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服力」的「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剛剛在一個(臺灣)頻道留言:

 

有個題外話,「說服力」的「說」17:02,在陸區是唸說話的說;而在臺區,傳統是唸「稅」的。不知道博主是來自哪個地區呢?

 

2025-3-26

avatar-img
64會員
846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台灣,上學時有教,說這個字, 平時唸:說 (書喔切音)話。 但在用到說(税)服這詞時,有特殊的唸法。念稅。 在,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悅)乎,時念(悅)。
yidai zhongshi ye-avatar-img
1
yidai zhongshi ye-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26
1
老安的雜文基地 老安兄:哪個博主是個臺灣年輕人,大概三十歲吧。他在講述亞太區大學生國際事務分享會時,指來自陸區的代表謂24小時就可以攻占臺灣;而臺灣區代表則心平氣和逐一反駁。博主自然值得高興喇!但,但最失敗的,哪個博主竟然像陸區一樣,把「說服力」的「說」,像陸區一樣,唸成說話的說。悲乎!哀乎!
1
有個陸媒節目,論及天將降大任於「是人」?還是「斯人」? 其實,「斯人」還是「是人」,兩者都沒錯。斯人的「斯」,代詞,此、是、這。至於「是人」的「是」,形容詞,此。例如:是日。 我手頭上的那些四書,全是「是人也」。 另外,在0:01字幕「篡改」,正確是「竄改」。「篡改」是現代漢語詞典用的,那是錯
剛才在一個內媒外輸的頻道留言:   雅鑫,不好意思!有個讀音,是要更正的。0:06「夫少者…」的哪個「夫」,是發語詞,展開說明,該讀第三聲。   另外,附帶一提,有人刻意批評中文沒有語法、沒有邏輯,上述例子,就是語法。我學生時期,是要必修中文語法和邏輯的。   還有一個讀音,也要更正的。
曾幾何時,臺灣普遍都應用「力道」這個詞彙,例如:力道強勁、力道十足(見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然而,力道的「道」,是完全沒有數據指標的意思,何解會用「道」呢?一般說「程度」、「深度」、「長度」,都含有指標單位的意思,故此,有「加強力度」,加大成效(increase efforts)。又例
「手段」一詞,在臺灣的媒體,是比較罕用的;但在大陸的官方,卻常常聽到。 手段,意指處理事務的方法,表面上是中性的,但實質上是比較偏霸、比較見不得光、比較下三濫的,故有所謂「但求目的,不擇手段」之語。 其實,對處理群眾的方法、航天科研的技術、醫療防疫的流程等等,明明是件好事,官方發言卻說運用了什麼
近這二、三十年以來,港媒慣用「判詞」,而實用文教本也普遍用「演講詞」,錯、錯、錯! 有一次在英文中學監考,發卷後,原來是要考生寫作「演講詞」。我隨即板書: 詞→word 辭→speech 學生看了,也點點頭。 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詞與辭,其義迥別。積文字而為篇章,積詞而為辭。 至於
說要學正統的華文,全球都該來臺灣學習,這話原則上是同意的。對於大陸的語文,無論是字的形、音、義,我都討論過不少,而且是從學術的角度來討論,理性的、善意的討論。但是,現時臺灣的中文水平,已今非昔比,恐怕是明日黃花啊! 不用說太久遠,臺灣媒體近日經常都出現「致詞」這個詞,而且還用在非常隆重的場合,實在
有個陸媒節目,論及天將降大任於「是人」?還是「斯人」? 其實,「斯人」還是「是人」,兩者都沒錯。斯人的「斯」,代詞,此、是、這。至於「是人」的「是」,形容詞,此。例如:是日。 我手頭上的那些四書,全是「是人也」。 另外,在0:01字幕「篡改」,正確是「竄改」。「篡改」是現代漢語詞典用的,那是錯
剛才在一個內媒外輸的頻道留言:   雅鑫,不好意思!有個讀音,是要更正的。0:06「夫少者…」的哪個「夫」,是發語詞,展開說明,該讀第三聲。   另外,附帶一提,有人刻意批評中文沒有語法、沒有邏輯,上述例子,就是語法。我學生時期,是要必修中文語法和邏輯的。   還有一個讀音,也要更正的。
曾幾何時,臺灣普遍都應用「力道」這個詞彙,例如:力道強勁、力道十足(見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然而,力道的「道」,是完全沒有數據指標的意思,何解會用「道」呢?一般說「程度」、「深度」、「長度」,都含有指標單位的意思,故此,有「加強力度」,加大成效(increase efforts)。又例
「手段」一詞,在臺灣的媒體,是比較罕用的;但在大陸的官方,卻常常聽到。 手段,意指處理事務的方法,表面上是中性的,但實質上是比較偏霸、比較見不得光、比較下三濫的,故有所謂「但求目的,不擇手段」之語。 其實,對處理群眾的方法、航天科研的技術、醫療防疫的流程等等,明明是件好事,官方發言卻說運用了什麼
近這二、三十年以來,港媒慣用「判詞」,而實用文教本也普遍用「演講詞」,錯、錯、錯! 有一次在英文中學監考,發卷後,原來是要考生寫作「演講詞」。我隨即板書: 詞→word 辭→speech 學生看了,也點點頭。 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詞與辭,其義迥別。積文字而為篇章,積詞而為辭。 至於
說要學正統的華文,全球都該來臺灣學習,這話原則上是同意的。對於大陸的語文,無論是字的形、音、義,我都討論過不少,而且是從學術的角度來討論,理性的、善意的討論。但是,現時臺灣的中文水平,已今非昔比,恐怕是明日黃花啊! 不用說太久遠,臺灣媒體近日經常都出現「致詞」這個詞,而且還用在非常隆重的場合,實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這回在這句「有人舉報了這裡」,出現了舉報,讓2024的我重看時愣了會,畢竟這回刊載是2012。所以我忍不住想著當時為什麼會用舉報而非檢舉,是以往自創詞彙還是以前台灣的舉報有更細膩的使用情境?我是有想了一下當時的確有朋友在中國唸書,我會上微博去看一下近況。還是無意間被影響。 總之,以後有離開
Thumbnail
簡單比喻,例如在一個演講台上,大家不管講什麼話語,都是「講台語」(講台上的語言),但若要細分,則有各式各樣的「講台X語」。……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來討論一個有趣的話題——專家說的都是對的嗎? 在臺灣,這現象真的很普遍。你有沒有注意到,早上新聞上出現某個專家說了什麼,大家就會照做?很多人不會去驗證,只會說:「你知道昨天看電視,那個誰講了什麼。」然後這樣傳出去,大家都會照做...
Thumbnail
2019/02/27 11:38 雜記日誌 拍圖
Thumbnail
「你有什麼什麼資格、你憑什麼講我?」知道老外習慣用什麼句型,就能用道地英文向人嗆這句話。
Thumbnail
寫於 2024.02.27 ,家中 只是一樁無本生意而已,何必生氣?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關於語言學的一些思考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這回在這句「有人舉報了這裡」,出現了舉報,讓2024的我重看時愣了會,畢竟這回刊載是2012。所以我忍不住想著當時為什麼會用舉報而非檢舉,是以往自創詞彙還是以前台灣的舉報有更細膩的使用情境?我是有想了一下當時的確有朋友在中國唸書,我會上微博去看一下近況。還是無意間被影響。 總之,以後有離開
Thumbnail
簡單比喻,例如在一個演講台上,大家不管講什麼話語,都是「講台語」(講台上的語言),但若要細分,則有各式各樣的「講台X語」。……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來討論一個有趣的話題——專家說的都是對的嗎? 在臺灣,這現象真的很普遍。你有沒有注意到,早上新聞上出現某個專家說了什麼,大家就會照做?很多人不會去驗證,只會說:「你知道昨天看電視,那個誰講了什麼。」然後這樣傳出去,大家都會照做...
Thumbnail
2019/02/27 11:38 雜記日誌 拍圖
Thumbnail
「你有什麼什麼資格、你憑什麼講我?」知道老外習慣用什麼句型,就能用道地英文向人嗆這句話。
Thumbnail
寫於 2024.02.27 ,家中 只是一樁無本生意而已,何必生氣?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關於語言學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