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畫,咬你 馬琳·杜馬斯Marlene Dumas在威尼斯格拉西宮Palazzo Grassi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馬琳·杜馬斯展覽在威尼斯格拉西宮皮諾收藏Palazzo Grassi-Pinault collection

馬琳·杜馬斯展覽在威尼斯格拉西宮皮諾收藏Palazzo Grassi-Pinault collection

在威尼斯格拉西宮(Palazzo Grassi)所舉辦的馬琳·杜馬斯(Marlene Dumas)作品的大型專題展覽幾近奢華。正在幾個公船站外舉行的當代藝術雙年展《夢想之乳》(the Milk of Dreams)以讚頌變革與向人類敞開的轉型之可能,而馬琳·杜馬斯則專注於塑造我們的東西:身體、詩歌以及將兩者相連的--凝視。一語道出:生命。生命不可抗拒的能量,似乎在威尼斯宮殿以及肅穆的建築中(巨人主義、大理石、重複圖案等),爆炸出來。

左:《D-rection》,1999,布面油畫 / 右:《Turkish Girl 土耳其女孩》,1999,布面油畫

左:《D-rection》,1999,布面油畫 / 右:《Turkish Girl 土耳其女孩》,1999,布面油畫

從第一個房間開始,兩具軀體與訪客正面衝擊。 《D-rection》(1999)展示了一個赤裸的年輕人,所有目光和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勃起的陰莖上。 《Turkish Girl 土耳其女孩》(1999)則描繪了一個女人,同樣赤身露體,坐著,雙腿抬起,炫耀她的私密部位,直勾勾盯著我們瞧。在男人無視觀眾的同時,女人則似乎在挑逗我們,等待我們的反應。兩者都佔據了畫面的整個空間,沒有任何其他裝飾。參觀者被他們給主宰、捕獲,在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型態中,兩副軀體都貫穿著生命最原初的驅動—性慾。我們立即就意識到自己的目光,正在以不同的方式被召引。抑或更確切地說,藝術家在她的畫作中融入了自己的凝視、以及觀看者的凝視。在這裡,與經典的女性裸體大相徑庭,也與只提供單一凝視 – 畫家自己的視角、將女性作為慾望的物件 – 相去甚遠。正如約翰·伯格(John Berger)在1972年關於藝術的系列紀錄片中指出的那樣:“裸露就是做自己。而成為裸像則是讓別人觀看裸露的身體,卻並非自己所願。裸露的身體要成為裸像,必先被當作一件觀看的物件。裸體是自我的呈現,裸像則成為空開的展品”。此處所述的畫家並非為他自己而描繪一個女體,而是為了勾引注視著她的男性觀眾。然而,在馬琳·杜馬斯的畫作中,以上皆非。她展示的是流竄在畫中人物的一股電流。杜馬斯試圖表現這些人物的私密內在、他們最如實的自我、他們情感的本質。

左:《Red Moon 紅月》,2007,布面油畫 / 右:《The Visitor 訪客》,1995,布面油畫

左:《Red Moon 紅月》,2007,布面油畫 / 右:《The Visitor 訪客》,1995,布面油畫

《The Visitor 訪客》(1995)將藝術家作品中的多重凝視推向了一個高潮。首先是它的構成,因為我們這些看著畫面的人,是位在畫布發生的動作幕後。我們既處於偷窺者的位置,又處於代表了將女體商品化的組織者的位置。我們與這些女人一起等待將要發生的事情,誰要從那裡過來?她們目光灼灼地穿過那扇門的明亮開口,她們的視線,就像我們一樣,被那扇門誘導與吸引。通過這種注視的逆轉,杜馬斯將我們的目光構圖編織入了她的作品中。一種質疑我們觀看之道的方式、那些已成僵化的、被制約的方式。總之,去指出、去令我們感同身受、並使我們針對“男性凝視male gaze”這個女權主義的概念做出意識。這個概念是由導演、影評人和女權活動家勞拉·穆爾維Laura Mulvey提出的。其將約翰·伯格的藝術方法擴展到所有的當代媒體(電影、廣告、雜誌等)評論之中。

《The Visitor 訪客》局部

《The Visitor 訪客》局部

《Lips 唇》,2018,布面油畫

《Lips 唇》,2018,布面油畫

《Teeth 齒》,2018,布面油畫

《Teeth 齒》,2018,布面油畫

當馬琳·杜馬斯繪畫身體時,你會有種她正與你的身體建立對話的觸覺。 《Lips 唇》(2018)的唇吻了你。 《Teeth 齒》(2018)的牙齒咬了你。她通常繪畫女性身體,表現在其中奔流的衝動,但也表現了某些範型,並對這些範型進行質疑或重新檢視(《Birth 生》(2018),《新娘》(2018))。

《Birth 生》,2018,布面油畫

《Birth 生》,2018,布面油畫

《Bride 新娘》,2018,布面油畫

《Bride 新娘》,2018,布面油畫

藝術家格外重視作品標題,它們通常以英語單字的形式出現,有時則是一段句子。它們補充、透視或質疑圖像,給予圖像另一層額外的維度,以完成作品的目的,並給它所需的挹注。本場展覽的標題就是個很好的例子:《Open-End 開放式》。開啟(open)和結尾(end)可以看作是互補的,形成一圈獨立的單元。有開始處也必有完結,它們也可被視為兩個極點,通過它們的交替發生,創造出運動的能量,然後走出一個循環,在這個循環中,完結滋養了一個新的開端,而這個開端則將推動新週期乃至完結。這個標題中所包含的悖論,蓄涵了文字所能表達的所有張力。杜馬斯也是一位詩人,她認為繪畫是詩歌的一種形式。

《Venus & Adonis I 維納斯與阿多尼斯 I》2015-2016,墨水和金屬色丙烯顏料紙本——從左到右:《她說》、《年輕的凡人阿多尼斯》和《女神維納斯》。

《Venus & Adonis I 維納斯與阿多尼斯 I》2015-2016,墨水和金屬色丙烯顏料紙本——從左到右:《她說》、《年輕的凡人阿多尼斯》和《女神維納斯》。

《Venus & Adonis I & II 維納斯與阿多尼斯 I & II》2015-2016,水墨和金屬色丙烯顏料紙本——從左到右,從上行到下行:《Venus in love墜入愛河的維納斯》、《Venus insists維納斯的堅持》、《Venus in bliss幸福洋溢的維納斯》、《Venus pleads苦苦哀求的維納斯》、《Venus forces維納斯之力》、《The owl貓頭鷹》、《Adonis leaves for the hunt阿多尼斯出發打獵》、《Adonis get killed阿多尼斯被殺》、《The wild boar野豬》、《Venus mourns Adonis維納斯為阿多尼斯哀悼》、《Venus curses death維納斯詛咒死亡》和《“The snail蝸牛》。

《Venus & Adonis I & II 維納斯與阿多尼斯 I & II》2015-2016,水墨和金屬色丙烯顏料紙本——從左到右,從上行到下行:《Venus in love墜入愛河的維納斯》、《Venus insists維納斯的堅持》、《Venus in bliss幸福洋溢的維納斯》、《Venus pleads苦苦哀求的維納斯》、《Venus forces維納斯之力》、《The owl貓頭鷹》、《Adonis leaves for the hunt阿多尼斯出發打獵》、《Adonis get killed阿多尼斯被殺》、《The wild boar野豬》、《Venus mourns Adonis維納斯為阿多尼斯哀悼》、《Venus curses death維納斯詛咒死亡》和《“The snail蝸牛》。

《Venus & Adonis I 維納斯與阿多尼斯 I》2015-2016,水墨和金屬色丙烯顏料紙本——從左到右《維納斯與阿多尼斯之軀》、《花》和《鴿子》。

《Venus & Adonis I 維納斯與阿多尼斯 I》2015-2016,水墨和金屬色丙烯顏料紙本——從左到右《維納斯與阿多尼斯之軀》、《花》和《鴿子》。

兩系列的紙上繪畫作品《Venus & Adonis I & II 維納斯與阿多尼斯 I & II》(2015-2016)令人心醉神馳地向我們展現了對於杜馬斯而言,詩歌與繪畫如何相互滋養,直至兩者融為一體。這 33 幅紙上墨水作品是為了Hafid Bouazza(2016)荷語翻譯版的威廉·莎士比亞詩作《維納斯與阿多尼斯》(1593)所繪製。其中記載了愛神維納斯的故事,以及她對年輕的阿多尼斯的悲劇性的、難以抑止的激情。阿多尼斯以其超乎自然的俊美聞名,拒絕維納斯的愛情,只追逐狩獵的刺激。他無視維納斯的警告,最終被一頭野豬殺死。他的血使花有了顏色。在這首詩中,情色不在於人物的行為,而是在於維納斯慾望的張力,這種張力充斥著在每一節、每一行、幾乎每一個字中。就在單戀慾望的挫敗感達到了頂峰,這種繃漲近乎淫穢。杜馬斯的繪畫鮮活地闡述了這個故事,同時增添了文本中既存的緊張感。看著這些繪畫,我們能夠在官能的層面上感同身受暗湧在人物中的情緒,這些情緒挑唆他們、或驅使他們在失去理性意識的情況下行動。如此閱讀故事的層次超越了敘事和描述(上述兩者都隱含著一定的距離)。莎士比亞用他的文字、杜馬斯用她的繪畫,讓觀者感受到那些貫穿著角色內裏、且他們無法控制的激流,讓我們接觸到是什麼推動了角色。在這些華麗的繪畫面前,肉慾的力量、無情的宿命、以及絕望的黑色面紗,朝我們迎面傾瀉而下。

《手指Fingers》, 1999, 油彩畫布

《手指Fingers》, 1999, 油彩畫布

通過選擇《維納斯和阿多尼斯》這首詩作為她的繪畫主題,杜馬斯成功地創作了一部獨具個人色彩作品,它本身就極具詩意。藝術家不僅從詩歌中汲取作品的主題,她也以照片為起始點,(由她本人所拍攝的、或她從雜誌及明信片上找到的照片…)至於那些女體繪畫(《手指Fingers》(1999)),她則以色情雜誌中的圖像作為來源。在參照一種高度符號化類型(色情圖片)的同時,畫布,乍看之下,有一些觀眾眼熟能祥的佈局。這種“既視déjà vu”的感覺,讓他的目光有餘裕以看透那些陳規的編碼,而這些,就是藝術家在作品中提出的東西,以質疑表徵的代碼。在《手指》這裡,可以感覺到、但無法被看到的舉止,當它被一五一十大辣辣地公開展現時,一切便呈現出一種壯觀的、令人髮指的、原始的維度。然而如果畫面的主題是火熱辛辣的,它則以非常冰冷絕緣的顏色來表現。

《死去的瑪麗蓮Dead Marilyn》,2008,油彩畫布

《死去的瑪麗蓮Dead Marilyn》,2008,油彩畫布

《死去的瑪麗蓮Dead Marilyn》(2008 年)也是如此。對於這幅畫,杜馬斯的靈感來自於1985年在荷蘭報紙上發表的這位女演員的屍檢照片。以明星的名字作為本畫的標題,這給觀眾提供了第一印象:一位無可挑剔的微笑金髮女郎。然而在此同時,被報章所披露的照片​​也可能已被讀到過了。因此,這幅畫便能非常輕易地超越這些已知的畫面、並表達其他東西。在這裡體現的是完結end(“open-end”的一種可能“end”)。一個神話的終結,死亡,一種雙重死亡,帶有驗屍被肢解過後的偶像形象,某個美國及其“美國夢”的終結。

《“Dora Maar (The Woman Who saw Picasso cry)”Dora Maar看著畢卡索哭泣的女人》,2008,油彩畫布

《“Dora Maar (The Woman Who saw Picasso cry)”Dora Maar看著畢卡索哭泣的女人》,2008,油彩畫布

本次展覽還展示了許多杜馬斯創作的肖像畫,在我看來,這類型的作品彰顯出藝術家的巨大才華。杜馬斯作品中對於種種凝視的編織(她自己的凝視,畫布上的人物的凝視,以及觀眾的凝視),以及她對筆下的軀體所注入的力量與原欲,在肖像作品中合而為一。所有這些面孔都反映了人類的眾多情感。她總是以一定的簡約手法:缺乏背景,用色單純,通常被洗掉褪色(使用疊置罩染法),創作出充滿動態的、幾乎官能的繪畫。 《“Dora Maar (The Woman Who saw Picasso cry)”Dora Maar看著畢卡索哭泣的女人》(2008 年)是畢卡索模特和情人的肖像,他還為她畫了一幅肖像(《哭泣的女人》(1937 年)),從中我們看到被畫家拋棄的她情緒崩潰。杜馬斯改採了一張曼雷在1936年拍攝的照片,其特寫取景讓人們感受到與模特在距離上的貼近,幾乎產生一種親密感。杜馬斯選用此標題的目的是扭轉這種局面,讓我們想像畢卡索在這位美麗而強大的年輕女子面前潸然淚下。杜馬斯肖像的另一種偉大力量在於,它讓我們幾乎親暱地“了解”被描繪的人。溢於顏表之外,內在的作用力及其細緻變化一五一十地從畫布傳遞給了觀眾。 《Die Baba寶寶》(1985)以她哥哥小時候的照片為基礎,描繪了成年後的他。這孩子眼神表情,似乎包含了他已經變成的成年人(一位人權運動家)。

《Die Baba寶寶》,1985,油彩畫布

《Die Baba寶寶》,1985,油彩畫布

《Great Men偉大的(男)人》,2014年開始,墨水鉛筆和丙烯紙本

《Great Men偉大的(男)人》,2014年開始,墨水鉛筆和丙烯紙本

“我是一位使用二手圖像和一手體驗的藝術家,”馬琳·杜馬斯說。她所表現的所有情感都來自藝術家自身、而她所捍衛的所有的理念也是。例如,她拒絕對人進行分類、反對以任意理由將之排斥或驅逐,例如膚色、性取向或女性身份……她於2014年在俄國舉行展覽之際,開始了《Great Men偉大的(男)人》系列繪畫,當時俄國甫通過了一項壓制同性戀的法案。每幅肖像都代表一位對世界文化做出重要貢獻的非異性戀男性,而每幅畫都包括一段簡短的傳記和一個紀念句子。這個系列由 16 幅畫作開始,並一直持續到今天。藝術家描繪了,艾倫·圖靈(科學家)、田納西·威廉姆斯(作家)、米歇爾·福柯(哲學家)、瓦斯拉夫·尼金斯基(編舞和舞蹈家)……

《白化病》(1985 年)質疑20世紀所謂的白人至上主義對世界所造成的蹂躪。這種《白化病》所產生的不容忍、歧視、殘忍和暴力無疑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引起了藝術家的共鳴,杜馬斯在南非的種族隔離制度下長大,這種獨特的個人經驗,塑造了她對涉及政治事務的某種興趣。

左:《Betrayal背叛》,1994,系列 29 幅素描,紙本墨水 / 右:《The White Disease白色疾病》,1985,布面油畫

左:《Betrayal背叛》,1994,系列 29 幅素描,紙本墨水 / 右:《The White Disease白色疾病》,1985,布面油畫

《The Painter畫家》,1994,布面油彩

《The Painter畫家》,1994,布面油彩

《The Painter畫家》(1994)集杜馬斯傑出藝術表現的大成。這件藝術實踐的寓言是一幅肖像,也是一幅裸體畫。受自己女兒照片的啟發,她筆下的這個孩子目光堅毅,雙手塗滿了顏料,一隻紅,一隻藍。這個比實體還要大的小女孩站著,赤身裸體,面向前方,既脆弱又強大。從這幅畫中可以看出一種宏偉的決心。瑪琳·杜馬斯發展出一種獨特的凝視,使她在畫軀體的同時意不在畫裸體。作為“畫家”的藝術家寓言也顛倒了傳統的慣例,如果說”裸像”這種體裁通常是由以女性為模特的男人來執行的,那麼在這裡,則是一個描繪女人的女人,代表自身的女人。


“我畫的女人多於男人
我為男人畫女人
我為女人畫女人
我畫我男人的女人”
馬琳·杜馬斯


《尷尬》,2018,布面油畫

《尷尬》,2018,布面油畫


馬琳·杜馬斯1953年出生於南非開普敦。她在種族隔離制度下成長並學習藝術。1975年前往荷蘭,在哈勒姆的 Ateliers '63 繼續她的藝術學習,然後在阿姆斯特丹學習心理學。1982 年,藝術家應邀參加第七屆卡塞爾文獻展。
她的作品曾在主要國際機構舉辦個人展覽,包括:《The Image as Burden 形像作為負擔》,泰特現代美術館,倫敦,2015; 《Measuring Your Own Grave 測量你自己的墳墓》,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2008-2009;《Nom de Personne 人名》,蓬皮杜藝術中心,巴黎,2001。
馬琳·杜馬斯是最具影響力的當代藝術家之一,目前在阿姆斯特丹生活和工作。


《群展》,1993,布面油畫

《群展》,1993,布面油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Texpress的沙龍
40會員
28內容數
英文的"design",就是起源于法语"desin"(繪畫)和"dessein"(想法)。由一個巴黎人與一個桃園人的寫作組合,PTexpress用中文和法文(嘔心翻譯),帶領看看第一手的巴黎設計+當代藝術+文化想法。
PTexpress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9/17
愛麗斯‧尼爾的作品描繪了「人」的真實與情感,她獨特的繪畫不僅挑戰了當時的美學規範,也對性別與社會議題提出了質疑。尼爾的藝術不僅是美的呈現,更是一種深厚的人道主義表達,令人思考我們社會中的包容性與多樣性。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2024/09/17
愛麗斯‧尼爾的作品描繪了「人」的真實與情感,她獨特的繪畫不僅挑戰了當時的美學規範,也對性別與社會議題提出了質疑。尼爾的藝術不僅是美的呈現,更是一種深厚的人道主義表達,令人思考我們社會中的包容性與多樣性。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2022/06/06
在一個平等主義的社會裡,女權主義當然會消失(或變得極端邊緣化)。且「女性藝術」並不比「男性藝術」更顯存在,而是「女性藝術」和「男性藝術」一樣都不存在。
Thumbnail
2022/06/06
在一個平等主義的社會裡,女權主義當然會消失(或變得極端邊緣化)。且「女性藝術」並不比「男性藝術」更顯存在,而是「女性藝術」和「男性藝術」一樣都不存在。
Thumbnail
2022/05/19
她的展覽帶給人一種驚人的和平與安寧的感覺,這幾乎是一種讓時間暫駐片刻的冥想體驗。照片中無數的鳥兒似乎是這個世界上唯一的居民。
Thumbnail
2022/05/19
她的展覽帶給人一種驚人的和平與安寧的感覺,這幾乎是一種讓時間暫駐片刻的冥想體驗。照片中無數的鳥兒似乎是這個世界上唯一的居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戀人們都覺得自己是創造者嗎?」或許不然,但瑪麗安與艾洛伊茲終究創造出了一篇屬於她們的史詩,難以被抹滅。
Thumbnail
「戀人們都覺得自己是創造者嗎?」或許不然,但瑪麗安與艾洛伊茲終究創造出了一篇屬於她們的史詩,難以被抹滅。
Thumbnail
馬琳·杜馬斯展示的是流竄在畫中人物的一股電流、這些人物的私密內在、他們最如實的自我、他們情感的本質。
Thumbnail
馬琳·杜馬斯展示的是流竄在畫中人物的一股電流、這些人物的私密內在、他們最如實的自我、他們情感的本質。
Thumbnail
#14~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就有以維那斯為女神而創作的藝術。 從維那斯到林志鈴,藝術家們跟大眾一樣,喜愛女神的心,千萬年不變,只是換角色而已。 巴洛克時期的委拉斯奎茲也畫了一幅《鏡前的維納斯》背對觀者覽鏡自照的姿態十分吸引人注視。 藝術家真的很調皮,光是一個維納斯就可以玩了好幾世紀。
Thumbnail
#14~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就有以維那斯為女神而創作的藝術。 從維那斯到林志鈴,藝術家們跟大眾一樣,喜愛女神的心,千萬年不變,只是換角色而已。 巴洛克時期的委拉斯奎茲也畫了一幅《鏡前的維納斯》背對觀者覽鏡自照的姿態十分吸引人注視。 藝術家真的很調皮,光是一個維納斯就可以玩了好幾世紀。
Thumbnail
女性主义思潮自诞生之初,便彰显着一股批判传统的野心和勇气。上至国家政治,下至职业生活与个人情感,即使在最具自省与颠覆意识的艺术界内,女性依旧寻不到自己的身份和位置。《燃烧女子的肖像》通过讲述一位女性画家与一位待嫁女孩之间暗流涌动的恋情故事,这份逾越的情愫唤醒了女孩们的主体性…
Thumbnail
女性主义思潮自诞生之初,便彰显着一股批判传统的野心和勇气。上至国家政治,下至职业生活与个人情感,即使在最具自省与颠覆意识的艺术界内,女性依旧寻不到自己的身份和位置。《燃烧女子的肖像》通过讲述一位女性画家与一位待嫁女孩之间暗流涌动的恋情故事,这份逾越的情愫唤醒了女孩们的主体性…
Thumbnail
《燃燒女子的畫像》沒有純粹為觀者服務的鏡頭,這並不表示它不美──自然變幻的光線,油畫般濃郁的色彩,愛人們會心的視線無疑是美的,但瑪莉安和艾洛伊茲並沒有讓別人眼中的她們取代她們對自己的認知,好比瑪莉安在電影開頭的油畫課很明確地下了指令:「你們應該用這樣的方式觀看我。」
Thumbnail
《燃燒女子的畫像》沒有純粹為觀者服務的鏡頭,這並不表示它不美──自然變幻的光線,油畫般濃郁的色彩,愛人們會心的視線無疑是美的,但瑪莉安和艾洛伊茲並沒有讓別人眼中的她們取代她們對自己的認知,好比瑪莉安在電影開頭的油畫課很明確地下了指令:「你們應該用這樣的方式觀看我。」
Thumbnail
「當妳動搖時,妳就出現那個手勢;當妳窘迫時,妳就抿嘴;當妳氣憤時,妳就張大眼。」 「如果妳一直看我,那我看的是誰呢?」 2019最撩神片!
Thumbnail
「當妳動搖時,妳就出現那個手勢;當妳窘迫時,妳就抿嘴;當妳氣憤時,妳就張大眼。」 「如果妳一直看我,那我看的是誰呢?」 2019最撩神片!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缺乏自由與平等的故事,面對的是18世紀整個社會結構體制的壓迫,因此艾洛伊茲不要瑪麗安認為不反抗是她的過錯;因此瑪麗安認為自己沒有權力要求艾洛伊茲反抗;因此她們選擇以回憶的方式保留對方。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缺乏自由與平等的故事,面對的是18世紀整個社會結構體制的壓迫,因此艾洛伊茲不要瑪麗安認為不反抗是她的過錯;因此瑪麗安認為自己沒有權力要求艾洛伊茲反抗;因此她們選擇以回憶的方式保留對方。
Thumbnail
近六十分鐘才有情慾戲,到九十分鐘才有清楚的女性裸體,不是什麼男性觀眾熱愛的動作加情色古裝大片,而是非常私密的女性電影。不只關於同性戀情,還關乎女子的身體,乃至交錯攻防的視線。 那目光太熾熱,觀看的女人危險。
Thumbnail
近六十分鐘才有情慾戲,到九十分鐘才有清楚的女性裸體,不是什麼男性觀眾熱愛的動作加情色古裝大片,而是非常私密的女性電影。不只關於同性戀情,還關乎女子的身體,乃至交錯攻防的視線。 那目光太熾熱,觀看的女人危險。
Thumbnail
《燃燒女子的畫像》,畫家之女瑪莉安,收到父親過去業主的委託,要前往小島的宅子內在富家小姐艾洛伊茲不知情的情況下完成出嫁的肖像畫。瑪莉安一筆一畫在腦海勾勒出艾洛伊茲的樣貌,而同是女人的兩人關係也越感親密,到最後兩人在畫家與模特的關係下親密的碰觸這個玩火的禁忌的曖昧情愫,火熱的愛意逐漸隨著畫作的完成升溫
Thumbnail
《燃燒女子的畫像》,畫家之女瑪莉安,收到父親過去業主的委託,要前往小島的宅子內在富家小姐艾洛伊茲不知情的情況下完成出嫁的肖像畫。瑪莉安一筆一畫在腦海勾勒出艾洛伊茲的樣貌,而同是女人的兩人關係也越感親密,到最後兩人在畫家與模特的關係下親密的碰觸這個玩火的禁忌的曖昧情愫,火熱的愛意逐漸隨著畫作的完成升溫
Thumbnail
隨著瑪麗安娜的身影在艾洛伊茲心中逐漸清晰,甚至越發固著,兩人注視對方的神情不再是非自願的,也非工作需要,甚至可說是藉由這個名義,明目張膽地對視起來。野宴上的火來得突然,就這樣竄上艾洛伊茲的裙擺,而她依舊直直地望著心上人之所在,在那個保守的年代,這樣的感情只能是灼身惡火。
Thumbnail
隨著瑪麗安娜的身影在艾洛伊茲心中逐漸清晰,甚至越發固著,兩人注視對方的神情不再是非自願的,也非工作需要,甚至可說是藉由這個名義,明目張膽地對視起來。野宴上的火來得突然,就這樣竄上艾洛伊茲的裙擺,而她依舊直直地望著心上人之所在,在那個保守的年代,這樣的感情只能是灼身惡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