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不要讓網路減弱你的溝通表達能力與思考邏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母親有了LINE以後,我像得到解救一樣,可以透過她的貼圖來得知她的心情、知道她不好的情緒是不是因我而起?或者我也會經常性地在這樣與家人的LINE貼圖間,得知那些可能用言語、表情不是太好表現的(或拉得下臉來)的情緒,透過那些可愛的貼圖,來緩和不擅溝通或是面無表情也沒有做出反應的關係;這對溝通苦手的我來說,再也不用「猜」妳是不是因為我不開心?(我做錯了什麼嗎?),生氣的時候也會透過那些彆著腳說著「對噗起」的貼圖稍稍平復了心裡的委屈!

透過各種表情符號,經常能夠幫助我在使用文字上過於嚴肅所傳達的事;而後來跟比較年輕一輩的孩子說話時,也能因為使用貼圖的方式而讓彼此的距離接近了些。甚或有時因為工作為了追求效率,打字真的只挑重點說,還會在剛開始互加時,先跟對方說:「我工作的時候講話比較嚴肅,但人很好,不要怕。」還被那個把新人交來給我一起工作的朋友笑了一下。

我說:「沒法,現在的孩紙,有些太沒自信,不先說會很容易覺得他們自己做錯了什麼。」或者有些真的「弄不清楚別人的反應是責怪自己,還是在只是在針對事情本身。」人跟人的互動應該要開心愉快的,沒有人有心力和時間天天處在那種糾糾結結的關係裡;讓不熟的網友或是陌生的路人干擾自己的情緒更是沒有必要。

但時代已經走進了「沒有網路會死」的階段,在人際關係的互動上又經常性用極簡的、不思考細節與因果關係的方式來表達,或者經常分不清楚對象,拿出那些「自己覺得好笑、有趣」但對方可能會誤解或看不懂的用字、語氣或梗圖來作為溝通與表達的方法,而造成某種看似是「世代差異」的代溝,忽略了這些都是長期的網路使用習慣造成的結果。

因為大多數人都習於「用網路時代的任何工具」或者是用「自己習慣的」模式來對話!然後以為「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可以接受這樣的方式來溝通、表達」。很多網路上的糾紛都是這樣造成的(大部分人也慣性地路過摻一腳,看熱鬧)最常發生的不是「負評」這件事,而是:我明明有跟你說了你為什麼不回應?(寫信、私訊、LINE⋯⋯)然後你才在網上公開這些事讓全世界公評(就不用「公審」這個詞了)。

每次看到這種戲碼,特別是那種「不用網路溝通,他們還是找得到對方」的關係,我都心想:你們幹嘛不要打電話、碰面把事情講清楚?

習於使用「網路」溝通的人,經常忘記人跟人跟人的溝通還有其他方式,也經常忘記所有的事一旦你放上網,就很難避免「被評論」,而網路時代(不是世代,是時代)人們在「文字上的表達」又經常貧乏的追不上自己的「口語表達」(我手不一定寫我口)特別是「說話」這件事不是像文字或圖片的方式,它會有當下說出口的聲音表情與臉部和肢體表情,當文字能力無法表達出說話能表現的,那麼引發衝突(或對立)也不是什麼太奇怪的事了。

生長於網路的網路世代,因為長期的透過很簡易的表達,文字敘述或是口語溝通的方式都較為「單一」,有時候容易形成不只我手寫不了我口,連同字詞上的使用都非常匱乏,且常常容易用網路文化帶來的那些「其實很幽默,但錯用就會變成誤解」的方式來溝通表達,而讓自己「本來沒有那個意思」但「錯用」就變成「就是那個意思」!(幽默是要有前後舖陳的陳述,才會讓「酸酸的」變成「有點有趣」使人會心一笑!)

不過,網路不只影響的是網路世代而已,即使是網路世代前,目前中壯、中老年的這一輩,有許多也是跟年輕人一樣,都是在智慧型手機出現後才開始接觸網路,在長期浸泡於網路世界裡,也多半會受網路文化與語言的影響,呈現出被同化的、只能用單一方式思考或只能用「網路語言」解決事情!

三年的疫情也加速了多數人「賴在網路上」的生活習慣,沒有「面對面」的機會,所有的事都是靠網路溝通、解決,忘記了「現實」還是存在啊!而「現實」有更多種溝通方式,不需要用「表達能力極差」的網路文字/評論來作為溝通的方式,也不需要以「爆料」但根本是可以不用透過網路好好溝通、對話的事!

只要搬上網路公開的檯上的事,就不是「我這麼做行或不行」的事了!而是「所有的人都在看」,且所有看到的人,也都有各自發表自己看法的自由;即使是私下發文,也要記得那些想看熱鬧的且跟你不熟悉的人,也都蠢蠢欲動截圖等著看熱鬧,而這也是網路文化之一,一旦你選擇了這些溝通、表達方法,就會有後續的一連串效應。

有趣的是,疫情的三年後,從網路出現就活在網路裡的我做了個重要的決定:「我拒絕與任何會看著我社群裡私人的發言對我有過分評論且誤解,卻從來不跟我私下互動的人有太多的交集。」像那樣有一點點交情、有一點點認識的人,都會因為你留在網路上不公開的、私人的言論,而對你有任何誤解,就別說那些只是看熱鬧的,你八輩子都不會認識的,要隨便評論你「公開在網路上想要討點公道的事」會延伸出無限你無法預料到的回應了。

*私下互動:私訊、LINE、見面、e-mail⋯⋯

不要讓網路使你的溝通、表達變得過於單一,不要讓網路讓你的思考邏輯只停在「為什麼我這樣不可以?」你都在想「為什麼」了,也可以想一下其他問題的癥結在哪裡?多跟不同環境、世代的人對話;多觀察那些讓你感到自在且舒服的表達和溝通的方式;多閱讀且大量的使用「各種不同的」同義、反義的詞𢑥,不要讓自己的表達能力只有星星和極為簡單且帶著大量負面且不友善的情緒用詞與句子;多思考「是」「非」以外的灰色地帶,以及在思考「我這樣為什麼不可以?」的同時也可以把「人家那樣為什麼不可以 ?」也想進去,更或者可以想一下「面對面的時候,自己會這樣講話嗎?」⋯⋯

如果可以的話,不要讓自己掉進被公評或公審的陷井裡!不要浪費人生在那些可以小事化了的事情。

有興趣的話找一下《一級玩家》這部電影來看。這是一部對於人們都生活在網路裡而有所反思的電影。它可以給那些在現實裡感到寂寞或孤單而沉浸在網路的人有所療癒、撫慰,也可以讓那些不論在網路或現實中都感到格格不入的人有所同理,更可以讓不論是不是生長於網路世代的人感受到網路或現實裡人與人本來就存在的溫暖!

圖:20140212LINE展@科教館,Canon EOS 5D Mark II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43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自己、工作、經營自媒體、書籍設計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13.7K會員
866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上班族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來看線線怎麼說;業餘的時候,也來跟線線一起看劇看電影及看書;有空的話一起來學做出版、編輯和電子書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換日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不知道你的所有社群裡,只要你追蹤的人數不夠多,或是他們都習慣不發文,你看到的「就是這樣,是大數據塞給你的資訊」;即使你追蹤的夠多,訊息量夠大了,這些大數據還是會演算那些「為你推薦」而你不感到陌生的訊息給你,讓你「誤以為」那些都是你自己手動加的!
不論是不是編輯,請好好的檢視自己的工作方式,找出有效率的方法,讓自己少加點班!再說一次,這系列,真的可以改成「加班都是自找的」!科科。
不知道要做什麼的時候、什麼事都不知道從哪裡開始的時候,請先做好那件別人交代你的事,一次做不好或做不對都沒關係,要慢慢練習讓自己能一次就做好、做對別人交代的事,再慢慢成為那個不用人交代就能幫別人做好、做對,那些你能做好的事!那樣就值得掌聲鼓勵了!
編輯是「把作者交來的內容」弄成書的工作嗎?是。如果,你有志於要成為一個專業的編輯,去學習、請教前輩們,在翻開一本書之時,除了閱讀以外,你還需要哪些專業能力!
不論你是要做紙本書、電子書,你只要擁有「做好上面幾點的資料處理整合」的能力,那麼,你應該就能好好的做出一本書了;不論是之後你要自己排版/製作電子書或是請別人排版/製作電子書,都能幫助自己有更好的邏輯,不會東漏西漏的總是遇到問題需要再花時間去解決。
來吧!把它學好來,自己從無到有不用依賴轉檔做出一本電子書,真的,不是,難事!
你不知道你的所有社群裡,只要你追蹤的人數不夠多,或是他們都習慣不發文,你看到的「就是這樣,是大數據塞給你的資訊」;即使你追蹤的夠多,訊息量夠大了,這些大數據還是會演算那些「為你推薦」而你不感到陌生的訊息給你,讓你「誤以為」那些都是你自己手動加的!
不論是不是編輯,請好好的檢視自己的工作方式,找出有效率的方法,讓自己少加點班!再說一次,這系列,真的可以改成「加班都是自找的」!科科。
不知道要做什麼的時候、什麼事都不知道從哪裡開始的時候,請先做好那件別人交代你的事,一次做不好或做不對都沒關係,要慢慢練習讓自己能一次就做好、做對別人交代的事,再慢慢成為那個不用人交代就能幫別人做好、做對,那些你能做好的事!那樣就值得掌聲鼓勵了!
編輯是「把作者交來的內容」弄成書的工作嗎?是。如果,你有志於要成為一個專業的編輯,去學習、請教前輩們,在翻開一本書之時,除了閱讀以外,你還需要哪些專業能力!
不論你是要做紙本書、電子書,你只要擁有「做好上面幾點的資料處理整合」的能力,那麼,你應該就能好好的做出一本書了;不論是之後你要自己排版/製作電子書或是請別人排版/製作電子書,都能幫助自己有更好的邏輯,不會東漏西漏的總是遇到問題需要再花時間去解決。
來吧!把它學好來,自己從無到有不用依賴轉檔做出一本電子書,真的,不是,難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改變了我們的交流方式,尤其在交友軟體上更是如此。隨著文字訊息成為主要的交流工具,人際關係中的「已讀不回」和「不讀不回」現象對社交互動造成了負面影響。這篇文章探討了這一現象對於人際關係的衝擊,以及如何應對這種交流破碎化的挑戰,促進情緒穩定,改善交友環境。
我覺得親子之間的相處,很容易讓人有上下級的分別,也許父母或長輩沒有這麼想,但是他們的教育跟他們的經驗感受,造就他們習慣這樣對晚輩或下一代。 我覺得兩邊都沒有錯,是習慣跟環境的不同,造成了真的有代溝,只是很不喜歡某些長輩不經意出口的話,讓人有種在造成世代對立的感覺。 每次都說現在的年輕人怎樣怎樣,
即使現實生活人際關係遇到重重困難與挑戰,人與人之間還是有滿滿的視聽感,對方鮮活無比的憤怒,悲傷,委屈,痛恨表情,身材樣貌,慣常使用的語詞,講話神態,行為動作,衣著,透明公開的聯絡方式,將人的互動連結成為真實可感的情緒張力。即使與對方拼搏或爭戰,完全沒有消失或斷線的可能性。 只有一種可能,人與人之間
社群,臉書,群組,現代人無法割捨使用網路,現實世界許多爆表壓力和傷痛,包袱,在個體資料的保護機制和虛擬世界中,心靈最脆弱或真實面得已盡情釋放;即時對話反饋和虛擬人設,初期的心裡缺損角落滿足感十足後,方便性和個人化,現代人沉溺網路成為鍵盤手,幾乎是日常與不可逃避的事了。 然而心存善良,沒有評估文字風
Thumbnail
現代人普遍使用社群軟體聊天,字尾如果沒有加上表情符號容易產生距離和誤解。人跟人之間的溝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好好講話、講好話,一句話講得不好,就是結惡的開始。 老師父說,如果能好好說話,就像在兩個人之間搭起一座橋,讓彼此都能輕易上橋,走進對方的心,那樣的對話就是成功。如果不能好好講話,聲色粗厲
Thumbnail
我發現,許多長輩在使用社群平台或者手機的通訊工具時,大致是將實體場域的互動方式原封不動地照搬上來的,包含那個禮儀與和謹慎認真的態度,體現在用字遣詞、回覆的速度以及對話的開始與結束。 通常,一定是有來有往,有開頭,也期待能有一個清楚明確的對話結尾。可能像是實際互動那樣,又或者像是在講電話,沒有清楚的
在網路、社群媒體如此發達,讓我們越來越不會與人面對面交談、相處,我們反而面對電腦、手機時更為自在,也更為熟悉。網路的發展本是要讓大家的距離更加靠近,可以不受空間的限制來與人接流,但反而我們和彼此的關係卻在倒退,網路的速度這麼快、社會的步調如此匆忙讓我們的情誼在快速中無法累積、無法更靠近,甚至更疏離。
許多人常說電腦手機發展,使人與人之間的彼此的感情變得冷漠,但事實上人們從網路千禧年爆發以來,就有不少熱門的社群軟體,主軸仍然是社交。例如:PTT、奇摩即時通、台灣論壇、無名小站等,直到現在大家熟知的FB、IG、推特,甚至最新的抖音和小紅書短影片為首的社群。這些經過好幾十年,仍然是3C發展不可或缺的一
Thumbnail
這篇專欄討論了現代人溝通方式的差異,以及作者對於當面聊天的態度。他分享了與朋友蔡兄之間的聊天風格和分享的生活經歷。文章中,作者談到了人生觀、媒體對思維的影響以及生活中多樣化的觀點。同時也提到了生活中的抉擇和尊重。文章內涵豐富,提供了觀點和啟發,適合現代人重視自我發展和生活態度的思考。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見面三分情在農業社會的意義,以及資訊時代社交網絡的影響。著重於人際關係在網路時代的奇妙變化,以及線上互動帶來的挑戰,需要好好經營才能維繫情感。作者以自身經歷舉例,呈現了線上社交的複雜情境。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改變了我們的交流方式,尤其在交友軟體上更是如此。隨著文字訊息成為主要的交流工具,人際關係中的「已讀不回」和「不讀不回」現象對社交互動造成了負面影響。這篇文章探討了這一現象對於人際關係的衝擊,以及如何應對這種交流破碎化的挑戰,促進情緒穩定,改善交友環境。
我覺得親子之間的相處,很容易讓人有上下級的分別,也許父母或長輩沒有這麼想,但是他們的教育跟他們的經驗感受,造就他們習慣這樣對晚輩或下一代。 我覺得兩邊都沒有錯,是習慣跟環境的不同,造成了真的有代溝,只是很不喜歡某些長輩不經意出口的話,讓人有種在造成世代對立的感覺。 每次都說現在的年輕人怎樣怎樣,
即使現實生活人際關係遇到重重困難與挑戰,人與人之間還是有滿滿的視聽感,對方鮮活無比的憤怒,悲傷,委屈,痛恨表情,身材樣貌,慣常使用的語詞,講話神態,行為動作,衣著,透明公開的聯絡方式,將人的互動連結成為真實可感的情緒張力。即使與對方拼搏或爭戰,完全沒有消失或斷線的可能性。 只有一種可能,人與人之間
社群,臉書,群組,現代人無法割捨使用網路,現實世界許多爆表壓力和傷痛,包袱,在個體資料的保護機制和虛擬世界中,心靈最脆弱或真實面得已盡情釋放;即時對話反饋和虛擬人設,初期的心裡缺損角落滿足感十足後,方便性和個人化,現代人沉溺網路成為鍵盤手,幾乎是日常與不可逃避的事了。 然而心存善良,沒有評估文字風
Thumbnail
現代人普遍使用社群軟體聊天,字尾如果沒有加上表情符號容易產生距離和誤解。人跟人之間的溝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好好講話、講好話,一句話講得不好,就是結惡的開始。 老師父說,如果能好好說話,就像在兩個人之間搭起一座橋,讓彼此都能輕易上橋,走進對方的心,那樣的對話就是成功。如果不能好好講話,聲色粗厲
Thumbnail
我發現,許多長輩在使用社群平台或者手機的通訊工具時,大致是將實體場域的互動方式原封不動地照搬上來的,包含那個禮儀與和謹慎認真的態度,體現在用字遣詞、回覆的速度以及對話的開始與結束。 通常,一定是有來有往,有開頭,也期待能有一個清楚明確的對話結尾。可能像是實際互動那樣,又或者像是在講電話,沒有清楚的
在網路、社群媒體如此發達,讓我們越來越不會與人面對面交談、相處,我們反而面對電腦、手機時更為自在,也更為熟悉。網路的發展本是要讓大家的距離更加靠近,可以不受空間的限制來與人接流,但反而我們和彼此的關係卻在倒退,網路的速度這麼快、社會的步調如此匆忙讓我們的情誼在快速中無法累積、無法更靠近,甚至更疏離。
許多人常說電腦手機發展,使人與人之間的彼此的感情變得冷漠,但事實上人們從網路千禧年爆發以來,就有不少熱門的社群軟體,主軸仍然是社交。例如:PTT、奇摩即時通、台灣論壇、無名小站等,直到現在大家熟知的FB、IG、推特,甚至最新的抖音和小紅書短影片為首的社群。這些經過好幾十年,仍然是3C發展不可或缺的一
Thumbnail
這篇專欄討論了現代人溝通方式的差異,以及作者對於當面聊天的態度。他分享了與朋友蔡兄之間的聊天風格和分享的生活經歷。文章中,作者談到了人生觀、媒體對思維的影響以及生活中多樣化的觀點。同時也提到了生活中的抉擇和尊重。文章內涵豐富,提供了觀點和啟發,適合現代人重視自我發展和生活態度的思考。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見面三分情在農業社會的意義,以及資訊時代社交網絡的影響。著重於人際關係在網路時代的奇妙變化,以及線上互動帶來的挑戰,需要好好經營才能維繫情感。作者以自身經歷舉例,呈現了線上社交的複雜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