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寫給D的,網路關係中無須為了自己的遲頓,感到焦慮憂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許久不開自己的郵局信箱,幾個月沒有聯絡的S問我收到她在國外旅行的問候時,我才接連幾日記起「要去開信箱」這件事。可能是疫情的關係,飄洋過海的郵件比起以往可能要多花一點時間在航程上,收到的兩張明信片都是五月底寄出的,也不算太晚的在一個半月後收到。
除了令人羨慕的S從一個沒太常聽過的歐洲國家寄回來的信明信外,是遠在馬來西亞近幾年才認識的D寄來的可以拆拼成馬來西亞古蹟建築的明信片,沒有意外的依然是感受到「實體」拿在手上的溫度一樣溫暖,這是老時代的問候方式。
數位時代裡那些透過網路拍照傳圖、直播影音,都不及這種飄了很久才抵達的溫度,即使那麼不即時,卻比起那些稍縱即逝傳到訊息或社群上的對話、圖片來得容易收藏和回味!如果Facebook或手機不跳出回顧,我們應該經常想不起來曾經發生過的瑣事,或者其實也不用太認真記得。
從Facebook的社群(或同溫層)離開,重新建立新的人際網路,而開始觀看與我不同世代的青年們使用網路的習慣,其中幾種形態是與上個世紀還沒有網路時極大不同的變化。
首先當然是暱名制度底下的暢所欲言,而經常性地忘記「語言的力量」,那種面對面的「見面三分情」經常在網路上消失無踪,只要隔著一個螢幕,好像所有口無遮攔的脫口而出,都不用深思熟慮;好像所有情緒表達都不用顧及「自己」的形象,多不厚道的話都可以隨口說出,從來都不用顧及「我說的話就是代表我這個人的思想言行」,而形成一種「反正別人都能這樣說話了,我為什麼不可以!」的集體氛圍!(你不用跟別人一樣口無遮攔或不厚道啊!你幹嘛那麼容易讓自己不優雅?)
但反而過來我更常看到的是,為了避免網路關係中的衝突,有更多人在網路的互動中,顯得小心翼翼:每次要回對方的話,總是打了又刪,刪了又打,深怕自己用字不精準,或是太遲頓沒有感覺到別人的心境,又怕太敏銳觀察說出了什麼刺傷了別人什麼!等到自己真的送出,對方沒有回應(沒有即時回應)或是做了什麼「不符合自己期待的回應」,就又開始胡思亂想:「我是不是說錯了什麼?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我是不是不應該說什麼⋯⋯」
這究竟是不是出生就在活在網路上的孩子的習性?我有時候會歪頭想。(我只有談戀愛會這樣擔心耶!)
有時我如果發現自己太忙了沒有回應到什麼,或是根本不跟任何人聯絡的時候而給了別人這種「做錯了什麼」的情緒,還得輕輕的回應一下:「啊!我最近很忙。」「啊!我最近不想說話!」(天殺的,這些從出生就活在網路上的孩兒們到底為什麼常覺得自己做錯什麼?)
是啊,這是「你在網路上」因為沒有辦法看到別人的狀態,而形成的一種「好像、是不是我說錯或做錯了什麼?」同樣的在網路互動上也經常會因為「其實啊!我們並沒有很了解對方」而產生了許許多多沒有交集的誤解。
沒有網路的時代,每一個人的朋友,都來自於自己身邊的人,同學、同事、親友,我們有很多的時間去與不同的人建立不同的交集,有些人可以一起出遊、一起吃飯,有些人能談論電影、音樂、書籍,有些人可以什麼也不說地就待在同一個空間各自做自己的事,如果有彼此能一起交談的,或者就一起喝一杯咖啡閒聊,很少人會什麼事都跟同一群人膩在一起!至少不會像網路世代二十四小時裡全都是這麼龐大的社群關係!
親愛的D,我如果沒有記錯,從十五歲開始上網至今二十八年,我沒有交情超過十五年的網友,甚或從出生到現在,我沒有交情超過二十五年的朋友,這可能源自於我不太懂得怎麼維持良好且長久的人際關係,我可能會感到一點點遺憾,但很少覺得「啊!我太遲頓地沒有維持好關係」也許有時會發現自己在人際關係裡太過敏銳地觀察到不同的狀態而偶有刺傷了別人,所以刻意拉開了距離,而不會經常性地害怕「自己是不是不夠關心疏忽了什麼,以致於對方疏遠了自己。」
即使如我不論在現實中或是網路上的關係裡,都不是一個能好好處理與人互動的人,但我都相信「要與一個人維繫長而久遠的關係」是需要「時間的累積」(長而久遠嘛!需要一點時間。)並且要雙方都有意願的互動,而不是我們互加對方什麼、觀看對方什麼就可以全盤了解、掌控一段友誼,如果是這樣,我們是不是應該與同住的家人更為緊密呢?但其實大部分人都沒有跟家人這麼緊密,對吧!
親愛的D,網路上的關係,其實比起現實生活中的同學、同事、親友,更容易化為烏有。有時因為生活的變動而疏於聯繫,有時候因為你不喜歡這裡而我去了那裡但彼此都沒有想起要跟對方聯絡也就斷了交集,有時候甚至只是彼此生活中怎麼也找不到對話的交集且頻率對不上而已。
能從「網友」變成「朋友」的時刻,有時候的確是「見面」這件事最容易產生關係的變異,但真正能將情誼拉長讓對方留在自己未來的人生中,需要一些不間斷的交集,需要一些生活中的分享,甚至需要穩定且一定頻率的互動往來,就如同妳會想起寫一張明信片給我這樣!
我不會像那些不跟我聯絡的人每次都這麼回答我的跟你們說:「朋友是偶爾才會聯絡。」但我應該還是會告訴妳:「偶爾聯絡的不一定是朋友,但能夠一直聯絡、彼此分享近況的人,日子久了就會是朋友!」但日子要多久才能確定跟一個人是朋友呢?那就讓日子回答妳!
不要太擔心自己太遲頓沒有留意到什麼,「從網路開始發展的關係」是這世界上最淡薄的交集,有時候只要幾日或幾週沒交集,妳就會發現:啊!原來那只是一種「慣性」而已,並非「真正的交情」,於是妳得從中去思考哪些是妳想要的關係!但這一切都與妳是否遲頓無關,也不會是你們常感受到的「我是不是說錯了什麼?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我是不是不應該說什麼⋯⋯」
也許等你們再多點歲數,明白「人生的時間、體力都不夠用」的時候,就不會把與其他人互動間往來的責任,全都攬在身上,好像是自己多麼的不夠努力、不夠體貼、不夠理解對方!真正的朋友是需要交給時間,交給彼此的互動決定的!而有時人生的許多不可控的變數也會決定讓我們與誰走在一起,不論能往前或不能同行,我們都要誠懇以待那個「你想要跟他成為朋友」的人,其他的就輕鬆看待吧!
我想關於「在網路上交友」我應該還是那種上世紀老派的人,我搞不太定「現實的朋友盯著網路上的我看」,但「網友」對我來說,也許更像是一種開著飛行船飛航在無際的夜空中,恰好有誰一樣閃著燈光,有時我們與誰相伴而有時誰又突然乘著飛行船離開,也許我們會記得一直閃著光亮讓人知道「嘿!我在這裡」,也許有人就這樣失去踪跡,從此再沒聯繫!
但無論如何,這就是網際網路!開了機,你我皆在,關了機,如果誰都沒有想起對方,那就將那些曾有的交集好好收藏。
很開心收到妳的明信片,謝謝妳想起了我!在這麼廣大無邊的世界裡!
但,話說,妳的字可以,寫,大一點嗎?等妳老花妳就懂我的痛苦!XDDDDD
20220716。屋外天氣有點悶的高雄。
圖:20140212LINE展@科教館,Canon EOS 5D Mark II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749 字、2 則留言,僅發佈於線線的生活日常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13.9K會員
867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上班族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來看線線怎麼說;業餘的時候,也來跟線線一起看劇看電影及看書;有空的話一起來學做出版、編輯和電子書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換日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想,在賣出第一張明信片、第一張貼紙、第一件手工衣服那個開始之初,我就將自己放在一個「創作無所不在」的狀態中。
父親總是像「挖到寶」般的想要跟你分享他發現的驚奇、想從你眼中看見那一點對那新興的一切露出光亮,好像這樣就能讓他多一點生活的樂趣!
「運動」比起任何一種創作,更接近「面向自我」的境界,它除了需要很大量的體力外,還需要非常強韌的意志,因為你只要稍不留神,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都會回應你:你今天少做了什麼、你沒有專心、你不夠努力⋯⋯但反之,專注訓練自己的時候,身體也會比起身旁所有的批評與鼓勵,更真切的回應你,你所能得到的就是你所盡的努力!
口香糖吹出巨大泡泡時我露出了一點兒那年紀應該有的微笑,像是發現了什麼只有自己知道的祕密!那一本本被我用口香糖黏住的參考書,也黏住那個年紀對母親、對世界、對自己、對未知的徬徨,以及對自己活著感到沒有意義,都像祕密一樣,散落在那些只剩下母親賣力工作、縫紉車聲響的寂靜!
原生家庭能影響的、扭曲的人性有很多,在我身上對人的不安、對「依賴他人」的害怕、對某些情緒的糾結,幾乎都有跡可尋地能夠在我的成長過程裡找到那個「最開端」,唯獨這個「被同性吸引」我找不到任何一個起始!喜歡也就喜歡上了!
我不斷地摸索自己和其他人不太一樣的地方,有很長的時間可能還因為這些不一樣形成的孤單、孤獨感而討厭自己。直到開始有「亞斯」這個特質被廣泛討論之後,我才發現:啊啊啊!原來情緒的表現是因人而異的,只是很少人能真正的往內心去探索自己在哪一種狀態裡會做出哪一些情緒反應?
我想,在賣出第一張明信片、第一張貼紙、第一件手工衣服那個開始之初,我就將自己放在一個「創作無所不在」的狀態中。
父親總是像「挖到寶」般的想要跟你分享他發現的驚奇、想從你眼中看見那一點對那新興的一切露出光亮,好像這樣就能讓他多一點生活的樂趣!
「運動」比起任何一種創作,更接近「面向自我」的境界,它除了需要很大量的體力外,還需要非常強韌的意志,因為你只要稍不留神,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都會回應你:你今天少做了什麼、你沒有專心、你不夠努力⋯⋯但反之,專注訓練自己的時候,身體也會比起身旁所有的批評與鼓勵,更真切的回應你,你所能得到的就是你所盡的努力!
口香糖吹出巨大泡泡時我露出了一點兒那年紀應該有的微笑,像是發現了什麼只有自己知道的祕密!那一本本被我用口香糖黏住的參考書,也黏住那個年紀對母親、對世界、對自己、對未知的徬徨,以及對自己活著感到沒有意義,都像祕密一樣,散落在那些只剩下母親賣力工作、縫紉車聲響的寂靜!
原生家庭能影響的、扭曲的人性有很多,在我身上對人的不安、對「依賴他人」的害怕、對某些情緒的糾結,幾乎都有跡可尋地能夠在我的成長過程裡找到那個「最開端」,唯獨這個「被同性吸引」我找不到任何一個起始!喜歡也就喜歡上了!
我不斷地摸索自己和其他人不太一樣的地方,有很長的時間可能還因為這些不一樣形成的孤單、孤獨感而討厭自己。直到開始有「亞斯」這個特質被廣泛討論之後,我才發現:啊啊啊!原來情緒的表現是因人而異的,只是很少人能真正的往內心去探索自己在哪一種狀態裡會做出哪一些情緒反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曾經建立過關係的他們,都結束關係了嗎?」 「多久呢?」 「為什麼會解除關係?」 ⁡ 我能明白問這些問題的背後,是因為害怕如果擁有後,某一天的失去… ⁡ 於是在與主動與自己接觸並表示自己是理想對象後,一定會詢問:「你真的知道你要的是什麼嗎?」。 - 無論是否在各方面的資訊裡建構了一些
Thumbnail
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改變了我們的交流方式,尤其在交友軟體上更是如此。隨著文字訊息成為主要的交流工具,人際關係中的「已讀不回」和「不讀不回」現象對社交互動造成了負面影響。這篇文章探討了這一現象對於人際關係的衝擊,以及如何應對這種交流破碎化的挑戰,促進情緒穩定,改善交友環境。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Thumbnail
網路無遠弗屆,手機人手一支,進入21世紀之後,以世俗價值為導向的年輕人在該書寫時每每透過手機,該訴說時卻又往往借用「即刻書寫」、「天涯若比鄰」的電子信件,所謂「雪中誰寄錦書來」、「尺素表寸心」、「家書抵萬金」之寫信行為,已不復得見。據統計,國內郵局每月處理的郵遞信函當中,真正具有「通信性質」的函件,
Thumbnail
從前人們傳情達意,多以一紙書信來表達心聲。時移世易,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溝通模式更上一層樓,人們從一通電報進入電話傳情。資訊年代啟動後,電郵瞬間成為人們通話的工具。轉眼十多年過去了,電郵又被下載在手提電話裡的應用程式所取代,潮流下,已經很少人兒再以電郵作為溝通媒介了......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前幾天收到一位同學的訊息,收到訊息的當下正好在忙,加上整個周末因為回鄉下去掃墓了,都在忙著照顧家中長輩,沒有及時回覆對方。 在暫且擱置未回覆的當下,一段我和這位同學的對話浮出我的腦海。那是時隔一年多的某天晚上,似乎是因為某事再次與她連絡上。然而在那一個電話中,對方先是委屈巴巴抱怨說我們倆斷了聯繫,
在網路、社群媒體如此發達,讓我們越來越不會與人面對面交談、相處,我們反而面對電腦、手機時更為自在,也更為熟悉。網路的發展本是要讓大家的距離更加靠近,可以不受空間的限制來與人接流,但反而我們和彼此的關係卻在倒退,網路的速度這麼快、社會的步調如此匆忙讓我們的情誼在快速中無法累積、無法更靠近,甚至更疏離。
Thumbnail
如果今天手機網絡癱瘓,看不到電影,看不見朋友的短訊,聽不到電話連線的聲音...........一切返回從前,提筆寫信,打電話為的就是談話,要耐心地等候骨碌骨碌骨碌的,我們還能忍夠受嗎?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曾經建立過關係的他們,都結束關係了嗎?」 「多久呢?」 「為什麼會解除關係?」 ⁡ 我能明白問這些問題的背後,是因為害怕如果擁有後,某一天的失去… ⁡ 於是在與主動與自己接觸並表示自己是理想對象後,一定會詢問:「你真的知道你要的是什麼嗎?」。 - 無論是否在各方面的資訊裡建構了一些
Thumbnail
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改變了我們的交流方式,尤其在交友軟體上更是如此。隨著文字訊息成為主要的交流工具,人際關係中的「已讀不回」和「不讀不回」現象對社交互動造成了負面影響。這篇文章探討了這一現象對於人際關係的衝擊,以及如何應對這種交流破碎化的挑戰,促進情緒穩定,改善交友環境。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Thumbnail
網路無遠弗屆,手機人手一支,進入21世紀之後,以世俗價值為導向的年輕人在該書寫時每每透過手機,該訴說時卻又往往借用「即刻書寫」、「天涯若比鄰」的電子信件,所謂「雪中誰寄錦書來」、「尺素表寸心」、「家書抵萬金」之寫信行為,已不復得見。據統計,國內郵局每月處理的郵遞信函當中,真正具有「通信性質」的函件,
Thumbnail
從前人們傳情達意,多以一紙書信來表達心聲。時移世易,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溝通模式更上一層樓,人們從一通電報進入電話傳情。資訊年代啟動後,電郵瞬間成為人們通話的工具。轉眼十多年過去了,電郵又被下載在手提電話裡的應用程式所取代,潮流下,已經很少人兒再以電郵作為溝通媒介了......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前幾天收到一位同學的訊息,收到訊息的當下正好在忙,加上整個周末因為回鄉下去掃墓了,都在忙著照顧家中長輩,沒有及時回覆對方。 在暫且擱置未回覆的當下,一段我和這位同學的對話浮出我的腦海。那是時隔一年多的某天晚上,似乎是因為某事再次與她連絡上。然而在那一個電話中,對方先是委屈巴巴抱怨說我們倆斷了聯繫,
在網路、社群媒體如此發達,讓我們越來越不會與人面對面交談、相處,我們反而面對電腦、手機時更為自在,也更為熟悉。網路的發展本是要讓大家的距離更加靠近,可以不受空間的限制來與人接流,但反而我們和彼此的關係卻在倒退,網路的速度這麼快、社會的步調如此匆忙讓我們的情誼在快速中無法累積、無法更靠近,甚至更疏離。
Thumbnail
如果今天手機網絡癱瘓,看不到電影,看不見朋友的短訊,聽不到電話連線的聲音...........一切返回從前,提筆寫信,打電話為的就是談話,要耐心地等候骨碌骨碌骨碌的,我們還能忍夠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