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楊鵑如
中國上海在3月初發生第一例新冠病毒Omicron確診,接著確診案例數直線上升。上海因施行「清零政策」封城造成民怨,本集節目邀請一位剛從上海回來的台灣人談親身經歷,了解上海疫情控制下各式各樣荒謬粗暴做法,在政府控制下人民過得是什麼樣生活,又對當地人日常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為什麼想從上海回台灣?因為我想出門!」2013年前往中國互聯網公司當工程師、住在上海7年的台灣人T近日逃回台灣了。他說自從新冠疫情開始後他兩年半都沒回台灣,然而卻因上海在今年4月開始的「清零政策」,他經歷了前所未有的不自由。
「人被關久了,腦子會出現各式各樣的狀況,很抑鬱。」T說上海封城後在食物取得及整體自由度變得非常低。以前買菜只要走到外面菜市場或手機點選購買就有,封城後因為物資配送人員很少,物價變得非常高,唯一能買東西的方式是在小區找特定廠商團購,集結幾千人民幣後才會送貨。各式各樣的事情非常不方便,大部分時間只能關在家裡,日常生活及社交都不成人樣。
「我的小區屬於可以戴口罩散步的。走太久,大家會開窗戶看著你。」T住在徐匯區,他經歷了什麼樣的封城狀況?他說小區封樓有分等級:最嚴重的是該大樓有確診者的話就不能出樓,要封門,若該大樓沒有確診者,住戶可以出門在小區內散步。若某小區很長一段時間未產生確診者,可以允許再往外擴張外出範圍。
T被封了一陣子發現,仍有看病需求及買通樓管保安的方式可以出門。剛開始好不容易出門時很興奮,但是卻看到了無生氣、淒涼的上海街頭,多數店家無法營業,路上除少許快遞、警察巡邏以外,沒有任何人上街。
不是一開始就清零 上海防疫政策的變化
上海的防疫政策並非都如此強硬,T表示上海市政府向來是防疫標竿,施行「精準防疫」,以攝像監控與人力作業圈定最小範圍的足跡,保證大家正常生活。例如T有一位朋友在先前被匡列隔離七天,原因是他買過一杯奶茶,與另一位買奶茶的確診者重疊足跡,因此奶茶店主及所有同時段內的買飲料消費者、外賣員甚至返家足跡上的路人都被政府匡列,一確診案例就匡列100多人。
上海在3月初發生第一例新冠病毒Omicron確診,接著確診案例數直線上升,原先上海市政府在3月中還說不會封城,但在3月下旬就疫情大爆炸,「精準防疫、精確匡列」上百案例已經讓人力作業無法負荷,當時上海先行分區分批封控,已陸續出現「小區靜默48小時」不能出門,或是要求該區住戶外出48小時不能回家。
3月底緊接著開始封城「上海全域靜態管理」,上海市政府宣布先封浦東區域5天,浦西區域從4/1接力封5天。T說到上海人剛開始都很相信市政府做法,年輕人以為當作休息個5天,連T自己也覺得不需要買存糧,不覺得有什麼大不了。「那到底什麼時候才要解封呢?答案是並沒有!」
上海封城政策曾出現防疫人員破門帶走確診民眾,民眾也出現許多抗議,很多民眾不滿高壓政策,拆掉封門的柵欄等等。T說人民會產生衝突是因為不合理的PCR採檢、強制送隔離及食物不足。例如曾有一棟樓中一人確診、全樓民眾被要求帶進方艙,但是隔離的標準不一、方艙設備差、甚至不知帶去哪裡隔離都導致民眾心生不滿。
T說政府強硬拉人隔離是分階段性的,上海市政府一開始並沒有非常強硬的帶走確診者,當時若通報有確診者後,也會因人力不足3天後才來帶走確診者的狀況。封城後4月中變得非常強硬,4月初上海市政府的防疫團隊被換掉,由手段極其強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直接指揮「動態清零」,要在一週內蓋出容納幾萬人的方艙設施。當時派很多軍警人員、街上出動旅遊巴士載送確診者,原本不會強行拉走老人,後來「應收盡收」許多90幾歲的老人也被拉走。
什麼樣的人會被送進方艙設施隔離?T說每個小區的人民被要求每兩天密集的做「PCR核酸檢驗採檢」(後稱PCR採檢),只要確診就會帶去方艙等隔離點。 然而大量人數的PCR採檢產生各種亂象,例如要求全民上街群聚PCR採檢造成更多確診者、採檢後誤判確診,甚至10人檢體混管檢驗後驗出陽性卻不複檢,直接把10人判定確診隔離。
由於新冠病毒Omicron傳染力快但自癒能力也高,許多人確診後尚未被帶走隔離,在家休息幾天後就轉陰性。但是上海清零政策下,這些「陽轉陰」的民眾仍被強制帶去方艙隔離,也因此產生許多衝突,多為不願意前往設備不一的方艙設施。
「本來沒病也被迫隔離去方艙設施進去染病,簡直是方艙奇旅。」T說到自己住的小區有一戶小孩驗出陽性,小孩要被帶去方艙隔離,家長可以陪同;去了之後3人在方艙隔離點PCR採檢卻都是陰性,但是方艙設施病毒濃度極高,後續反而造成父母確診。
上海封城生活怎麼過?看到人民互助的光輝
上海的食物到底是匱乏還是過剩?T說自己所在的徐匯區已經是政府發物資發最好的,一週一戶發一次,但也僅是不容易爛的根莖類蔬果或罐頭等,他一個人吃只夠一禮拜,若是一戶有兩人以上的家庭就完全不夠,因此購買物資必須要靠小區團結起來團購。
封城下可以營業的店家必須拿到「保障供給證明」才能營業,假設一間麵包店容許營業,是所有工作者吃睡都關在店家裡,只要有人確診就不允許營業,導致物價飛漲。他提到青江菜一斤3塊人民幣,現在變成10-20元;他曾買一顆西瓜100元人民幣,鳳梨70元人民幣。
「在上海看台灣網紅影片諷刺上海處境,自己身歷其境真的笑不出來。」在如此高壓的狀況下人民只能互助。T說自己的小區較小、約百人,若是萬人小區可能會出現自治委員會,每棟樓設置樓長召開線上會議討論等。大家會把自己不吃或吃不到的東西在小區固定區域上以物易物,也可以是交換技能或交換藥品,例如有不會煮飯或家裡沒鍋子的人,把蔬果交給隔壁媽媽煮飯後再去吃。
如此互助方式更偏向「社會主義」及傳統生活模式,且能看到人性光輝的一面。由於民眾普遍用微信群及移動支付團購,老年族群在科技落差的狀態下顯得非常弱勢。原先上海社會仍有老人送餐服務,但是封城後便全部消失,微信群開始有人發布類似故事,便會有人開始動員輪流去照顧小區裡的老年人。
在上海如何逃回台?每個關卡都緊張
「準備回台的前一天晚上,真的緊張的睡不著。」上海封城狀態一切都有很大的不確定性,T開始發現有些人可以前往機場,在機場有班機飛往其他國家,便尋思「回台闖關行程」。首先第一件事是要「搞定區委會」,T打電話詢問所在的區委會,區委會告知他可以去機場,但是要簽同意書保證「去機場就不能再回來這個小區」,強調不能回來。
T說第二件事要與門口保安打好關係,第三件事是要再找到一台車可以把你送到機場。疫情封城期間所有通行車輛都要有疫情保障相關單位的通行證,必須找到願意載送的司機,車資也從原先的人民幣150元變成1500元。
另外,前往機場一路上有很多檢查站,查車輛、查機票及紙本PCR證明。由於中國現行政策為非必要不得出境,旅遊簽證一定不行出境,留學簽證會被盤問很久,T說到「回台闖關行程」最緊張的就是經過中國海關。當時出關速度極慢無比,海關盤查非常詳細。他被問說要回去哪裡、回去做什麼,但是中國海關以前從來不會問這些問題。
由於T在疫情後兩年半從沒回台,並不知道其他國家防疫人員如何對待一般人,他說到回到台灣滿不習慣的,「大家態度都太和善了!」跟很兇的中國醫護完全不一樣。
上海集體不能說的困境 無奈只好「躺平」
目前T詢問上海朋友仍未完全解封,卻看到中國官媒陸續發布「上海復工」消息。也許有的小區解封了但是外面店都沒營業,也許民眾可以分流去買東西,但也沒東西可以買。貨運系統持續癱瘓,因為快遞員進入上海後就不能出去,去其他省分仍要隔離14天。
T認為中國前期防疫政策真的做得不錯,強迫大家施打疫苗、戴口罩,精準匡列及隔離,讓他生活在上海感受不到疫情存在,還可以到四川、西藏旅遊。但是對於政治凌駕一切的中國政府,面對感染力強的Omicron病毒時,他認為中國政府前期已經向人民恐嚇兩年半了,要求大家強制配合,最後又要如何跟多數人說明新型Omicron變異株不嚴重呢?恐怕也是很多國家已進入到與病毒共存的階段,中國卻仍堅持清零的理由。
「年輕人覺得『我以我祖國為榮,我祖國這樣搞我』,殺傷力很強。」T說到,許多上海人因為經歷管制過程而產生精神創傷,不是害怕疾病本身,而是清零政策的不確定感。不知道哪天家門被拆,小區不能出門,或是去哪個省份就回不了家?
而當上海人在網路上述說封城困境時,其他省份的人會說「你們已經很好了」,社會情緒不被抒發;即便清零政策過後社會運轉如常,但是人民的心靈傷口恐怕難以癒合。
「社會氛圍極其壓抑的時候,海關是一個口,出了中國海關後情緒就可以洩放掉的。真的有人在台灣機場落地的時候就開始哭。」雖然T說自己住上海7年之久,也結識許多朋友,離開也會覺得可惜,但是只要清零政策還在,目前回去意願很低,也感受到要回到熟悉的上海會滿困難的。
我們深信,透過群眾的涓滴支持,才是媒體真正能夠獨立的重要碁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