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再榨乾醫護血汗 各醫療工會集結指揮中心怒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文/公庫記者楊鵑如
「陳時中出來面對基層醫療人員!」各醫療工會昨(5/10)天集結在疾病管制署疫情指揮中心前,要求面見指揮官陳時中,並帶著「防疫政策期中考」不合格的成績單,要求指揮中心限期改善。
各醫療工會訴求輕重症分流勿淪為口號,落實醫療降載,嚴守專責病房確診照護護病比1:5;政府應嚴格審查並監督醫院落實「人力備援計畫」,呼籲指揮中心面對疫情應與醫療工會團體共同討論下一步對策。
大批警力封閉疾管署門口,疾管署未派官員接受各醫療工會團體陳情,僅讓收發室接收文件。工會代表認為指揮中心此舉無法對防疫政策造成具體對話,原本要將訴求「不合格成績單」貼在大門上,最後只能貼在警方的改道牌上。
疫情之下再榨乾醫護血汗 醫療工會怒吼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秘書長陳亮甫表示,自己是急診醫生,已經經歷了一週地獄般的工作生活。他提到過去大眾享有的安逸舒適、物美價廉的醫療服務,都是建立在剝削醫療人力的條件下,才能讓民眾像「得來速」一樣使用急診。這樣的醫療品質其實早在疫情之前就不堪負荷,疫情下各醫療人員更是被壓得喘不過氣,「要找時間喝一口水都是奢求 」。
陳亮甫認為,指揮中心的政策之下、滾動式修正滾到現在造成的結果,變成塞爆急診室塞爆,衛生所同仁無法休息。這樣子的修正,只是單方面輾壓各類型醫療人員,甚至因為確診而人力減少,醫護的忍耐程度都推到極致,政府官員卻未從疫情中學到教訓,加以改革醫療環境。
「醫護人員身體疲憊不堪之餘,還得不斷吸收家屬無奈與焦慮的心情,工會發布求救後,卻一再收到院方否認,以及指揮中心的冷淡回應。」台大醫院企業工會理事、護理師柴世媛則表示,基層醫護的真實困境就是急診室排隊人龍增加 ,但是可調度的醫護人力並不會因此增多,反而因為確診隔離而減少人力。即使啟動「以篩代隔」召回人力政策,但是在醫護長期已經人力吃緊的狀況下,仍無法及時有效的應付翻倍的臨床任務。
柴世媛說,即使指揮中心建議「醫療降載」降低一般類型治療,還是很多基層醫護反映仍排滿常規手術;院方為了收治更多確診患者,為了符合指揮中心三日之內必須加碼開設防疫專責病房的指令,院方的前置作業混亂無章,只求快速上線。
還有醫護向工會申訴,照顧確診患者時發現防疫物資不夠用,在通訊設備不足的情況下照顧中重症患者及生活無法自理的患者,必須要不斷穿脫防護裝備才能與醫師聯絡、再進行後續醫療處置。基層人員不斷向院方反應,仍充斥著人力配置不當、通訊、通風設備、防護裝備不足、動線規劃不全等問題,直接影響醫護及病人的安全。
專責病房護病比1:5不得再提高 否則罔顧病人生命安全
台北市聯合醫院企業工會常務理事曹芸華說明,去年疫情時即成立防疫專責病房,衛福部希望以護病比1:5照顧(1位醫護照顧5位病患)。然而專責病房是個高依賴單位,所有事情都是醫護要做,例如打針、發藥、餵食、灌食、身體清潔、管路換洗等,1位病患要照顧1小時,5人就是5小時,因此醫護人員光是兩趟治療就耗費十小時,還不包含穿脫防護衣及登打護理紀錄等事項,每位醫護平均要加班2-4小時以上。
曹芸華批評,因為近期疫情大爆發而不斷開立專責病房,但是人力不足的狀況下,衛福部的解決方式竟然是依照醫療機構標準擴大護病比達1:9,甚至1:15,「如此高護病比,要讓護理人員做到死嗎?」
曹芸華提到,國外護病比是1:1-1:2,醫療不足時則是最多1:5-1:6,還有研究文獻表示如果多照顧1位病人死亡率會提高7%,她呼籲政府仍應維持護病比1:5,勿提高護病比踐踏醫療人員、漠視民眾生命。
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會員代表、職能治療師林鈺祥說,政府早在2020年6月就公告醫院要有「人力備援計畫」,但是到現在各大醫院都沒有公開人力備援計劃內容,沒人知道什麼是人力備援計劃,「超前部屬只有一句話帶過嗎?」
林鈺祥提到衛福部在5/1時表示各醫院的人力備援計劃不需要地方衛生主管同意,等於是院方「想怎麼做就怎麼做」,放縱院方任意處置,指揮中心也授權醫療照護機構可提前召回醫療人員返回工作。各醫療工會要求指揮中心應落實主管機關審查人力備援計劃,制定過程更要有基層工會的加入,才能醫護監督院方合理調度人力。
衛生所爆量居家隔離業務 官員正視醫護苦難
台灣護理產業工會護理師陳維則表示,基層衛生體系也非常沉重,4月中疫情爆發以來,地方衛生所負責居家隔離業務的同仁每天負責的個案量爆量到幾千人,業務增加速度比不上現有人力可以處理的速度,所以才出現確診者很晚才收到居隔通知書的問題。
衛生所同仁除了要打電話確認確診者資料無誤、進行衛教,明明可以設計自動帶入基本資料,卻因為系統遲鈍導致必須得自行輸入資料或人工計算隔離日期。 另外,衛福部傳染病通報系統量能不足,經常無法順利上傳資料,導致業務停滯,一切都讓衛生所同仁4月中開始持續加班,平均每天上班16-18小時,護理主管更是24小時待命。「就算5/1自主回報系統上線,系統還是漏洞百出,狀況沒有得到實際改善。」
陳維說明機場邊境的檢疫業務也費時費力,因系統經常當機,許多旅客及機組人員的電子檢疫憑證等待時間過久或資料異常,最後只能靠人工排除系統問題或回到紙本作業,徒增機組人員跟旅客的染疫風險。
各醫療工會強烈要求指揮中心及地方主管機關傾聽基層醫護團體的訴求並及時修正政策,唯有第一線的困境真實的被傳達,才能討論出更實際更有效率的人力運用方式,真正達到團結抗疫的效果。
我們深信,透過群眾的涓滴支持,才是媒體真正能夠獨立的重要碁石
公庫官網其他平台群眾集資相挺(原文日期:2022年05月10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關於社會運動、社會議題的第一手報導。 我們認為,公民團體闡述理念與關懷的媒體空間經常不夠充分,因此我們在社運現場待到陳情者說完話為止,而報導也相對主流媒體冗長許多。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文/公庫記者洪育增 「用鬧鐘喚醒陳時中!」5月10日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號召約300名機組員與家屬站上街頭,並從林森南路與青島東路口步行至衛福部疾管署對面,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當天下午兩點記者會時間,準時開啟鬧鐘鈴聲,盼能透過此一行動「喚醒」衛福部長陳時中。
5月3日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與喬友案殉職消防員陳志帆家屬,共同在彰化縣府召開記者會。消促會指出,日前(5/2)內政部消防署已針對喬友案發布災害事故調查結果報告書,內容指出彰化縣府相關行政疏失等......
5月2日內政部召開「彰化喬友大樓火災消防人員殉職事故原因調查報告說明」記者會,針對去(2021)年6月30日晚間,歷時近9個小時的彰化喬友大火進行調查報告結果說明......
「我們每天加班到半夜,工時超過14小時,還領不到津貼獎勵金真的很心寒。」出席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醫檢師這麼說......
「我先生是烏克蘭人,烏俄戰爭爆發前夕,他的簽證到期,不得不離開台灣,至今無法再入境。」同婚三周年前夕,在台不能合法結婚的跨國同性伴侶,說明疫情期間被迫與伴侶分離,無法以配偶或伴侶身分申請來台依親居留或探親......
5月1日國際勞工節,每年由全台數十個勞工團體共同發起的「五一遊行」今年因疫情改在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上定點集會......
文/公庫記者洪育增 「用鬧鐘喚醒陳時中!」5月10日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號召約300名機組員與家屬站上街頭,並從林森南路與青島東路口步行至衛福部疾管署對面,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當天下午兩點記者會時間,準時開啟鬧鐘鈴聲,盼能透過此一行動「喚醒」衛福部長陳時中。
5月3日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與喬友案殉職消防員陳志帆家屬,共同在彰化縣府召開記者會。消促會指出,日前(5/2)內政部消防署已針對喬友案發布災害事故調查結果報告書,內容指出彰化縣府相關行政疏失等......
5月2日內政部召開「彰化喬友大樓火災消防人員殉職事故原因調查報告說明」記者會,針對去(2021)年6月30日晚間,歷時近9個小時的彰化喬友大火進行調查報告結果說明......
「我們每天加班到半夜,工時超過14小時,還領不到津貼獎勵金真的很心寒。」出席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醫檢師這麼說......
「我先生是烏克蘭人,烏俄戰爭爆發前夕,他的簽證到期,不得不離開台灣,至今無法再入境。」同婚三周年前夕,在台不能合法結婚的跨國同性伴侶,說明疫情期間被迫與伴侶分離,無法以配偶或伴侶身分申請來台依親居留或探親......
5月1日國際勞工節,每年由全台數十個勞工團體共同發起的「五一遊行」今年因疫情改在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上定點集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著臺灣醫護人力的逐漸短缺,病房護理師面臨照顧多位病患的壓力,特別是行動不便或重症患者的需求日益增加。為此,政府提供住院看護費用補助以減輕中低收入戶的經濟負擔。沐陽特別護理中心在這邊提供2024年台灣六都的住院看護費用補助政策,包括申請對象、金額及所需文件,幫助需要的人獲得必要的經濟及照護支持。
Thumbnail
新加坡的加護病房護理嚴格要求,護理人員需經過培訓和考核。病房以顏色劃分病人照顧程度,從白色到藍色再到黃色代表不同訓練程度,並需要具備照顧能力。在這裡工作會面臨各種挑戰,但也抱有對病人的照顧和服務的滿足感。
Thumbnail
在醫療這一塊,其實台灣的處境真的蠻悲慘的,因為時常會遇到很多事情是護理師自己要處理,而常常在處理過程,就是學會獨立之外,有時候資源也有限,所以就會發生更多的事情,真的覺得大家要更重視護理師。
Thumbnail
急診室待床患者 有增無減 最近一年來,各大醫院均鬧「床荒」,急診室待床患者有增無減,平均得等上兩三天。原本癌友兩周一次住院化療,卻變成一月一次,這讓病家萬分憂心,焦急問著主治醫師:「這真的沒有關係嗎?」再者,刷手護理師、麻醉專科護理師嚴重短缺,開刀房運作也受影響,不少病家在預定開刀日的前一天,突然
Thumbnail
近日的上班壓力過大,其實都會湧上心頭一些前塵往事,我覺得護理工作裡面,真的很留不住人的第二大主因因,除了太過廉價以外,就是護理師會為難護理師,這個真的是一個很兩難的職業。就讓我回憶一下這些年我們做了甚麼樣的人生吧!
1.職護 不一定有學姊 每天坐下來都想說 我現在要幹嘛? 2.我們自己的規則是什麼 我們現在開始做預防 所以要能夠及早開始是最好的 所以就要開始想計畫裡的問卷要怎麼做 3.到了職場之後 所有人都會看你 他們也沒有別人可以看了
Thumbnail
新冠疫情趨緩後,醫院出現護理荒,許多醫院面臨關病床危機。為鼓勵護理人員投入醫院臨床工作,衛福部推出護理獎勵新制。沒想到卻讓地區醫院集體炸鍋,甚至可能引發倒閉危機!為什麼會如此?  台灣的地區醫院,最近出現這樣的怪現狀:空蕩蕩的病房,房內堆滿醫療器材,病床甚至成為衛生紙堆疊處,病房淪為雜物儲藏室。一
Thumbnail
這幾天,每家新聞都在爭頭條,就是討論護理師的薪水如何增補,以挽救更多醫院的護師荒,這個問題真的很多值得討論程度,因為若不好好的規劃,將來情況可能是急診塞的更嚴重,因為患者無法住院之問題,我覺得這真的是國安(國人安全)之風險,希望大家不能忽視。
Thumbnail
又開始做文宣 每每雷聲大 片片片 長期白瞟護理師 導致關病房 有錢人沒差 直接VIP 高層3餐 關懷 醫療品質下降 直接有關的是窮人 俗話說 有錢判生 沒錢判死 古人早有智慧 衛服部爛很久 有些亂搞瞟季外遇 這種素質 根本是來搞事 你們這些官員自己去第一線 被病人
Thumbnail
護理師普及時薪還輸外勞 在醫院通常需提早點班很晚下班(下班要求不打卡) 只有長期輪大夜班年薪約80 (醫學中心) 要要求學分 進階 一堆文書報告等雜7砸8 除非你是個管較偏正常班 但正常班也很難有4 很多社會壞人抓定護理師想要正常班 開出價碼比保全還低 良心被狗吃? 有時衛服部是大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著臺灣醫護人力的逐漸短缺,病房護理師面臨照顧多位病患的壓力,特別是行動不便或重症患者的需求日益增加。為此,政府提供住院看護費用補助以減輕中低收入戶的經濟負擔。沐陽特別護理中心在這邊提供2024年台灣六都的住院看護費用補助政策,包括申請對象、金額及所需文件,幫助需要的人獲得必要的經濟及照護支持。
Thumbnail
新加坡的加護病房護理嚴格要求,護理人員需經過培訓和考核。病房以顏色劃分病人照顧程度,從白色到藍色再到黃色代表不同訓練程度,並需要具備照顧能力。在這裡工作會面臨各種挑戰,但也抱有對病人的照顧和服務的滿足感。
Thumbnail
在醫療這一塊,其實台灣的處境真的蠻悲慘的,因為時常會遇到很多事情是護理師自己要處理,而常常在處理過程,就是學會獨立之外,有時候資源也有限,所以就會發生更多的事情,真的覺得大家要更重視護理師。
Thumbnail
急診室待床患者 有增無減 最近一年來,各大醫院均鬧「床荒」,急診室待床患者有增無減,平均得等上兩三天。原本癌友兩周一次住院化療,卻變成一月一次,這讓病家萬分憂心,焦急問著主治醫師:「這真的沒有關係嗎?」再者,刷手護理師、麻醉專科護理師嚴重短缺,開刀房運作也受影響,不少病家在預定開刀日的前一天,突然
Thumbnail
近日的上班壓力過大,其實都會湧上心頭一些前塵往事,我覺得護理工作裡面,真的很留不住人的第二大主因因,除了太過廉價以外,就是護理師會為難護理師,這個真的是一個很兩難的職業。就讓我回憶一下這些年我們做了甚麼樣的人生吧!
1.職護 不一定有學姊 每天坐下來都想說 我現在要幹嘛? 2.我們自己的規則是什麼 我們現在開始做預防 所以要能夠及早開始是最好的 所以就要開始想計畫裡的問卷要怎麼做 3.到了職場之後 所有人都會看你 他們也沒有別人可以看了
Thumbnail
新冠疫情趨緩後,醫院出現護理荒,許多醫院面臨關病床危機。為鼓勵護理人員投入醫院臨床工作,衛福部推出護理獎勵新制。沒想到卻讓地區醫院集體炸鍋,甚至可能引發倒閉危機!為什麼會如此?  台灣的地區醫院,最近出現這樣的怪現狀:空蕩蕩的病房,房內堆滿醫療器材,病床甚至成為衛生紙堆疊處,病房淪為雜物儲藏室。一
Thumbnail
這幾天,每家新聞都在爭頭條,就是討論護理師的薪水如何增補,以挽救更多醫院的護師荒,這個問題真的很多值得討論程度,因為若不好好的規劃,將來情況可能是急診塞的更嚴重,因為患者無法住院之問題,我覺得這真的是國安(國人安全)之風險,希望大家不能忽視。
Thumbnail
又開始做文宣 每每雷聲大 片片片 長期白瞟護理師 導致關病房 有錢人沒差 直接VIP 高層3餐 關懷 醫療品質下降 直接有關的是窮人 俗話說 有錢判生 沒錢判死 古人早有智慧 衛服部爛很久 有些亂搞瞟季外遇 這種素質 根本是來搞事 你們這些官員自己去第一線 被病人
Thumbnail
護理師普及時薪還輸外勞 在醫院通常需提早點班很晚下班(下班要求不打卡) 只有長期輪大夜班年薪約80 (醫學中心) 要要求學分 進階 一堆文書報告等雜7砸8 除非你是個管較偏正常班 但正常班也很難有4 很多社會壞人抓定護理師想要正常班 開出價碼比保全還低 良心被狗吃? 有時衛服部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