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購入富士的XT1以來一直想買個長焦。因為原本配的是18~55 f/2.8~4的標準鏡頭,但不知道選哪支,猶豫許久仍是購入了最入門款。不只因為價格親民,更是因為重量極輕,對於肩頸有問題的我來說,300多克的重量才能讓我願意帶著它到處跑。
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慢慢地玩出自己的心得。
窺視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用過山上的一種機器呢? 只要投錢進去,就能透過笨重的機器來查看山的對面有哪些東西。明明直接看便能瞭望美麗的風景,可是這樣的機器還是不斷出現在各個平台上,因為他滿足了人們對於窺視的慾望。人天生就有對著小洞觀察的慾望,不論是門上的貓眼還是牆上的縫,透過窺視,我們能先初步探索,一方面追尋著新的刺激,一方面也能享受原本的舒適圈。
而這支鏡頭在拉長了焦距後,就像是觀察小動物般偷窺整個世界,遠處的屋頂,陽台上的小鳥,剛剛升起的平交道、他人家中的曬衣桿等等。令人充滿了好奇,征服感與背德感。一切像是樂高堆起來的世界,而我們透過鏡頭細細打量每個細節,小時候建造一座都市的願望在此獲得滿足。
【注意】在城市裡使用長焦向上拍,可能會引來他人關心,建議找些制高點,例如陸橋、大樓樓頂等,較少人經過的地方拍攝。
壓縮感
「用長焦可以獲得很強的壓縮感」,在還沒拿到這支鏡頭時,我完全不懂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在此之前,我是屬於廣角派的。除非要虛化的效果,否則我都是用到廣角端,對我來說立體感是非常重要的,強烈的透視讓總有種讓人不可忽視的存在,若再配上分明的光影更讓人覺得純粹。
但在拿到這支鏡頭後,世界就變了。一切開始變得超現實,宏偉的鐵橋彷彿是有顏色的剪紙,不斷層層疊疊的,蜿蜒的步道,也被我壓成大大的字母S。林蔭大道也變成了「真‧綠色隧道」,兩旁的樹木彷彿密的只能透進一絲絲的光,巨大的 電塔,也被我變成以一層層的幾何圖形。
我開始領會壓縮的樂趣,那是一個重複圖形帶來的秩序感,非常適合強迫症。而這樣的單純幾何也正好是我很喜歡的主題。但過於平面化的畫面,看多了,還是有點膩。或許是因為我拍的不夠多,構圖太過單一導致
打鳥
原本購買這支鏡頭就是為了拍遠,那麼究竟是什麼東西無法接近拍呢?當然是那些自由自在翱翔的鳥兒。「打鳥」做為長焦鏡頭的本職,自然是很好發揮的,但我這支僅限打停住的鳥兒,畢竟對焦速度實在是太慢了,機身也已經是幾個世代前的。但是能夠拍到遠處的鳥兒甚至昆蟲真的是非常有趣,有種自己在拍攝Discovery的錯覺。去鳳凰谷鳥園拍攝,更能突顯它的價值,當同行的夥伴,還在苦惱怎麼突破面前鐵絲網的限制,我早已輕鬆一拍鳥兒的特寫。從水生鳥類諸如佛朗明哥、綠頭鴨、到森林中的小型雀類、鸚鵡、大嘴鳥,再到猛禽諸如貓頭鷹或是老鷹。無一逃離我的鏡頭。大大滿足我原始的獵捕本能。
分割
要說望遠鏡與廣角鏡有什麼不同,除了焦距的距離外,最明顯的還是視角的縮小吧,這部份讓我適應良久,每次用肉眼觀察到了小昆蟲,要用它來對焦,都要上上下下地找尋到底在哪邊。這麼小的視角,讓我再也不能貪心的什麼都要,而是必須「分割」。分割─找出事物的局部,找出想要強調的部分:無論是工廠的管線,老房的花窗、樹上的蕨類,還是美麗的蓮花。再透過大光圈虛化前後景,一個個精緻的小品就完成了。
結語
這支XC50~230mm f/4.5~6.7 OIS II 的確是入門級別的長焦,對焦速度慢,光圈也不大,但也帶給我許多以往不曾有過的體驗,就價格和重量來說,的確適合新手來玩看看。或許你也會更我一樣,就此走入長焦的世界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