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推薦】向天學雲海/向地學青苔/我向天地學同在——蔡健雅《Into The Wild》Feat.阿雲嘎

2022/12/3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無明一念誰還在
你在故我在
12/30
  不知不覺,時間來到了十二月的倒數第二天,總想著該寫點甚麼了,於是想起了好久沒寫了的音樂推薦。
  這次想寫的是蔡健雅與阿雲嘎合作的《Into The Wild》。
  相信看歌名的時候應該就能意識到這首歌是以「自然」為主題了——雖然英文破爛如我還用了一下google翻譯:到野外。
  當然,如果複製這個英文到google上,能查到另一本書與電影:荒野求生,或者,它有一個更美的名字,阿拉斯加之死。
  電影與書都取自真實事件,一名叫做Chris McCandless的青年隻身前往阿拉斯加尋找自我,在計畫回歸社會後卻死於毒蘑菇之手,有人將他的日記寫成阿拉斯加之死,再被翻拍成電影……
  我並不確定蔡健雅的這首歌與這本書或這個電影——或這些東西背後的原型Chris是否有任何關係,畢竟我並沒有看過書或是電影,這也只是查資料時的神來一筆罷了。
  但回歸到這首歌,即使拋下其他試圖附加上去的重量,歌曲本身也是具有很強烈的意義在的,甚至說,或許正是因為歌曲本身的重量已經足夠沉了,所以在旋律跟曲調的部份並沒有太過繁瑣,剛開始只有一把吉他與歌手的聲音帶領大家進入音樂當中。
  當然,蔡健雅那十分具有特色的聲音,讓這首歌在最開始甚至到副歌之處,即使只有吉他與她的歌唱都不會顯得過於蒼白跟單薄,在第一段副歌結束時才加上第二個樂器,然後加上阿雲嘎的聲音……
  一般的歌曲在第二段副歌時為了讓歌曲的重量出來,會加入鼓點或是和聲等方式,但這首歌曲僅僅憑藉著阿雲嘎跟蔡健雅兩個人彼此相互呼應便做出了厚薄與輕重的對比,也不僅僅是只有對比,兩個人的聲音融合在一起時才更回歸了歌曲的主題。
  wild是荒野,是未被人馴養的,是野性的。
  回歸到最原始的社會與生活,只要一個男性,一個女性,其實就是一整個社會與文明的起源。
——
  回到歌詞的部份,由於旋律想要營造質樸的感覺,是塞不下太多歌詞的,如果太過艱深有可能讓人抓不住意義,太淺了又會白白浪費這個主題;舉個栗子,如果今天想談自然的重要性但只說天空好藍白雲好白,就會顯得過於膚淺。
  但蔡健雅用一種抽象的比喻與描述讓這首歌的歌詞處在一個剛剛好的重量,開頭的「冰川為熱鬧塌下來/高樓把欲望撐起來/誰沒有對自己的膜拜」表面上看來只是玩味的調笑,用上比喻的手法讓殘忍的現實多了幾分可供調侃的娛樂,但細細咀嚼便能察覺到之中隱含著因果報應的意味,又暗暗損了人類一把。
  一開始看見開頭的歌詞就會讓人覺得:妙啊,於是忍不住繼續聽了下去。
森林趁冷漠燒過來/穿上什麼把靈魂裹起來
誰沒有看過世界的崩壞
  從前面的冰川融化、都市擴張到這裡的森林大火,在熟悉了第一句的震撼以後是可以接受的,但後來的這一句「誰沒有看過世界的崩壞」,第一眼都會將這句當成詰問,所以答案應該是「誰都看過世界的崩壞」。
  但如果將這句視為普通的疑問,其實或許可以有另一個嶄新的答案:
  那些和世界共存的,未被什麼馴養,也不試圖馴養什麼的人,他們沒看過,甚至沒有想像過世界會有一天崩壞了的樣子。
  無明一念誰還在/你在故我在
  如果回到最原始的狀態,其實這無明就很難會有了,唯一煩惱的大概只有有沒有吃的?有沒有伴侶?哪還有那麼多彎彎繞繞。
  我最近會看一些臉書貼文,是同事推薦的一個靈性溝通師,和遠得要命的野生動物的對話紀錄,會有幫自己開拓眼界的感覺。
  那個世界跟我們現在身處的社會一定差異很大,要煩惱的東西根本得多也純粹得多。
  「你在故我在」這一句,一開始我想到的是人……當然也並不只有人,很多生物在最開始並不是作為個體活著的,所以一個人死掉了也並不代表社會的全面崩壞。但後來想了想,或許這個「你」指的是荒野,是自然,是這個世界最本真的樣子。
  因為有你,所以我在,所以我們在。
  突然想起老家的山上現在還有獵人,他們距離現在的文明好遠好遠,穿著衣服,但你能看見他們赤誠的靈魂,他們眼中的世界還是豐盛的,有打不完的獵物,但不一定獵得到,也絕不會就這麼獵完了。
  前幾天回老家,和外婆一起採摘山蘇的時候,外婆看見我挑著嫩芽拔,會罵我一頓,說不能採最中間的,那裡嫩,但採了便很難長出好的跟新的……
  偶爾也會想,等這份工作結束以後,想回去和外婆住個一兩年,那裡離人群很遠,但離天空很近,跟世界一起呼吸的時候,會覺得自己跟自己的煩惱都是渺小的。
  啊,這次就寫到這裡了,我想出去呼吸一下新鮮空氣。
  下個月再回老家爬爬山吧。
  
林安
林安
在蹺蹺板上尋求平衡的生活,一邊寫作,一邊工作,一邊漫遊。什麼都寫,什麼都寫得一般。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