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六大茶山-易武山

2022/06/0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易武地名為傣語,意為「美女蛇居住之地」,因易武有個花蛇洞地名由此而得。易武茶山包括版納易武的易田、易武和曼洛三個鄉,易武為解放前的鎮越縣政府所在地,解放後西雙版納州在此設置版納易武政府,管轄易武、易田、曼洛、曼灑、曼乃、曼黑、曼臘七個鄉。
據口碑流傳及易武《茶祖史話》記載,易武茶始於西元225年左右。在那缺醫少藥的歷史時期,當地土著民族本人(自稱及外稱)生病了,用植物的根、皮、茶、葉、果試病,發現茶葉具有清熱解毒、醒腦明目,止痛除煩的藥用功效,又解渴好喝,便一傳十、十傳百地傳開了,外地到這裡做生意或路過的人員生病了,群眾也用茶葉為其治病,病治好了,免不了買些回去,需要量愈來愈多,茶葉變成了商品。
到唐朝「大興土木」時期又得到較大發展,初步形成山山有茶園,處處有人家的宏大局面。由於茶業的發展帶動了其他事業,易武成了滇南有名的「利潤城」。到了乾隆年間,許多石屏人紛紛遷居易武種茶樹,進一步促進了易武茶葉的種植,使易武成為一座著名的茶山。因茶而興,因茶而旺,茶葉讓易武商賈雲集,也讓易武產生了一批在普洱茶史上名號極響的茶莊,留下了一批極具收藏價值的普洱茶珍品。
易武茶山的古茶樹種群較為單純,大都屬普洱茶種(學名為阿薩姆種),較有代表性的古茶樹有易武村落水洞,高10.33米、基圍1.32米、樹齡約七百多年的茶王樹;有易武村銅箐河高14.52米,基圍1.8米、樹齡約四百多年的大茶樹。
歷史上,易武曾是西雙版納12個承擔田賦的地區之一。明隆慶四年(1570年),車裡宣慰史刀應猛將其管轄地劃為12個版納時,「六大茶山」為一個版納——茶山版納。清雍正七年(1729年),江內六版納實行改土歸流,易武始改屬普洱府思茅廳。民國18年(1929年)成立鎮越縣,易武一度成為縣府所在地。
當然,易武之所以後來居上,超越江北六大茶山,並非只是仰仗產量。這裡山高霧重,土地肥沃,溫熱多雨,天然就是產上等茶葉的好地方。再加上外地客商到易武設廠制茶,帶來了先進的制茶技術,自然就生產出讓人難以忘懷的精妙茶品。易武茶山所產的茶葉屬大葉種茶,外形條索粗壯肥大,茶味濃鬱,適宜於製成普洱茶,經久藏後,其湯色褐紅,陳香活現。尤其是陳舊的易武春芽,湯色紅潤耐泡,葉底呈現褐紅色,乃普洱散茶中之極品。
一些資深的普洱茶品嘗家都清楚,若從越陳越香的角度看普洱茶,易武茶山大葉種普洱茶實屬最佳。也正因為易武茶的天生麗質,古六大茶山貢茶大都產自於易武鄉周圍,一些茶商在製作茶葉時,常常在包裝上註明易武茶,使易武從產茶量和茶質兩方面都一躍為古代版納的茶山之冠。
商業的繁榮與茶葉產量的猛增,還讓易武成為了「茶馬古道」的始發地,那一時期,以易武為中心的茶馬古道朝四方散射開去,主要的有易武—寮國的烏德—豐沙裡—越南的奠邊府—海防—香港;易武—尚房—寮國的南塔—萬象;易武—猛臘—寮國的猛百察—泰國的米賽;易武—思茅—景穀—大理—中甸—拉薩;易武—江城—揚武—昆明—昭通—宜賓—北京。
分享滋味,分享健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香港鑒心軒
香港鑒心軒
香港鑒心軒 專營古樹普洱茶 分享滋味,分享健康 www.teabonvivant.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