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醫療突破治療瓶頸,控制多發性骨髓瘤,血癌專家圖文解說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免啦!免啦!」七十多歲的老太太擺擺手說,「醫生,我不要治療啦!」
因為骨頭痠痛而就診的老太太,萬萬沒想到最後的診斷竟然是血癌。一聽到血癌,老太太便聯想到打針、住院、化學治療,於是搖頭拒絕。
「你先不用擔心,」醫師仔細地解釋,「你的病名叫做多發性骨髓瘤,目前大多可以使用標靶藥物治療,只要狀況穩定,就不太需要住院。」
聽完醫師的說明,老太太才鬆了口氣,願意接受治療。臺北榮民總醫院血液科劉嘉仁醫師分享,「老太太接受標靶藥物治療,合併一些免疫調節藥物及類固醇,讓多發性骨髓瘤得到很好的控制,到現在還是規則的回門診追蹤、治療,狀況相當穩定。」
過去只有傳統化學治療的時代,治療選擇有限,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平均存活大概只有兩年左右,劉嘉仁醫師指出,目前已經有多種標靶治療藥物,可以從第一線、第二線、第三線、第四線、使用到第五線,都不須使用傳統的化學治療。許多病人的存活都已經到達五年以上,甚至有部分患者能夠達到完全緩解!
源自白血球的癌症—多發性骨髓瘤
在台灣,「多發性骨髓瘤」與「淋巴瘤」、「白血病」並列為三大血癌。多發性骨髓瘤是第三常見的血癌,過去每年台灣大概會新增三百至四百位患者,劉嘉仁醫師提醒,隨著發生率的增加以及診斷的進步,現在每年大約新診斷七百位病人。
多發性骨髓瘤的成因是漿細胞的變異。漿細胞是一種負責製造抗體的白血球,因為基因突變導致漿細胞不正常生長並製造不正常的抗體,就會導致多發性骨髓瘤。最常見的危險因子是年紀大,接觸化療物質或輻射等。
多發性骨髓瘤比較好發在老年人,男性會比女性的發生率稍微高一些。劉嘉仁醫師說,過去認為多發性骨髓瘤是一個嚴重不可治癒的疾病,病人存活時間約2年;但隨著標靶藥物的發明及治療的進步,現在許多病人存活可達5年以上。
被稱為「螃蟹病」的多發性骨髓瘤
多發性骨髓瘤的常見症狀被形容為「螃蟹(CRAB)病」,因為CRAB這四個英文字母分別代表了多發性骨髓瘤的四大症狀。
C:代表高血鈣(hyperCalcemia),患者會伴隨著噁心、嘔吐、吃不下、脫水、口渴、便秘、腹痛、全身無力或意識昏迷等症狀。
R:代表腎衰竭(Renal failure),患者會因為腎功能不佳而出現水腫、疲倦、沒胃口、蛋白尿、電解質失衡等症狀,嚴重的病人甚至誘發心律不整或需要洗腎治療。
A:代表貧血(Anemia),可能會有頭暈、疲倦、全身無力,嚴重時走路會喘或呼吸上氣不接下氣。
B:代表骨頭痛(Bone pain),當骨頭被多發性骨髓瘤侵蝕,會造成骨頭痠痛,其中最常見的是下背痛,嚴重者甚至會導致病理性骨折或神經壓迫。
此外,有些病人會有體重減輕、手腳發麻及反覆感染等症狀。
「由於症狀多變,病人經常會因為不同的症狀而在不同的科別就診,最後才發現是多發性骨髓瘤,」劉嘉仁醫師解釋:「有些患者因為下背痛去到骨科,經過檢查才意外發現病因不單純;或是因為腎臟功能變差,到腎臟科求診後才發現多發性骨髓瘤。」
多發性骨髓瘤的精準醫療
當患者出現症狀,醫師懷疑可能與多發性骨髓瘤有關時,最初步的檢查是抽血檢驗免疫球蛋白的比例,進一步可以做血液及尿液的免疫電泳檢查。劉嘉仁醫師提醒,「確定診斷時,仍需要做骨髓切片以及全身影像檢查。」
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已進入精準醫療的時代,可以運用多種標靶藥物合併免疫調節劑及類固醇治療。劉嘉仁醫師表示,目前大部分藥物已納入健保給付,只要依健保的規範及順序使用,可大大減輕病人的負擔。
在患者體能狀況許可時,骨髓幹細胞移植可以讓疾病治療地更徹底、提高治癒率,並延長存活期。若患者年紀在七十五歲以下,體能狀況不錯,都可以考慮作幹細胞移植。
「我們會先做一個誘導治療,利用標靶藥物治療合併免疫調節劑以及類固醇,讓病人得到疾病的緩解,待疾病緩解之後,再進行骨髓幹細胞移植。」劉嘉仁醫師表示:「如果能將指數降低90%以上,骨髓移植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在進行幹細胞移植前,需用化學藥物將骨髓中的骨髓瘤細胞清空,再進行骨髓幹細胞的輸注。
多發性骨髓瘤復發時該怎麼辦?
「過去一直認為多發性骨髓瘤算是比較不可治癒的疾病,因為多發性骨髓瘤容易復發,且每次有效治療的時間會遞減。」劉嘉仁醫師分析:「但是隨著標靶藥物的進展,以及很多新藥的發明,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成效已大幅提升。」
當病人在第一線治療後復發,醫師會選擇第二線標靶藥物,搭配不同的免疫調節劑作為新的組合治療。劉嘉仁醫師說,後續還有第三線、第四線、第五線標靶藥物,許多患者的存活已可達到五年以上,幾乎都不會用到化學治療藥物。目前認為多發性骨髓瘤比較像是慢性病,是需要長期治療的癌症。
劉嘉仁醫師說,「多發性骨髓瘤的患者年齡較高,常常會因為害怕副作用而拒絕治療,但是現在的治療以標靶藥物為主,副作用較少,也不太需要住院,便能得到良好的控制,幫助病人維持高品質的生活。」
貼心小提醒
多發性骨髓瘤是漿細胞變異所產生的疾病,常會造成頭暈、疲倦、貧血、水腫、骨頭痠痛等症狀。劉嘉仁醫師叮嚀,如果有相關症狀,可能不是單純的老化,應盡快就醫檢查,把握治療時機。
過去認為多發性骨髓瘤是個嚴重不可治癒的疾病,但是隨著標靶藥物的進展,目前已可利用不同的治療組合把疾病控制穩定,幫助患者改善症狀並且兼顧生活品質!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2會員
61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甕中捉鱉】《侏羅紀公園》隱含投資密碼? DNA扮演精準醫療推手喜歡看電影的人應該都對1993年《侏羅紀公園》留下深刻的印象。票房不但讓人驚豔,也讓影迷對於史前時代即存在地球的生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之後這個系列電影持續開拍續集,直到2022年的《侏羅紀世界:統霸天下》問世,前幾集出現的人物來個大集結,再創票房佳績。
Thumbnail
avatar
JC Talks
2024-03-20
精準醫療跟NGS的第一步規劃 近期很多人跟我討論精準醫療每個想的都不錯,但就是最好規劃產業的分配 生技醫療重點產業有分醫材、API(原料藥)、生物新藥製劑、通路智慧醫療(精準醫療)目前比較重點的領域 1.慢性病管理 2.疾病預防 3.自主管理 4,病症診斷 5,臨床決策 6.照護服務 這樣從最上面就會開始
Thumbnail
avatar
金融狡兔
2024-02-25
2024年開啟的癌藥跟精準醫療趨勢 過去的生技股都是在打個人秀 從2020年開始都在慢慢轉成打團體戰 所以可以看到很多都是一起難熬、一起痛苦、一起高潮 2024年開始我會關注的就是癌藥產業 任何會讓政府燒錢的產業,在最初的想像期都是有機會最甜的 就像過去的電動車 綠能就是案例,只有沒賺到想像期的人才會恐慌成長期>成熟
Thumbnail
avatar
金融狡兔
2024-02-08
#精準醫療 新題材規劃 #東生華 題材看的就是精準醫療,次世代基因檢測(NGS)癌症液態切片的成長 目前預估這個產業複合率成長是10% 看第二季前後這個政府推動的題材有沒有特別開始 上一波反彈就到5年線58~60元滿足 這波在20周上下震盪,沒特別節奏,5年線已經下降到55元現在就看10年線下降位置滿足基本階
Thumbnail
avatar
金融狡兔
2024-02-07
精準與個人化細胞治療,再生醫療的生命健康推手-長聖(6712)肯嘗試就有希望,如果試都沒試,就打退堂鼓,希望之門如何為你而開?生醫中霸天-蔡長海與台灣生技教父-林榮錦,聯手打造再生醫療的遠大藍圖,實踐『生命希望、許願健康』之精神-長聖生技。
Thumbnail
avatar
奇行貓的投資覺察筆記
2023-07-26
#書籍推薦 #OGSM打造高敏捷團隊:OKR做不到的,OGSM一頁企畫書精準達成!#書籍推薦 #OGSM打造高敏捷團隊:OKR做不到的,OGSM一頁企畫書精準達成! 作者: 張敏敏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20/04/30 目錄 推薦序 透過OGSM精進團隊執行力 李仁芳 推薦序 OGSM,一輩子實用的管理技巧 何春盛 推薦序 簡單一頁,更聚焦目標,更容易
Thumbnail
avatar
leader
2023-01-24
AI讓人類多活20年!新冠病毒加速精準醫療市場成長編按:2025年,全球AI醫療市場的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41.7%,市場規模將超過130億美元。隨著醫學、生物學和AI領域的技術反覆運算與升級,人類的壽命可能會延長20年。讓我們期待見證AI長壽的奇蹟吧!
Thumbnail
avatar
遠見雜誌
2023-01-17
精準企劃 讀書心得(一)為什麼選這本書? 動畫企劃在前期規劃上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如何做出吸引人的前期企劃不只有利於出資方更能扮演團隊內資源分配、行動方向的總綱領 前言 重點: 前言主要說明為何企畫能力是每個人都需要學會的能力。好的企劃能力能讓人快速簡潔的完成想達成的目標,並號召更多人參與,達到更高的效率。前期工作的提案階
Thumbnail
avatar
動畫基地
2022-12-31
如何寫出一個好書名與精準描述使用者痛點的文案內容?這篇文章是《Write Useful Books》的第二篇讀書心得,內容分享我在這本書中學到的第二個大重點-如何寫書籍的標題與介紹書籍的文案。主要有 3 個小重點:(1) 如何寫出好書名 ? (2) 如何寫描述使用者痛點的文案?(3) 如何寫書籍介紹?
Thumbnail
avatar
朱騏
2022-08-11
點血成金的精準醫療先驅:Guardant Health Guardant Health (NASDAQ: GH) 是美國的一家精準癌症檢測公司,致力於利用液體活檢 (liquid biopsy)  的方法找出最適合病患的療程。該公司成立於 2012 年,總部位於加州紅木城 (Redwood City)。
avatar
解鎖生技
202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