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相似性藥國際發展趨勢,增加治療可近性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近年來生物製劑的發展相當迅速,使用範圍也愈來愈廣泛。義大醫院藥劑部項怡平部長指出,生物製劑是由活體細胞製作的藥物,是大分子藥物,能針對特定受體發揮作用,屬於較精準的治療機轉,可用來治療包括乳癌、大腸癌、肺癌、卵巢癌等多種癌症,也運用於多種自體免疫疾病。
所謂的「生物相似性藥」指的是與一個生物製劑相似的藥物,因為在生物製劑的專利期過後,其他藥廠可以根據該生物製劑的胺基酸序列來研發生物相似性藥。
由活體細胞製作的生物藥物,和由化學反應製作的藥物有極大不同,生物藥物的分子量大很多、結構也更為複雜。
要製作生物藥物,得先將一段特定的DNA序列利用載體植入活體細胞,經過培養後,活體細胞會根據DNA序列製作出胺基酸序列,並進一步組合成四級結構。
項怡平部長說明:「由於製程非常複雜,製作生物藥物的門檻很高,不是一般小規模藥廠有能力製作的。」
生物相似性藥也需要通過臨床試驗
生物製劑的機轉較為精準,能發揮一定的治療成效,但是因為研發難度高、製程又複雜,藥價往往比較高。而傳統化學藥物的結構相對較單純,在找出化學反應的步驟後,其他藥廠便能製作出完全相同的化學結構藥物,稱為學名藥。至於大分子的生物藥物,在製造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即使胺基酸序列相同,成品也不盡相同,因此被稱為「生物相似性藥」。
生物相似性藥與生物製劑的研發重點不同,項怡平部長分析,「原廠對於生物製劑的製程有自己的獨家製程,屬於機密,所以其他藥廠必須從零開始,自行開發全新標準製程,才有辦法做出生物相似性藥。而這需要具備製作生物藥物經驗、較大規模的藥廠才有辦法進行。」
「分析參考藥物」為研發生物相似性藥的首要步驟,量化各種「關鍵品質屬性(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CQA)」,包含主結構、立體結構、生物功能、安定性、受體結合與免疫化學特性等。
第二步-「打造全新標準製程」將DNA序列植入活體細胞,由活體細胞製作胺基酸序列並組合成四級結構,而研發期間需要反覆進行比較性測試。
第三步-「確立生物相似性」,分析各項數據,其相同性愈高,代表生物相似性藥與參考藥物間臨床差異愈小。
第四步-「進行臨床試驗」選擇高敏感度的受試者族群以及臨床指標,評估生物相似性藥是否與參考藥物之間存在顯著的臨床差異。生物相似性藥須完成臨床試驗,證明其療效、安全性皆和參考藥物相等,既非劣於、也不優於參考藥物,才能申請上市。
生物相似性藥增加治療可近性,讓更多患者受益
項怡平部長解釋,「對於一些需要自費使用的病患來說,生物相似性藥能夠減輕其經濟負擔。」近幾年來已有多種生物製劑被開發出來,專利也陸續到期,相關之生物相似性藥也都進入研發階段,部分生物製劑甚至有多家具規模的藥廠投入研發生物相似性藥。在愈來愈多樣的生物相似性藥被開發出來後,不僅能提供給患者更多選擇,也有助於降低政府的醫療負擔,讓有限資源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利用。目前,世界各國對於生物相似性藥都有制定完善的法規,例如美國[1]、日本[2]、澳洲[3] 、歐盟[4]、台灣[5]、韓國[6]等,皆已核准通過多種生物相似性藥。
生物相似性藥的研發、核准過程皆相當嚴謹,上市之後政府會持續進行藥物監測與定期安全性報告,以確保生物相似性藥之品質、療效、安全性皆與參考藥物沒有臨床差異,保障生物相似性藥的品質與安全,以期讓患者安心使用。
1.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Biosimilar Product Inform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s://bit.ly/2JBAKRK. Accessed in 12/2020
2. Division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and Biological,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ciences, Japan Government. 日本で承認されたバイオ後続品. Retrieved from https://bit.ly/39Ry3WE. Accessed in 12/2020
3. Department of Health, Australian Government. (2020, December 03). Which biosimilar
medicines are available in Australia. Retrieved from https://bit.ly/3oxLvD9. Accessed in
12/2020
4. 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 Retrieved from https://bit.ly/39PgZR5. Accessed in 12/2020
5.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Administration,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Taiwan government.台灣生物相似藥品核准上市清單. Retrieved from https://bit.ly/2VNHfmK. Accessed in 12/2020
6. Ministry of Food and Drug Safety, Korea Government. Biosimilar. Retrieved from https://bit.ly/2JNPBZ4. Accessed in 12/2020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會員
67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照護線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提到失智症,大家最熟悉的是記憶力變差,然而失智症的表現可不只有記性差喔。 失智症病患會逐漸喪失語言能力、思考能力、學習能力、判斷能力、以及時空感,嚴重時可能產生行為異常、個性改變、妄想、幻覺,甚至出現攻擊行為。
主動脈瘤是主動脈出現異常膨大,當膨大部位的直徑超過正常主動脈直徑的1.5倍以上,就稱為「主動脈瘤」。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吳毅暉醫師指出,主動脈瘤就像氣球一樣,越大越容易破裂;而主動脈瘤一旦破裂了,會導致大量出血,是極度危險的急症。
癌症已蟬聯國人十大死因榜首超過38年,包括乳癌、肺癌、攝護腺癌等多種癌症的發生率也有逐漸上升的趨勢。隨著分子醫學的進步,癌症治療已朝向精準醫療的方向邁進,至於癌症檢測也發展出了液態切片。
提及多囊腎常見症狀及發生原因,蔡萬全醫師解釋,多囊腎患者腎臟的結締組織異常增生,使腎臟漸漸形成水泡。在水泡較小時,患者沒有明顯不適不易察覺。隨著年紀增長,腎臟水泡越來越多、越來越大顆,患者可能因為腎臟被撐大,發生腰痛、腹脹、腹痛症狀。
診間一位76歲的老伯攝護腺指數PSA高達300 ng/ml,透過攝護腺切片確定是攝護腺癌,而且骨頭掃描顯示已有多處骨轉移,進一步詢問後,更得知老伯最近下肢感覺比較無力。 陳嘉宏醫師表示,轉移到骨頭的攝護腺癌可能會壓迫脊髓神經,導致下肢無力,若未及時治療,恐將導致癱瘓。
糖尿病患者本來就是慢性腎臟病高風險族群,蔡世澤醫師指出,一般而言,第二型糖尿病的病人大概經過10年左右,會開始出現微量白蛋白尿,或是腎臟功能逐漸衰退的狀況。
提到失智症,大家最熟悉的是記憶力變差,然而失智症的表現可不只有記性差喔。 失智症病患會逐漸喪失語言能力、思考能力、學習能力、判斷能力、以及時空感,嚴重時可能產生行為異常、個性改變、妄想、幻覺,甚至出現攻擊行為。
主動脈瘤是主動脈出現異常膨大,當膨大部位的直徑超過正常主動脈直徑的1.5倍以上,就稱為「主動脈瘤」。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吳毅暉醫師指出,主動脈瘤就像氣球一樣,越大越容易破裂;而主動脈瘤一旦破裂了,會導致大量出血,是極度危險的急症。
癌症已蟬聯國人十大死因榜首超過38年,包括乳癌、肺癌、攝護腺癌等多種癌症的發生率也有逐漸上升的趨勢。隨著分子醫學的進步,癌症治療已朝向精準醫療的方向邁進,至於癌症檢測也發展出了液態切片。
提及多囊腎常見症狀及發生原因,蔡萬全醫師解釋,多囊腎患者腎臟的結締組織異常增生,使腎臟漸漸形成水泡。在水泡較小時,患者沒有明顯不適不易察覺。隨著年紀增長,腎臟水泡越來越多、越來越大顆,患者可能因為腎臟被撐大,發生腰痛、腹脹、腹痛症狀。
診間一位76歲的老伯攝護腺指數PSA高達300 ng/ml,透過攝護腺切片確定是攝護腺癌,而且骨頭掃描顯示已有多處骨轉移,進一步詢問後,更得知老伯最近下肢感覺比較無力。 陳嘉宏醫師表示,轉移到骨頭的攝護腺癌可能會壓迫脊髓神經,導致下肢無力,若未及時治療,恐將導致癱瘓。
糖尿病患者本來就是慢性腎臟病高風險族群,蔡世澤醫師指出,一般而言,第二型糖尿病的病人大概經過10年左右,會開始出現微量白蛋白尿,或是腎臟功能逐漸衰退的狀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國家衛生研究院開發的「癌組織工廠」技術,利用3D癌細胞培養系統模擬腫瘤微環境,提供精準藥物測試與個人化治療。此技術突破傳統2D培養的局限,縮短藥物開發時間,並在多種癌症的臨床應用中顯示出巨大潛力,預示著癌症治療的未來。
Thumbnail
合成生物學是一門以工程學原理設計和改造生物系統的跨學科技術。隨著各國投入資源推動該領域,合成生物學在醫藥應用中展現出無限潛力。關鍵技術如CRISPR基因編輯、基因電路、框架基底生物體等為疾病治療和新藥開發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探討了合成生物學的主要技術和創新案例,並展望其未來在改善醫療系統中的角色。
Thumbnail
6 月 20, 2024 【臨床試驗成果是影響生技產品上市的關鍵,在AI數據技術快速進展下,市場面臨著產品上市的競爭壓力。(圖/橙灝生技顧問提供)】 (記者孟倩玉報導 )    近年來AI數據科學的快速進展,各大藥廠得以加速藥物開發進程,生技市場面臨著產品快速上市的競爭壓力,其中臨床試驗是影響
Thumbnail
政府的政策對生物技術產業的投資有所深化。股市和生物技術企業的營運情況是非常重要的,要瞭解是否擁有集團式的經營擘劃。本篇文章介紹了生技投資的機會和挑戰,提到了一些建議的投資標的,如臺灣的晟德集團、保瑞藥業、宏碁集團,以及國外的禮來、輝景醫藥、諾和諾德。
Thumbnail
全球抗癌藥物市場不斷擴大,臺灣生醫企業投入發展精準早篩技術,透過mRNA技術的超高準確性,低風險成本的特性,以及全球獨創的智能化檢測晶片,為癌症治療帶來革命性變革。
Thumbnail
有人問生技股每年都很難抉擇操作的比例跟題材 我之前在2020年第一季有說過,生技產業已經跟過去不同了 台灣生技產業過去都沒有集中題材 都是個別的炒作 也都是新藥解盲為主 經歷過2013~2016的基亞跟浩鼎就懂了 而現在生技醫療已經變成趨勢產業,當然每年題材都會有不同,這跟資金有關
Thumbnail
保瑞藥業斥資2.1億美元收購美國藥廠,持續在CDMO領域屹立不搖。以前瞻的「創新研發技術」角度來看,其反而缺少這方面的優勢。生技產業方方面面均離不開「營運產生績效」及「技術打造未來」兩大主軸,開發新藥才是傳統製藥業望塵莫及的生技前景利器。晟德、輝景全力扶植子公司暨新藥創新研發潛力更值得關注及持有。
Thumbnail
生技醫療產業的創新對於社會、病患以及整體醫療體系都具有重要性。以下是生技醫療產業創新的一些關鍵方面: 新療法與治療方法: 生技醫療產業的創新帶來新的療法和治療方法,包括基因療法、細胞治療、精準醫學等。這些新技術有望改變傳統醫療模式,提供更有效、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對於難治性疾病的治療有著巨大的潛力。
Thumbnail
生技醫療產業在台上巿櫃公司有94家,概可區分為製藥(新藥研發及學名藥)、生技應用、智慧健康照護及醫療器械和材料。最令投資巿場有想像空間的應該就是新藥研發及AI智慧醫療,而這二類也正是現在有夢想,而獲利在遠方的企業。
國家衛生研究院開發的「癌組織工廠」技術,利用3D癌細胞培養系統模擬腫瘤微環境,提供精準藥物測試與個人化治療。此技術突破傳統2D培養的局限,縮短藥物開發時間,並在多種癌症的臨床應用中顯示出巨大潛力,預示著癌症治療的未來。
Thumbnail
合成生物學是一門以工程學原理設計和改造生物系統的跨學科技術。隨著各國投入資源推動該領域,合成生物學在醫藥應用中展現出無限潛力。關鍵技術如CRISPR基因編輯、基因電路、框架基底生物體等為疾病治療和新藥開發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探討了合成生物學的主要技術和創新案例,並展望其未來在改善醫療系統中的角色。
Thumbnail
6 月 20, 2024 【臨床試驗成果是影響生技產品上市的關鍵,在AI數據技術快速進展下,市場面臨著產品上市的競爭壓力。(圖/橙灝生技顧問提供)】 (記者孟倩玉報導 )    近年來AI數據科學的快速進展,各大藥廠得以加速藥物開發進程,生技市場面臨著產品快速上市的競爭壓力,其中臨床試驗是影響
Thumbnail
政府的政策對生物技術產業的投資有所深化。股市和生物技術企業的營運情況是非常重要的,要瞭解是否擁有集團式的經營擘劃。本篇文章介紹了生技投資的機會和挑戰,提到了一些建議的投資標的,如臺灣的晟德集團、保瑞藥業、宏碁集團,以及國外的禮來、輝景醫藥、諾和諾德。
Thumbnail
全球抗癌藥物市場不斷擴大,臺灣生醫企業投入發展精準早篩技術,透過mRNA技術的超高準確性,低風險成本的特性,以及全球獨創的智能化檢測晶片,為癌症治療帶來革命性變革。
Thumbnail
有人問生技股每年都很難抉擇操作的比例跟題材 我之前在2020年第一季有說過,生技產業已經跟過去不同了 台灣生技產業過去都沒有集中題材 都是個別的炒作 也都是新藥解盲為主 經歷過2013~2016的基亞跟浩鼎就懂了 而現在生技醫療已經變成趨勢產業,當然每年題材都會有不同,這跟資金有關
Thumbnail
保瑞藥業斥資2.1億美元收購美國藥廠,持續在CDMO領域屹立不搖。以前瞻的「創新研發技術」角度來看,其反而缺少這方面的優勢。生技產業方方面面均離不開「營運產生績效」及「技術打造未來」兩大主軸,開發新藥才是傳統製藥業望塵莫及的生技前景利器。晟德、輝景全力扶植子公司暨新藥創新研發潛力更值得關注及持有。
Thumbnail
生技醫療產業的創新對於社會、病患以及整體醫療體系都具有重要性。以下是生技醫療產業創新的一些關鍵方面: 新療法與治療方法: 生技醫療產業的創新帶來新的療法和治療方法,包括基因療法、細胞治療、精準醫學等。這些新技術有望改變傳統醫療模式,提供更有效、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對於難治性疾病的治療有著巨大的潛力。
Thumbnail
生技醫療產業在台上巿櫃公司有94家,概可區分為製藥(新藥研發及學名藥)、生技應用、智慧健康照護及醫療器械和材料。最令投資巿場有想像空間的應該就是新藥研發及AI智慧醫療,而這二類也正是現在有夢想,而獲利在遠方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