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夢想成為職業: 簡評熊仔《PRO》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記得第一次認識熊仔,是在九年前左右的暑假。當時剛開始聽台灣的饒舌,在網上認識了很多厲害的饒舌歌手:賴慈泓、三小湯、剛崛起的頑童......彷彿發現了一片新大陸。

一日,我繼續在Youtube上閒晃著,看到一支由幾位饒舌歌手合作的Cypher,叫做「我不可能會饒舌」,裡頭出現了許多年輕的饒舌歌手,熊仔,便是其中之一。當時他還是台大的學生,稚嫩的外表唱著純熟的Flow。聽覺上十分舒適,加上他當時鬆軟的聲線,使我決定繼續追蹤這位新星。

第二次看到他,是在鐵橋下的Diss RBL的影片上。對面的是現在也頗具名氣的春豔。狠戾的發揮與連發的punch line,使我對他的認知又更上了一層。他就像是個可以隨意操縱風格、將現場的狀態把玩於掌中的雜技表演者。

接著看到他進入大眾的視野,從初發聲的《無限》、音樂劇般的《夢想成真》,都使我相當驚豔。然而,隨著《夢想成真》的發行,我也漸漸升起對他的擔憂。這是一張深沉的、思辨的,甚至有些沉重的作品,而就我對藝術人的認識,過度的思維往往會招致悲觀的思維模式。給自己過大的負擔,往往會把自己壓垮。

如我所想,當熊仔釋出〈自信〉的MV,我的想法得到了證實。當好玩的東西變成必要的產出、當「饒舌歌手」從身份認同成為大眾貼在你身上的標籤、當夢想成為每天為生的職業,該如何自處?

在這張專輯中,熊仔不再追求「字詞」的清楚表達,而是為了追求「感受」的表達,可以放棄「咬字應該清楚」這件事。整體的風格也從「強調自己的長處」,變成「接受自己的脆弱」

從前對於台大幫(熊仔、BR......)的歌手們,都抱持著一種景仰,卻也在他們的歌聲中,嗅到一絲匠氣。不過如今的熊仔,卻讓我看到他不再是個「玩弄字詞」的雜技者,而更像是一位願意揭露自己的「藝術家」,一個各種意義上的"Artist"。

我很喜歡〈鬧鈴與愛歌〉這首歌,因為它讓我看到了熊仔真正意義上的成長,從初生的《無限》、經過思維的《夢想成真》,如今能將夢想當成職業的《PRO》。他彷彿提醒了所有想要將夢想當成職業的人們:你們,準備好了嗎?

圖片來源: 熊仔 粉絲專頁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史冬的沙龍
18會員
37內容數
一顆石頭靜靜地聽
史冬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01
我想這就是《巨人》與眾不同的地方:不只是赤裸的殺戮與人體支解,而是在熱血的少年漫畫都在描繪戰鬥的壯烈時,《巨人》描繪出了堆積出戰鬥的仇恨、熱血過後冰冷的棺槨,以及千年之後依舊無法斬斷的、仇恨的連鎖
Thumbnail
2025/03/01
我想這就是《巨人》與眾不同的地方:不只是赤裸的殺戮與人體支解,而是在熱血的少年漫畫都在描繪戰鬥的壯烈時,《巨人》描繪出了堆積出戰鬥的仇恨、熱血過後冰冷的棺槨,以及千年之後依舊無法斬斷的、仇恨的連鎖
Thumbnail
2025/02/11
自從決定著手探討《進擊的巨人》這部作品,便一直思索著第一篇文章該用什麼樣的視角切入、用什麼樣的議題統攝這部作品。除了作品中不斷強調的「自由」外,思來想去,以「代價」作為切入點,會是個好的視角: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為了自己的願望、為了背負的使命、為了珍愛的人事物,必須付出什麼代價?
Thumbnail
2025/02/11
自從決定著手探討《進擊的巨人》這部作品,便一直思索著第一篇文章該用什麼樣的視角切入、用什麼樣的議題統攝這部作品。除了作品中不斷強調的「自由」外,思來想去,以「代價」作為切入點,會是個好的視角: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為了自己的願望、為了背負的使命、為了珍愛的人事物,必須付出什麼代價?
Thumbnail
2024/11/17
Breakcore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種音樂創作的態度、一種音樂構成的可能。這樣的感覺來自它構成元素的多元性:工業噪音、高速且不規則的碎拍、出自其他影視作品中的片段採樣,像是將各種聲光撕碎、搗爛後再重組,構成一個雜亂得很平整均勻的空間。
Thumbnail
2024/11/17
Breakcore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種音樂創作的態度、一種音樂構成的可能。這樣的感覺來自它構成元素的多元性:工業噪音、高速且不規則的碎拍、出自其他影視作品中的片段採樣,像是將各種聲光撕碎、搗爛後再重組,構成一個雜亂得很平整均勻的空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流行音樂中父愛或家庭關係並不算少見的主題,但在這首歌我看見了嘻哈饒舌很獨特的優勢是,唸唱的本質配上流暢的beat和flow,可以把文字用得很完整,句意清楚表達,故事情節鉅細靡遺,即使是日常的小事,也能把細節和情感交代得充分完善。人和人的關係總是因為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共同經驗連結著。
Thumbnail
流行音樂中父愛或家庭關係並不算少見的主題,但在這首歌我看見了嘻哈饒舌很獨特的優勢是,唸唱的本質配上流暢的beat和flow,可以把文字用得很完整,句意清楚表達,故事情節鉅細靡遺,即使是日常的小事,也能把細節和情感交代得充分完善。人和人的關係總是因為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共同經驗連結著。
Thumbnail
今天要從熊仔的這首歌和大家談談為什麼我認為興趣不該當成工作。 身為面臨選擇科系的高三生,當然不免預想自己未來的工作該選擇那種類型。有一派說要找和興趣相符的工作,甚至學校也會做興趣測驗讓我們做為參考,但也有另一派是說興趣不該當成工作,否則該興趣將被工作給消磨殆盡,而這派呢也是我所贊同的。 「把夢想當成
Thumbnail
今天要從熊仔的這首歌和大家談談為什麼我認為興趣不該當成工作。 身為面臨選擇科系的高三生,當然不免預想自己未來的工作該選擇那種類型。有一派說要找和興趣相符的工作,甚至學校也會做興趣測驗讓我們做為參考,但也有另一派是說興趣不該當成工作,否則該興趣將被工作給消磨殆盡,而這派呢也是我所贊同的。 「把夢想當成
Thumbnail
熊仔的全新專輯,又成就了他另一個巔峰,從製作上眾星雲集,到自身音樂表現上仍展現他獨有的風采,而細至歌詞每首歌的串連與最後的收束都是那麼工整與對杖,只能說身為「處女座」的熊仔,在堅持與要求精準上真的如同星座學家對於該星座的既定刻板解釋。
Thumbnail
熊仔的全新專輯,又成就了他另一個巔峰,從製作上眾星雲集,到自身音樂表現上仍展現他獨有的風采,而細至歌詞每首歌的串連與最後的收束都是那麼工整與對杖,只能說身為「處女座」的熊仔,在堅持與要求精準上真的如同星座學家對於該星座的既定刻板解釋。
Thumbnail
先前的文章中我提過了我非常喜歡卻至今沒看「懂」的詩人:夏宇,那我想,今天要說的這位歌手的故事,就要從這裡開始講起。 一天在 StreetVoice 街聲上隨意的瀏覽著,看到了「陳嫺靜」這個名字以及他的專訪。看到他的第一眼,我還認為他就是個普通的大學新人,直到專訪中提到他所創作的形式:「饒舌」
Thumbnail
先前的文章中我提過了我非常喜歡卻至今沒看「懂」的詩人:夏宇,那我想,今天要說的這位歌手的故事,就要從這裡開始講起。 一天在 StreetVoice 街聲上隨意的瀏覽著,看到了「陳嫺靜」這個名字以及他的專訪。看到他的第一眼,我還認為他就是個普通的大學新人,直到專訪中提到他所創作的形式:「饒舌」
Thumbnail
記得第一次認識熊仔,是在九年前左右的暑假。當時剛開始聽台灣的饒舌,在網上認識了很多厲害的饒舌歌手:賴慈泓、三小湯、剛崛起的頑童......彷彿發現了一片新大陸。
Thumbnail
記得第一次認識熊仔,是在九年前左右的暑假。當時剛開始聽台灣的饒舌,在網上認識了很多厲害的饒舌歌手:賴慈泓、三小湯、剛崛起的頑童......彷彿發現了一片新大陸。
Thumbnail
睽违三年,熊仔带来了他的个人第三张创作专辑《PRO》。一路以高质量专辑而让人无比期待的他,这一次同样打造了这张精彩无比的个人自传体式的专辑《PRO》。曾失去【自信】的熊仔,对于这段作为一个【PRO】的自传式独白其实坦诚得动人,主动自我调侃揭露脆弱面的他,相信也在这张专辑中获得了不少正面能量。
Thumbnail
睽违三年,熊仔带来了他的个人第三张创作专辑《PRO》。一路以高质量专辑而让人无比期待的他,这一次同样打造了这张精彩无比的个人自传体式的专辑《PRO》。曾失去【自信】的熊仔,对于这段作为一个【PRO】的自传式独白其实坦诚得动人,主动自我调侃揭露脆弱面的他,相信也在这张专辑中获得了不少正面能量。
Thumbnail
每次聽設計講座,Q&A時間出現率很高的問題之一會是:「老師,您的設計靈感都是從哪裡來的?」,我記得好幾年前大學時期去聽了一個專輯設計大師的座談,身為矇懞懂懂的設計初心者,也覺得沒有靈感是一件很困擾的事,但大師就很稀鬆平常的說 靈感源自於生活
Thumbnail
每次聽設計講座,Q&A時間出現率很高的問題之一會是:「老師,您的設計靈感都是從哪裡來的?」,我記得好幾年前大學時期去聽了一個專輯設計大師的座談,身為矇懞懂懂的設計初心者,也覺得沒有靈感是一件很困擾的事,但大師就很稀鬆平常的說 靈感源自於生活
Thumbnail
從小我就沒有教熊弟任何繪畫技巧,因為我想要讓他自己玩出興趣,保留自己的創造力,過去我在制式的教學和職場打滾時,有時會感嘆自己創造力的缺乏,這不是故意低姿態的謙虛話語,這樣的感覺是心裡由衷的發現自己的不足。
Thumbnail
從小我就沒有教熊弟任何繪畫技巧,因為我想要讓他自己玩出興趣,保留自己的創造力,過去我在制式的教學和職場打滾時,有時會感嘆自己創造力的缺乏,這不是故意低姿態的謙虛話語,這樣的感覺是心裡由衷的發現自己的不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