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冰要趁年紀小,年紀長了吃冰也不那麼痛快了

2022/07/2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夏天我要吃冰,冰淇淋和剉冰都想吃上許多。但這也僅只是「想」,我終究沒能敢那樣放肆的吃冰。倒不是我的身體有恙不能吃冰,而是不知道長到哪個年紀開始,「吃冰」尤其是吃「剉冰」這件事從旁人眼光看來就是「殘害」身體的行為。尤其到了夏天,各種「忌冰品」的文章就會大行其道,也會有各種報導說某女星之所以凍齡或能長年維持良好體態都是拜「不吃冰,只喝温熱水」所賜,這幾乎成為一種社會健康執念,影響深遠到像我這樣沒有什麼健康問題的人都是帶著某種不知名的罪惡感吞下手上那碗消暑的冰。
所以每到夏天我就會懷念小時候,可以大口吃冰暢快消暑的年紀。
暑假在外婆家午覺醒來,外婆會給年紀較長的表哥、表姐錢讓他們去附近的冰店買幾包剉冰,買冰錢由較大的孩子掌管,可是其他孩子也會一塊跟去買,畢竟事關能否吃到自己喜歡的配料。數包剉冰從冰店裡買回家後,外婆會把所有的冰都倒進一個大鍋子裡,再以小碗分裝給我們幾個孩子吃,看著碗裡有自己不喜歡的配料,總偷偷背著外婆默默挑掉,心想著若是可以自己獨享一整碗的冰就太好了。
上國中後的某個非常炎熱的午后,和母親在台東最熱鬧的菜市場採買一些晚餐菜色後,就近在市場的轉角大樹底下賣剉冰的兩個攤位選了一攤,母親和我各自點了一碗剉冰,能自己選擇要放哪些配料對於一個青少女來說真的太快樂了,我當時點了什麼配料大多都不記得了,但後來選擇剉冰配料的組合裡一定會有硬花生,這個習慣持續了好多年,直到我離開台東到台北讀大學,吃冰的次數一年少過一年,就連硬花生這個選項在許多剉冰店裡都不再是標配,這令我覺得遺憾。
在台北生活後發現剉冰這個傳統甜品在都市的商業操作下講究賣相華麗、繽紛和大份量,雪花冰、芒果冰處處都是,除了價高,份量也特別多,即便是兩個人共吃一碗冰,吃完還是覺得又飽又撐,有些冰店更是強調剉冰的份量可供四~五人分食享用,在網路上看到那些號稱大分量的剉冰照片,用非常大的盤子把剉冰堆疊得老高,配料也給得豪氣,卻挑不起我的興趣,它讓我想起外婆家那碗總有些不想吃的配料的剉冰,吃剉冰對我的意義在於自己選擇喜歡的配料、份量剛好可獨自享用、吃完還意猶未盡但暑氣卻盡消的快意。
我在台北城裡有著吃剉冰的失落感,於是每每回台東都要去國中的那個午後媽媽帶我去的冰店吃冰。台東幾乎終年都是炎熱的,是個適合賣冰的小城市。回家的時候我總選在接近中午時分騎車去市場那棵大樹下的剉冰攤位買冰,沒想到青少女時期這個不起眼的小攤位此時已非吳下阿蒙,攤位前竟然大排長龍,買的人也不再只是台東本地人還有大批觀光客,我加入人群排隊,等待時順便在菜單上挑選配料,一開始因為離家太久早已忘了這家冰店的拿手配料是什麼了,於是照母親的推薦點了我也愛吃的湯圓、粉圓和粉粿,還驚喜地在菜單上發現「硬花生」的選項,像見到一直尋尋覓覓想買的洋裝款式一樣開心。鄉下剉冰的配料選擇不多也沒有太花俏的品項,輪到我時快速把想點的配料告知老闆,只見她手腳俐落地從透明櫥窗中舀料,再從放冰的鐵桶中挖了一大匙剉冰放上,最後交由負責打包的人員淋上糖水,高聳的冰因為糖水的澆淋從中間凹了下去,看著那畫面內心浮上一種:「對,剉冰就該是這樣。」的愉悅,像見到了許久未見的朋友。
回到家將剉冰和配料攪拌融合的過程錄了一段影片放上IG的限時動態,友人回覆:「吃冰就是要涼一下以及爽快。現在販售加煉乳的豪華版的我不愛。」,對此我深表讚同。
回到文章的開頭,我現在吃冰還帶著罪惡感嗎?這幾年我已經不太在乎那些健康的執念和忠告了,我甚至連生理期只要沒有身體不適都會吃冰,這不代表我不在乎身體的健康,我只是更相信過猶不及都不是件好事,人生過了一半,我想活得更自由自在些,尤其在夏天吃冰這種小事上。
剉冰可以樸實無華但一定要好吃消暑
    Chère Christine
    Chère Christine
    一個居家工作者不足掛齒的生活小事、日常觀察紀錄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