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時回診對我來說,就像是驗收控糖表現的時間! 從確診到現在,默默的持續回診追蹤六年,糖化血色素一直控制在6.2%,也沒有產生其他併發症呢!」50歲的模範糖友劉先生說,「平常遵照醫師指示用藥,加上飲食及運動的調整,你會感受到身體也給予你正向的回饋,對我來說,血糖控制在標準值內,就是好好治療的動力。」
不過規律用藥加上生活習慣的改變聽起來簡單,實際執行時難免會遇上一些問題,而按時回診就是讓這些問題獲得解決的機會,以我來說,一開始會擔心吃太多藥是不是會傷腎臟,也擔心藥物會不會有像是低血糖的副作用,影響我的日常生活、工作。
這些問題我都會在回診前先記錄下來,回診時主動把所有疑慮提出和醫師討論,醫師都能幫忙調整,也會定期讓我抽血、驗尿,隨時掌握我的健康狀況。很多平常遇到的問題,你如果沒有和醫生主動提出、甚至害怕提問,醫師就不能完整的掌握你的身體狀況,給你最即時的解方。
「每次回診時,都能感受到離身體健康的目標更近一步!」回診就像是對這段時間血糖管理的一次驗收,如果血糖數值良好,會更堅定地維持血糖管理,也降低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如果血糖數值不如預期,就與醫師一起找出原因,檢視究竟是用藥還是飲食出了問題,然後積極去改善。
「臨床上常遇到剛確診的糖尿病病人在用藥之後,血糖改善,糖友可能就覺得病好了,而不再回診追蹤。」馬偕紀念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李淳權醫師分享,「有些病友是聽朋友、鄰居說,糖尿病的藥得一直吃,或者吃藥傷身體,可能會洗腎,結果就不敢繼續回診治療。糖友們有時會尋求偏方或以錯誤的方式來面對血糖控制,而非尋求正規管道,這些都是影響病友回診原因。」
糖尿病是一種需要長期監控的慢性疾病,如果沒有好好地控制,放任血液裡的糖份過高,全身器官都會受影響,有很高的風險會引發危險併發症,例如腎臟病變、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等。李淳權醫師指出,糖尿病病人感染的風險也較高,容易因為感冒引發肺炎,在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若不幸染疫也會因血糖控制不好較容易演變成重症。
糖尿病是隱形殺手,平時可能沒有什麼感覺,經過幾年後,併發症就開始出現,定期回診的重點便是預防與及早發現這些併發症的發生。李淳權醫師說,「糖尿病照護包括飲食、運動、用藥,還有血糖的監控,我們希望糖友能與醫師、營養師、護理師一起討論,根據每個人的狀況,共同擬定治療策略,除了要在家裡做好自我血糖監測,也要透過定期回診,監控併發症的發生。
定期回診讓醫療團隊能夠掌握病友的身體狀況,李淳權醫師說,例如每年都會檢驗腎功能、微量白蛋白尿,評估是否有糖尿病腎病變;每年也要做視網膜檢查,以早期發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另外,血壓、血脂都跟心血管疾病、腦中風有關,在定期回診的時候,都會安排檢查。倘若病友自行買藥,沒有定期回診,便會錯過這些重要的檢查。
糖友在使用藥物時,如果有任何狀況,務必回診與醫師討論,這樣才能做一些調整,找到一個比較適合病人的治療組合。李淳權醫師說,「近年來口服降血糖藥有很好的進展,有些藥物不容易發生低血糖,有些血糖藥還能發揮保護腎臟的效果。在回診的時候,病友都可以與醫師溝通,醫師也會針對病友狀況去簡化口服降血糖的用藥,讓病友在服藥部分能夠更便利。」
為了讓病友能定期回診,在第一次門診的時候,就要給病友正確的糖尿病治療觀念,李淳權醫師說,我們會請病友加入糖尿病共同照護網,讓營養師、護理師一起提供專業協助,避免因為錯誤的認知而沒有回診追蹤。按時用藥、控制飲食、規律運動、監控血糖、定期回診是控制血糖的不二法門,也能避免併發症的發生。最好在第一、第二次門診就建立正確概念,糖友就能依循正確的治療模式。
受到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很多糖友不敢回診、不敢抽血,結果在後續的檢查就發現血糖非常高。李淳權醫師表示,糖尿病的衛教相當重要,針對病友提出來的問題,醫療團隊可以提供解決的方法。在網路世代,糖尿病衛教學會推出「
糖尿病智慧好幫手」LINE聊天機器人,裡頭的內容都是經過專業人員審核,病友隨時都能夠查閱,這是在疫情期間,糖友可以多加利用的工具。
防疫期間,如果有正確的飲食知識,在家裡就可以做好飲食管控。若沒有辦法出去外面運動,也會鼓勵糖友在家裡運動。李淳權醫師說,在家使用血糖機,便能監測血糖,可以做好血糖監測的紀錄,下次回診再拿給醫師參考。若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使用「糖尿病智慧好幫手」LINE聊天機器人,取得正確的資訊。
糖尿病病人感染COVID-19新冠肺炎,若又加上血糖控制不佳,演變成重症機率較高,李淳權醫師強調,如果確診,可以透過視訊門診跟醫師取得聯繫,評估是否需要使用抗病毒藥物,以降低出現重症的機會。
糖友提問:糖尿病會痊癒嗎?
「我們常跟病友說,糖尿病是一種可以控制的疾病。」李淳權醫師回答,「隨著年紀增加,胰臟功能會衰退,所以大部分的糖尿病無法痊癒,但是可以穩定控制。治療的目標是穩定控制,減少併發症。只要能夠積極接受治療,按時用藥、改善生活習慣,糖友的生活都可以恢復正常,跟一般人沒有差異。」
很多病友會詢問「能否減少用藥?」,李淳權醫師提醒,當飲食、運動保持很好的時候,有機會逐漸減少藥物的用量,但是這部分需要跟醫師詳細討論,千萬不可自行停藥!