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文章提過了五輸穴這個名詞,今天就花點時間來介紹一下!
首先,中醫有所謂的經絡存在,當然目前並無法從解剖或組織學的層次認知到經絡,不過在臨床治療疾病的部分,經絡這樣的指導法則仍可以提供中醫師很好的幫助。而所謂的經絡,是由許多的穴道所組成的,不同經絡包含的穴位數也不同,像是最多的膀胱經足足有67個穴道,而少的如手少陰心經則只有9個。
說到這大家會不會有個疑問,一條經絡有這麼多穴道,我們到底該針灸哪個?其實每條經絡都會有幾個VIP穴位,具備特殊的地位跟作用,而這篇文章要特別介紹的就是五輸穴。每條經絡都有自己的五輸穴,且其分布都是從指/趾到肘/膝,名稱分別是井、滎、輸、經、合。其各自的功能取向,分別記錄在內經以及難經之中,我們先節錄如下:
- 病在藏者,取之井;病變於色者,取之滎;病時間時甚者,取之輸;病變在音者,取之經;經滿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飲食不節得病者,取之於合。--《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
- 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輸主體重節痛,經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泄。--《難經.第六十八難》
雖然是一堆文言文,不過其實有些文字並不難懂。比如說輸穴,內經靈樞篇說了:「病時間時甚者,取之輸」,大意就是如果一個疾病會在特定時間比較嚴重,就可以使用輸穴。這樣聽起來有點模糊,不過之前曾有文章提過經絡具有時間性,所以就有醫師將其結合運用於臨床治療上。舉例來說,有人如果總是半夜3點就醒來睡不著,而半夜3點到5點是由肺經所管理,我們就可以使用肺經的輸穴來治療,也就是太淵穴。
而在難經裡,則說:「輸主體重節痛」,所以如果特定經絡循行位置有疼痛,就可以考慮使用該經絡之輸穴,比如說膀胱經經過的腰痛或頸部痛,都可以使用膀胱經的輸穴束骨穴。
其他的條文也都有許多應用,比如說合穴就包含了足三里、陰陵泉這些穴位,常用於腸胃道症狀,如內經所說:「病在胃及以飲食不節得病者,取之於合」。
除了上述提到的功效外,五輸穴剛好也能跟五行去做結合,加上經絡本身也有五行,於是就會出現非常多的相生相剋之變化!為了解釋這一部分,就必須先簡介一下五行給不清楚的人知道,所謂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這幾個元素之間存在有相生相剋之關聯。相生順序如上: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剋順序則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大家應該可以發現有些生剋跟自然界的觀察有關,比如說木生火、水克火就很好理解;但也有些比較奇怪的,比如說金生水(或許可用金屬上水氣凝結的觀察來解釋?)。姑且不論這套理論是否科學,我們仍應該去了解,才有辦法讀懂古代中醫師的一些論述,所以今天先不就五行的合理性去討論。有了這些基本認知,我們就來看一張表格:
五行各自都有對應的顏色(可參考上表最下端之文字顏色),而上表的格子底色就代表了經絡跟五輸穴各自的五行屬性。我們這邊一樣舉例來幫助了解,我們就直接用第一個肺經來舉例:肺經五行屬性為金,其經穴經渠一樣屬性為金,所以如果要補肺,使用同屬性的經渠便是不錯的選擇;如果想更加強,就可以選擇相生的屬性,因為土生金,所以選用屬性為土的太淵穴最為合適;反過來說,如果一個人肺部實質邪氣太重,希望能克制一下,便應該選擇相克之屬性,因為火克金,所以就應該使用屬性為火的魚際穴。就臨床使用來說,我們確實會在走路就喘的肺虛患者使用太淵穴調補肺氣、咳嗽咽痛的肺熱患者使用魚際穴清熱瀉火。
以上這段相對比較複雜,但因為是五輸穴的重要內容,且同時能說明一下五行的觀念,所以還是放進文章中並稍作解釋,如果覺得看起來太過辛苦,跳過也是無妨的!
那麼今天的介紹就到這邊,以後有機會我們再來談談經絡的其他重要穴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