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當Facebook提高長篇文字的觸擊率,可以將它用作文字發表平台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二◯一九年搞了一個新的Facebook個人帳號後,我就開始有節奏且分門別類的開始寫比較長篇的文章。

當時不論是個人頁面或是粉絲專頁的觸擊與互動都有著一種「不跟別人互動」就無法提升觸擊的詭異,且在粉絲專頁還有一定條件的規則:圖片上的文字不能太多、文字間不要有外連的連結、你最好買一下其實也沒有什麼觸擊率的廣告,一旦與你互動(按讚、分享)的人少了,你就必然不會被看到!

接著依其大數據的演算,訊息經常是幾天後甚至到一週,才會被看見。所有有時效性的活動或是即刻救援的訊息,都像平行宇宙是發生在另一個時空裡的事。那個曾經因為「即時性」而成功串連著世界各地的抗爭活動的Facebook,在這種演算觸擊的規則中,完全失去這樣串連的功能。

且這樣的演算,開始成為「不用選擇的選擇」粗暴地塞進了每個使用者的頁面:大量「它以為它幫你挑選了最好的」廣告、公開訊息、直播影片,占據了這個「看起來是在社交、交友」,但實則是以一種你不夠敏銳就不會發現「我每天到底看的是什麼?他媽的幹嘛給我那麼多廣告及無用的東西」來讓你接受「你以為是你手動選擇的訊息。」

二◯一九年的十二月開始,我把個人文章的書寫搬到matters以及後續的文字平台,關上了個人頁面「公開」的發文,並且刪去太多太多不與我互動,但我常看到他們天天都在跟自己朋友閒聊的朋友。

很多人不太理解我幹嘛一直糾結別人不跟我互動。換個方式說,這是Facebook的功能造成的。幹嘛朋友回個他的朋友或名人公開的的訊息,我要看得到呢?跟「我個人」無關啊!Facebook想營造一種氛圍:「這世界和樂融融,我們都該看著朋友每天在關心什麼或跟誰說話,即使那是我們不感興趣也不想知道的事!」

粉絲專頁的互動性更差了,買廣告有了一點觸擊率,但卻依然沒有互動性。(觸到了,但沒有人點連結,或幾乎沒有增加銷量)這種數據的演算,真的可以讓廣告發揮效應、找到買家嗎?或者只是每個人的頁面塞滿了好像適合自己但完全不需要的商品呢?

特別是這種演算出來的數據,是算不出來「想要」跟「需要」或有沒有錢買「想要」的差異。(我喜歡吃麥當勞,我會點開看,但會胖我又不見得會買!我喜歡運動活動,我會點開來看,但我很懶,我還真不會出門運動)起初一定有很多人會發現真的常常點開廣告,直到帳單來時才想著:到底為什麼買了好多網路上四處跳來的廣告的東西!

二◯一二年就開始替商品在Facebook買廣告的我,看著那些觸擊和點擊數讓我懶得買廣告,連粉絲頁的經營都懶,特別是看著自己頁面上滿滿的「不是我想看到的東西」,便更不可能花錢買廣告了。(這什麼爛數據的演算?我還曾經只是不小心點到了與男性有關的文章,就得到壯陽藥的廣告!@@)

想想自己在文字平台這樣快三年下來,與其他人的互動性都頗好的,沒有在Facebook個人頁面的一堆廣告,也不用看著別人的閒聊,更不用老是跟「在網路上有一點交集就裝熟」的人有著非常假面的往來或是經常要耐著性子把人際關係的界線清楚的畫分出來。(嘿,我跟你沒有很熟,不要越線,謝謝!)

於是我在粉絲頁寫了幾則的長文。沒有寫草稿,就在「建立貼文」的框框裡打字。卻意外的發現「呃!長文的觸擊率很好耶!而且互動性都很好!」這是怎麼回事?我實在太久懶得看自己的沒有觸擊率的粉絲頁了!

我趕忙地詢問著身邊平時就會閒聊網路趨勢、做行銷的朋友:「欸,長文的觸擊率怎麼變得那麼好?」朋友說:「目前的確是這種趨勢沒錯。長文的、言之有物的,通常觸擊率都不錯。」

我像發現新大陸一樣,又試了幾次。

祖克柏是想通了嗎?還是從數據裡看到了什麼?

你看過大部分人點那個「限時動態」的方式嗎?一則有沒有停超過十秒?我第一次看到別人點限時動態的時候,真是瞪大了雙眼,那根本就比滑購物網站搜尋商品還火速的翻頁,到了連看都不看的程度。也就是說,所有人的訊息,都是這麼短暫地被滑過,所以每則想要吸引別人注視的動態,都需要在「第一眼」就讓別人決定「要不要停下來看」。

但這樣的「使用者行為」其實只會養成「不會停下來、留下來」的習慣。看似「有黏著性」,但也很容易「分心」被其他事務吸引。

看到「長文」的觸擊率被提升了,互動性也變好了,不禁在想,未來在Facebook的Meta元宇宙裡,祖克柏還是必須留下「願意長時間閱讀」的使用者吧?既然要打造一個「你就待在這裡過一天、每一天」的世界,就不能忽略「讀者」這個角色,也就必然需要有能力「寫長文且好讀」的作者吧?所以要把長文的觸擊率提高?

(「你就待在這裡過一天、每一天」的世界,請打開電影《一級玩家》來看。)

無法創造「長時間且使人專注」的使用環境,很容易讓人「中離」,若是互動性再不強,黏著度就會大大降低,也就無法讓人長期使用了!

一個有企圖想將大多數人拉攏到同一個宇宙的社群媒體,勢必不能失去最有可能長時間黏著的讀者!

而由此來看,長文的創作者,究竟能不能把「Facebook的粉絲專頁」當作另一個「文字平台」來發表呢?

我想是可以的,只不過在界面上,現階段的Facebook還是在「中文」版面上不是很容易閱讀(字距太近、行距太小、沒有段落距離。)加上大多數「寫長文」的使用者,常常忽略掉「這是網路,這是網路,這是網路」你不要考驗所有人使用手機或是電腦閱讀的耐心。

可以的話,至少250字做個分段,不要500個字就塞滿一大段,這樣讀者沒有耐心!(當然,最好不要超過3000字沒有內容,也看不完。是說寫了3000字沒有內容的東西也很厲害!)

如果要提升觸擊率,還得要直接在框框裡打,不要複製貼上!

寫這篇文前想起了阿湯哥的《關鍵報告》(有興趣找來看)它與這些演算、數據有著極相仿的情境。這部二十年前的電影是以「有預知能力的人」來預知犯罪,政府則透過這種能力來阻止犯罪。

將這個「預知」轉而以「演算」來思考:這個世界真的可以演算出一套最完美的劇本來供所有人接收訊息且依其指令活著嗎?你接收的訊息是你行為模式演算出來的訊息,你有沒有能力發現自己活在數據的演算中?而起身離開這種「被預知」的環境,讓自己擁有選擇「自己要的訊息」的能力呢?

不小心寫了兩千五,要命!

圖:20210318恆春波波廚房Kitchen Swell-35,Canon EOSM50(《一級玩家》裡的一句經典台詞:現實雖然可怕,但現實世界是唯一可以吃飽的地方。)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570 字、1 則留言,僅發佈於自己、工作、經營自媒體、書籍設計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紀餘-avatar-img
2022/07/02
"如果要提升觸擊率,還得要直接在框框裡打,不要複製貼上!" ----是喔! 這2者不一樣? 我都先打在word上, 再copy貼上, 比較方便修改, 一方面也是備份存檔。我老是想到, 萬一打到一半, 網路或電腦有問題, 字都不見了的話, 那就慘了。
avatar-img
換日線的沙龍
16.7K會員
883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上班族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來看線線怎麼說;業餘的時候,也來跟線線一起看劇看電影及看書;有空的話一起來學做出版、編輯和電子書吧!
換日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24
看到一個推理故事用一本書來講這種關於版面與閱讀之間的關係,雖然故事我沒有特別喜歡,我也會力薦所有做書的人都應該讀這本書!
Thumbnail
2025/02/24
看到一個推理故事用一本書來講這種關於版面與閱讀之間的關係,雖然故事我沒有特別喜歡,我也會力薦所有做書的人都應該讀這本書!
Thumbnail
2025/01/06
自出版,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做書也是。但完全的先決條件就是「你想做,你去找方法做,你去學習怎麼做,你要非常的積極!」自己做不來,找人做,找人做之前,把「你該做的部分做好!」積極的!沒有人應該為了你想做的事替你積極,如果你都意興闌珊了,誰在意你呢!
Thumbnail
2025/01/06
自出版,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做書也是。但完全的先決條件就是「你想做,你去找方法做,你去學習怎麼做,你要非常的積極!」自己做不來,找人做,找人做之前,把「你該做的部分做好!」積極的!沒有人應該為了你想做的事替你積極,如果你都意興闌珊了,誰在意你呢!
Thumbnail
2024/09/28
不要邊抱怨自己工作要死要活、加班加得昏天暗地,老闆還在那邊靠北自己的產值不夠,又邊用蠢方法工作,然後覺得自己社畜得要死,好像全天下只有自己忙得要死要活還沒人感謝。嗯,有時候只得說:用錯的方法工作,加班,真的是,自找的!
Thumbnail
2024/09/28
不要邊抱怨自己工作要死要活、加班加得昏天暗地,老闆還在那邊靠北自己的產值不夠,又邊用蠢方法工作,然後覺得自己社畜得要死,好像全天下只有自己忙得要死要活還沒人感謝。嗯,有時候只得說:用錯的方法工作,加班,真的是,自找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一個有企圖想將大多數人拉攏到同一個宇宙的社群媒體,勢必不能失去最有可能長時間黏著的讀者!而由此來看,長文的創作者,究竟能不能把「Facebook的粉絲專頁」當作另一個「文字平台」來發表呢?
Thumbnail
一個有企圖想將大多數人拉攏到同一個宇宙的社群媒體,勢必不能失去最有可能長時間黏著的讀者!而由此來看,長文的創作者,究竟能不能把「Facebook的粉絲專頁」當作另一個「文字平台」來發表呢?
Thumbnail
其實這跟經營一家店面一樣,很多店主或企業常常追求成長率,每月都必須提出報告檢視自家店鋪經營的成果,不過到了自媒體時代,這些還重要嗎? 首先,我們很多觀念必須要重新更新一下。 把長篇大論簡化成重點 現代人時間有限,如何在有效時間內把想要表達的內容呈現出來才是重點。 互動率遠比粉絲數還重要
Thumbnail
其實這跟經營一家店面一樣,很多店主或企業常常追求成長率,每月都必須提出報告檢視自家店鋪經營的成果,不過到了自媒體時代,這些還重要嗎? 首先,我們很多觀念必須要重新更新一下。 把長篇大論簡化成重點 現代人時間有限,如何在有效時間內把想要表達的內容呈現出來才是重點。 互動率遠比粉絲數還重要
Thumbnail
不需要太過分的社交,以好像緊密又互相利用的方式去社交;但是可以真誠的與喜歡你文字的人多交流,他們都會是帶你抵達「靠寫作/創作賺錢」的路上,最好的旅伴!
Thumbnail
不需要太過分的社交,以好像緊密又互相利用的方式去社交;但是可以真誠的與喜歡你文字的人多交流,他們都會是帶你抵達「靠寫作/創作賺錢」的路上,最好的旅伴!
Thumbnail
我们经常不按时吃饭、不准点睡觉,但是每天一定会雷打不动地报到社交媒体:刷朋友圈、看看视频或者发帖分享日常生活。社交媒体所提供的方便多不胜数,但同时也是利弊参半,带来的后果见仁见智。影响现代人生活习惯的同时,它其实也在悄然无息地限制着我们看待事物的视野。 一个标准的社交媒体平台,囊括了我们所熟知的点
Thumbnail
我们经常不按时吃饭、不准点睡觉,但是每天一定会雷打不动地报到社交媒体:刷朋友圈、看看视频或者发帖分享日常生活。社交媒体所提供的方便多不胜数,但同时也是利弊参半,带来的后果见仁见智。影响现代人生活习惯的同时,它其实也在悄然无息地限制着我们看待事物的视野。 一个标准的社交媒体平台,囊括了我们所熟知的点
Thumbnail
所有使用者都能得到表面的體驗和感受,大部份的人對事件的想法可能都停在此處,您是否會有意識的主動往下更深入探討?因為透過思考的許多方式及步驟,我們就能看出事件背後的動機…
Thumbnail
所有使用者都能得到表面的體驗和感受,大部份的人對事件的想法可能都停在此處,您是否會有意識的主動往下更深入探討?因為透過思考的許多方式及步驟,我們就能看出事件背後的動機…
Thumbnail
網路世界很有趣,很多現象都在同一個循環裡變動,跟現實生活差不多,只是因為網路的存在,使想像更立體、多變。
Thumbnail
網路世界很有趣,很多現象都在同一個循環裡變動,跟現實生活差不多,只是因為網路的存在,使想像更立體、多變。
Thumbnail
下意識地拿起手機,慣性地打開 Facebook,然後滑呀滑呀,一轉眼便已半小時。忽然醒覺,怎麼好像一篇文章也沒認真讀完? 那是關乎 Facebook 的產品設計。動態消息的介面,顯示的內容,甚至整個社群生態,都不鼓勵用戶深度閱讀。Facebook 在乎的是用戶的轉化。
Thumbnail
下意識地拿起手機,慣性地打開 Facebook,然後滑呀滑呀,一轉眼便已半小時。忽然醒覺,怎麼好像一篇文章也沒認真讀完? 那是關乎 Facebook 的產品設計。動態消息的介面,顯示的內容,甚至整個社群生態,都不鼓勵用戶深度閱讀。Facebook 在乎的是用戶的轉化。
Thumbnail
Facebook對網際網路市場最大的貢獻,就是讓使用者付費變成理所當然的事---推書的一千種方法
Thumbnail
Facebook對網際網路市場最大的貢獻,就是讓使用者付費變成理所當然的事---推書的一千種方法
Thumbnail
「嘗試不靠臉書推文,暫時發覺難度頗高。」有位朋友在寫作社群中這樣說,以下則是我的加長版答覆。
Thumbnail
「嘗試不靠臉書推文,暫時發覺難度頗高。」有位朋友在寫作社群中這樣說,以下則是我的加長版答覆。
Thumbnail
最近在盤點一些過去寫的東西(其實已經做一陣子了,常看就會發現),作為哪天想要脫離Facebook時的準備。
Thumbnail
最近在盤點一些過去寫的東西(其實已經做一陣子了,常看就會發現),作為哪天想要脫離Facebook時的準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