有愛齊助獨居長者暖過年」活動,透過連結台南市回社慈善會、北區里長聯誼會、警察局第五分局等多個愛心單位,共同投入獨居長者及弱勢民眾的關懷行列。區長李皇興表示,這項公益活動將連辦十場,旨在為寒士送去溫暖,共同過一個溫馨的年。
Thumbnail
長青村以「只問需求不問資格」接納有需求老人居住的特色,並且透過互助,節約資源,打造一個共融經濟和互助大家庭。本篇文章介紹了長青村的獨特經營模式,如共食、共融經濟、老有所用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