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當Facebook提高長篇文字的觸擊率,可以將它用作文字發表平台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二◯一九年搞了一個新的Facebook個人帳號後,我就開始有節奏且分門別類的開始寫比較長篇的文章。
當時不論是個人頁面或是粉絲專頁的觸擊與互動都有著一種「不跟別人互動」就無法提升觸擊的詭異,且在粉絲專頁還有一定條件的規則:圖片上的文字不能太多、文字間不要有外連的連結、你最好買一下其實也沒有什麼觸擊率的廣告,一旦與你互動(按讚、分享)的人少了,你就必然不會被看到!
接著依其大數據的演算,訊息經常是幾天後甚至到一週,才會被看見。所有有時效性的活動或是即刻救援的訊息,都像平行宇宙是發生在另一個時空裡的事。那個曾經因為「即時性」而成功串連著世界各地的抗爭活動的Facebook,在這種演算觸擊的規則中,完全失去這樣串連的功能。
且這樣的演算,開始成為「不用選擇的選擇」粗暴地塞進了每個使用者的頁面:大量「它以為它幫你挑選了最好的」廣告、公開訊息、直播影片,占據了這個「看起來是在社交、交友」,但實則是以一種你不夠敏銳就不會發現「我每天到底看的是什麼?他媽的幹嘛給我那麼多廣告及無用的東西」來讓你接受「你以為是你手動選擇的訊息。」
二◯一九年的十二月開始,我把個人文章的書寫搬到matters以及後續的文字平台,關上了個人頁面「公開」的發文,並且刪去太多太多不與我互動,但我常看到他們天天都在跟自己朋友閒聊的朋友。
很多人不太理解我幹嘛一直糾結別人不跟我互動。換個方式說,這是Facebook的功能造成的。幹嘛朋友回個他的朋友或名人公開的的訊息,我要看得到呢?跟「我個人」無關啊!Facebook想營造一種氛圍:「這世界和樂融融,我們都該看著朋友每天在關心什麼或跟誰說話,即使那是我們不感興趣也不想知道的事!」
粉絲專頁的互動性更差了,買廣告有了一點觸擊率,但卻依然沒有互動性。(觸到了,但沒有人點連結,或幾乎沒有增加銷量)這種數據的演算,真的可以讓廣告發揮效應、找到買家嗎?或者只是每個人的頁面塞滿了好像適合自己但完全不需要的商品呢?
特別是這種演算出來的數據,是算不出來「想要」跟「需要」或有沒有錢買「想要」的差異。(我喜歡吃麥當勞,我會點開看,但會胖我又不見得會買!我喜歡運動活動,我會點開來看,但我很懶,我還真不會出門運動)起初一定有很多人會發現真的常常點開廣告,直到帳單來時才想著:到底為什麼買了好多網路上四處跳來的廣告的東西!
二◯一二年就開始替商品在Facebook買廣告的我,看著那些觸擊和點擊數讓我懶得買廣告,連粉絲頁的經營都懶,特別是看著自己頁面上滿滿的「不是我想看到的東西」,便更不可能花錢買廣告了。(這什麼爛數據的演算?我還曾經只是不小心點到了與男性有關的文章,就得到壯陽藥的廣告!@@)
想想自己在文字平台這樣快三年下來,與其他人的互動性都頗好的,沒有在Facebook個人頁面的一堆廣告,也不用看著別人的閒聊,更不用老是跟「在網路上有一點交集就裝熟」的人有著非常假面的往來或是經常要耐著性子把人際關係的界線清楚的畫分出來。(嘿,我跟你沒有很熟,不要越線,謝謝!)
於是我在粉絲頁寫了幾則的長文。沒有寫草稿,就在「建立貼文」的框框裡打字。卻意外的發現「呃!長文的觸擊率很好耶!而且互動性都很好!」這是怎麼回事?我實在太久懶得看自己的沒有觸擊率的粉絲頁了!
我趕忙地詢問著身邊平時就會閒聊網路趨勢、做行銷的朋友:「欸,長文的觸擊率怎麼變得那麼好?」朋友說:「目前的確是這種趨勢沒錯。長文的、言之有物的,通常觸擊率都不錯。」
我像發現新大陸一樣,又試了幾次。

祖克柏是想通了嗎?還是從數據裡看到了什麼?

你看過大部分人點那個「限時動態」的方式嗎?一則有沒有停超過十秒?我第一次看到別人點限時動態的時候,真是瞪大了雙眼,那根本就比滑購物網站搜尋商品還火速的翻頁,到了連看都不看的程度。也就是說,所有人的訊息,都是這麼短暫地被滑過,所以每則想要吸引別人注視的動態,都需要在「第一眼」就讓別人決定「要不要停下來看」。
但這樣的「使用者行為」其實只會養成「不會停下來、留下來」的習慣。看似「有黏著性」,但也很容易「分心」被其他事務吸引。
看到「長文」的觸擊率被提升了,互動性也變好了,不禁在想,未來在Facebook的Meta元宇宙裡,祖克柏還是必須留下「願意長時間閱讀」的使用者吧?既然要打造一個「你就待在這裡過一天、每一天」的世界,就不能忽略「讀者」這個角色,也就必然需要有能力「寫長文且好讀」的作者吧?所以要把長文的觸擊率提高?
(「你就待在這裡過一天、每一天」的世界,請打開電影《一級玩家》來看。)
無法創造「長時間且使人專注」的使用環境,很容易讓人「中離」,若是互動性再不強,黏著度就會大大降低,也就無法讓人長期使用了!
一個有企圖想將大多數人拉攏到同一個宇宙的社群媒體,勢必不能失去最有可能長時間黏著的讀者!
而由此來看,長文的創作者,究竟能不能把「Facebook的粉絲專頁」當作另一個「文字平台」來發表呢?
我想是可以的,只不過在界面上,現階段的Facebook還是在「中文」版面上不是很容易閱讀(字距太近、行距太小、沒有段落距離。)加上大多數「寫長文」的使用者,常常忽略掉「這是網路,這是網路,這是網路」你不要考驗所有人使用手機或是電腦閱讀的耐心。
可以的話,至少250字做個分段,不要500個字就塞滿一大段,這樣讀者沒有耐心!(當然,最好不要超過3000字沒有內容,也看不完。是說寫了3000字沒有內容的東西也很厲害!)
如果要提升觸擊率,還得要直接在框框裡打,不要複製貼上!
寫這篇文前想起了阿湯哥的《關鍵報告》(有興趣找來看)它與這些演算、數據有著極相仿的情境。這部二十年前的電影是以「有預知能力的人」來預知犯罪,政府則透過這種能力來阻止犯罪。
將這個「預知」轉而以「演算」來思考:這個世界真的可以演算出一套最完美的劇本來供所有人接收訊息且依其指令活著嗎?你接收的訊息是你行為模式演算出來的訊息,你有沒有能力發現自己活在數據的演算中?而起身離開這種「被預知」的環境,讓自己擁有選擇「自己要的訊息」的能力呢?
不小心寫了兩千五,要命!
圖:20210318恆春波波廚房Kitchen Swell-35,Canon EOSM50(《一級玩家》裡的一句經典台詞:現實雖然可怕,但現實世界是唯一可以吃飽的地方。)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570 字、1 則留言,僅發佈於自己、工作、經營自媒體、書籍設計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13.7K會員
866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上班族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來看線線怎麼說;業餘的時候,也來跟線線一起看劇看電影及看書;有空的話一起來學做出版、編輯和電子書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換日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創作不能透過讚賞、鼓勵得到價值或滿足時,你再也提不勁創作的同時,也許你才會看見:「或者,從來我都不可能因為創作得到真正的收入。」
「做自己」從來都不是「自己開心就好」,它更是結合了在堅持與妥協間找到自己最喜歡的模式,有時候為了在乎的人退讓一點點(或對方對你退讓一點點),再花點時間與在乎的人或在在乎的事之間溝通協調出彼此都可以很開心愉快的狀態,那個「自己(每個人的自己)」就會非常鮮明的存在,就沒有人會否定你任何生活的選擇。
無可避免的,人就是群體動物。走到哪裡都是要社交的,逃也逃不了。唯有靜下心來從這些紛擾的人際關係中,堅守自己的信仰,勇敢的拋棄自己不要的,留著可以與自己相伴的,才不用在未來的人生中,一次又一次遺失的自己、一次又一次尋找可以依附的(卻又一次又一次的被拋棄)。
那句「被討厭的勇氣」應該改成「被喜歡的自信」才對!沒有人有力氣天天活成一個一直討厭別人的人!那很累,你也不要自己嚇自己了。
也許真的有人可以一條龍的完成「某一個專業」的所有細節,但開條件求人的老闆,要先搞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麼?」只是「單一個專業」項目,還是「需要很多專業」的條件?就算有這麼一個包山包海包的全能人,一個人一天也只有24小時,沒有時間就是沒有時間,做一個專業都不一定有足夠的時間,何況是包山包海呢?
其實文章裡的文字就代表你個人了,不用一直強調「自己」~
當創作不能透過讚賞、鼓勵得到價值或滿足時,你再也提不勁創作的同時,也許你才會看見:「或者,從來我都不可能因為創作得到真正的收入。」
「做自己」從來都不是「自己開心就好」,它更是結合了在堅持與妥協間找到自己最喜歡的模式,有時候為了在乎的人退讓一點點(或對方對你退讓一點點),再花點時間與在乎的人或在在乎的事之間溝通協調出彼此都可以很開心愉快的狀態,那個「自己(每個人的自己)」就會非常鮮明的存在,就沒有人會否定你任何生活的選擇。
無可避免的,人就是群體動物。走到哪裡都是要社交的,逃也逃不了。唯有靜下心來從這些紛擾的人際關係中,堅守自己的信仰,勇敢的拋棄自己不要的,留著可以與自己相伴的,才不用在未來的人生中,一次又一次遺失的自己、一次又一次尋找可以依附的(卻又一次又一次的被拋棄)。
那句「被討厭的勇氣」應該改成「被喜歡的自信」才對!沒有人有力氣天天活成一個一直討厭別人的人!那很累,你也不要自己嚇自己了。
也許真的有人可以一條龍的完成「某一個專業」的所有細節,但開條件求人的老闆,要先搞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麼?」只是「單一個專業」項目,還是「需要很多專業」的條件?就算有這麼一個包山包海包的全能人,一個人一天也只有24小時,沒有時間就是沒有時間,做一個專業都不一定有足夠的時間,何況是包山包海呢?
其實文章裡的文字就代表你個人了,不用一直強調「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1) 興趣受眾: 根據用戶的興趣嗜好來精確定位 投放的重點不在於興趣本身,因為標籤是如何貼的,無從得知 重點在於「區隔」,只要能做區隔,只要能找出大量相關興趣 就能用 CBO 進行大量測試 (2) 類似受眾: 基於現有目標受眾,擴大鎖定相似客戶群 可將 CBO 測
(1) 第三方 Cookie 被各家瀏覽器禁用 這導致臉書無法跨網域追蹤使用者,誰在哪個網站產生了轉換,越來越追蹤不到 (2) 臉書像素遭到多個瀏覽器和 Ad Block 封鎖 如果像素被封,表示投放廣告時,無法收集完整的轉換數據,到廣告帳號, 數據流失後,會讓帳號的機器
Thumbnail
透過本文探討 Threads 發佈 Post 的優勢及觀察報告,指出了 Threads 與其他社交平臺的優勢差異,以及個人觀測紀錄中存在的一些不完全因素。文章主要強調 Threads 在發佈中短文內容時吸引讀者的優勢,並且提到了 Threads 與 IG 互相帶動 Follower 和點讚量的特點。
Thumbnail
對不感興趣的推薦,不要有任何反應,必須練習無視的任它來去。 敬一杯,自由的難能可貴,一切的並非理所當然!
Thumbnail
像臉書、IG,或是Threads等,這些可以迅速獲得反饋的社群平台,為了快速輸出、交流,所以講重點;和所謂的部落格,像是痞客邦、方格子、UDN等平台,在閱讀或寫作時,不論是作者還是讀者,都能夠好好吸收、消化、整理內容,這類的平台非常適合長文章。從寫作的角度上來看,我覺得兩者中間差距在「沉澱」。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首先說明了社群媒體正在改變的趨勢,特別是短影音平臺對於社群媒體生態的影響;接著,我從社群媒體演算法的調整延伸至內容平臺的經營重心調整,最後提出寫作者應該如何看待社群媒體的建議。
Thumbnail
過去,許多企業視Facebook為免費宣傳平臺,但現今的營銷大趨勢已然改變,Facebook的角色和定位也隨之調整。儘管Facebook的主導地位備受質疑,但根據最新統計數據,它至今仍是全球最受歡迎的社交媒體平臺。在一般營銷策略中,很少會完全忽視Facebook的份量。
Thumbnail
  相信在座有在經營自媒體的人,應該能體會,數字的增長在普遍時候都是龜速成長,偶爾突然增加幾個數字,就可以開心好一陣子的那種心情吧。   平常我也是這樣子的,雖然小說網站的數字我就很少去關注了,但社群媒體上的數字增減,一目了然就在那邊,我不想關注都不行。   某次我在Twitter貼文,我第一次
Thumbnail
Facebook是全球最龐大的社群直播平台之一,深受許多品牌生意及直播主的喜愛。在進行直播的過程中,若能吸引眾多觀眾參與並進行討論,將極大地提高您的銷售轉換率。當觀眾分享直播內容時,也能擴大直播的影響力,讓更多人看到。因此,直播觀看人數的重要性不可忽視。
Thumbnail
維持自己的節奏好過社群媒體 越來越覺得看FB的壓力是有點大的,因為很多人都會在FB報告他們的近況,大多是用來報告好的那一面,看著看著好像會跟不上別人,會有一種不舒適的感覺,而且有時會被某一些消息給刺痛到,所以不太想讓自己的頻率變差的話那麼就不要看FB吧! 村上春樹應該是那種不太看FB的人吧!他有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1) 興趣受眾: 根據用戶的興趣嗜好來精確定位 投放的重點不在於興趣本身,因為標籤是如何貼的,無從得知 重點在於「區隔」,只要能做區隔,只要能找出大量相關興趣 就能用 CBO 進行大量測試 (2) 類似受眾: 基於現有目標受眾,擴大鎖定相似客戶群 可將 CBO 測
(1) 第三方 Cookie 被各家瀏覽器禁用 這導致臉書無法跨網域追蹤使用者,誰在哪個網站產生了轉換,越來越追蹤不到 (2) 臉書像素遭到多個瀏覽器和 Ad Block 封鎖 如果像素被封,表示投放廣告時,無法收集完整的轉換數據,到廣告帳號, 數據流失後,會讓帳號的機器
Thumbnail
透過本文探討 Threads 發佈 Post 的優勢及觀察報告,指出了 Threads 與其他社交平臺的優勢差異,以及個人觀測紀錄中存在的一些不完全因素。文章主要強調 Threads 在發佈中短文內容時吸引讀者的優勢,並且提到了 Threads 與 IG 互相帶動 Follower 和點讚量的特點。
Thumbnail
對不感興趣的推薦,不要有任何反應,必須練習無視的任它來去。 敬一杯,自由的難能可貴,一切的並非理所當然!
Thumbnail
像臉書、IG,或是Threads等,這些可以迅速獲得反饋的社群平台,為了快速輸出、交流,所以講重點;和所謂的部落格,像是痞客邦、方格子、UDN等平台,在閱讀或寫作時,不論是作者還是讀者,都能夠好好吸收、消化、整理內容,這類的平台非常適合長文章。從寫作的角度上來看,我覺得兩者中間差距在「沉澱」。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首先說明了社群媒體正在改變的趨勢,特別是短影音平臺對於社群媒體生態的影響;接著,我從社群媒體演算法的調整延伸至內容平臺的經營重心調整,最後提出寫作者應該如何看待社群媒體的建議。
Thumbnail
過去,許多企業視Facebook為免費宣傳平臺,但現今的營銷大趨勢已然改變,Facebook的角色和定位也隨之調整。儘管Facebook的主導地位備受質疑,但根據最新統計數據,它至今仍是全球最受歡迎的社交媒體平臺。在一般營銷策略中,很少會完全忽視Facebook的份量。
Thumbnail
  相信在座有在經營自媒體的人,應該能體會,數字的增長在普遍時候都是龜速成長,偶爾突然增加幾個數字,就可以開心好一陣子的那種心情吧。   平常我也是這樣子的,雖然小說網站的數字我就很少去關注了,但社群媒體上的數字增減,一目了然就在那邊,我不想關注都不行。   某次我在Twitter貼文,我第一次
Thumbnail
Facebook是全球最龐大的社群直播平台之一,深受許多品牌生意及直播主的喜愛。在進行直播的過程中,若能吸引眾多觀眾參與並進行討論,將極大地提高您的銷售轉換率。當觀眾分享直播內容時,也能擴大直播的影響力,讓更多人看到。因此,直播觀看人數的重要性不可忽視。
Thumbnail
維持自己的節奏好過社群媒體 越來越覺得看FB的壓力是有點大的,因為很多人都會在FB報告他們的近況,大多是用來報告好的那一面,看著看著好像會跟不上別人,會有一種不舒適的感覺,而且有時會被某一些消息給刺痛到,所以不太想讓自己的頻率變差的話那麼就不要看FB吧! 村上春樹應該是那種不太看FB的人吧!他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