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外婆的杏仁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與母親偶爾聊起外婆,有時不寫下來便會遺忘。母親應該不太清楚她與我閒聊的、生活互動,我經常會寫在網上當作記錄。

偶爾聊起外婆時,母親就會有著「女兒」的樣態跑了出來,像在跟誰說著她與自己母親的事,也沒管我是她的孩子而流露著她還是孩子的模樣。

高雄紅毛港文化園區剛開放時,我還是個喜歡往外跑、拍照、留下整座城市的部落客。偶爾會邀母親一起:去彌陀好嗎?去蚵仔寮吃東西?去大樹舊鐵橋?⋯⋯母親也不是個愛出門的人,我的基因裡果然有一半是屬於她給我的,某些時候的獨來獨往,就連彼此探問:「要不要一起?」都多有無法一起成行的理由,總要在對的時間、對的心情、夠的體力才能一起同行。

那回一起去紅毛港文化園區,我忙著拍照,拍母親、拍港口、拍大船入港,還有那個曾經與父親一起到過的高字塔;與母親出門,我總是擔心她無聊,覺得我帶她到訪的地方,不有趣的讓她想打道回府。

倒是那天,母親見著了園區裡有著復古風的杏仁茶攤,便提議要喝一碗附加油條的杏仁茶再回家。

我慢慢發現杏仁茶是母親喜歡的食物。

離家不遠的夜市,某回我與母親經過,看見有杏仁茶,母親要我停下買了杯熱得冒煙的杏仁茶,順道買根搭配炸得酥脆的油條,需要快速回到家,趁著還微燙著趕忙品嚐。

那油條沾上杏仁茶一起放入口中,吸允著杏仁茶的濃稠,嚼著有點發軟但依然酥脆的油條,總是讓人不小心就吃完了一整份,有時貪心地從母親手中要走她還沒吃完的部分,繼續那油油甜甜的滋味。

冬日天冷,母親有時凍到把客廳的玻璃門關上,屋外的微雨,像台北濕冷的天氣那樣。我看母親縮進裹著被縮在客廳的椅子上,問她:「要不要給妳買杏仁茶?」或有時她天冷得出門團練(國樂團)又問她:「等一下出去給妳買吃的嗎?」

她說:「不要。那麼冷,你還要出去幹嘛?」

一直到接近她回來的時間,我算準時間打電話問她:「她要吃什麼嗎?」

她問我有什麼好吃的?

我說:「杏仁茶好嗎?」

她開心的說:「好哇!」

也或有時,我喜歡製造一點生活的浪漫、小驚喜,不動聲色的從身後變出母親眼睛會發亮的食物,母親會邊展開她的笑容收下這些小驚喜,又邊叨唸著:都要吃飯了亂買什麼東西。(但其實母親知道孩子愛吃的,比起孩子知道她喜愛的,總是多得許多!)

母親是個除了正餐不愛熱食的人,凡是我買的豆花、飲料,她都不喜歡熱的,唯獨杏仁茶加油條這一味,不論走到哪她看到杏仁茶,總會稍稍的停下腳步,猶豫著要不要買一杯來喝。

母親後來才告訴我,外婆從前挑著杏仁茶去田裡賣的事。

母親小學畢業之前,家中還沒有因為舅舅替人作保破產,外婆是個只要務農就不愁吃穿的女人,等到母親準備上初中時,因為作保破產連豬隻都貼上封條,家裡的經濟狀況不允許她繼續升學,也迫使所有的人要更勤奮地賺錢去償還大筆的負債和分擔家計。

母親說,每一次看著外婆挑起一邊豆漿、一邊杏仁茶、油條擺上方,七早八早到田裡賣給已在農地裡工作的農家時,她都不忍心看外婆的背影。

母親務不了農、做不了工,只得北漂去台南學縫紉,那時母親十來歲,家裡的債還沒還完,六七十歲的外婆每天到田裡賣杏仁茶和豆漿,一起還掉那些負債。

每每母親要從台南回家前,外公總是會特別交代外婆,留一壼杏仁茶給母親,讓搭著夜班車、深夜回到家中的母親,可以喝上一碗熱熱的杏仁茶,然後她與外婆一起長話到睡著(母親說,回家的那一天,外公一定會離她們遠遠的,因為她們聊天太吵。)

我的外婆是可以當母親外婆的年紀,因為年紀大了,母親不忍心看她如此操勞,後來母親跟外婆說:「妳不准再起床去賣杏仁茶。再去賣我就不把錢寄回家。」從那以後,外婆便不再早起出門賣杏仁茶。

我問母親:「那妳喝杏仁茶是會想起外婆嗎?」

她說:「也不是會想起外婆,只是外婆的杏仁茶也是那麼濃稠的。」

圖:20130224高雄紅毛港小紅食堂的杏仁茶加油條。(不知道還在不在)

某一個段落20140223寫於Facebook,沒有拿出來看已經忘記當時與母親的對話,及母親說起的外婆。(果然記錄很重要)

如果。母愛系列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626 字、4 則留言,僅發佈於線線的生活日常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很好的故事,非常感人 ! 我從父執輩哪裡知道台灣日治時代的台灣人,早餐流行杏仁茶 + 油條。歷史的軌跡,總會留下一些.....
換日線-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6/28
原來這是以前的早餐啊!
avatar-img
換日線的沙龍
19.0K會員
899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上班族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來看線線怎麼說;業餘的時候,也來跟線線一起看劇看電影及看書;有空的話一起來學做出版、編輯和電子書吧!
換日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8/16
一個人要作飯,菜的保存真的是件麻煩的事,如果有三個人一起吃,就可以換不同的菜色!對我來說又算是一種新的「遊戲」了!母親不懂作飯對我來說就是一種娛樂啊!即使我一天之中流最多汗的時候是站在瓦斯爐前,滿臉油煙都讓我瞬間覺得自己的臉會老化得再加速,我還是覺得在那裡切切炒炒很有趣!
Thumbnail
2024/08/16
一個人要作飯,菜的保存真的是件麻煩的事,如果有三個人一起吃,就可以換不同的菜色!對我來說又算是一種新的「遊戲」了!母親不懂作飯對我來說就是一種娛樂啊!即使我一天之中流最多汗的時候是站在瓦斯爐前,滿臉油煙都讓我瞬間覺得自己的臉會老化得再加速,我還是覺得在那裡切切炒炒很有趣!
Thumbnail
2024/02/24
不要勉強想跟長輩成為朋友或無所不談!那需要彼此都要能夠先把對方放在對等的位置上。而我想,我與母親在我十歲那年一夜長大後,我就與她平起平坐了吧!
Thumbnail
2024/02/24
不要勉強想跟長輩成為朋友或無所不談!那需要彼此都要能夠先把對方放在對等的位置上。而我想,我與母親在我十歲那年一夜長大後,我就與她平起平坐了吧!
Thumbnail
2023/04/18
那日突然想起母親幾乎很少買壽司也不會壽司,想起了母親曾經想要讓我「不要跟別人不一樣」而讓我參加所有所有不論她是不是要想辦法籌錢、學校裡的活動。我沒有特別喜歡跟同學出去玩這種遠行,喜歡的應該是母親在那個早晨會遞來那盒裝有雞腿和壽司,心滿意足地踏上旅程!
Thumbnail
2023/04/18
那日突然想起母親幾乎很少買壽司也不會壽司,想起了母親曾經想要讓我「不要跟別人不一樣」而讓我參加所有所有不論她是不是要想辦法籌錢、學校裡的活動。我沒有特別喜歡跟同學出去玩這種遠行,喜歡的應該是母親在那個早晨會遞來那盒裝有雞腿和壽司,心滿意足地踏上旅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後來外婆過世,不曉得是不是一種心理依戀,在我的早餐選項裡,總是執拗的躺著一份蘿蔔糕,可惜吃遍南北,雖然有合胃口的,卻始終很難再找到兒時那份相似的味道。
Thumbnail
後來外婆過世,不曉得是不是一種心理依戀,在我的早餐選項裡,總是執拗的躺著一份蘿蔔糕,可惜吃遍南北,雖然有合胃口的,卻始終很難再找到兒時那份相似的味道。
Thumbnail
有段時間,我需要常常提醒自己,她是我的母親,我是她的女兒,我不是她的拯救者,我也救不了她。
Thumbnail
有段時間,我需要常常提醒自己,她是我的母親,我是她的女兒,我不是她的拯救者,我也救不了她。
Thumbnail
類單親媽媽   暑假回到臺北永和,不久又懷上一胎,Tony還是在屏東委託母親照顧
Thumbnail
類單親媽媽   暑假回到臺北永和,不久又懷上一胎,Tony還是在屏東委託母親照顧
Thumbnail
故事描述了一位婆婆在早晨時一直嘮叨著她要吃粥,然後在七點時享受著鮮魚粥的故事。故事中充滿了家人之間的關係和溝通的情節。
Thumbnail
故事描述了一位婆婆在早晨時一直嘮叨著她要吃粥,然後在七點時享受著鮮魚粥的故事。故事中充滿了家人之間的關係和溝通的情節。
Thumbnail
這忽然來襲的滋味,暑夏的溫度、食材的顏色、手的觸感與臉額上的汗滴、腳下老舊的電風扇,回憶茂生之處,許多人事物隨著年月,只能是想念。
Thumbnail
這忽然來襲的滋味,暑夏的溫度、食材的顏色、手的觸感與臉額上的汗滴、腳下老舊的電風扇,回憶茂生之處,許多人事物隨著年月,只能是想念。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