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盒子》與〈散戲〉(侯孝賢,2017)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圖片取自網路
這部紀錄片中提到了李天祿及其長子陳錫煌對台灣布袋戲的重要傳承。英文片名為Father,旨在描述陳錫煌與其父之間的親情關係,從小陳錫煌因為父親入贅陳家,因此長子跟母姓,也造就日後父親與長子間複雜的情感關,在那個傳統的年代,姓氏跟血緣同等的重要,而李天祿教導陳錫煌學習布袋戲的過程又非常嚴格,導致父子間的溫暖與慈愛經常被嚴格的訓練取代。
即便到了八十幾歲的陳錫煌,已經在台灣布袋戲佔有一席之地,也依舊無法放下李天祿之子的這個稱號,一輩子都活在父親的影子當中,只能想辦法做得更好。
片名紅盒子,是陳錫煌在離家後,每次布袋戲開演前,一定會向紅盒子中的田都元帥祈求演出順利,紅盒子象徵一種傳統技藝的傳承,以及尊重,是布袋戲精神至高無上的象徵。

傳統與創新之間,如何抉擇

片中出現一段,陳錫煌去為布袋戲新人比賽擔任評審的片段,眼見戲台上的戲偶各個造型誇張,動作大搖大擺並不細緻,舞台藝術雖然吸睛,卻少了幾分典雅的意味,陳錫煌在觀賞後表示:「傳統的東西要創新可以,但也要先把傳統的東西拿出來,才有可能創新」,誇張的演出方式或許是現在抓住觀眾眼球的途徑,但是如果沒有保存文化的底蘊,只是從形式上去誇大,反而畫虎不成反類犬,看在老師傅眼中,是萬般不捨的。

布袋戲的前世與今生

1950年代,國民政府來台後大量運用布袋戲推廣反共抗俄。1970年代推行禁止台語政策,布袋戲開始混用中文,劇情中出現中國強出手相救史艷文的片段。不管從過去到現在,布袋戲在這些政界大人物眼中,始終只是宣傳的工具。布袋戲以前經常用於敬神、答謝神明,經常在野台戲中登場,但是現在多是政府或文化機構邀約才搬演,野台的機會則較少。陳錫煌感嘆地說:「戲迷早就已經散了,戲台也早就被其他娛樂給取代」。令人想起洪醒夫在〈散戲〉小說中,描繪玉山歌仔戲團金瓜寮大拜拜的場景,即便舞台上演員搬演拿手戲精忠岳飛,台下的觀眾是意興闌珊,目不轉睛盯著五光十色的康樂隊及布袋戲特效,曾幾何時,人們對於傳統戲劇慢工出細活的藝術已經失去興味。

掌中藝術,指上乾坤

片中特別令人動容的畫面,是陳錫煌脫下戲偶,在一片黑幕前,用佈滿皺紋的滄桑老手,活靈活現地舞動指節,每一個戲偶的動作,都是由手部細密的動作而搬演出來的,表面上看起來輕輕鬆鬆,其實關鍵細節非常多。陳錫煌說無論是台灣或是國外,只要有人想學,他都願意無私教學,雖然年事已高,身受慢性病之苦,但是年過九十的他,仍然致力於推廣及傳承布袋戲。看著戲台上布袋戲偶弄棍套、搔癢、後空翻、蓋印章等精細動作,不禁令人讚嘆老師傅的純熟功力,早已將掌中世界煉入爐火純青。

每個男孩都要出生兩次,一次是母親的子宮,一次是離開父親

片中描述了陳錫煌與父親間的複雜情感,如父如師,在傳承與超越間,想辦法做到兩全其美。片中出現了陳錫煌的徒弟,甚至許多外國人慕名而來學習,當他們以帶有外國腔調的語言說著台語時,心中莫名感慨,屬於台灣傳統的技藝,如今的台灣人又有多少人在乎與重視? 片尾陳錫煌面對空無一人的劇場,獨自在戲台上演著布袋戲,面對現今本土語言的失傳,可能連簡單的台詞觀眾也聽不懂了。但他們心中那股想要繼續傳承布袋戲的火苗,從未被熄滅,即便到了九十幾歲,依舊可見陳錫煌佝僂的背影,躲在戲台背後,用老陳而熟練的雙手,舞動出一齣齣精彩的戲碼。

結語

洪醒夫〈散戲〉中,玉山歌仔戲團不敵時勢,由金發伯宣布解散。原本堅持戲劇的秀潔最後也選擇回鄉種田,身為演員他們即便認知到時代已變,但是堅持的念頭始終盤繞心頭,最後,還是被自己最心愛的觀眾給背棄。在〈紅盒子〉中,我們看見另一種堅毅不撓的選擇,透過「傳承」,讓微小的火苗薪傳至下一代,即便現實不斷澆以冷水,一只紅盒子,就是維繫的最後希望。

亦宛然掌中劇團/李天祿布袋戲https://www.facebook.com/LITIENLU.MUSEUM/

陳錫煌傳統掌中劇團https://www.facebook.com/chenhsihuangpuppet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失去/那些曾經在睡夢中將妳驚醒的惡夢, /渴望/無數次在偌大的城市裡,尋覓與渴望的眼光。 在愛與被愛間無限輪迴, 用文字記錄下愛情的百態與蒼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部由甄子丹及謝霆鋒主演的警匪電影,是香港導演陳木勝的最後一部作品。謝霆鋒跟甄子丹在《十月圍城》後再度合作電影。
童年往事 (侯孝賢,1985)   辦公室的同事都說我有老靈魂,雖然年紀是最小,但是滿腦子不合時宜。在台北搭捷運,我最喜歡的是文湖線經過忠孝復興、南京復興那一帶,兩旁聳立多棟看起來老舊的大樓。每一棟樓,都有自己的故事。   小時候舅舅有蒐集古董的習慣,一樓客廳、餐廳、地下室全部堆滿了各式各樣的古董品
〈昨天〉2013,蘇忠源 電影不只是放在電影院裡播放,也能放到美術館裡成為一件館藏。電影不只是商業的票房,而是一種單純的、反映心靈感受的藝術。 蔡明亮導演出生於馬來西亞,這部紀錄片探尋他電影的啟蒙,自小跟隨著喜愛電影的外公外婆身邊,穿梭於家鄉的電影院,進而在電影中找到了不被升學壓力限制的自由,在
他們的生命裡,都有海。廖鴻基執行了黑潮101漂流計畫,順著黑潮的流動,漂泊在海面,以保冷箱為書桌,搭起簡單的遮雨棚,或坐或躺,開啟了海洋流浪計畫。廖鴻基的文學不走想像路線,不是關在家中兀自想像的故事,而是寫實際發生在海上的經驗。他說:「海洋文學是一個行動的文學,而不是關起門來,用燃燒生命的方式去寫作
1991年,蔡明亮導演在街頭遇到了沒考上大學的重考生李康生,以他的故事為架構,拍出了這部片,此後蔡明亮的多部電影中,都可以看見李康生的身影。 八零年代初,這部電影與徐小明的《少年吔,安啦!》,都表現出新人類與都市人群的飄泊浮沉感,是屬於一代新人類的故事。 這群新人類如今大多也是社會的中間分子,
這部由甄子丹及謝霆鋒主演的警匪電影,是香港導演陳木勝的最後一部作品。謝霆鋒跟甄子丹在《十月圍城》後再度合作電影。
童年往事 (侯孝賢,1985)   辦公室的同事都說我有老靈魂,雖然年紀是最小,但是滿腦子不合時宜。在台北搭捷運,我最喜歡的是文湖線經過忠孝復興、南京復興那一帶,兩旁聳立多棟看起來老舊的大樓。每一棟樓,都有自己的故事。   小時候舅舅有蒐集古董的習慣,一樓客廳、餐廳、地下室全部堆滿了各式各樣的古董品
〈昨天〉2013,蘇忠源 電影不只是放在電影院裡播放,也能放到美術館裡成為一件館藏。電影不只是商業的票房,而是一種單純的、反映心靈感受的藝術。 蔡明亮導演出生於馬來西亞,這部紀錄片探尋他電影的啟蒙,自小跟隨著喜愛電影的外公外婆身邊,穿梭於家鄉的電影院,進而在電影中找到了不被升學壓力限制的自由,在
他們的生命裡,都有海。廖鴻基執行了黑潮101漂流計畫,順著黑潮的流動,漂泊在海面,以保冷箱為書桌,搭起簡單的遮雨棚,或坐或躺,開啟了海洋流浪計畫。廖鴻基的文學不走想像路線,不是關在家中兀自想像的故事,而是寫實際發生在海上的經驗。他說:「海洋文學是一個行動的文學,而不是關起門來,用燃燒生命的方式去寫作
1991年,蔡明亮導演在街頭遇到了沒考上大學的重考生李康生,以他的故事為架構,拍出了這部片,此後蔡明亮的多部電影中,都可以看見李康生的身影。 八零年代初,這部電影與徐小明的《少年吔,安啦!》,都表現出新人類與都市人群的飄泊浮沉感,是屬於一代新人類的故事。 這群新人類如今大多也是社會的中間分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蔡友傑,宏聲大天地電視木偶劇團團長。在現代資訊發達的時代裡,布袋戲的觀眾群因為媒體的多元化而逐漸分散。在這樣的情況下,決定承接劇團團長時,小傑也與家人產生了很大的爭執。然而承接團長的職務不僅僅是傳承文化的意義,更是小傑對布袋戲的熱愛。
Thumbnail
節日將近,寫寫和「父親」與父系親族們相關的童年回憶。 話題延伸,這陣子才讀(居然!)三毛《哭泣的駱駝》,深有觸動......
Thumbnail
現正展出於鹿港十宜樓的掌中戲傳統木作戲台,是由人間國寶李秉圭老師帶領藝生完成的傳習作品。「鹿溪文史工作室」安排了一系列現場使用此戲台演出的傳統掌中戲活動。 我在上週六觀賞了由「彰藝園掌中劇團」出演的《鄭和下西洋》之〈撒髮國〉戲齣,驚嘆裡面有眾多與道門修練相關的符碼,正好來一篇久違的觀後心得。
Thumbnail
1950年代布袋戲園大量演出劍俠戲,按照劇目來看,有些是改編自現有著作,例如:《說唐演義》、《蜀山劍俠》、《十八路反王》、《新封神榜》⋯⋯
Thumbnail
《雲州大儒俠》是霹靂布袋戲和金光布袋戲的共同源頭,霹靂和金光後來各自發展,那是後話,但是在仔細分析霹靂和金光布袋戲之前,還是想先看看布袋戲比較早的樣子。目前在Youtube上能找到有字幕的有三個版本⋯⋯
Thumbnail
小的時候玩膩了鬼抓人、躲避球、躲貓貓、還有1.2.3木頭人,因為某次看到了印第安納瓊斯那冒險超帥的電影,所以玩起了尋寶遊戲,而身為靈魂畫師的我總是畫出連畢卡索畫布出來的鬼畫符,「我將來要當個冒險家,然後就像印第安納瓊斯一樣!」我這麼說「那我一定要當考古學家,之後就出名了」我妹也跟著說道,「吼吼!
Thumbnail
葉小釵霹靂布袋戲中的一個人物,深受觀眾喜愛。文章介紹了葉小釵的背景故事,從他的少年到巔峰到成為禪定修行者的過程。文章還包括了詩歌詮釋以及語言的存在價值,具有深度和文化內涵。
Thumbnail
  由雲林縣政府與公視合製的《匠新匠心》(下稱本片)一共5集,每一集皆描述一種傳統工藝與一種不同領域的新興工藝對話,分別為:106年被登錄為雲林縣傳統表演藝術保存者的北管大師─李春生與雲林縣第一個新式擊樂演奏團隊─太日樂集;無師自通的全臺首位手工哨角藝師─魏幼謙與將哨角融入交響樂的─蔦松藝術
Thumbnail
【近距離的布袋戲】《驚蜇慶典》 邀請的布袋戲團林老師夫婦,是布袋戲團的團長, 很盡心分享也很可愛, 白花花的長鬍子,圓滾滾的身形, 就像個慈祥的老爺爺一樣,雙手演着戲偶的他, 有著歷史傳承的軌跡,台上的布袋戲偶, 竟然有著100多歲的歷史。 孩子看著雙手揮來揮去、飛來飛去、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蔡友傑,宏聲大天地電視木偶劇團團長。在現代資訊發達的時代裡,布袋戲的觀眾群因為媒體的多元化而逐漸分散。在這樣的情況下,決定承接劇團團長時,小傑也與家人產生了很大的爭執。然而承接團長的職務不僅僅是傳承文化的意義,更是小傑對布袋戲的熱愛。
Thumbnail
節日將近,寫寫和「父親」與父系親族們相關的童年回憶。 話題延伸,這陣子才讀(居然!)三毛《哭泣的駱駝》,深有觸動......
Thumbnail
現正展出於鹿港十宜樓的掌中戲傳統木作戲台,是由人間國寶李秉圭老師帶領藝生完成的傳習作品。「鹿溪文史工作室」安排了一系列現場使用此戲台演出的傳統掌中戲活動。 我在上週六觀賞了由「彰藝園掌中劇團」出演的《鄭和下西洋》之〈撒髮國〉戲齣,驚嘆裡面有眾多與道門修練相關的符碼,正好來一篇久違的觀後心得。
Thumbnail
1950年代布袋戲園大量演出劍俠戲,按照劇目來看,有些是改編自現有著作,例如:《說唐演義》、《蜀山劍俠》、《十八路反王》、《新封神榜》⋯⋯
Thumbnail
《雲州大儒俠》是霹靂布袋戲和金光布袋戲的共同源頭,霹靂和金光後來各自發展,那是後話,但是在仔細分析霹靂和金光布袋戲之前,還是想先看看布袋戲比較早的樣子。目前在Youtube上能找到有字幕的有三個版本⋯⋯
Thumbnail
小的時候玩膩了鬼抓人、躲避球、躲貓貓、還有1.2.3木頭人,因為某次看到了印第安納瓊斯那冒險超帥的電影,所以玩起了尋寶遊戲,而身為靈魂畫師的我總是畫出連畢卡索畫布出來的鬼畫符,「我將來要當個冒險家,然後就像印第安納瓊斯一樣!」我這麼說「那我一定要當考古學家,之後就出名了」我妹也跟著說道,「吼吼!
Thumbnail
葉小釵霹靂布袋戲中的一個人物,深受觀眾喜愛。文章介紹了葉小釵的背景故事,從他的少年到巔峰到成為禪定修行者的過程。文章還包括了詩歌詮釋以及語言的存在價值,具有深度和文化內涵。
Thumbnail
  由雲林縣政府與公視合製的《匠新匠心》(下稱本片)一共5集,每一集皆描述一種傳統工藝與一種不同領域的新興工藝對話,分別為:106年被登錄為雲林縣傳統表演藝術保存者的北管大師─李春生與雲林縣第一個新式擊樂演奏團隊─太日樂集;無師自通的全臺首位手工哨角藝師─魏幼謙與將哨角融入交響樂的─蔦松藝術
Thumbnail
【近距離的布袋戲】《驚蜇慶典》 邀請的布袋戲團林老師夫婦,是布袋戲團的團長, 很盡心分享也很可愛, 白花花的長鬍子,圓滾滾的身形, 就像個慈祥的老爺爺一樣,雙手演着戲偶的他, 有著歷史傳承的軌跡,台上的布袋戲偶, 竟然有著100多歲的歷史。 孩子看著雙手揮來揮去、飛來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