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使用中文的正詞正音?

為什麼要使用中文的正詞正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2020年11月20日,筆者曾在好幾個自媒體留言,謂大陸的語文有不少都是錯詞錯讀的,而且還是語委會所規範的。於是列舉多個例子,以供參考。

這些自媒體的主播人,本身都是來自大陸的,他們現在都棄用大陸的錯詞「篡改」,而改用「竄改」了;也棄用「匯報」,而改用「彙報」。同時,也改用正確的國音,例如:說服,正音為「shuì fú」,粵音稅。謝謝他們的從善如流!

那麼,為什麼把「竄改」寫成「篡改」?「竄」,本身是有簡化字「窜」的,又何以不用「窜改」?而偏要用筆畫繁多的「篡改」呢?

「竄」,從《說文解字》的釋義,是指老鼠躲藏在小洞穴裡,趁機偷偷出來覓食,故有「鼠首兩端」一語。依此,「竄改」就有偷偷地、鬼鬼祟祟地更改的意思。大家想想,要竄改歷史,就好像小偷一樣,調換了錢包,事主都不知。試問有哪個小偷會說自己是小偷的呢?故而避用「竄」,而刻意竄改為「篡改」。

「矜貴」一詞,在粵語或在書面語,在香港或在臺灣,一向都在使用著,而且在古時已經出現的。但在大陸近這二十年來,則偏偏改用「金貴」,而沒有「矜貴」。雖則兩個詞的拼寫都是一樣 jīn guì ,但在詞義上就非常懸殊。

「矜貴」,在正統的中文詞書裡,有兩個解釋:
①自恃地位崇高。如「恃才矜貴」。
②珍貴難得。

香港人說這件物品或這個對象非常難得,要珍而重之,往往會用上「矜貴」。又或粵語口語說:都唔知乜嘢新鲜蘿蔔皮,懒「矜貴」咁。

此外,大陸又屢創新詞新語,什麼「打飯、打湯、打造…」,總之就是使力去打。又說「爭取在什麼時候完成」,「不存在…」,「影響不好」…等等,真是詞窮語絕,數典忘祖,罄竹難書!

(寫於2022年6月16日)

avatar-img
yidai zhongshi ye的沙龍
64會員
847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剛剛在一個(臺灣)頻道留言:   有個題外話,「說服力」的「說」17:02,在陸區是唸說話的說;而在臺區,傳統是唸「稅」的。不知道博主是來自哪個地區呢?   2025-3-26
有個陸媒節目,論及天將降大任於「是人」?還是「斯人」? 其實,「斯人」還是「是人」,兩者都沒錯。斯人的「斯」,代詞,此、是、這。至於「是人」的「是」,形容詞,此。例如:是日。 我手頭上的那些四書,全是「是人也」。 另外,在0:01字幕「篡改」,正確是「竄改」。「篡改」是現代漢語詞典用的,那是錯
剛才在一個內媒外輸的頻道留言:   雅鑫,不好意思!有個讀音,是要更正的。0:06「夫少者…」的哪個「夫」,是發語詞,展開說明,該讀第三聲。   另外,附帶一提,有人刻意批評中文沒有語法、沒有邏輯,上述例子,就是語法。我學生時期,是要必修中文語法和邏輯的。   還有一個讀音,也要更正的。
剛剛在一個(臺灣)頻道留言:   有個題外話,「說服力」的「說」17:02,在陸區是唸說話的說;而在臺區,傳統是唸「稅」的。不知道博主是來自哪個地區呢?   2025-3-26
有個陸媒節目,論及天將降大任於「是人」?還是「斯人」? 其實,「斯人」還是「是人」,兩者都沒錯。斯人的「斯」,代詞,此、是、這。至於「是人」的「是」,形容詞,此。例如:是日。 我手頭上的那些四書,全是「是人也」。 另外,在0:01字幕「篡改」,正確是「竄改」。「篡改」是現代漢語詞典用的,那是錯
剛才在一個內媒外輸的頻道留言:   雅鑫,不好意思!有個讀音,是要更正的。0:06「夫少者…」的哪個「夫」,是發語詞,展開說明,該讀第三聲。   另外,附帶一提,有人刻意批評中文沒有語法、沒有邏輯,上述例子,就是語法。我學生時期,是要必修中文語法和邏輯的。   還有一個讀音,也要更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