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不要讓網路減弱你的溝通表達能力與思考邏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母親有了LINE以後,我像得到解救一樣,可以透過她的貼圖來得知她的心情、知道她不好的情緒是不是因我而起?或者我也會經常性地在這樣與家人的LINE貼圖間,得知那些可能用言語、表情不是太好表現的(或拉得下臉來)的情緒,透過那些可愛的貼圖,來緩和不擅溝通或是面無表情也沒有做出反應的關係;這對溝通苦手的我來說,再也不用「猜」妳是不是因為我不開心?(我做錯了什麼嗎?),生氣的時候也會透過那些彆著腳說著「對噗起」的貼圖稍稍平復了心裡的委屈!

透過各種表情符號,經常能夠幫助我在使用文字上過於嚴肅所傳達的事;而後來跟比較年輕一輩的孩子說話時,也能因為使用貼圖的方式而讓彼此的距離接近了些。甚或有時因為工作為了追求效率,打字真的只挑重點說,還會在剛開始互加時,先跟對方說:「我工作的時候講話比較嚴肅,但人很好,不要怕。」還被那個把新人交來給我一起工作的朋友笑了一下。

我說:「沒法,現在的孩紙,有些太沒自信,不先說會很容易覺得他們自己做錯了什麼。」或者有些真的「弄不清楚別人的反應是責怪自己,還是在只是在針對事情本身。」人跟人的互動應該要開心愉快的,沒有人有心力和時間天天處在那種糾糾結結的關係裡;讓不熟的網友或是陌生的路人干擾自己的情緒更是沒有必要。

但時代已經走進了「沒有網路會死」的階段,在人際關係的互動上又經常性用極簡的、不思考細節與因果關係的方式來表達,或者經常分不清楚對象,拿出那些「自己覺得好笑、有趣」但對方可能會誤解或看不懂的用字、語氣或梗圖來作為溝通與表達的方法,而造成某種看似是「世代差異」的代溝,忽略了這些都是長期的網路使用習慣造成的結果。

因為大多數人都習於「用網路時代的任何工具」或者是用「自己習慣的」模式來對話!然後以為「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可以接受這樣的方式來溝通、表達」。很多網路上的糾紛都是這樣造成的(大部分人也慣性地路過摻一腳,看熱鬧)最常發生的不是「負評」這件事,而是:我明明有跟你說了你為什麼不回應?(寫信、私訊、LINE⋯⋯)然後你才在網上公開這些事讓全世界公評(就不用「公審」這個詞了)。

每次看到這種戲碼,特別是那種「不用網路溝通,他們還是找得到對方」的關係,我都心想:你們幹嘛不要打電話、碰面把事情講清楚?

習於使用「網路」溝通的人,經常忘記人跟人跟人的溝通還有其他方式,也經常忘記所有的事一旦你放上網,就很難避免「被評論」,而網路時代(不是世代,是時代)人們在「文字上的表達」又經常貧乏的追不上自己的「口語表達」(我手不一定寫我口)特別是「說話」這件事不是像文字或圖片的方式,它會有當下說出口的聲音表情與臉部和肢體表情,當文字能力無法表達出說話能表現的,那麼引發衝突(或對立)也不是什麼太奇怪的事了。

生長於網路的網路世代,因為長期的透過很簡易的表達,文字敘述或是口語溝通的方式都較為「單一」,有時候容易形成不只我手寫不了我口,連同字詞上的使用都非常匱乏,且常常容易用網路文化帶來的那些「其實很幽默,但錯用就會變成誤解」的方式來溝通表達,而讓自己「本來沒有那個意思」但「錯用」就變成「就是那個意思」!(幽默是要有前後舖陳的陳述,才會讓「酸酸的」變成「有點有趣」使人會心一笑!)

不過,網路不只影響的是網路世代而已,即使是網路世代前,目前中壯、中老年的這一輩,有許多也是跟年輕人一樣,都是在智慧型手機出現後才開始接觸網路,在長期浸泡於網路世界裡,也多半會受網路文化與語言的影響,呈現出被同化的、只能用單一方式思考或只能用「網路語言」解決事情!

三年的疫情也加速了多數人「賴在網路上」的生活習慣,沒有「面對面」的機會,所有的事都是靠網路溝通、解決,忘記了「現實」還是存在啊!而「現實」有更多種溝通方式,不需要用「表達能力極差」的網路文字/評論來作為溝通的方式,也不需要以「爆料」但根本是可以不用透過網路好好溝通、對話的事!

只要搬上網路公開的檯上的事,就不是「我這麼做行或不行」的事了!而是「所有的人都在看」,且所有看到的人,也都有各自發表自己看法的自由;即使是私下發文,也要記得那些想看熱鬧的且跟你不熟悉的人,也都蠢蠢欲動截圖等著看熱鬧,而這也是網路文化之一,一旦你選擇了這些溝通、表達方法,就會有後續的一連串效應。

有趣的是,疫情的三年後,從網路出現就活在網路裡的我做了個重要的決定:「我拒絕與任何會看著我社群裡私人的發言對我有過分評論且誤解,卻從來不跟我私下互動的人有太多的交集。」像那樣有一點點交情、有一點點認識的人,都會因為你留在網路上不公開的、私人的言論,而對你有任何誤解,就別說那些只是看熱鬧的,你八輩子都不會認識的,要隨便評論你「公開在網路上想要討點公道的事」會延伸出無限你無法預料到的回應了。

*私下互動:私訊、LINE、見面、e-mail⋯⋯

不要讓網路使你的溝通、表達變得過於單一,不要讓網路讓你的思考邏輯只停在「為什麼我這樣不可以?」你都在想「為什麼」了,也可以想一下其他問題的癥結在哪裡?多跟不同環境、世代的人對話;多觀察那些讓你感到自在且舒服的表達和溝通的方式;多閱讀且大量的使用「各種不同的」同義、反義的詞𢑥,不要讓自己的表達能力只有星星和極為簡單且帶著大量負面且不友善的情緒用詞與句子;多思考「是」「非」以外的灰色地帶,以及在思考「我這樣為什麼不可以?」的同時也可以把「人家那樣為什麼不可以 ?」也想進去,更或者可以想一下「面對面的時候,自己會這樣講話嗎?」⋯⋯

如果可以的話,不要讓自己掉進被公評或公審的陷井裡!不要浪費人生在那些可以小事化了的事情。

有興趣的話找一下《一級玩家》這部電影來看。這是一部對於人們都生活在網路裡而有所反思的電影。它可以給那些在現實裡感到寂寞或孤單而沉浸在網路的人有所療癒、撫慰,也可以讓那些不論在網路或現實中都感到格格不入的人有所同理,更可以讓不論是不是生長於網路世代的人感受到網路或現實裡人與人本來就存在的溫暖!

圖:20140212LINE展@科教館,Canon EOS 5D Mark II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43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自己、工作、經營自媒體、書籍設計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換日線的沙龍
16.8K會員
883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上班族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來看線線怎麼說;業餘的時候,也來跟線線一起看劇看電影及看書;有空的話一起來學做出版、編輯和電子書吧!
換日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8/06
我們就繼續穿我們喜歡的衣服吧!我們就繼續留著我們覺得舒服長度的髮型!我們不美、不帥都沒有關係。如果你心裡還有那些因為這些外來的攻擊、嘲諷而在心裡感到受傷而覺得自卑的陰影,去喜歡自己吧!喜歡自己所有的樣子!傷得有多重,就用多少的喜歡去陪伴自己!
Thumbnail
2024/08/06
我們就繼續穿我們喜歡的衣服吧!我們就繼續留著我們覺得舒服長度的髮型!我們不美、不帥都沒有關係。如果你心裡還有那些因為這些外來的攻擊、嘲諷而在心裡感到受傷而覺得自卑的陰影,去喜歡自己吧!喜歡自己所有的樣子!傷得有多重,就用多少的喜歡去陪伴自己!
Thumbnail
2024/07/18
害怕自己不像男性沒辦法給女性安全感,但又擔心自己就算像男性也比不上真正的男性,但心裡又不認為自己應該、想要成為男性,於是會讓自己顯得自卑不自信,而這種不安會橫在感情裡!
Thumbnail
2024/07/18
害怕自己不像男性沒辦法給女性安全感,但又擔心自己就算像男性也比不上真正的男性,但心裡又不認為自己應該、想要成為男性,於是會讓自己顯得自卑不自信,而這種不安會橫在感情裡!
Thumbnail
2024/05/16
不要花太多情緒去討厭或排斥那些高標準的要求,所有在工作上高標準的要求:流程的安排、時間的掌控、作法的變化⋯⋯以及所有所有你可以替這項工作多想到的那些細節,或者花一點點自己的時間去嘗試、去熟悉、去接觸新的事物,吸收新的知識、觀念,都不能單單只是「主管/案主」對你的要求,而是自己對自己的!
Thumbnail
2024/05/16
不要花太多情緒去討厭或排斥那些高標準的要求,所有在工作上高標準的要求:流程的安排、時間的掌控、作法的變化⋯⋯以及所有所有你可以替這項工作多想到的那些細節,或者花一點點自己的時間去嘗試、去熟悉、去接觸新的事物,吸收新的知識、觀念,都不能單單只是「主管/案主」對你的要求,而是自己對自己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的標題想了甚久,內容也想了好幾天。的確是在說網路上火熱的白飯話題,但是不從「世代差異」的對立去思考,而是從網路文化所帶來人與人溝通與表達的方式來觀察這些網路現象,習於用網路溝通的我們,應該也要在疫情中出走,像出國旅行一樣,回到現實上與人實際的交流!
Thumbnail
這篇文章的標題想了甚久,內容也想了好幾天。的確是在說網路上火熱的白飯話題,但是不從「世代差異」的對立去思考,而是從網路文化所帶來人與人溝通與表達的方式來觀察這些網路現象,習於用網路溝通的我們,應該也要在疫情中出走,像出國旅行一樣,回到現實上與人實際的交流!
Thumbnail
如題,交友或戀愛時,到底網路互動重要,還是現實相處重要? 以主流的聲音來說,當然是現實相處重要阿,這不只是廢話了,應該是常識吧?那在電腦、網路沒有發明以前,長輩不都是現實相處而感情結果(實)的嗎? 但小編認為兩者並重,從不同角度激發各位思考
Thumbnail
如題,交友或戀愛時,到底網路互動重要,還是現實相處重要? 以主流的聲音來說,當然是現實相處重要阿,這不只是廢話了,應該是常識吧?那在電腦、網路沒有發明以前,長輩不都是現實相處而感情結果(實)的嗎? 但小編認為兩者並重,從不同角度激發各位思考
Thumbnail
網路交友,好像變成一種趨勢。 我常常在想,在網路上聊天,是什麼樣的心情?面對一個你完全不認識的人,要和他說什麼?我實在無法理解,可能我真的不適合,這樣的模式吧! 因為年紀漸長,身邊的朋友不是請我去聯誼就是要我試著去網路交友,總覺得應該要找一個伴了。伴,真的很重要嗎?我一直思考著。 隨著科技越來越先進
Thumbnail
網路交友,好像變成一種趨勢。 我常常在想,在網路上聊天,是什麼樣的心情?面對一個你完全不認識的人,要和他說什麼?我實在無法理解,可能我真的不適合,這樣的模式吧! 因為年紀漸長,身邊的朋友不是請我去聯誼就是要我試著去網路交友,總覺得應該要找一個伴了。伴,真的很重要嗎?我一直思考著。 隨著科技越來越先進
Thumbnail
不要太擔心自己太遲頓沒有留意到什麼,「從網路開始發展的關係」是這世界上最淡薄的交集,有時候只要幾日或幾週沒交集,妳就會發現:啊!原來那只是一種「慣性」而已,並非「真正的交情」,於是妳得從中去思考哪些是妳想要的關係!但這一切都與妳是否遲頓無關,也不會是你們常感受到的「我是不是說錯了什麼?我是不是做錯了
Thumbnail
不要太擔心自己太遲頓沒有留意到什麼,「從網路開始發展的關係」是這世界上最淡薄的交集,有時候只要幾日或幾週沒交集,妳就會發現:啊!原來那只是一種「慣性」而已,並非「真正的交情」,於是妳得從中去思考哪些是妳想要的關係!但這一切都與妳是否遲頓無關,也不會是你們常感受到的「我是不是說錯了什麼?我是不是做錯了
Thumbnail
《救救我的羅曼史》讀後感 更多平台、更多選擇、更多可能,我們的生活有變得更好、挫折更少嗎?我們真有需要這麼多虛擬媒介認識更多人嗎?還是因此錯過更多應該要好好對待的家人朋友、伴侶、以及與他們相處的時光?甚至是人性,還有對人基本的尊重?
Thumbnail
《救救我的羅曼史》讀後感 更多平台、更多選擇、更多可能,我們的生活有變得更好、挫折更少嗎?我們真有需要這麼多虛擬媒介認識更多人嗎?還是因此錯過更多應該要好好對待的家人朋友、伴侶、以及與他們相處的時光?甚至是人性,還有對人基本的尊重?
Thumbnail
在現實生活中,你是會溝通的人嗎?那在網路世界中,你是會溝通的人嗎?在哪一個世界裡,你比較會溝通呢? 此次講座要來跟大家分享,如何透過「對話訊息」來關心對方。感謝中山醫大的邀請,讓我有機會向陪伴身心障礙學生的同儕輔導員分享。 此次課程地圖,如下: 溝通篇:內功心法、預備動作、小試身手 表達之力
Thumbnail
在現實生活中,你是會溝通的人嗎?那在網路世界中,你是會溝通的人嗎?在哪一個世界裡,你比較會溝通呢? 此次講座要來跟大家分享,如何透過「對話訊息」來關心對方。感謝中山醫大的邀請,讓我有機會向陪伴身心障礙學生的同儕輔導員分享。 此次課程地圖,如下: 溝通篇:內功心法、預備動作、小試身手 表達之力
Thumbnail
 五月中旬半封城至今,相信絕大多數人都像我一樣,儘量降低人與人的連結,從學生上課到上班族上班,能夠的話也都改成遠距線上的互動,我們家在這段時間也養成新習慣,在約好的午餐晚餐時間,散居四處的親戚家人就一起視訊共餐,相當有趣的,雖然平常大家或許會偶爾碰面,但是避疫居家時間,似乎反而有了更多的互動。  網
Thumbnail
 五月中旬半封城至今,相信絕大多數人都像我一樣,儘量降低人與人的連結,從學生上課到上班族上班,能夠的話也都改成遠距線上的互動,我們家在這段時間也養成新習慣,在約好的午餐晚餐時間,散居四處的親戚家人就一起視訊共餐,相當有趣的,雖然平常大家或許會偶爾碰面,但是避疫居家時間,似乎反而有了更多的互動。  網
Thumbnail
也不只是在網路上,也不只是孩子。許多人在使用電話或是面對面向對方進行邀請、詢問等動作時,也都展現出缺乏溝通與表達能力的狀況。那麼,在這種必須情境中,應該怎麼和對方進行順暢而愉快的溝通呢?
Thumbnail
也不只是在網路上,也不只是孩子。許多人在使用電話或是面對面向對方進行邀請、詢問等動作時,也都展現出缺乏溝通與表達能力的狀況。那麼,在這種必須情境中,應該怎麼和對方進行順暢而愉快的溝通呢?
Thumbnail
我們已經進入網路時代,生活中網路已經成為必需品,工作娛樂都要網路,也會在網路社群上互動。 我個人的經驗,在網路上發生溝通上的誤會誤解的機率比現實面對面時高出太多了,大家是不是也有同感?  最近有一個朋友跟我說,他在網路群組中和一個同學鬧僵了,他就退群了,有一點沮喪。 我就問他,如果是面對面的情況,
Thumbnail
我們已經進入網路時代,生活中網路已經成為必需品,工作娛樂都要網路,也會在網路社群上互動。 我個人的經驗,在網路上發生溝通上的誤會誤解的機率比現實面對面時高出太多了,大家是不是也有同感?  最近有一個朋友跟我說,他在網路群組中和一個同學鬧僵了,他就退群了,有一點沮喪。 我就問他,如果是面對面的情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