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萬七才開始存股,怎麼辦?」網友問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只要你把紀律維持好,那就根本沒差。

  • 從萬七才開始定期定額佈局到萬三,然後再定期定額回到萬七的投資人。
  • 跟萬三才開始做定期定額到萬七的投資人。

以上這兩種人的區間報酬率,是差不多的。

但是從萬七定期定額到萬三再定期定額回到萬七的投資人,這段微笑曲線的獲利,可是萬三才開始投資的兩倍!

看下圖就知道。

raw-image

假設在每個點位都定買一張,那麼萬七買到萬三再買回到萬七的張數,是萬三才開始定期定額的兩倍張數,所以在區間報酬率幾乎一樣的情況下,即可得知實質獲利卻能相差了兩倍左右。

所以大俠才不斷一直重複分享觀念「萬幾才開始做長期投資根本不是重點!」而是投資人目前的紀律能不能不管大盤指數在萬幾都能長期維持,只要能長期維持執行,那就能利用數年的時間打造出數年投資人的成本均線。

也就是

  • 紀律執行五年,投資人的均價成本線就在五年線
  • 紀律執行十年,投資人的均價成本線就在十年線
  • 紀律執行N年,投資人的均價成本線就在N年線

而當您長期投資多年後,持有成本已達十年線甚至是十五年線以上,那根本就是輕輕鬆鬆度日,且能笑看任何恐慌行情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股息 Cover 每一天:參與全息人生
5.9K會員
519內容數
股息 Cover 我每一天的作者,大俠,每月文章至少 10 篇,專欄內大俠會用不同產業以及多家企業來分享個人的理財心得,以及會用真實對帳單、股息單、股東會通知書來分享如何透過長期理財來達成被 Cover 每一天的生活。
2025/05/01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
Thumbnail
2025/05/01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
Thumbnail
2025/05/01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
Thumbnail
2025/05/01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
Thumbnail
2025/04/30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
Thumbnail
2025/04/30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朋友近期傳了一句話給我 本大、利小、利不小。 本小、利大、利不大。 以公式來看。當大本金時,報酬率低時,所獲得的利潤不大。 當小本金時,報酬率高時,所獲得的利潤依舊不大。 看起來是一條非常合乎常理的數學算式。 但這是對的嗎? 大多數人的本金都是從小地方累積起,只有小部份的人是從繼承、贈與得到。 當
Thumbnail
我朋友近期傳了一句話給我 本大、利小、利不小。 本小、利大、利不大。 以公式來看。當大本金時,報酬率低時,所獲得的利潤不大。 當小本金時,報酬率高時,所獲得的利潤依舊不大。 看起來是一條非常合乎常理的數學算式。 但這是對的嗎? 大多數人的本金都是從小地方累積起,只有小部份的人是從繼承、贈與得到。 當
Thumbnail
前幾天看到喬王寫了一篇"定期定額存股好不好"的文章,內容很長很有料,各位可以去看看,我自己看完後也有一點小心得,自己再寫一篇補充我的想法。 不管是基金或股票,大多數專家都建議定期定額持續買進,說是可以攤平成本,創造微笑曲線,獲利機會高,但我認為這只是被簡化,方便推金融商品的說法。 如果第一筆買進後,
Thumbnail
前幾天看到喬王寫了一篇"定期定額存股好不好"的文章,內容很長很有料,各位可以去看看,我自己看完後也有一點小心得,自己再寫一篇補充我的想法。 不管是基金或股票,大多數專家都建議定期定額持續買進,說是可以攤平成本,創造微笑曲線,獲利機會高,但我認為這只是被簡化,方便推金融商品的說法。 如果第一筆買進後,
Thumbnail
讀者分享:「我也來回饋一下,去年四月左右,設定定期定額 006208,後續只有調過扣款金額沒有停扣過,就這樣一路幹到賺 XD 」 去年,從 76 塊開始做定期定額至今的投資人,獲利不見得會比從 55 塊才開始做定期定額的投資人還要少。 「咦!怎麼可能」也許您會驚訝。
Thumbnail
讀者分享:「我也來回饋一下,去年四月左右,設定定期定額 006208,後續只有調過扣款金額沒有停扣過,就這樣一路幹到賺 XD 」 去年,從 76 塊開始做定期定額至今的投資人,獲利不見得會比從 55 塊才開始做定期定額的投資人還要少。 「咦!怎麼可能」也許您會驚訝。
Thumbnail
一個投資人他定期定股,每次只買一股,當他長期佈局定期定股了 700 股之後,他的均價會是 700 股中買到的最高價?還是 700 股的平均價? 應該沒人會拿他定期定股買到的最高價,說這是他整段的成本吧?如果有?那還真的就是無聊人士,所以如果有人這樣說你,那麼千萬別浪費時間跟思維不同的人來來去去。
Thumbnail
一個投資人他定期定股,每次只買一股,當他長期佈局定期定股了 700 股之後,他的均價會是 700 股中買到的最高價?還是 700 股的平均價? 應該沒人會拿他定期定股買到的最高價,說這是他整段的成本吧?如果有?那還真的就是無聊人士,所以如果有人這樣說你,那麼千萬別浪費時間跟思維不同的人來來去去。
Thumbnail
定期定額或者是不定期不定額,難免會買到區間最高點,但同時也會買到區間最低點,而更多時候是在盤整區時能累積出相當的股數。 但整體來說定期定額不定期不定額的成本,以長線來看是落在均線上的,而均線就是看投資人佈局多久,維持紀律一年均價就在年線,維持紀律五年均價就在五年線,十年呢?那就是在十年線。 所以看
Thumbnail
定期定額或者是不定期不定額,難免會買到區間最高點,但同時也會買到區間最低點,而更多時候是在盤整區時能累積出相當的股數。 但整體來說定期定額不定期不定額的成本,以長線來看是落在均線上的,而均線就是看投資人佈局多久,維持紀律一年均價就在年線,維持紀律五年均價就在五年線,十年呢?那就是在十年線。 所以看
Thumbnail
只要你把紀律維持好,那就根本沒差。 從萬七才開始定期定額佈局到萬三,然後再定期定額回到萬七的投資人。 跟萬三才開始做定期定額到萬七的投資人。 以上這兩種人的區間報酬率,是差不多的。 但是從萬七定期定額到萬三再定期定額回到萬七的投資人,這段微笑曲線的獲利,可是萬三才開始投資的兩倍! 看下圖就知
Thumbnail
只要你把紀律維持好,那就根本沒差。 從萬七才開始定期定額佈局到萬三,然後再定期定額回到萬七的投資人。 跟萬三才開始做定期定額到萬七的投資人。 以上這兩種人的區間報酬率,是差不多的。 但是從萬七定期定額到萬三再定期定額回到萬七的投資人,這段微笑曲線的獲利,可是萬三才開始投資的兩倍! 看下圖就知
Thumbnail
在透過前幾篇的分析,確認「定期定額」是能夠分散風險的投資策略,只要投資的時間夠長,都有機會在任一時點開始投資的情況下,以達到本金均為正報酬的投資優勢。 穩健的投資,是需要時間這個關鍵因子配合方可達成。該如何同樣在不盯盤的情況下,同時能縮短達到本金均為正報酬的時間、增加配息金額、且壓低平均購入成本?
Thumbnail
在透過前幾篇的分析,確認「定期定額」是能夠分散風險的投資策略,只要投資的時間夠長,都有機會在任一時點開始投資的情況下,以達到本金均為正報酬的投資優勢。 穩健的投資,是需要時間這個關鍵因子配合方可達成。該如何同樣在不盯盤的情況下,同時能縮短達到本金均為正報酬的時間、增加配息金額、且壓低平均購入成本?
Thumbnail
你是「投資」還是「投機」? 「時間」及「策略」或許都是關鍵因素。 當然了,這也要依你有多少時間能研究投資而定。沒甚麼時間研究,卻想快速致富,這樣其實與進賭場玩個兩把無異,不能對獲利有過高的期待。偏偏很多人並不是這樣想,對投機(賭博)有著莫大的期待......
Thumbnail
你是「投資」還是「投機」? 「時間」及「策略」或許都是關鍵因素。 當然了,這也要依你有多少時間能研究投資而定。沒甚麼時間研究,卻想快速致富,這樣其實與進賭場玩個兩把無異,不能對獲利有過高的期待。偏偏很多人並不是這樣想,對投機(賭博)有著莫大的期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