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安達與島村─人際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有時,寂寞難眠;有時,只想逃離現有的生活;有時,只是想找個人說說話。社群網站上的「朋友」何其多,能夠聊上天的又有幾個?一同打屁聊天的朋友中,又有誰能夠託付心事?厭倦了虛假的人際關係,與總是掛著面具的自己。
這部作品就是獻給各位「大人們」的童話,帶領各位回到那個充滿著青澀、悸動、衝動與煩惱的時光。

人際

曾經看過一個研究,其對一群人詢問這一生最後悔的是什麼,而有許多人的回答是─「沒有顧好自己的人際關係」,先不論研究的可靠性與否,人際關係對人的重要性的確是不容置疑的。然而,怎樣才算顧好自己的人際關係呢?

安達:「我的世界僅需你一人」

本作主角安達便認為其人際關係只需島村一人即可,他與其他人都無甚交集,儘管透過島村認識了永藤日野兩位同學,卻也對他們不感興趣,除非事關島村,否則幾乎不曾主動與其互動,而安達與家人的互動也相當的少,安達的母親也曾向外人表示很難理解。然而,這樣的人際關係是錯誤的嗎?或許顯得有點太過孤注一擲了,但又何妨?若能找到一生的伴侶,即便少了與他人的連結,筆者相信仍是值得的。不過此種人際觀會對其伴侶(島村)帶來很大的壓力就是了。

島村:「在一片灰色的世界中,一個人漫無目的的遊走著」

而本作另一位主角島村則是一直以來都對人際關係相當冷漠,雖然跟人熱切的互動,實際上卻僅僅只是敷衍,她認為自己在一片灰色的世界中遊走,那些曾經在身邊的人事物都會轉瞬即逝,而她也只是緩緩地墜入心海,並不再浮起。直到─有道光出現,那就是安達,她總是無意識地想起安達。這也是為何她即便知曉安達的心意,卻仍不願推開她,反倒不斷以各種理由說服自己接受安達的提議,持續這段關係。所以,即使了解與安達在一起,自身的可能性便會減少,她還是不知不覺地走上這條道路。

筆者:在依賴與被依賴中反反覆覆,卻始終看不清未來的路

坦白說筆者的人際關係在世人的眼中應該算是不錯,認識許多人,也與不少人互稱朋友,雖不能說是萬人迷,但至少擁有自己的圈子。然而,現實卻是當筆者想找人談心時,卻不知找誰。礙於自身個性,我很少向他人展現自己的內心面,僅有極為少數的人能成為我商談心事的對象。儘管如此,也總是因為不想麻煩別人等理由而選擇獨自處理。

一旦成為筆者的心靈支柱後,我就會過分依賴,渴望聽到他/她的聲音,渴望獲取他/她的訊息,渴望曾經的時光能夠不斷持續。但是人生,聚少離多,一次次的面對這樣的離別,總是讓我感到痛苦不堪,像是一次次的被掏空、被拋棄、被背叛,所以即便能夠再次聯繫到那人,關係卻再也無法回復,甚至使我有種莫名的尷尬與背德感。

或許,多離少聚生人,在這些離別過後我也漸漸成為能讓別人依賴的人,無論是物理上的被依靠、支撐扶持、還是精神上的傾聽與建議。不過,每每在母性爆發後,不由自主地愛上被依靠的感覺,進而對依靠我的人產生感情。可笑的是,當他們不再依靠我,這份感情也就結束了。是故,我在依賴與被依賴中反反覆覆,不斷為他人而活,卻鮮少考慮自身,無論是未來規劃還是自我成長都被放在一旁。這樣做的結果便是沒有培養出任何專長,僅僅憑藉過去經驗是無法幫助到他人,當然也無法成為一同打拼的夥伴,而是愛管閒事卻沒有能力的廢物罷了。

平衡他者與自我

人是群居動物,生來就必須與其他個體一同交流、生存。即便在資訊科技發達的現今,乍看之下人們可以繭居不出、幾乎能不用與他人交談便能完成日常的所有事項。但在這些科技的背後,卻是超乎想像的協作網路。試想若是隻身一人在野外,是否還能天天窩居山洞而不餓死呢?所以人際是每個人類必須面對的課題。

然而,面對此課題,人們經常誤會了問題的原因。朋友多不一定就是好、沒有朋友也不一定就會悲慘。人際交往的對象當然要慎選,但很多時候我們根本沒辦法選。在人際關係中,不論是「質」還是「量」都很重要,但這些卻不是我們能夠完全掌控的。我們能掌握的便只有在「他者」與「自我」之間的權衡。

在嬰兒時期,並沒有自我與他者的分別 ,因為我就是全世界、全世界就是我,當然也就無需分別,這也是為何嬰兒就彷彿皇帝一般總是等人服侍,自身卻毫無反省之意。然而隨著年紀增長,擴大了活動範圍,與各式各樣的人事物互動,讓我們逐漸被社會化,世界不在以自己為中心,我們開始意識到他者的存在,並在一次次的經驗中學習如何對待他者。

就因為經驗的不同,也造就每個人在「他者」與「自我」之間的權衡有所不同,像是過於自我中心的人,曾經因為自己而造成他人的傷痛,而對此後悔不已,在此之後其價值觀便會更偏重「他者」;而曾遭人背叛者便會傾向自我封閉,而無法輕信他人。

就如同上述所說,每個人的權衡皆是不同的,並沒有個標準答案。但是,一旦你發現自身已陷入了惡性循環,或是感到厭煩、想要解脫等情緒等,便表示需要重新檢視自身的權衡了。像是將自己的一天用圓餅圖畫出來,或是將試著畫出人際關係圖都能讓你抽離習慣後退一步觀察自己,並了解原因所在。儘管一時不會有太大成果,心裡的疙瘩也不會瞬間消失,但一旦有了小小的改變,或許就能夠暫時透透氣,又或許藉此引起一連串的變化也說不定。

小結

回到問題,怎麼樣才算顧好自己的人際關係呢?
我的回答很簡單:「能夠在自我與他人之間達成舒服的平衡,並適時的調整」,便是顧好了人際關係。即便在他人看來有些彆扭或是奇怪,只要自身覺得沒有問題,筆者都認為是好的人際關係。換句話說,只要自身察覺到不快,那無論外界如何贊同、期待,都應該試著去修正。
無論如何請不要忘記,我們既是獨立的個體也是群體的一部份,而這是生為人類無法逃避的事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狂言的沙龍
7會員
19內容數
狂言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8/29
回首,在改變之時 回首,在沉醉之刻 回首,在放不下、得不到之別
Thumbnail
2024/08/29
回首,在改變之時 回首,在沉醉之刻 回首,在放不下、得不到之別
Thumbnail
2024/08/10
對我來說,這部作品就是封獻給創作者的情書,它的劇情、分鏡和世界觀都決定了─它是篇令人回味的小品,而不是部人氣爆棚的大作。但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不僅獲得大獎,還被製作成電影,甚至票房上億,讓我不禁思考這究竟是為什麼......
Thumbnail
2024/08/10
對我來說,這部作品就是封獻給創作者的情書,它的劇情、分鏡和世界觀都決定了─它是篇令人回味的小品,而不是部人氣爆棚的大作。但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不僅獲得大獎,還被製作成電影,甚至票房上億,讓我不禁思考這究竟是為什麼......
Thumbnail
2024/06/15
在每個創傷前作者都有一個展示背號的畫面,巨大的數字深深刻在後背似的,震撼且痛苦的的情緒一波波襲來,彷彿要將人淹沒,令人窒息。然而,漫畫的主基調卻是輕鬆的,甚至是搞笑的。作者巧妙地在球員日常與棒球之間不斷變化,讓人感受到這群人是真實的活著而非只是打棒球的機器,就是這些日常逐漸治癒了創傷,擴展了人生。
Thumbnail
2024/06/15
在每個創傷前作者都有一個展示背號的畫面,巨大的數字深深刻在後背似的,震撼且痛苦的的情緒一波波襲來,彷彿要將人淹沒,令人窒息。然而,漫畫的主基調卻是輕鬆的,甚至是搞笑的。作者巧妙地在球員日常與棒球之間不斷變化,讓人感受到這群人是真實的活著而非只是打棒球的機器,就是這些日常逐漸治癒了創傷,擴展了人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工作、家庭、戀人全都搖搖欲墜。人生只想躺平的我錯了嗎?腦袋裡只想著自己不行嗎?好友一個個結婚、找到好歸宿,自己卻得繞著身體出狀況的雙親打轉;公司複雜的人際互動及對職涯的迷惘也讓她疲憊不堪。(直木獎得主山本文緒三大獎最後遺作)
Thumbnail
工作、家庭、戀人全都搖搖欲墜。人生只想躺平的我錯了嗎?腦袋裡只想著自己不行嗎?好友一個個結婚、找到好歸宿,自己卻得繞著身體出狀況的雙親打轉;公司複雜的人際互動及對職涯的迷惘也讓她疲憊不堪。(直木獎得主山本文緒三大獎最後遺作)
Thumbnail
孤單是種狀態,寂寞是種心情。培養獨處的能力,做自己最好的陪伴。
Thumbnail
孤單是種狀態,寂寞是種心情。培養獨處的能力,做自己最好的陪伴。
Thumbnail
本文的目的在於擷取幾個小說中的片段來指出兩人關係的特點,而後再從其中的關係模式展開追溯人間倫理學的方向,而社會學的概念實則為和辻哲郎倫理學的同源甚至是始祖,筆者因此將從兩個社會學家提出的概念連結到和辻哲郎本身。 肯定就是我。[xvii] 作者:李佾學
Thumbnail
本文的目的在於擷取幾個小說中的片段來指出兩人關係的特點,而後再從其中的關係模式展開追溯人間倫理學的方向,而社會學的概念實則為和辻哲郎倫理學的同源甚至是始祖,筆者因此將從兩個社會學家提出的概念連結到和辻哲郎本身。 肯定就是我。[xvii] 作者:李佾學
Thumbnail
  時間已經過去了,無論如何,我們都無法再回到那個時候。即便重來一遍,選擇那麼做的,還是會傷害的,依然會再重複。一個環節又一個環節度過,我們都將往新世界邁進。
Thumbnail
  時間已經過去了,無論如何,我們都無法再回到那個時候。即便重來一遍,選擇那麼做的,還是會傷害的,依然會再重複。一個環節又一個環節度過,我們都將往新世界邁進。
Thumbnail
創作於《挪威的森林》(1987)之後、《發條鳥年代記》(1994-1995)之前的《國境之南、太陽之西》(1992年),還是充滿現代感,但內容寫實,並不荒誕,唯摻有些微曖昧幻想的色彩。簡單說,這只是一部敘述已婚中年男子和初戀情人重逢熱戀而又分開的外遇故事;不過,小說勾勒出現代社會中產階級的精神面貌。
Thumbnail
創作於《挪威的森林》(1987)之後、《發條鳥年代記》(1994-1995)之前的《國境之南、太陽之西》(1992年),還是充滿現代感,但內容寫實,並不荒誕,唯摻有些微曖昧幻想的色彩。簡單說,這只是一部敘述已婚中年男子和初戀情人重逢熱戀而又分開的外遇故事;不過,小說勾勒出現代社會中產階級的精神面貌。
Thumbnail
有時,寂寞難眠;有時,只想逃離現有的生活;有時,只是想找個人說說話。社群網站上的「朋友」何其多,能夠聊上天的又有幾個?一同打屁聊天的朋友中,又有誰能夠託付心事?厭倦了虛假的人際關係,與總是掛著面具的自己。 這部作品就是獻給各位「大人們」的童話,帶領各位回到那個充滿著青澀、悸動、衝動與煩惱的時光。
Thumbnail
有時,寂寞難眠;有時,只想逃離現有的生活;有時,只是想找個人說說話。社群網站上的「朋友」何其多,能夠聊上天的又有幾個?一同打屁聊天的朋友中,又有誰能夠託付心事?厭倦了虛假的人際關係,與總是掛著面具的自己。 這部作品就是獻給各位「大人們」的童話,帶領各位回到那個充滿著青澀、悸動、衝動與煩惱的時光。
Thumbnail
《異國日記》這個書名乍看之下像是貴婦少女結伴同遊它鄉異國的紀錄,但實則這個「異國」指的是人與人之間心靈的距離就宛若是不同國度般那樣的遙遠,故事的兩位主人公這種既不算母女的關係,亦也仍算不上有共同經歷的熟人,這種心靈上的距離,才是造就了「異國」的主因。
Thumbnail
《異國日記》這個書名乍看之下像是貴婦少女結伴同遊它鄉異國的紀錄,但實則這個「異國」指的是人與人之間心靈的距離就宛若是不同國度般那樣的遙遠,故事的兩位主人公這種既不算母女的關係,亦也仍算不上有共同經歷的熟人,這種心靈上的距離,才是造就了「異國」的主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