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3】我跟著你,收起枝椏,慢慢鬆開我自己——《別人》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你愛的人永遠年輕,活在你愛過的時間。
我很喜歡任明信,無論是他的詩還是這本帶有詩意的散文集。我喜歡他溫柔、寬容中又帶有哀傷的文字。
但這並不代表,這本書需要被認真、仔細且不帶絲毫停頓地看完。
最初我也想著,總得看完了才來寫這讀後感。後來意識到這不過是一種枷鎖,又與我最初想著的紀錄有某種差異。我還是寫,但無須逼迫自己。
然而,上述所有說明,都並非意指這本書有多糟糕。
我喜歡《別人》,正如我喜歡《雪》、喜歡《光天化日》、喜歡《你沒有更好的命運》。但這幾本書,我從未曾試圖一次讀完。
因為會痛吧。
想讓那種溫柔又哀愁的寬容慢慢包覆住自己,一邊把傷口挖掘得更深,一邊安靜地療傷。才意識到我們把根長在別人心裡了,所以要拔出枝椏獨自生活時,總覺得尤其艱難。
慢慢地看,不需要看完。會發現這個人正在以自己的傷口築一顆繭,把自己,把受傷的人包在裡面,繭裡的人不一定會痛,有時甚至覺得自己被理解了,但織繭的人用這種方式提醒自己:其實我還好痛好痛。
於是他的散文裡有許多第二人稱,這或許是某種文學上更好使用的方式,也或許是為了逃避自己的痛楚,於是總以「你」來說話。這樣受傷的不是我,剝開傷口的人也不是我。
所以痊癒的,也不會是我。
當然,這也只是我自己的猜測。但我依舊喜歡他詩化的文字,美麗而失落的意象總讓人沈迷其中。有些提及親情,有些提及愛情,有些破碎得徹底,有些還些許窺見完滿的模樣。
但那是他的人生,他只是在自我治癒——或者自我傷害的過程中,有意無意地與我們共鳴了。
所以我斷斷續續地看,想著總有一天,我也能跟著樹群,收起枝椏,慢慢離開山的身體。
或許我總有一天會看完的,一邊親吻自己的傷口,終於長出帶刺的翅膀。
或許總有一天,我會不再需要看完它的。即使沒有翅膀,也能好好飛翔。
2022.6.21 _ 403
avatar-img
5會員
13內容數
原創小說短篇合集,可能一個月發一篇,也可能不是,我也不知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要不要來寫信?」明翰時常這樣問我。 自從他讀了盧雲的書Love, Henri: Letters on the Spiritual Life之後他就時常用我精美的明信片寫一張又一張的卡片給我們身邊的朋友。去年我寫了大量的卡片給我的每一個學生和家長,本來今年還要再寫,但我發現我一個字都寫不出來。
Thumbnail
我真的不是理性腦,我懷疑我還待在子宮的那10個月應該就在讀詩。但我其實很想認真的閱讀,可是我被太多的雜務給分食了,我根本拿不回主導權吧。(啊懶就直接說沒人會笑的) 多年前你會在金石堂的網路書店購書,村上村樹,二月,扎西拉姆.多多,鄭愁予,...然後我跟著閱讀,就連看個書都需要伴讀的我真的好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Thumbnail
有沒有一本書你會視乎人生之書?就是一本讓你愛不釋手、百看不厭,經常拿出來翻閱,每次閱讀都有不同感受的書。如果問我的人生之書是什麼,我會毫不猶豫說是成英姝的小說《似笑那樣遠,如吻這樣近》。 我有多喜歡這本小說?就是當年我要為部落格改名時,我會將部落格命名為「似笑那樣遠」,十多年來我一直將這本書放在書
Thumbnail
曾幾何時「我喜歡你」成了「我要擁有你」的同義詞。這句話讓我一再的回味咀嚼。我一邊看著他們三人在和彼此的關係間碰撞掙扎,互相傷害的同時又互相療癒。再回過頭看自己,總是自嘲自己是個醋罈子的我,能夠放下佔有慾,單純的愛著我愛的人嗎?
Thumbnail
我以為牽過手就不再是朋友 我以為愛的久就能細水長流 已經過了被懸念誘惑的階段 或許是我太過偏執 才會在妳眼中迷失 現在我更偏愛踏實感 一定會有放下妳的那天 在這之前不妨把妳稱作遺憾 回看心路在時間軸畫的曲線 妳給我太多改變 現在我只喜歡有結果的人 不再享受飛蛾撲火的興奮 若失去是擁有的必經過程
村上春樹有一句話:「我喜歡你並不是一定要和你在一起,只是希望今後的你在遭遇人生低谷的時候不要灰心,至少曾經有人被你的魅力所吸引,曾經是,以後也會是。」
Thumbnail
情感的依存中,愛一個人,我們有著千百種的方式,但有些方式不見得清晰、具體,或許我們都曾在某些舉動的行進間參雜了些微的愛意?而舉手投足間,有人接納、有人坦承,想當然,亦有人抗拒與逃避。 然而,從《我願意為妳朗讀》這本書中我所感受到的是:即使歷經撕毀與拉扯,愛依然不言而喻。
Thumbnail
這一本是其中一本想釋放情緒和感到迷失時必讀的作品,是不會放手的書之一。因為書封上的一句文案讓幾年前的我,感到共鳴:14歲隨手寫下的願望清單,到了34歲要實現卻如此之難?這是一本看似尋找友情親情,卻是在尋找失落的自我和夢想的故事。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要不要來寫信?」明翰時常這樣問我。 自從他讀了盧雲的書Love, Henri: Letters on the Spiritual Life之後他就時常用我精美的明信片寫一張又一張的卡片給我們身邊的朋友。去年我寫了大量的卡片給我的每一個學生和家長,本來今年還要再寫,但我發現我一個字都寫不出來。
Thumbnail
我真的不是理性腦,我懷疑我還待在子宮的那10個月應該就在讀詩。但我其實很想認真的閱讀,可是我被太多的雜務給分食了,我根本拿不回主導權吧。(啊懶就直接說沒人會笑的) 多年前你會在金石堂的網路書店購書,村上村樹,二月,扎西拉姆.多多,鄭愁予,...然後我跟著閱讀,就連看個書都需要伴讀的我真的好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Thumbnail
有沒有一本書你會視乎人生之書?就是一本讓你愛不釋手、百看不厭,經常拿出來翻閱,每次閱讀都有不同感受的書。如果問我的人生之書是什麼,我會毫不猶豫說是成英姝的小說《似笑那樣遠,如吻這樣近》。 我有多喜歡這本小說?就是當年我要為部落格改名時,我會將部落格命名為「似笑那樣遠」,十多年來我一直將這本書放在書
Thumbnail
曾幾何時「我喜歡你」成了「我要擁有你」的同義詞。這句話讓我一再的回味咀嚼。我一邊看著他們三人在和彼此的關係間碰撞掙扎,互相傷害的同時又互相療癒。再回過頭看自己,總是自嘲自己是個醋罈子的我,能夠放下佔有慾,單純的愛著我愛的人嗎?
Thumbnail
我以為牽過手就不再是朋友 我以為愛的久就能細水長流 已經過了被懸念誘惑的階段 或許是我太過偏執 才會在妳眼中迷失 現在我更偏愛踏實感 一定會有放下妳的那天 在這之前不妨把妳稱作遺憾 回看心路在時間軸畫的曲線 妳給我太多改變 現在我只喜歡有結果的人 不再享受飛蛾撲火的興奮 若失去是擁有的必經過程
村上春樹有一句話:「我喜歡你並不是一定要和你在一起,只是希望今後的你在遭遇人生低谷的時候不要灰心,至少曾經有人被你的魅力所吸引,曾經是,以後也會是。」
Thumbnail
情感的依存中,愛一個人,我們有著千百種的方式,但有些方式不見得清晰、具體,或許我們都曾在某些舉動的行進間參雜了些微的愛意?而舉手投足間,有人接納、有人坦承,想當然,亦有人抗拒與逃避。 然而,從《我願意為妳朗讀》這本書中我所感受到的是:即使歷經撕毀與拉扯,愛依然不言而喻。
Thumbnail
這一本是其中一本想釋放情緒和感到迷失時必讀的作品,是不會放手的書之一。因為書封上的一句文案讓幾年前的我,感到共鳴:14歲隨手寫下的願望清單,到了34歲要實現卻如此之難?這是一本看似尋找友情親情,卻是在尋找失落的自我和夢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